资源描述
万 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概要: . 1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4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 . 5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1 2.1 获嘉县情 . 1 2.2 选项理由 . 5 2.3 项目建设背景 . 7 2.4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5 2.5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 22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 . 26 第四章 项目分析与前景预测 . 27 4.1 项目建设的意义、内容 . 27 4.2 国内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 27 4.3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发展前景 . 28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和规模 . 31 5.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 31 5.2 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 31 第六章 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 36 6.1 项目的由来、关键技术及工艺路线 . 36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2 油用牡丹科研种质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 39 6.3 油用牡丹种植技术 . 40 6.4 冬枣栽植技术要点 . 43 6.5 牡丹籽油生产工艺 . 45 6.6 冬枣加工工艺 . 47 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及经营方式 . 52 7.1 项目组织管理 . 52 7.2 项目经营方式 . 53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 57 8.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57 8.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57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58 9.1 项目总投资规模 . 58 9.2 项目建设期限 . 58 9.3 资金筹措方案 . 58 9.4 贷款偿还计划 . 59 第十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 60 10.1经济效益分析 . 60 10.2 社会效益分析 . 62 第十一章 风险分析 . 64 11.1 项目风险分析 . 64 11.2 技术分险 . 65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3 市场风险 . 65 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 . 66 12.1 结论 . 66 12.2 建议 . 67 附表 附表 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1-1 加工区 土建工程投资 一览 表 附表 1-2 牡丹籽油生产 设备投资 一览 表 附表 1-3 冬枣加工设备投资一览表 附表 2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 算表 附表 3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 4 总成本 费用估算表 附表 5 损益表 附表 6 全投资 现金流量表 附图 项目地理位置图 万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获嘉县 万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 1.1.2 项目性质: 新建 1.1.3 项目实施地点 : 中和镇 1.1.4 项目承担单位 : XX 明升实业有限公司 1.1.5 项目建设期限: 4年( 2018年 1月 2020年 12月) 1.1.6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 设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圃 300 亩,冬枣良种 母本园 200亩,采取“ 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 中和镇前五福、后五福 等 村发展高标准油用牡丹 、冬枣 种植基地 10000 亩, 建设年产 2000 吨牡丹籽油、15000 吨 冬枣 系列 产品加工厂, 达到年产牡丹籽 3000 吨, 牡丹籽 油 660吨, 冬枣产品 15000 吨 , 实现年销售收入 5亿元的产业化规模。 同时发展观光游览景观,提升人气和商气,实现产城融合。 项目建设地点 选在 获嘉县中和镇 ,周围有大量农田且 3 公里 内无化工厂和易产生污染的企业,水源充足,交通、用电便捷。 项目建设期 3 年, 2015 年 建设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圃 300亩 、冬枣良种母本园 200 亩, 2016 年 修建 原料 仓库、晒场、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发展油用牡丹 、冬枣 种植示范基地 10000亩,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配套建设观光游览景观设施 ; 2017 年建 设油用牡丹、冬枣 生产车间、办公实验楼, 配置加工设备 。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前期工作 手续报批、可研编制、 立项报批、土地规划等提前进行, 2014年底基本完成,建设阶段种植基地建设、生产车间建造、设备购置安装调试 可交叉进行。 1)种源基地建设: 建设牡丹种质资源圃 300亩。 建设 冬枣良种母本园 200 亩。 2) 万亩油用牡丹、冬枣种植 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油用牡丹、冬枣种植基地 10000亩,油用牡丹亩栽植 3500 株,共3500万株;冬枣树亩栽植 75 棵,点缀在牡丹丛中,共 75万棵 。 田间配套建设仓储、晒场、道路以及节水灌溉等设施。 3) 观光游览景观设施建设: 按照“ 道路是 景区 的艺术骨架,湖泊是 景区 的艺术瑰宝,园林是 景区 的艺术内涵,广场是 景区 的艺术大厅,历史文化是 景区 的艺术灵魂,标志性建筑是 景区 的艺术轮廓 ”的设计思路, 油用牡丹、冬枣种植基地规划五纵九横路网,纵路以“中”字起头命名,横路以“和”字起头命名,景区大门面向南开,入口处堆假山,取“开门见山”之意,假山 前建一小型池塘,塑白色“牡丹仙子”石雕。绕过假山即为中心大道,五纵九横路网四通八达, 60 个分区内阡陌相连,分别设置“祁黄羊荐仙”、“刘伶醒酒”、“仲诚捐麦”、“郭政济饥”、“百代文宗”、“李商隐诗苑”、“工部郎中”、“花木飘香”、“国球赛场”等景观,增强景区的可游、可玩、可览、可赏情趣,充分展示富裕美丽、厚重文明、幸福和谐、生态宜居的获嘉形象,带动获嘉县商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 4) 牡丹籽油、冬枣产品加工厂 建设: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在 中和镇北工业园区征地 80 亩,建设牡丹籽油、冬枣系列产品加工厂,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加工设备、综 合楼、宿舍以及配电、供排水等公用设施和道路、绿化、围墙等工程 。 1.1.7 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 20000.00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 13790.00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202.00 万元, 预备费 586.00 万元, 建设期利息 1222.00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3200.00万元。 工程费用中: 种源基地建设投资 1000.00 万元 ; 种植 基地建设投资 2000.00 万元, 观光游览景观建设 投资 3000.00 万元, 牡丹籽油、冬枣加工 投资 7790.00万元。 项目总投资 200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 投资 13790万元,占总投资的68.9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202万元,占总投资的 6.01%;基本预备费 586万元, 占总投资的 2.93%;建设期利息 1222万元, 占总投资的 6.11%;铺底流动资金 3200万元, 占总投资的 16.00%。 1.1.8 资金筹措: 项目单位自筹 4000.00万元 ; 申请银行贷款 12000.00 万元 ;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申请国家资助 4000.00 万元。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指标值 备 注 1 产品规模和方案 1.1 种植基地 亩 10000 1.2 高端牡丹籽油 吨 2000 1.3 冬枣系列产品 吨 20000 1.4 观光旅游接待 人次 500000 2 总投资 万元 20000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6800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200 3 销售收入 万元 51000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7985 5 利润总额 万元 13015 6 投资利润率( %) 35.54 7 上缴税金 万元 3254 8 净 利润 万元 9761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Ic=12%) % 26.45 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 Ic=10%) % 17.73 税后 10 财务净现值 ( Ic=12%) 万元 107290.8 税前 财务净现值 ( Ic=10%) 万元 44477.59 税后 11 投资回收期(税前) 年 6.6 投资回收期(税后) 年 7.27 12 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 % 18.5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2 XX省 国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3 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 2020) 。 1.3.4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1.3.5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 2015) 。 1.3.6 新乡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1.3.7 新乡市现代农业建设行动计划。 1.3.8 获嘉县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1.3.9 获嘉县中和镇农业经济分区规划。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 1.4.1 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 XX省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市、县农业发展规划的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要求,市场前景较好,建设内容和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科学可行,投资估算合理,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措施得力,运行方案科学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 从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来看: 1、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较短,偿债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项目实施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有 助于促进获嘉县油用牡丹、冬枣产业集群的形成,带动参与农户增收,同时为获嘉县乃至周边县市油用牡丹、冬枣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建立油用牡丹优质、高产种质资源库和冬枣良种母本园,为高产优质油用牡丹、冬枣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种质资源。 1.4.2 结论: 该项目综合效益显著,项目切实可行。 万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获嘉 县位于 XX省北 部 ,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地理坐标:东经 11330-113 44,北纬 35 02-35 20。 东 靠新乡县 ,西 邻修武、武陟二县 ;南 与原阳县接壤 ;北隔 大沙河与辉县市隔河 相望。县境南北长 34公里,东西宽 21.4公里;总面积 4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43万亩 。 获嘉县城南距 省会郑州市 70公里 ,东距新乡市 20公里,西距焦作市 40公里,全国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纵贯南北,晋煤外运主通道新太线、济东高速横穿东西,新洛、新焦、薄口、汲詹四条省道四通八达,乡村公路星罗棋布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发达 。 2.1 获嘉 县情: 获嘉 县辖 8 镇 3 乡 219 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 43 万人,城区人口 8万人 ,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建筑之乡、乒乓之乡。县境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西南郇封岭岗地海拔 87.5 米,县东北楼村海拔 74.2 米 ,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年均气温 14.6C , 年均无霜期 221.2 天 , 年均降雨量 557.2 毫米 , 年均降雪日 14.1 天 , 年均日照 时数 2058.4 小时。 获嘉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豫北工业走廊”新 焦 济经济带的节点位置。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大狮涝河、共产主义渠、大沙河、西孟姜女河、人民胜利渠和武嘉干渠,均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邻县境,引黄工程完善,水资源充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正在建设中的新乡市副中心城市平原新区 ,使获嘉县和平原新区、省会郑州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对接省会郑州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获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境内现存有纪念大禹治水的“尧舜禹三元宫”、八百诸侯盟誓的同盟山武王庙、七十二将军冢、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刺狐寺”、武王殿前郭暧和公主替父还愿手植的“金枝槐”,以及南阳故城遗址、齐州故城遗址、苗庄王城、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夏言随嘉靖帝南巡所作的大河东去夏言词碑,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此开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晚唐著名诗人李商 隐出生于此,明代工部郎中贺盛瑞招募获嘉工匠修缮乾清、坤宁二宫,在获嘉建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获嘉县农业资源丰富,太山村的早春黄瓜曾被定为北宋贡品,汤浓汁稠的太山大白菜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浑汤大白菜”,获嘉县农业专家培育的丁村 1 号药黑豆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项目所在地中和镇位于县城西南 9公里处,自古就是商贸重镇,明清以来一直是获嘉县西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1993年被 XX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1999 年被 XX省 人民 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11年被获嘉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区域性中心镇, 2012 年被 新乡 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示范中心镇 ,201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7 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全镇现辖 14 个行政村,地域面积 24.75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7000亩 。近年来,中和镇按照“大集镇、小城市”的发展理念,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积极探索以城镇化为引领、以产业化为支撑的发展路子,全力打造“一城两区两园两点”城镇架构,培育“八区一基地”特色产业,破解发万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万亩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展难题。通过产城融合,人口向城镇集中,完善镇区配套,强化镇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发展商贸和服务业,做到有“城”有“市”,集聚人气和商气,带动就 业,提高收入,促进农民市民化,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以新型农业产业化带动观光旅游聚集效应,以观光旅游引来客源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让更多居民投身商贸服务业,靠优美的居住环境、优质的餐饮服务、诚信的商贸流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真正实现产城良性互动。 2.2 选项理由 : 2.2.1 中和镇 是油料牡丹 、冬枣种植 适宜区域: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有关资料 显示 ,长期作为观赏、药用的花卉 牡丹,目前已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产油料作物,小小牡丹花籽已在食用油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我国牡丹品种群大 致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四大品种群,中原牡丹品种群是第一大品种群,香玉、雏鹅黄、如花似玉、富贵满堂、彤云、蓝宝石、花蝴蝶等各色油用牡丹,结实率高,适应能力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 本项目选种的紫斑牡丹和凤丹牡丹均为中原牡丹品种群。 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 已有 1500 多年悠久的种植历史 。中原 牡丹 品种群的牡丹 种植, 东以山东菏泽为代表,西以 XX 洛阳为代表 , 是牡丹品种培育最多的区域 ,均是全国最著名的牡丹主产 地。 因此,居于中间地带的 豫北平原 ,自然归属于 中原牡丹品种 特别适宜种植的区域。 冬枣 树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强, 在东经 75 125 ,北纬 19 43 ,最低温度不低于 -20C ,山地、丘陵、平原中均可栽植。 获嘉县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位于 东经 113 30-113 44,北纬 35 02-35 20,在冬枣树适种区域。长期以来获嘉县城乡居民素有庭院种植冬枣树的习惯,积累了不少冬枣树栽培、管理的经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2.2 项目选用品种均为结实率高 的 油用 牡丹 、冬枣 品种: 发展油用牡丹,是牡丹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甚至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油脂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消费 2500-3000 万吨食用植物油,其中自产仅占 40%, 60%以上需要进口,因而食用油的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发现,牡丹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油用植物,其实生苗三年即可形成产量,四年以后一些优良品种种籽年产量即可达 200公斤以上,牡丹种子含油量高,且富含亚麻酸 、 亚油酸及油酸等不 饱和脂肪酸 ,在目前已知的 食用油中是最好的。一个优质高产木本油料作物的出现,对改善或改变中国食用油生产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牡丹不仅会继续以其雍容华贵的天姿国色服务于国人,还将以其包括牡丹 籽 油在内的一系列优质保健品 、 营养品,为提高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服务。国家政府对于发展牡丹油产业 在 政策上 、 资金上 给予 莫大支持 。 以 XX洛阳、山东菏泽为代表 的 中原 牡丹 品种群居全国四大牡丹品种群之首, 栽培距今己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以 XX 洛阳、山东菏泽为代表的中原牡丹品种群,是中国最大的牡丹品种类群,其品种繁多,色彩 艳丽,变化丰富,名扬中外。 洛阳 拥有国家牡丹基因库、国家级牡丹种资源鉴定及检疫重点实验室、牡丹研究院和牡丹产业化研究中心等,为牡丹 产业 的发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展提供了科研技术力量保障 。洛阳原以种植观赏牡丹为主,全市种植面积为 1.6 万亩,近年来嵩县、栾川、洛宁、汝阳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新增的 9 万多亩牡丹中,油用牡丹的种植面积达 6 万亩。山东菏泽 2011 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新增油用牡丹种植 5000 亩。在中原牡丹品种群中,高结实率的牡丹品种很多,为本项目提供了很多品种资源。 枣树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是一种高效生态经济林树种,枣果及其加工 食品一直是我国特产和传统的拳头出口创汇产品。 本项目所选 冬枣采用黄骅冬枣品种,河北黄骅是冬枣之乡,冬枣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效益好,是适宜项目区种植的首选品种。 2.3 项目建设背景: 2.3.1 项目政策背景: 油用牡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小灌木,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产油率高、油质优,具有多种效益。目前,我国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 木本油料,既可以在不与农民争地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又可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优化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2011年 3 月,菏泽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准备了的材料和多项安全试验数据,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 2011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年 8 月 26 日回良玉副总理批示:望予以了解情况,抓好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油用牡丹种植及综合利用的序幕。 2012 年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东、 XX、湖北、甘肃、重庆、安徽等省市,牡丹籽年产量近 6000 万公斤,牡丹籽油加工企业 9 家,年加工能力 1600 万公斤。2013年 3 月,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油用牡丹的发展均做出重要批示,将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国家林业局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李克强、 张高丽、 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发展油用牡丹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冬枣原产我国,我国冬枣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90%以上,出口量占100%。冬枣耐瘠薄,耐干旱,有“铁杆庄稼”之称。冬枣产量高,加工种类多,经济效益显著。获嘉县 与中和镇都纳入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把冬枣种植和深加工列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产业。 2.3.2 项目科技背景: 本项目 选用 的“油用牡丹规范化栽培”和“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科研成果,已于 2009 年 12 月 31 日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牡丹籽制油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发展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 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林业局要求当前要重点做好 4 个方面工作。一是抓示范。适生的省份都要培育自己的典型,以示范带动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 的发展, 用典型来带动农民、企业等各方面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的积极性。二是抓种苗。加快良种繁育和苗木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保证发展需求。三是抓科技。在品种选育、栽培、深加工上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抓产业。积极培育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 龙头企业,用产业发展带动基地发展。 冬枣,它是一种晚熟鲜食果品( 10 月上旬成熟),单果重 25 克左右,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品质极佳。可食 率 达 93.81%。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冬枣含有天门冬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等 19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含量为 0、 985mg/100kg,含蛋白质 1、 65%,膳食纤维 2、 3%,总糖 17、 3%,总黄酮 0、 26%,烟酸 0、87mg/100mg,胡萝卜素 1、 1mg/kg,维生素 B10、 1mg/100mg,维生素 B22、2%mg/100mg,维生素 C 含量尤其丰富,达到了 365mg/100g,是苹果维生素C 含量的 70倍,梨的 100 倍,金丝小枣的 20倍,有 “ 活维生素丸 ” 的美誉。此外,冬枣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A、维生素 E、钾、钠、钙、镁、铁、铜等 。冬枣系列产品加工技术成熟,工艺路线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2.3.2 项目地缘背景: 紫斑 牡丹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 PH 值 6.2 8.3 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虽能抗瘠薄土壤,但在肥力较好的土壤中生长健壮,成花率和花瓣瓣化程度都高于瘠薄土壤。紫斑牡丹属寒冷干燥生态型,抗逆性强,适宜低温和干旱气候 , 只要在栽植时满足水分要求让其扎根成活后,也能抗旱生长。紫斑牡丹是中国特有植物,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对研究牡丹属的系统发育和培育牡丹新品种,都具有一定意义。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冬枣原产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后扩展至 XX、河北、山东等地,已有 3000 年的种植历史 ,冬枣品质具有黄河流域的明显特色。本项目采取冬枣与油用牡丹间作套 种,冬枣树疏植。 2.3.3 项目投资背景: 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 92%以上,其中 -亚麻酸占 42%,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高档著称的橄榄油 ,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建设大规模的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 2013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已规划将油用牡丹列入重点扶持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油用牡丹种植示范项目已纳入国家退耕还林、低产经济林改造的计划范畴。 枣营养丰富,除含糖分较高外, Ga、 P 和 Fe 等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也较高 。“日食三颗枣,青春永不老”,在人们越来越注重 健康、营养的今天,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3.4 项目价值前景 牡丹浑身都是宝,油用牡丹项目的价值前景究竟有哪些呢? 牡丹丹皮(牡丹的根部): 改革开放后,药材行业首先进入市场经济。自 1988 年至 2007 年,丹皮已经过两个轮回的市场周期了。这两个周期的顶峰分别是 1988 年的 24元和 1997 年的 28元。从其周期顶峰间隔的时间看,大约为 10 年。 1997年到 2007 年,刚好是 10 年。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形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势的改变, 2007 年的丹皮市场并没有回到人们期望的波峰中, 2007年丹皮行情为 15 17 元 ,缓慢的回升。从价格围绕价值运行规律分析,价格在达到低谷后就会发生逆转,向价值靠拢,然后突破价值,冲向这轮周期的顶峰。从近五年丹皮的价格走势看丹皮价格正在顶峰冲刺,据专家预计,其顶点应在 50 60 元。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重视药材储备,供求关系也将面临新的变化。据统计,全国丹皮每年需求近 4000 吨,而由于前几年丹皮价格走势低迷,全国丹皮产量逐年下降,现已不足 3000 吨。 油用牡丹籽 为提炼牡丹油的原料,牡丹油是选用优质的牡丹籽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萃取的高品质活性油,牡丹油含有 100 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在 90%以上,亚麻酸的含量超过 42%,是橄榄油的 40 倍,有“肌肤养护专家”和“血管卫士”之称号,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原料珍惜, 2011 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 5 年凤丹苗 4000 株,亩产可达 300-350公斤,每公斤籽的价格为 20-25元,牡丹油的价格为 1000-2000 元市斤 牡 丹 油(胶囊) 牡丹油是选用优质的牡丹籽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萃取的高品质活性油,牡丹油含有 100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90%以上,有“植物脑黄金”和“血管卫士”称号 , 2011 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牡丹油含有丰富独特的活性物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具有调血脂、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降血压、活血化瘀、消炎杀菌、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等作用。外用可以美容养颜、减少皱纹、祛斑、祛痘,使肌肤细腻光洁,富有弹性。同时,外用还对治疗口腔溃疡、关节炎、皮肤病有奇效。 牡丹花蕊茶 牡丹花蕊茶是以优质的牡丹花蕊为原料,利用先进技术精制的原生态活性茶,现代医学表明:牡丹花蕊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总黄酮和维生素 E,具有降三高、强身健体、美容养颜、防治前列腺疾病之功效。 牡丹油的功效 降三 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护肤养颜,抗衰老,是可以口服的皮肤化妆品。 健脑明目,排毒降脂,活化机能,调节身体免疫力。 牡丹油特制调和油 牡丹油特制调和油是国内首款功能养生食用油,由牡丹籽油和亚麻籽油经特殊工艺配制而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期中被称为“植物黄金”的亚麻酸的含量超过 50%,同时还富含维生素 E、多肽等多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是一种集美味、养生、食疗为一体的高端健康油。 牡丹黄金茶 牡丹黄金茶是以优质的牡丹花蕊为原料,利用先进技术精制的原生态活性茶,经国际权威普尼测试分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 、多糖、总黄酮和维生素 E,清香纯正、色泽金黄,具有降三高、强身健体、防治前列腺疾病之功效。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牡丹养颜茶 牡丹花不仅可以观赏,还是养颜圣品,花中神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华佗千金方、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记载,牡丹花性平,味苦淡,入心、肝、肾三经、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经常饮用牡丹花茶,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牡丹花茶里的成分可以散郁祛瘀,能纾解由于血气不通而造成的瘀堵,所以能减轻女性生理期的疼痛,消除脸上的黄褐斑和各种色斑,促进血液循环,减缓皮肤衰老的进程。它的养血 活血的功效还可以顺畅血液,改善女性都普遍存在的贫血状况,同时降低血压,很好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唐朝武则天、南宋吴皇后都是以“一杯富贵牡丹茶”,使容颜不老,耳聪目明,成为母仪天下的典范。 牡丹养颜茶是采用集牡丹花之精华的牡丹花蕊精制而成,清而爽、淡而雅、天然纯正、色泽金黄,具有美容养颜、调经活血、降低三高之功效。 牡丹精华 牡丹精华是利用世界先进技术从牡丹花中萃取的精华原液,是食品级纯天然养颜美容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 VA、 VB、 VC、 VE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 矿质元素,同时还含有延缓人体组织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其中被称为原花色素的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 E 的 10 倍、维生素 C的 20倍,具有很好的抗衰老功效。 牡丹精华活肤抗皱、滋润嫩白、全方位补充肌肤营养,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肌肤清皙嫩白,光泽鲜润。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牡丹精油 牡丹精油是选用纯天然牡丹籽为原料,采用国际领先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生产的高品质活性油,富含丹皮酚、牡丹多酚等超级抗氧化因子,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淡化色斑,滋养皮肤,对抗肌肤过敏,对抗肌肤干燥,恢复肌肤弹性等。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橄榄油的 40 倍。 2011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是可以口服食用的保湿去皱圣品。 牡丹面膜贴 采用天然植物添加配方,含多种植物功效成分,特别含有添加萃取活性牡丹油,有效促进肌肤新陈代谢、保持肌肤水分,养颜抗衰、祛斑祛痘,使肌肤光滑细腻,焕发青春活力。 综上所叙,牡丹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 18 种氨基酸、牡丹精油,并发现 牡丹黄酮 ,而且含量是在当时所掌握的花类中最高的。这些含量对人体具有健康保健功能,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保健食品、饮料 、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科学研究表明,牡丹籽是前所未有的新资源食品。目前做成食用油, 1公斤油要卖到上千元。除牡丹籽油料外,牡丹花、牡丹根乃至牡丹叶、牡丹茎都蕴涵丰富的营养成分,这为牡丹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产品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与研发基础。 冬枣储存期长,可加工成蜜枣、酥脆枣、枣片等系列产品,并可加工成枣饮料、枣茶等饮品,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为冬枣种植和深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万亩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2.4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1 项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12年 ,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 30.4万亩 ,主要分布在山东、 XX、湖北、甘肃、重庆、安徽等地 ,牡丹籽年产量 5785.5万公斤;全国现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 9个 ,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 1587.6万公斤。目前 ,我国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苗木繁育、产品研发和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并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油用牡丹被誉为“铁杆庄稼”,这种植物种上后 ,可以 40年不换茬 ,堪称铁杆庄稼 , 不换茬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油用牡丹、冬枣产业 发展空间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种植油用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