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投资分析报告,2018年11月23日,正文目录,新能源车:“质”“量”并重,三条主线优选投资机会.3政策扶持加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继续看好 19 年新能源车.3有无过渡期或将影响新能源车产销节奏和电池生产备货策略.4锂电中游:技术迭代与格局变化并存,海内外需求共振 .6以盈利增长性为锚,三条主线布局.11,光伏:政策底走向需求底,边际改善助推产业链降本.12粗犷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全球需求稳步向上.12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急跌后或已阶段性筑底,落后产能出清后有望迎来供需结构优化.13,硅料:多晶硅致密料进口替代加速,预计 2019 年全年均价有支撑.14硅片:单晶逆势替代多晶加速,2018 年单晶继续大举扩张.16电池片:高效电池环节成兵家必争之地,PREC 技术是目前量产的不二之选.17,风电:外部环境持续改善,迎接竞价上网新挑战.21弃风率同比下降,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21竞争性配置全面开启,全生命周期度量项目 .23分散式风电不参与竞价,或成风电市场另一增长动力.23海上风电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紧跟趋势加快成本下降 .24,工控:预计未来两年仍是自动化升级大年,关注企业内生增长.26行业与经济周期强相关,制造业转型升级决心不动摇.26深耕行业,本土品牌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7,特高压:扩内需调结构,建设确认加速 .30需求与供给地理错位,清洁能源传输亟需盘活.30扩大内需:特高压迎大规模建设窗口期.31特高压格局:国网“八交十直”已经完成.31特高压加速,千亿增量订单 .33设备采购业绩有望两年内释放,利好特高压板块公司.34,风险提示 .36,重点公司 .37当升科技(300073,增持,目标价: 26.22 -28.98 元).37,行业由快向好,维持“增持”评级政策扶持叠加市场需求提升,我们认为 19 年新能源车仍处高景气;光伏行业呈现明显边际改善,产业链围绕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将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优势产能快速向低电价地区转移;弃风率及弃风电量双降,带来风电场运营效益明显提升,全面竞价明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取向;我们预计工控行业 2019-2020 年仍是自动化升级大年,关注企业内生增长;新批准特高压项目带来 18-19 年千亿增量投资;维持对行业的“增持”评级。新能源车:“质”“量”并重,三条主线布局投资机会政策扶持叠加市场需求提升,我们认为 19 年新能源车仍处高景气,预计19 年新能源车销量 152 万辆,动力电池需求量 74.6GWh。政策是否设置补贴过渡期或将影响新能源车产销和动力电池生产备货的节奏。我们认为19 年高镍化和软包化趋势继续,电池格局继续优化,湿法隔膜或将加速洗牌。三条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格局优化或者稳定的龙头,关注宁德时代、璞泰来、天赐材料;2、海外供应链,关注星源材质、恩捷股份;3、高镍和软包相关受益标的,关注杉杉股份、当升科技、亿纬锂能、新纶科技。新能源:光伏政策底走向需求底,风电迎接竞价上网新挑战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已呈现一定程度的边际改善,产业链价格急跌后阶段性筑底,落后产能出清后有望迎来供需结构优化。产业链围绕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将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优势产能快速向低电价地区转移。平价上网有望加速,我们认为今明两年将是平价上网前的最后一轮收缩周期,选择在逆周期布局龙头。弃风率及弃风电量双降,带来风电场运营效益明显提升。竞争性配置政策明确对于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取向,更关注发电能力及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能力。我们看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推荐龙头企业通威股份、金风科技、天顺风能。,EPS (元),P/E (倍),股票代码300014.SZ300568.SZ300073.SZ600438.SH002851.SZ,股票名称亿纬锂能星源材质当升科技通威股份麦格米特,收盘价 (元)13.4222.8024.007.9520.74,投资评级买入增持增持买入增持,20170.470.560.570.510.43,2018E0.6310.690.470.62,2019E0.831.330.890.650.81,2020E0.981.981.120.911.05,201728.5540.7142.1115.5948.23,2018E21.3022.8034.8716.9133.45,2019E16.1717.1427.3012.2325.60,2020E13.6911.5221.618.7419.75,推荐龙头企业通威股份、金风科技、天顺风能。工控:预计未来两年仍是自动化升级大年,关注企业内生增长2018 年上半年工控自动化依然延续了 2017 年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影响,8 月份以来龙头企业出现订单增速放缓等情况。我们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将继续,产品精细化发展将成为公司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重中之重。本土品牌继续深耕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推荐麦格米特、建议关注龙头汇川技术。特高压:千亿增量投资,建设有望加速我们认为盘活新能源发电和解决环境问题是特高压的发展导向,以基建拉动投资是特高压发展的催化剂,目前特高压外部动力和催化剂已经显现。我们测算 18 年新批准项目总投资约 1600-1700 亿,建设有望加速。特高压主设备厂商份额相对稳定,受益明显。建议关注国电南瑞、平高电气。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产销不达预期,产业链盈利增长低于预期;光伏装机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风电装机不达预期、弃风限电改善不达预期;国内制造业复苏强度不及预期。 重点推荐,新能源车:“质”“量”并重,三条主线优选投资机会政策扶持加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继续看好 19 年新能源车18 年乘用车发展超预期,商用车发展低于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18 年 1-10 月国内新能源车合计销量 86 万辆,同比增 75.6%,其中 10 月份销量 13.8 万辆。考虑由于面临 2019年补贴退坡,车企大概率在 11-12 月小幅抢装,我们预计 18 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 110万辆。分车型看,18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预期,商用车低于预期。我们认为:新能源乘用车的热销与限购城市增加和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提升有关;商用车低于预期一方面是因为商用车多为运营用,受限于两万公里要求,补贴获取周期长,车企考虑现金流紧张,不敢轻易放量生产,另一方面客车的城市公交电动化替代需求有天花板,边际需求增长放缓;专用车发展相对散乱,缺乏好的产品。对于新能源乘用车,EV 结构升级明显,PHEV 发展超预期。根据乘联会数据, 18 年前 10 月新能源乘用车中, A00 级 EV 车型占比 37.98%,PHEV车型整体占比为26.99%; 17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中, A00级EV车型占比为55.39%,PHEV 占比 19.25%。图表1: 17 年以 及 18 年前 10 月乘用车销量结构,动力类型EV,级别A00,17 年销量合计307874,占比55.39%,18 年前 10 月销量合计275678,占比37.98%,A0ABC,EV 合计,3054510534448710448820,5.50%18.95%0.88%0.00%80.75%,7972416655712036766529928,10.98%22.95%0.17%0.93%73.01%,PHEV,A,88345,15.90%,146888,20.24%,BC,PHEV 合计新能源乘用车总计,191273106973555793,3.44%0.00%19.25%100.00%,3669112309195888725816,5.06%1.70%26.99%100.00%,政策扶持+市场化需求提升,我们继续看好 19 年新能源车高景气。从供给端看,虽然补贴仍是影响新能源车行业盈利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认为不必过分担心补贴退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近几年国家补贴政策给出的信号是:补贴逐年退坡且在 2020 年后退出,目前这一信号还未有变化;其次,18 年的补贴政策充分显示国家通过提升补贴门槛引导行业优胜劣汰的态度,我们预计 19 年政策会延续这一思路;最后,双积分、路权、运营补助等辅助政策将继续给行业发展有力支持。从需求端看,我们认为 18 年是新能源车消费驱动的元年,比亚迪元 EV、上汽荣威 Marvel X 等新车型推出,丰富了消费者选择,提升了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我们认为,一方面,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低,新能源车的经济性将逐步凸显,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业通过配套智能化设备、提升服务体验等方式与燃油车展开差异化竞争,将帮助提升品牌形象。我们预计 19 年新能源车销量 152 万辆,动力电池需求量 74.6GWh。我们预计 19 年乘用车仍然是贡献主力,且由于增速相对商用车更高,占比将继续提升。考虑 18 年下半年热销 EV 乘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在 250km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 A00 级车型,也通过升级改造,将续航提升至 250km 以上。政策持续鼓励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高端车型,我们预计 19 年 EV 乘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将继续提升。我们预计 19 年新能源车销量 152万辆,同比增 36%,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量 74.6GWh,同比增 45%。,图表2: 18 年下半年热销车型续航和电池能量密度,企业,车型名,级别,类型,续航(km)能量密度(wh/kg),北汽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EC280元 EVeQ1帝豪 EVEX260荣威 Ei5,A00A0A00AA0A,CARSUVCARCARSUVCAR,270305251400250301,143.9126.9142.6140.3125.4140.7,图表3: 新能源车产量和电池需求量预测,2017,2018E,2019E,2020E,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产量(辆)yoy单车带电量(Kwh)电池量(Gwh)yoy(Gwh)(Gwh),44954481%2812.7410207338%161.6688556-23%13912.3316378-16%390.63153514153%406.1981006556%4133.551.535.05,EV 乘用车PHEV 乘用车EV 客车PHEV 客车EV 专用车总量存量替换量动力电池总量yoy,71927060%4028.77126%255183150%174.36163%61989-30%18011.16-10%8189-50%400.33-48%76757-50%503.84-0.38112138838%4348.4544.43%3.051.4547%,104294245%4546.9363%31897825%185.7231%619890%18911.725%81890%420.345%9210820%534.880.27152420736%4669.5943.63%5.074.5945%,151226645%5075.6161%39872325%197.5131%619890%19812.305%81890%450.377%11053020%556.080.25209169737%49101.8746.38%8.0109.8747%,有无过渡期或将影响新能源车产销节奏和电池生产备货策略有无过渡期使得 17 年和 18 年的新能源车产销以及电池生产备货节奏呈现明显差异。17年的补贴政策在 16 年 12 月 29 日落地,且无过渡期的设置。17 年 1-2 月,由于车企面临车型的重新开发,叠加春节放假的影响,整车销量较低。之后随着推荐目录每月一批的常态化发布,新能源车的月度销量呈现环比递增趋势。18 年补贴政策在 18 年 2 月 13 日落地,补贴门槛提高下推荐目录需要推倒重来。政策设置 6 月 11 日前为过渡期,过渡期内旧目录里的车型可以继续销售,但是补贴额度要打折扣(除了专用车和高续航的乘用车外,,大部分车型过渡期内补贴相较于过渡期后高)。18 年 2 月-5 月销量环比提升,5 月 A00 级乘用车和客车出现明显抢装,部分透支后两个月的需求,因而 6 月环比下降,7 月环比持平,8 月随着乘用车新车型上量,月度销量重新走上环比递增的趋势。图表4: 2017 与 2018 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比2018 年,车型EV 乘用车,项目度电补贴上限(元/KWh),2017 年/,2018 年(过渡期内)/,(过渡期后)1200,里程补贴(万元),100-150km150-200km200-250km250-300km300-400km400km,23.63.64.44.44.4,1.42.522.523.083.083.08,01.52.43.44.55,EV 客车,度电补贴(元/KWh),1800,1260,1200,补贴上限(万元),6-8m8-10m10m,92030,6.31218,51218,EV 专用车,(运输类),单车补贴金额上限(万元),15,6,10,度电补贴(元/KWh),30KWh30-50KWh50KWh,150012001000,600480400,850750650,图表5: 2017 与 2018 年新能源车月度销量,我们通过观察电池季度产量、装机量(代表销量)以及产量-装机量(代表新增库存量)来看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备货情况。为应付潜在的年底高需求,17Q1-Q3 电池厂普遍加库存,且 Q2 是加库存的高峰,Q4 集中去库存。18Q1-Q3 仍然是加库存,但是 Q2 新增库存量环比 Q1 减少,因为 611 过渡期前,电池厂需要通过旧车型的抢装来消化旧规格电池库存,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停产来调整产线,以满足补贴新政对电池的要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辆)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17年,18年,图表6: 2017Q1-Q4 电池季度产量、装机量(单位:GWh),图表7: 2018Q1-Q3 电池季度产量、装机量(单位:GWh),有无缓冲期或将继续影响 19 年新能源车产销节奏和电池生产备货策略。假设 19 年没有缓冲期,我们预计 19 年整车的产销节奏将类似 17 年:政策出台后一个月为修整期,整车销量处于低谷,随后逐月递增。电池企业在 18 年底或将降低开工率以减少库存。在整车修整期结束之前,电池企业的开工率将维持低位,而后随着下游需求增加而提升。假设 19年仍设缓冲期,我们预计缓冲期结束前一个月整车厂仍有抢装。考虑乘用车 18 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车型已经开始升级,可能符合新补贴标准而抢装动力不足,商用车可能是抢装主力。电池企业 18 年底或将正常生产为春节假期备货,降库存动作将推迟至缓冲期结束前最后一个月。锂电中游:技术迭代与格局变化并存,海内外需求共振从技术迭代看,我们预计 19 年高镍化和软包化的趋势将继续。高镍化的动力来自提升能量密度的需求,而提能量密度一方面是政策的指导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从政策上看,18 年的补贴政策对能量密度考核要求为:120wh/kg,140wh/kg,160wh/kg分别可以获得 1 倍,1.1 倍,1.2 倍补贴,我们预计 19 年补贴门槛会至少提升一档(比如说,18 年 140wh/kg 可以拿 1.1 倍补贴,19 年可能只能拿 1 倍);在 2018 年第 11 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里,宁德时代给东风汽车供应的一款方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0Wh/kg,我们推测大概率是使用的高镍或单晶路线。国内目前高镍三元材料已经相对成熟,而材料在电池应用中存在的循环寿命短、安全性下降等问题或有望在未来 1-2 年内得到解决,我们认为技术进步将推动高镍三元材料在动力领域的渗透率提升。软包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等优势逐渐在乘用车领域推广开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孚能科技、万向、卡耐新能源、天津捷威等公司专注软包方向,客户包括北汽、长安、东风等自主品牌。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18 前三季度,软包在 EV 乘用车和 PHEV 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分别为 14.3%,16.9%。今年以来,原本专注于方形电池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也开始布局软包路线,其中宁德时代的软包电池已经给合资品牌日产轩逸供货,而亿纬锂能的软包电池也开始了与戴姆勒的合作开发。随着龙头企业逐渐布局软包,我们预计软包在动力领域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10)(20),0,504030,Q1,Q2,Q3,Q4,合计,(GWh),装机量,产量,产量-装机量,0,5,201010,2015,Q1,Q2,Q3,(GWh),装机量,产量,产量-装机量,图表8: 2018 年软包电池在 EV/PHEV 乘用车中的月度渗透率,从格局变化看,我们预计 19 年电池格局继续优化,湿法隔膜或将加速洗牌。除了技术迭代,我们认为锂电产业链还具备明显的周期性。我们认为,技术迭代使得技术相对领先者具备产品溢价。对于相对同质化的产品,供需格局的变化会立刻反应到产品价格中。我们认为洗牌未完成、格局未定的细分行业(比如隔膜、电池)大概率会经历:1)供给过剩,行业降价,盈利下滑;2)落后产能逐渐退出,行业价格和盈利逐步见底;3)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从格局变化看,我们认为过程 1)集中度下降;过程 2)集中度慢慢提升;过程 3)集中度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图表9: 电池和材料环节的行业集中度,细分环节电池三元材料人造石墨湿法隔膜电解液,时间段20172018Q1-Q320172018Q1-Q320172018Q1-Q320172018Q1-Q320172018Q1-Q3,龙头企业CATLCATL容百锂电当升科技江西紫宸江西紫宸上海恩捷上海恩捷天赐材料天赐材料,龙头市占率29.4%41.4%13.0%10.4%28.0%24.0%26.0%40.7%26.0%26.7%,CR351.5%71.5%33.0%31.1%60.0%60.3%63.0%56.2%44.0%56.4%,说明:电池按照真锂研究的装机量口径来电池:18 年前三季度行业集中度提升跟行业分化加剧、龙头强者恒强的现象吻合,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乘用车高端化升级后对优质三元电池的需求提升,而国内优质三元电池产能主要集中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龙头。我们认为,19 年二梯队电池企业新增三元产能不多,且即使有产能释放,存在较长的产能爬坡期以及客户验证期,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加速扩产中,因此我们预计龙头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25%20%15%10%5%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9月,EV乘用车,PHEV乘用车,图表10: 国内动力三元电池产能情况,技术路线,18 年有效,产能(GWh),19 年预计有,效产能(GWh),19 年预计新,增产能 主要客户,宁德时代,方形,16,32,16 北汽、上汽,广,汽,吉利等,比亚迪孚能力神,方形软包圆柱、方形,1446,2669,12 比亚迪2 北汽、江铃3 长安、江淮、猎,豹,比克,圆柱,6,9,3 众泰、海马、吉,利、江淮、东风,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方形方形、软包,11.5,41.5,3 奇瑞、众泰0 18 年无三元动,力客户湿法隔膜:18 年前三季度湿法隔膜龙头上海恩捷的市占率快速上升,但是集中度(CR3)有所下降,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龙头上海恩捷的产品品质和成本优势突出,绑定优质大客户不断提升市占率,而二梯队的竞争格局相对混乱。我们预计 19 年国内湿法隔膜的新增供给主要来自上海恩捷和星源材质。考虑星源材质 19 年湿法隔膜新增产能较大,我们预计恩捷与星源两家隔膜龙头大概率会在相对低端同质化产品低价抢市场,间接加速中小企业的退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 19 年湿法隔膜降价也是下游电池厂的需求。根据公司调研纪要,18 上半年上海恩捷湿法隔膜仍有高达 60%的毛利率。湿法隔膜相对其他锂电材料降价空间更大。,图表12: 2018Q1-Q3 国内湿法隔膜竞争格局,图表13: 国内湿法隔膜主要企业 18-19 年产能情况,单位:亿平,18 年底产能 19 年底预计产能,主要客户,上海恩捷星源材质苏州捷力长园中锂沧州明珠纽米科技,131.133.361.20.8,164.733.361.90.8,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轩高科,LG 化学,孚能,捷威等宁德时代,ATL,比克等宁德时代中航锂电,比亚迪,苏州星恒力神,上海恩捷26%,苏州捷力20%,长园中锂17%,6%,图表11: 2017 年国内湿法隔膜竞争格局金辉高科,6%重庆纽米,其他25%,其他31%,长园中锂6%,苏州捷力8%沧州明珠7% 河北金力7%,上海恩捷41%,三元材料:行业本身格局分散,且产品仍处快速的技术迭代中,因而 18 年前三季度无论是龙头还是前三大企业的市占率均不高。19-20 年行业主流企业均有扩产,我们预计在技术迭代完成前,行业格局将维持相对分散的局面。图表15: 国内主流三元材料企业产能和扩产情况,单位:万吨杉杉股份厦门钨业天津巴莫容百锂电当升科技长远锂科,18 年产能52.61.92.51.81.7,19 年产能64.63.442.84.7,20 年产能74.63.443.84.7,人造石墨负极:负极材料按产品类型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其中人造石墨是国内动力电池负极的主流品种。负极材料行业较早经历过洗牌,目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格局。15-18H1 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总计的 CR3 均较为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石墨化是人造石墨成本占比高(根据草根调研,石墨化在人造石墨成本占比约 1/3),且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的环节。杉杉、江西紫宸、贝特瑞等负极龙头目前纷纷布局石墨化以控制成本,进而拉开与二梯队负极材料厂的差距,因此我们预计 19 年负极行业的集中度仍将相对稳定或者略有提升。,2018/1/26,2018/3/26,2018/5/26,2018/7/26,2018/9/26,电解液:18 年上半年,原材料六氟磷酸锂降价导致电解液产品降价。我们在 7 月发布的电解液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拐点或将来临,龙头布局正当时中提到: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在 Q1 和 Q2 持续降价后,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或已基本见底,原材料供应管理和成本控制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从出货量和产能规模看,国内目前基本形成了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三大巨头并列的局面,格局相对稳定。18Q3 电解液充分传导溶剂成本上涨压力,以及 11 月中六氟磷酸锂传导氢氟酸涨价压力,均充分说明行业或已触底。我们预计 19 年电解液的格局将相对稳定,六氟磷酸锂或将因为原材料碳酸锂降价而降价,但是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继续降价空间不大。图表14: 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万/吨1614121086420,图表16: 国内负极材料 15-18H1 的 CR3 数据,图表17: 企业布局石墨化情况,现有内蒙古凯金能源公司现有产能 5000 吨/年子公司山东兴丰目前拥有超过 1 万吨/年的石墨化加工能力子公司贵州格瑞特现有产能 1 万吨/年现有郴州杉杉石墨化产能 7000 吨现有石墨化产能 5000 吨,企业凯金能源江西紫宸星城石墨杉杉股份贝特瑞宝泰隆内蒙古斯诺鹰翔碳素内蒙古恒胜新能,规划内蒙古凯金 5000 吨产能在建, 2018 年 4 月一期基本正常运行2018 年 4 月山东兴丰向全资子公司内蒙兴丰增资 1.9 亿元,未来规划新建 5 万吨/年的石墨化加工产能母公司中科电气增资格瑞特,扩建 1 万吨/年负极材料产能内蒙古杉杉 5 万吨产能 2018 年 4 月开建,2019 年建成投产;包头 10 万吨/年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6 万吨石墨化负极材料、4万吨包覆碳化品负极材料) 4 月份开工建设山西 1 万吨石墨化及配套项目在建拟建设5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1 万吨产能在建,2018 年 4 月中旬投产1 万吨产能在建1 万吨产能在建,内蒙古蒙集新碳材 现有产能 1.5 万吨/年,2 万吨产能计划于 2018 年 5 月投产,月产600 吨左右,内蒙古三信集团内蒙古大盛石墨,现有产能 3 万吨现有产能 3 万吨/年,海外市场将成为国内优质材料供应商的增量空间,且将帮助平滑产品的周期性。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国内材料企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配套比较全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反应比较迅速,价格相对便宜。产品品质虽然相对有劣势,但是国内材料企业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技术上缩小与海外产品的差距。目前国内的负极、隔膜、电解液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已经逐步进入海外动力电池客户供应链。一般来说,海外电池客户认证周期长,要求高,为保证长期的合作关系,会给予相对国内客户合理的单价和利润率。对国内材料供应商来说,海外客户需求快速增加,将提供可观的增量市场空间。同时海外客户降价相对温和,毛利率相对稳定,可以平滑公司因国内产品降价带来的盈利波动。,80%70%60%50%40%30%20%10%0%,90%,2015,2016,2017,2018H1,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总计,图表18: 海外三大电池厂四大原材料的国内供应商情况,隔膜,电解液,松下,正极芳源环保(NCA,前驱体),负极贝特瑞(硅碳负极),三星 SDI,当升科技(储能),紫宸(人造石墨),贝特瑞(天然石墨),江西 上海恩捷(湿法),新宙邦,LG 化学,当升科技(储能),贝特瑞(天然石墨),江西 星源材质(干法+湿法),新宙邦,江苏国泰紫宸(人造石墨)上海恩捷(湿法),图表19: 海外三大电池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能情况,单位:GWh松下LG 化学三星 SDI,2017 年出货量104.52.8,2018 年底产能333412,2020 年规划产能5290NA,以盈利增长性为锚,三条主线布局第一条主线,推荐格局优化或者已经清晰的龙头。建议关注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负极环节的璞泰来,电解液环节的天赐材料。第二条主线,推荐卡位海外供应链的公司。我们认为受益海外客户需求增长的主要是负极、隔膜、电解液环节,关注已经实现与 LG 化学深度绑定的隔膜企业星源材质,逐步进入 LG化学和三星 SDI 供应链的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第三条主线,推荐率先在高镍、软包相关产品上实现批量供应的公司。高镍化直接受益的是高镍三元材料企业,高镍三元材料具备议价能力,因此高镍三元材料的单价和毛利率相比普通三元高,关注已实现高镍三元材料量产的当升科技,杉杉股份。软包化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下,国内二线电池企业在软包细分领域或有突围空间,推荐亿纬锂能,同时,我们认为软包渗透率提升将提升铝塑膜需求,关注国产铝塑膜龙头新纶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