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银智库 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改革 开放 40 年 成就与世界各国 对比 。 近 40 年来 中国 年均 增速 高达 9.7%,比 同期 世界年均增速快 6.8 个 百分点;服务业 占比 持续提升,城镇化快速发展;赤字率和债务率 保持 较高稳定性 ; 金融业已成为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包括 电力、 铁路 、航空 在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与基础教育水平大幅 改善 ; 高等 教育质量和 水平整体提升 ; 单位 GDP产出的碳排放与能耗大幅降低;失业率维持低位,薪资稳步增长;知识经济与创新持续突破。 改革开放 40 年 的艰难探索 及 不平凡历程 。 40 年来 我国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从 半封闭 向全面开放、从温饱向基本小康的转变。 其 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 目标 探索阶段( 1978-1991年 ) ; 二是 框架构建 阶段( 1992-2002年 ) ; 三是 逐步推进 阶段( 2003-2012年) ; 四是 全面深化 阶段( 2013至今 ) 。 国内外 著名学者关于 改革 开放进程的经济学原理解释 。 基于中国改革的独特历程, 包括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转轨 /过渡 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在内的 不同经济学 流派 均 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 。 新供给 经济学关 于 改革开放进程的解释及政策 主张 。 以洪崎、贾康 、 徐林、王庆、姚余栋、黄剑辉 等 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经济学人,坚持“求真务实融汇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基本理念,以战略性、法制性、国际性、实践性思维, 在 对中国改革开放予以理论阐释 的基础 上, 提出了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八双五并重”的政策主张 。 政策 建议 。 改革开放 40年源流回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就是 应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 从供给侧入手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 一方面, 要 加快 改革进程 ,深化土地 、户籍、国企、金融、财税 、 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 , 包括推进 汇率 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国内自贸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 。2018 年第 16 期 总第 76 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18 年 4 月 28 日 研究团队: 黄剑辉 huangjianhuicmbc 王静文 wangjingwen2cmbc 应习 文 yingxiwencmbc 孙莹 sunying16cmbc 任亮 renliang1cmbc 张雨陶 zhangyutaocmbc 袁雅珵 yuanyachengcmbc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目 录 一、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 1 (一)生产力水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 1 1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 1 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一 . 2 3人均 GDP不断提升 . 3 (二)经济结构:服务业占比提升,城镇化高速发展 . 4 1三次产业:农业占比显著下降,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 . 4 2城镇化率显著提升 . 4 (三)宏观经济稳定:赤字和债务长期保 持较高稳定性 . 5 1财政赤字状况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 5 2公共债务占 GDP的比重总体平稳可控 . 6 (四)金融市场:金融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7 1金融业占 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 7 2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 GDP的比重已超过高收入国家水平 . 7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 8 1人均电力消费大幅增加 . 8 2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铁路里程大幅增加 . 9 3航空业进步巨大,但仍有较大空间 . 10 (六)医疗与基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 10 1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 . 10 2每万人专业医师数量大幅增加 . 11 3识字率大幅提升 . 11 (七)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与水平整体提升 . 12 1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12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13 (八)可持续发展 :单位 GDP产出的碳排放与能耗大幅降低 . 14 1单位 GDP产出的碳排放大幅降低 . 14 2单位 GDP产出的能耗量大幅降低 . 15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九)就业与劳动力市 场:失业率维持低位,薪资稳步增长 . 16 1失业率水平长期保持低位 . 16 2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已突破 1万美元 . 16 (十)知识经济与创新 . 17 1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 17 2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世界第一 . 19 二、改革开放 40 年的艰难探索及不平凡历程 . 20 (一)目标探索阶段( 1978年 -1991年) . 20 1理论指导 . 20 2重要实践 . 21 3改革成效 . 22 (二)框架构建阶段( 1992-2002年) . 23 1理论指导 . 23 2重要实践 . 24 3改革成效 . 25 (三)逐步推进阶段( 2003-2012年) . 26 1理论指导 . 26 2重要实践 . 27 3改革成效 . 28 (四)全面深化阶段( 2013-) . 29 1理论指导 . 30 2重要实践 . 31 3改革成效 . 33 三、国内外著名学者关于改革开放进程的经济 学原理解释 . 34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 34 (二)发展经济学的解释 . 35 (三)转轨 /过渡经济学的解释 . 36 (四)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 37 (五)新结构经济学的解释 . 38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六)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 39 四、新供给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解 释及政策主张 . 39 (一)新供给经济学对改革开放进程的解释 . 40 1立论基础 . 40 2分析框架 . 40 3核心观点 . 41 (二)新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 44 1促进今后 5-1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八双”政策主张 . 44 2推动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五个并重”政策主张 . 44 五、从供给侧入手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是中华民 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永恒主题 . 45 (一)加快改革进程 . 45 1鼓励人口生育,打破户籍刚性 . 45 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 45 3推进知识产权、科学研发等创新体制改革 . 45 4稳妥推进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改革 . 46 5推进财政 税收体制改革 . 46 6深化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改革 . 46 7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 . 47 8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 47 9打破区域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 47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 . 47 1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 47 2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 47 3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 . 48 4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化进程 . 48 5提高经济文化软实力 . 48 6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 48 7构建成熟的新型大国关系和稳定的周边关系 . 48 参考文献: . 49 1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我 国改革开放 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 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 1978年起 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 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 197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 40 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 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 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一)生产力水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1经 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2017年我国 GDP达到 12.25万亿美元,是 1978年 GDP的 81.9倍,年均 GDP增量高达 3103亿美元,接近以色列 2017 年的 GDP 总量。其中,从 1978 年的 1495 亿美元到 1998年首次突破 1万亿美元用了 20年时间,到 2009年突破 5万亿美元用了 11 年时间,再到 2014年突破 10万亿仅用了 5年时间。从我国 GDP 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看, 1978 年仅为 1.8%,到 2011 年首次超过 10%, 2017 年已达到 15%左右,比第三名的日本高 8.5个百分点。 从全球来看,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目前已连续 8年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 11 位; 2008年超过德国位居第 3位; 2010年则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6年我国 GDP总量约占美国的 60.1%,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 2.3倍,远超过排名 4至 6位的德国、英国和法国。而“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分别位列第 7、 9、 11位;南非 GDP列世界第 35位, GDP约为中国的 2.6%。 2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图 1.1.1a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与 2016年 GDP规模 单位:亿美元(现值)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 图 1.1.1b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与 2016年 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现值)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 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1978至 2016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 个百分点。 2016 年,中国以 6.7%的增速仅次于印度位列主要经济体第 2位,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速 5.2个百分点,比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增速高 3个百分点。 2016 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2.4%,位居世界第一,比 1978年的 3.1%高出 29.3个百分点,比排名第 2位、第 3位的美国和印度分别高 17.8个和 23.5个百分点。同期,排名第 4-7位的德国、日本、印尼、英国的贡献率仅在 2.5%-3.8%之间,而俄罗斯、巴西对世界经济增长仍为负贡献。 186245 111991 49402 34778 26479 24655 22638 18589 17962 14112 2955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印度 意大利 巴西 韩国 南非1978年 2016年27.6%1.8%11.8%8.6%3.9%5.9%1.6%3.7% 2.4%0.6% 0.5%24.6%14.8%6.5%4.6% 3.5% 3.3% 3.0% 2.5% 2.4%1.9% 0.4%0%5%10%15%20%25%30%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印度 意大利 巴西 韩国 南非1978年 2016年3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图 1.1.2 世界主要国家 1978-2016年 GDP年均增速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 3人均 GDP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我国人均 GDP 水平也不断提高,已从 1978 年的156 美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8123 美元,增长了约 51 倍,比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 129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位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 GDP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2016年,我国人均GDP位列世界第 73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80%。而世界第一位的卢森堡人均 GDP 已经突破 10万美元,第二位的瑞士接近 80000美元,是中国的 10倍左右。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也在 30000 到 60000 美元之间的水平。“金砖国家”中,我国人均 GDP排名第 3位,低于巴西和俄罗斯,高于南非与印度,处于中游。 图 1.1.3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与 2016年人均 GDP 单位:美元(现值)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 9.7%6.0%2.7% 2.6% 2.4% 2.3% 2.2%1.9% 1.8%2.9%0%2%4%6%8%10%12%中国 印度 美国 巴西 南非 英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世界100739 57638 42161 40367 38901 36857 27539 8650 8123 5275 1710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卢森堡 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韩国 巴西 中国 南非 印度1978年 2016年4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二)经济结构:服务业占比提升,城镇化高速发展 1三次产业:农业占比显著下降,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也显著优化。从三次产业来看, 1978年第一(农林渔牧业)、第二(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分别为 24.6%、 47.7%和 27.7%,到 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已变化为 7.9%、 40.5%和 51.6%。近 40年来第一产业占 GDP比重下降了近16.7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 7.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提升。 与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在产业升级中最大的特点是第二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比 重。 从全球来看, 40 年来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出现了第一产业下降和第三产业上升,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占比进一步下降,而第二产业占比降幅更大,第三产业占比均显著上升。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第一产业占比尽管下降但仍然较高, 2016年达到 17.4%,第二产业占比保持稳定但显著小于我国。主要国家中,仅韩国第二产业占比 40年来有所扩大。 图 1.2.1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与 2016年三次产业占比 单位: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各国统计局 2城镇化率显著提升 城镇化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 17.9%上升至 2017年的 58.5%,近 40年来上升 40.6个百分点,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同期世界城镇化率由 38.5%提升至 54.3%,升幅为 15.8个百分点。 27.77.9 3 1.1 4.7 1.6 5 1.222.32.236.717.4 11.65.547.740.535.521.730.919.644.729.533.438.62928.8 40.121.224.651.6 61.577.264.478.850.369.344.359.234.353.8 48.373.30%10%20%30%40%50%60%70%80%90%100%中国1978中国2017美国1978美国2016法国1978法国2016日本1978日本2016韩国1978韩国2016印度1978印度2016巴西1978巴西2016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5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近 40 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虽有所提高,但幅度并不大,其中日本、韩国分别上升 17.8 和 29.3 个百分点,已属于城镇化较快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经历了城镇化过程,但显著慢于我国。如印度 1978 年 22.4%的城镇化率甚至高于我国,但 2016年仅为 33.1%。 图 1.2.2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和 2016年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其中我国数据为 2017年。 (三)宏观经济稳定:赤字和债务长期保持较高稳定性 1财政赤字状况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大部分年份公共财政收支均处于赤字状态,尤其在 1998年以后赤字率增长加快,在 2007年曾出现短暂盈余,随后又转为多年赤字。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重点领域财政支出,通过“营改增”、减税降费、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扶持实体经济,导致赤字率不断扩大。 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不考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政府结转结余资金)达到 3.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高水平,不仅高于法、美、日、英、德等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但仍低于南非和印度 。整体看,虽然我国财政赤字率 2016年高于国际公认的 3%警戒线,但主要源于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仍处在可控范围。 17.9%73.7% 78.2%72.7% 73.1% 76.1%53.2%68.7%22.4%63.6%38.5%58.5%81.8% 82.8% 75.5% 79.8% 93.9% 82.5% 74.1%33.1%85.9%54.3%0%20%40%60%80%100%中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世界1978 20166 总第 76 期 民银智库 研究 图 1.3.1 世界主要国家 1978年与 2016年财政盈余 /赤字占 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DI,各国财政部、统计局 注:巴西数据为 1980 年和 2016 年,各国赤字率均为实际收支差额与 GDP 的比值,不考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政府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 2公共债务占 GDP的比重总体平稳可控 公共部门债务余额是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衡量指标。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经济刺激政策影响,我国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整体呈增长态势。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加强,目前债务水平已平稳可控。截至 2017 年末,我国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约为 13.5 万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 16.5 万亿元人民币,两者占 GDP 的比重为 36.2%(不包括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与或有债务),已连续两年下降。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重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