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十二月 I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 4 1.3 效益分析 .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5 1.5 可研结论 .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 8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1 2.3 可行性分析 . 12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15 3.1 需求分析 . 15 3.2 生产和营销模式 . 16 3.3 市场风险分析 . 16 第 四 章 项目选址 . 19 4.1 项目区自然条件 . 19 4.2 社会经济状况 . 19 4.3 交通状况 . 20 4.4 项目地点选择 . 20 第 五 章 工程方案 . 21 5.1 指导思想 . 21 II 5.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 21 5.3 总平面布置 . 22 5.4 工程方案 . 23 5.5 技术方案 . 27 5.6 设备方案 . 31 第六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 34 6.1 牛源 供应 . 34 6.2 饲草料 供应 . 34 6.3 燃料供应 . 34 第七章 公用辅助工程 . 35 7.1 给排水 . 35 7.2 通风空调 . 37 7.3 供电设计 . 37 7.4 信息及通讯系统 . 39 第 八 章 环境 影响评价 . 40 8.1 编制依据与范围 . 40 8.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41 8.3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5 8.4 环保机构设置 . 46 8.5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48 8.6 环境影响评价 . 49 第 九 章 节能 . 51 III 9.1 节能原则 . 51 9.2 编制依据 . 52 9.3 本项目能源消耗量 . 52 9.4 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 . 53 第 十 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58 10.1 劳动安全卫生 . 58 10.2 消防 . 63 第十 一 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 66 11.1 组织机构设置 . 66 11.2 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 . 66 第 十 二 章 项目 实施进度 与招投标 . 68 12.1 项目建设期限 . 68 12.2 项目进度安排 . 68 12.3 项目进度安排表 . 68 12.4 招标范围 . 69 12.5 招标组织形式 . 69 12.6 招标方式 . 69 12.7 工程分包 . 69 第十 三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71 13.1 编制依据 . 71 13.2 投资估算费用标准 . 71 13.3 投资估算 . 71 IV 13.4 资金筹措 . 73 第十 四 章 财务预测与分析 . 74 14.1 财务估算与评价依据 . 74 14.2 销售收入预测 . 74 14.3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 74 13.5 经营预测 . 75 13.6 利税分析 . 75 13.7 财务评价指标 . 75 13.8 财务分析结论 . 77 第十 五 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 . 78 15.1 项目风险分析 . 78 15.2 风险程度分析 . 78 15.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 81 第十 六 章 结论与建议 . 83 16.1 结论 . 83 16.2 建议 . 83 附表 . 85 附表 1:总经济指标表 . 85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 85 附表 3:总成本表 . 86 附表 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 86 附表 5:投资现金流量表 . 86 V 附表 6:流动资金估算表 . 86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性质 新建 1.1.3 建设单位 1.1.4 拟建地点 1.1.5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500 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953.21 万元,流动资金 227.19 万元,建设期利息 19.60 万元 。 主要用于 养殖基地厂 房建设 、 基础 配套 设施以及设备的购买。项目建设周期 6 个月 ,2017 年 5 月 -2017 年 11 月。 资金来源:企 业自筹 800 万元,贷款 400 万元 。 1.1.6 建设规模与内容 为适应国家农业 种植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满足本区域市场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XX 有限公司拟投资 建设 肉牛 养殖基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 20000 平方米(合 30 亩),其中 饲养间 6000 平方米, 繁殖间 800 平方米、饲料加工间 400平方米、疫病控制室 200 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 1780 平方米、绿化 6000 平方米、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平方米 。 具体建设规模如下表 1-1: 2 表 1-1 建设规模表 序列 项目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备注 1 项目总面积 20000 13260 2 饲料加工间 400 400 单层 3 饲养间 6000 6000 单层 4 繁殖间 800 800 单层 5 疫病控制室 200 200 单层 6 污水处理间 100 100 单层 7 仓库 500 500 单层 8 办公楼 500 2500 5 层 9 食宿楼 500 2500 5 层 10 配电房 100 100 单层 11 门卫室 80 160 2 间 12 绿化 6000 13 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项目完成后 养殖规模为 年 出产 肉牛 1000 头 ,实现年 均 收入1350.00 万 元 ,年均 利润 402.96 万 元 。 1.1.7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2)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 200215 号);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3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 5)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 1.1.8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 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企业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量进行预测; ( 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通过研究确定项目拟建规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 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 ( 4)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进行评价; ( 5)确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劳动定员; ( 6)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进行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 ( 7)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1.1.9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 1) 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 2) 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 ( 3)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 4 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4) 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 5)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 6)认真贯彻国家、 省、地方有关环境保护、人防、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规定,坚持环保、劳动安全卫生与项目建设“三同时”的方针 。 ( 7)在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各阶段投资额度,以合理节约项目造价。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XX 有限公司 为调整和优化公司发展结构,加快 现代农村养殖业 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促进 农牧养殖业 产业化发展为总的指导思想,多层面、多层次地推动现代 农牧养殖 业的发展 ,将现代种养殖业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相结合,通过回收农作物秸秆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 根据 国家“十三五”农牧 养殖 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现代 农牧养殖业 ,加快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 ,加大畜禽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 。基于 政府 对 农牧养殖业 发展的大力支持, 项目对积极推进农牧养殖 业及相关产业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1.3 效益分析 1.3.1 经济 效益 项目完成后 养殖规模为 年 出产 肉牛 1000 头 ,实现年收入1350 万 元 ,年均 利润 402.96 万 元 。 同时,从农民手中回收农作物秸秆,雇佣当地农民进入养殖基地工作,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3 万元。 1.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可以新增就业机会,增加农民 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满足牛肉市场供应,促进 当地 肉牛养殖发展。同时也可促进 当地 肉牛加工业的发展。 1.3.3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可充分利用 当地 牧草资源及农作物秸杆,减少作物秸杆处理所造成的污染,同时,沼气池建设可使粪便资源化率由无到 60%以上,大幅减少粪尿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规模总投资 万元 1200.0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953.21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60 6 1.3 流动资金 万元 227.19 2 年均收入 万元 1350.00 3 年均总成本 万元 947.04 4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402.96 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95 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798.83 7 投资回收期 年 5.52 含建设期 0.6 年 8 总投资收益率 % 33.58 9 盈亏平衡点 % 25.20 1.5 可研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既可有效满足市场对 优质牛肉 的需求,又能够辐射 带动当地就业,增加 当地农民收入 2-3 万元 /年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长期稳定, 还 可以增加国家税收。 同时 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即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产品的 生产 加工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可满足市场对无公害 食 品的需求,同时公司拥有一大批高中级管理及科技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基础。另外,公司正在营建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销售市场,产品销售有保 7 障。 综上所述,该项 目技术先进、设计合理,龙头带动效果显著,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8 第 二 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养牛是农村养殖业的传统产业,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 因此许多地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富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程。 项目所在地 肉牛饲养数量逐年加大,面积较广,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长期以来,群众基本上以饲养当地品种为主,品种落后、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普遍缺 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农户养殖上不了规模,畜产品上不了档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农村的优势产业。为了切实提高我区肉牛生产科技水平,完善良种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畜牧养殖方式彻底转变及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成功打造出产品名牌, 对 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 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 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牛肉属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消化吸收率高等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牛肉的消费已成为肉食消费的主体。 牛肉不仅是美味健康肉食,同时还提供蛋白质,矿物质和维 9 他命 B 群,包括烟酸,维生素 B1 和核黄素。牛肉还是每天所需要的铁质的最佳来源。精牛肉平均脂肪含量仅为 6%,而嫩牛肉含 3.7%,只含非常少的热量。牛肉的胆固醇比鸡肉、鱼和蛋低,适量的脂肪是健康均衡饮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提供吸收维他命 A、 D、 E 和 K 所需要的脂肪酸,而且是能量的浓缩来源。牛肉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 ,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物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牛肉有滋补健身的作用,但牛肉纤维粗,有时会影响胃黏膜。与土豆、芹菜、葱头、白萝卜、红枣、口蘑搭配,不但味道好,且弥补了牛肉的营养方面的缺点。如土豆含有丰富的叶酸,起着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芹菜清热利尿,有降胆固醇的作用。白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 毒、康胃健脾、止咳止痢及防治夜盲症、眼病、皮肤干燥等功效。洋葱具有祛风发汗、消食、治伤风、促进睡眠的作用。红枣有保肝、镇静、催眠、降压、抗过敏、抗癌、抗菌等作用。口蘑有补益肠胃、抗癌、防衰、延年益寿的功效。此菜的搭配对缺血、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者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我国牛肉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 10 大压力。为了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正常市场畜禽产品价格,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 XX 市 还存在养殖生产中现代良种所占比重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XX 有限公司 提出的 牧业养殖 基地项目 ,旨在立足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养牛业 规模化、科技化、 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牛供种能力,提高 XX 市 养殖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非常大,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在我 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的低,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所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说是近年的热点。 全国每年作物秸秆的产量达六亿吨,其中玉米秸的面积、产量最大,利用潜力也最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秸秆很少再用于烧饭、沤肥,用作饲料(青储、氨化、直接饲喂)的数量不到 5%,利用秸秆还田、副业加工少于 5%,农村出现大量的秸秆积压闲置,大量焚烧的现象,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饲料 化 11 利用作物秸秆,那么不仅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乳肉品质,使得人畜争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减少放牧,使草场得以保护。可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特色养牛产值将大幅度增加,会培育新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项目本来吸纳农村劳动力 50 人,将增加农民 2-3 万元 /年的收入。 2.2.2 是调优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的需要 相对而言, XX 市 的农业经济仍是以粮食种植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经济形态,产值低,潜力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急需新的产业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推动传统粮 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 经 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中最具活力的养牛业,将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改变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格局,将会极大的增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2.2.3 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 12 增加。健 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养肉牛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必须建立肉牛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由分散、粗放性养殖向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4 是提高肉牛养殖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 养牛业要想提高畜牧养殖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畜牧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肉牛的供应能力,提高 当地 养牛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升肉牛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 XX 市 不断发展的现代养牛业的生产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3 可行性分析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对带动畜牧业、带动农民致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牛肉的需求将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整个养牛业将会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13 ( 1) 发展养牛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园区和高效生态牧区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因此,畜牧业,特别是生态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广大投资者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生态牛场将结合牧业结构调整,将畜牧业经济区与平原区交叉融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加工、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牧业园地和生态牧业、有机牧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 2) 发展养牛业符合政策导向,满足市场要求。 近年来,中央在“多予、少 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业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 14 要求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牧场建设,加快肉牛生产,确保牛肉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可以说,各级政府为促进肉牛生产,发展优质肉产品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3) 养牛业社会需求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是一个肉牛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牛 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消费量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中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牛肉均消费水平已达到 50 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量消费量将逐步 提高,全国人口日前已突破 15 亿,专家预测牛肉的消费量年增长 4-6,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15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需求分析 全球看,世界发达地区牛肉占肉类比例为一半以上,而我国仅占 10左右 。 牛肉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 50 公斤以上,世界人均 10 公斤,而我国却不足 5 公斤,特别是南方一 些地区不足 2 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牛肉是小康指标的组成部分,人们越加注重善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需求将与日具增,肉牛一直供不应求。牛是草食动物,饲料利用率高、转化率也居家畜之首,成本低、回报率高,因其食草不与人类争粮,而且安全卫生指标相对较高,近乎于天然绿色食品。养牛业是个古老长远稳定的产业。牛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价值高于猪肉及其它肉类产品,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家庭生活所重视,其肉质鲜美细嫩而不肥腻,易消化。牛皮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的开发利用被普遍受到重视,食品工业和制革工业对肉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对牛肉和牛皮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由于我国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饲草的严重短缺,使草食类家畜的生产受到较大威胁。国家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提出了“禁牧”、“轮牧”、“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等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饲草的需 16 求。充分利用秸秆饲料可以弥补饲草的短缺,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头牛每天需要粗饲料 10kg,一只羊每天需要粗饲料 3.3 kg,我国每年共需要粗饲料约 8 亿吨。 而我国草地退化十分严重,二十世纪 90 年代的草地面积仅为 60 年代的 50%,草食类家畜的饲养量每年增加,而草地面积逐年减少,从而造成我国粗饲料十分短缺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肉制品 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大中城市都在大力发展 养殖 业,对粗饲料需求非常大 ,可见, 国内市场广阔,对粗饲料需求稳定,并有逐年提高之势。 3.2 生产和营销模式 项目拟采用“引进良种、科学育肥、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肉牛标准化 养殖 模式,实行生态标准养殖模式,依靠便利的信息网络和区域优势,同周边的大中城市形成长期供货渠道。 3.3 市场风险分 析 3.3.1 政策风险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家 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十 二 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改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牧业发展。可见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国家历来是处于战略角度上认识其重要性,将其当成是关系到国 17 家安定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来抓。同时,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优惠 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本项目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 3.3.2 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本项目涉及到肉牛养殖行业中相关科学的系统利用及配套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要求高。项目实施的核心人员的素质是项目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承担单位将紧紧依靠技术依托单位 XX 市 畜牧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负责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的拟定,项目的组织实施,基本无人力资源风险。 3.3.3 技术风险 从本项目的技术风险上看,主要是肉牛疫病的风险, 项目公司将 委托 XX 市 无公害畜产品检测中心对饲料和牛肉中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行检 测,建立肉牛兽医防疫程序,加强对肉牛常见病和规定烈性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3.3.4 市场风险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为肉牛产品及副产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一要通过加强市场预测,降低市场风险;二要加强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三要积极推进养殖产业化,提高产业链的增值效率,分散风险,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低。同时,随着 18 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一家一户散养户因为 经济 效益差逐渐放弃养殖行业,而被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户 )所取代。从市场竞争来看,本项目从 商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产品凭借其价格、质量优势,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19 第 四 章 项目选址 4.1 项目区自然条件 XX 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 14.1,年均无霜期 220 天,全年太阳辐射量 115.45 千卡 /平方厘米。 XX 区地处淮河下游,江淮和黄淮两大平原交界处,地势平坦,由西向东南坡降,大小沟渠纵横成网,全市有运河道 13 条,大沟 226 条,大运河、里运河、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境内总长 147 公里。 XX 地 形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 4 7 米,平均约 6 米(以废黄河入海口为零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境最高点位于徐杨乡小埧废黄河滩,真高 9.7 米;最低点位于流均镇湖荡地区,真高仅 1 米。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地质钻探资料表明, XX 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近一千万年来地壳以沉降为主。 4.2 社会经济状况 2014 年 XX 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6.3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3.34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36.25 亿元、第三产业增 加值 136.7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3%、 13.9%和 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3421 20 元,比上年增加 4261 元。 4.3 交通状况 XX 北距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市 130 公里,东南距国家一类开发口岸盐城机场 100 公里,西南距 XX 省会南京市 180公里。到上海、北京、南京行车分别仅需 3.5 小时、 8 小时和 2小时,辅之以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水上运输,楚州素来扼东西南北、水陆交通之要冲,自古乃兵家重地、商贸重埠,其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4.4 项目地点选择 项目选址拟建在 XX 省 XX 市 XX 区朱桥镇闸南村 , 项目区远离人口居住区,空气流畅,背风向阳,自然环境较好。 项目建成后,具有得天独厚的排污处理能力。生产产生的粪便全部可以用以还田还林施肥,整个项目在选址、布局、建筑及环保方面完全按照标准化规模 畜牧养殖 建设标准进行设计。 21 第 五 章 工程 方案 5.1 指导思想 项目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目标,通过定向开发、集约经营为手段,遵循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为支撑,按照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的要求,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全面 规划、合理布局、精密设计、充分到位原则;坚持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协调原则;坚持追求最大产出、突出生态特色、致力休闲服务、保持科技领先的原则。 5.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5.2.1 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 20000 平方米(合 30 亩),其中 饲养间 6000平方米, 繁殖间 800 平方米、饲料加工间 400 平方米、疫病控制室 200 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 1780 平方米、绿化 6000 平方米、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平方米 。 具体建设规模如下表 1-1: 表 1-1 建设规模表 序列 项目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备注 1 项目总面积 20000 13260 2 饲料加工间 400 400 单层 3 饲养间 6000 6000 单层 22 4 繁殖间 800 800 单层 5 疫病控制室 200 200 单层 6 污水处理间 100 100 单层 7 仓库 500 500 单层 8 办公楼 500 2500 5 层 9 食宿楼 500 2500 5 层 10 配电房 100 100 单层 11 门卫室 80 160 2 间 12 绿化 6000 13 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5.2.2 产品规模 项目完成后养殖 规模为年出产肉牛 1000 头。 5.3 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区域远离居民区,建设用地面积 30 亩。场区地势平坦,水电路可做到配套完备。本项目按生产功能及卫生防疫要求,牛舍为东西走向,以主干道划分为两个区域,西部为管理区,东部为生产区,四周区域布置绿化带; 各场区主道 6m 宽,转弯半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