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iyiou/intelligenceCopyrights reserved to Yiou intelligence, December 2017目录CONTENTS产业创新指数结论Summaries and Conclusions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Backgrounds and connotation2017产业创新指数排名Innovation Index 2017产业创新指数行业分述Industry Analysis研究项目回顾Research Review1.2.3.4.5.附录Appendix6.Research ReviewPart.1 研究项目回顾3Yiou intelligencePart.1 项目研究回顾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市场中的创新要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并发挥作用。以阿里、百度、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企业效益增长,在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私募股权市场,一批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类型的初创公司成长为独角兽,试图撼动传统行业格局。然而,形成成熟的产业创新体系尚需时日:当前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要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不仅要鼓励企业等主体积极创新,而且要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亿欧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引入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一贯重视前沿各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以及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面对当前业界缺乏直观、量化评价产业创新进展,从业者难以从宏观层面洞察产业创新大势的痛点,形成体系化、严谨的产业创新评价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报告 因此应运而生。项目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4Yiou intelligencePart.1 项目研究回顾近两年,我国创新成果集中涌现,已有较多研究报告总结和分析了各细分行业的新兴业态和新科技,反映了产业创新的发展大势。然而,产业创新相关研究目前仍大多以主观、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或以企业为单位、以少数行业为边界进行考察,缺乏整体性和宏观视角的解读。借助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报告 ,亿欧智库旨在提供能够标准化测量产业创新的指数评价体系,为各界提供评判标准,提供以行业为分析角度的洞察国民经济和市场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和阐释 2016年以来至 2017年年末产业创新现状和成果,并给出以我们对当前产业创新领域的总结和见解。项目研究目的Research purposes5背景行业对国内产业创新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解读,明晰产业环境依据指数计算结果对产业创新排名进行分析概念 对产业创新及其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产业创新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解读 针对典型行业及其头部企业进行梳理,集中展示创新成果排名 形成产业创新指数的行业排名,以及以研发投入为指标的企业排名推出产业创新指数,为行业提供判别依据,作为亿欧智库延续性的研究体系指数Yiou intelligencePart.1 项目研究回顾项目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ies6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产业创新指数整个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首先,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和指数评价方法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将各行业的创新情况进行量化,形成 2016年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并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其次,在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的基础上,亿欧智库基于自身对产业长期观察获得的产业知识,通过案头研究( Desk Research)的方式,对指数排名情况进行深度的分析盘点,明确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领先领域和突破口,发现创新动力不足、亟待改革的后进者,总结中国产业创新的趋势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整体产业理解阶段:基于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对我国产业创新的背景进行梳理,理解整个产业、市场的基本情况,提炼当前 产业创新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梳理产业创新趋势下的 领先行业以及后进行业 ,分析解读其现状,为业界提供 针对性建议 。确定指数评价体系和计算指数排名:基于亿欧智库对产业创新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相关专家的走访,敲定产业创新指数所需指标,根据 层次分析法( AHP) 计算指标权重,并对数据进行 无量纲化处理 ,赋以可比较的数值,形成有意义的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指数评价方法 桌面研究Backgrounds and connotation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7Yiou intelligence产业创新背景BackgroundsPart.2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8Yiou intelligencePart.2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1 产业创新背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使产业创新成业界共识,大势所趋下,中国有机会成为国际创新高地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颠覆性创新使得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驱动,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在国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新零售、消费升级等新兴理念成为市场热点,创新创业风潮席卷全国。 中国在 2016年成为第一个跻身全球创新指数( GII)前 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 ,在 2017年位次继续上升到 22名,在各项指数表现也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创新效率更是位居前三。有机会顺应时代趋势成为国际创新高地。9数据来源: 2017全球创新指数( GII)注:效率比是指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的比例,而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是衡量国家创新情况的二级指标。 2017年全球创新效率比的中间值为 0.62。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亿欧智库: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 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中国 平均水平 TOP10 高收入国家1007550250亿欧智库: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 TOP10及中国排名排名 国家 效率比 效率比 排名 排名 国家 效率比 效率比 排名1 瑞士 0.95 2 7 新加坡 0.62 632 瑞典 0.83 12 8 芬兰 0.70 373 荷兰 0.93 4 9 德国 0.84 74 美国 0.78 21 10 爱尔兰 0.85 65 英国 0.78 20 22 中国 0.94 36 丹麦 0.71 34Yiou intelligencePart.2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1 产业创新背景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产业急需完成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诸多企业陷入增长瓶颈。从数据来看,尽管我国的研发支出总量稳居第二,但近几年增速已经放缓,在研发投入强度上距离日本 (3.49%)韩国 (4.23%)等创新型国家尚有距离,经费投入结构太多注重商用而忽视基础研究,研发产出还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在技术上也过度依赖国外。产业急需完成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效能不足,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 实现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亟待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 。108687.0 10298.4 11846.6 13015.6 14169.9 15676.7 23.0% 18.5%15.0%9.9% 8.9% 10.6%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亿欧智库: 2011-2016年中国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R&D经费支出 (亿元 ) R&D经费支出增长率2.1%: 我国近五年的研发投入强度 *稳定在该水平,距离 2020年达到 2.5%的目标仍有距离;77%: 企业在不同创新主体中发挥主导作用,2016年企业研发经费占到整体的 77%;68%: 从分布区域来看,研发经费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到整体的 68.3%。5%: 从研究类型来看,国内有 84%左右的研发支出属于试验发展经费,基础研究只占到 5%(国际领先水平为 15%2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亿 欧智库: 国家研发经费投入统计相关数据注: *指研发投入占 GDP的比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Yiou intelligencePart.2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1 产业创新背景市场多因素相结合,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引爆点,中国已经取得先机 政策利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互联网时代创新相结合 ,为国内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在近年来成为国内产业创新的引爆点。 2017年 7月,国家针对性地发布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予以引导支持,加之人工智能在各产业中广阔的商业应用场景和消费者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中国在该领域专利数量、被引论文数量、初创公司数量等方面均走在前列,与美国共同成为第一梯队国家。115.46 22.55104.44 126.23177.822583171 23916901002003004005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至 Q3)亿欧智库: 2013-2017年中国 AI私募股权市场投资频数与投资金额变化投资金额(亿元) 投资频次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中国 美国 其他国家亿 欧智库: 中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占总量比中国: 23%592家美国: 42%1078家其他: 35%872家注:数据截止到 2017年 6月,其他的 872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数据来源:亿欧智库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1 产业创新背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的市场导向,使产业创新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016年,国家发布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 科技创新 提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主张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发挥主导作用,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明确规定,“ 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 ,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由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将成为国家创新的最主要推动力。12第一步:到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创新体系第二步:到 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第三步:到 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目标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大转变 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六个方面实现根本转变 推动 产业技术体系创新 ,创造新优势 强化 原始创新 ,增强源头供给 优化 区域创新 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极 深化 军民融合 ,促进创新互动 壮大 创新主体 ,引领创新发展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实现 重点跨越 建设高水平 人才队伍 ,筑牢创新根基 推动 创新创业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战略任务总体部署转型方向提高 要素的生产率 ,解决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通过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来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通过 关键技术 ,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来突破自主可控的问题动员 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活力 ,通过全社会的积极性来实现新的发展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其他创新形式Yiou intelligence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Connotation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13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2 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信息化革命打破传统创新的封闭边界,产业创新嬗变促使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丛生等成为显著特征 在产业语境下,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最终推动传统产业彻底改造,甚至从无到有形成新的产业。在许多情况下,产业创新并不是一个企业的创新行为或结果,而是 一个企业群体的创新集合 。 在以往,技术被视为创新的核心要素,有着较封闭的边界,其研发阶段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和实验室中。信息化革命改变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模式,封闭的研发边界被打破,知识扩散速度加快,转化应用成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 产业跨界协作和融合与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成为当前产业创新的突出特征。14亿欧智库:产业创新的表现形式覆盖各个环节信息化加快知识扩散速度和 规模 ,企业创新优势互补,集成效应更明显,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阻力减小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熊彼特对五种创新表现形式的归纳贸易创新业态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亿欧智库:产业创新的嬗变在致力于自主创新的同时 , 创新主体间的动态互动 , 创新环境的影响以及 用户参与创新 均被纳入考量市场需求和创新的转化应用成为创新导向, 价值实现成为驱动产业创新的目标只关注创新活动本身,创新边界 局限于实验室中或有限的合作企业创新边界扩散速度创新导向创新过程企业的 创新成果向产业扩散的速度和规模较慢 ,累计扩散程度呈“ S曲线”以技术为创新出发点 ,面临创新研发较难实现价值和产出转化的问题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成为趋势 ,以软件开源社区为代表,知识的共享共创有效优化创新成果创新多是单打独斗 ,政产学研用缺乏有效联系,普通人难参与到过程当中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2 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创新要素,经由创新链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扩散 产业创新体系涵盖了产业链上可能的创新参与主体,不同主体间的动态作用影响创新要素的组合、流动和扩散。 在成熟的产业创新体系中,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相关的创新参与者资源整合连接起来,进而实现不同程度的自主创新或集聚创新。 创新链和产业链、价值链相融合 ,将帮助创新要素完成商业化应用的跨越,实现效益。 个别企业的创新行为将促进创新要素在产业内的流动扩散,进而推进更大范围的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和质量。创新扩散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企业服务技术、知识、人才资金支持引导扶助创新参与者产业 /区域集聚的企业或大企业引领关联企业协同创新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为产业创新提供导向和动力消费者用户 国内外市场环境企业用户 打通创新价值链驱动企业、产业效益增长创新研发要素整合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商品化实现效益制度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组织创新不同的创新内容经由创新链实现转化创新行为进一步向更大范围的其他企业和产业扩散15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2 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从行业的视角谈产业创新,能够更好地兼顾实际的研究意义和可操作性 产业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三种产业分类是国内官方口径的统计标准。 行业是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由企业或组织组成。了解产业创新的动态需深入到不同的行业当中进行观察。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工艺、技术等方面相似,有着共同的消费受众,受共同的市场环境影响,因此 以内部同质性、外部异质性的行业来衡量产业创新,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和可操作性。 亿欧智库采用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B/T 47542011)的三级分类方法,该方案由国家统计局推出并为市场广泛使用。16亿欧智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门类划分编号 行业名称 编号 行业名称A 农、林、牧、渔业 K 房地产业B 采矿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C 制造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E 建筑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F 批发和零售业 P 教育业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Q 卫生和社会工作H 住宿和餐饮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J 金融业 T 国际组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2 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基于既有研究和自身理解,亿欧智库从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产业活力四方面来构建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 亿欧智库从指数可操作性和可量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界已有的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对产业创新的理解,将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和产业活力作为二级考量指标,并确保三级指标在既有研究中与产业创新有强相关性,最终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 亿欧智库通过 层次分析法( AHP) 设定指标权重,保证结果具有足够的信度。数据方面涵盖了国内 15000多家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企查查的企业信息统计数据和网络公开信息,每项指标的数据经过 无量纲化处理 ,最终以百分制的形式呈现指数结果。17亿欧智库: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及 二 级指标权重产业创新指数新科技技术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强度专利平均拥有量0.55 新理念创新媒体声量强度创新理念引领度0.21 新政策政府补助金额政府公开政策0.10 产业活力初创公司占比融资次数0.14Yiou intelligencePart.2 产业创新背景及内涵2.2 产业创新的内涵界定及指标构建指标含义解释及数据来源18亿欧智库:产业创新指数三级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编号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数据来源C1 研发投入强度 指行业在 2016年(或上一财年)中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直接反映行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强度 沪深股市、新三板、港股、中概股等 1500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及其他财务公开公司数据(不含港澳台)C2 专利平均拥有量 统计行业内企业拥有的专利总数量,进行平均处理,反映行业的专利产出能力 企查查数据支持C3 技术人员占比 收集上市公司在 2016年(或上一财年)中技术研发人员占到总员工的比例,进行平均处理,从人才方面考量产业创新能力 国内沪深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及其他财务公开公司数据(如华为)C4 创新媒体声量强度以行业关键词 +“ 创新”进行新闻搜索取得的相关新闻数量占行业新闻总量的比例,该指标能反映某行业创新力在媒体和市场中的声量百度新闻搜索(时间跨度为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C5 创新理念引领度选取共享经济、大数据、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近年来火热的创新理念,通过搜索这些理念 +各行业在新闻中的数量,加总进行比较,考量各行业在热门领域的引领水平创新理念的选取根据亿欧文章后台数据整理形成,新闻获取来自百度新闻搜索(时间跨度为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C6 政府公开政策 收集整理有关“产业创新”的政府公开政策信息,并进行行业分类,用以考量政策对各行业创新的关注程度 中央政府、发改委、国家双创平台等政府网站的公开政策信息(考虑到政策发挥作用时间较长,跨度为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C7 政府补助金额 收集各行业上市公司在 2016年(或上一财年)取得的政府补助并平均处理,反映政府对产业发展创新的直接投入度 国内沪深和新三板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及其他财务公开公司数据(如华为)C8 融资次数 2016年至今各行业中企业获得融资的总次数,反映产业创新在资本市场的热度 企查查数据支持C9 初创公司占比 统计 2014年以来新增公司数量占到当前公司总量的比例,用以反映行业创新发展的潜力 企查查数据支持Innovation Index 2017 of China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19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20亿欧智库: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排名 行业名称 产业创新指数 新科技 指数 新理念 指数 新政策 指数 产业活力指数 排名 行业名称 产业创新指数 新科技 指数 新理念 指数 新政策 指数 产业活力指数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业 78.1 82.4 77.0 49.4 83.5 10 批发和零售业 22.8 7.2 50.6 21.4 43.2 2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 67.8 71.1 82.7 26.3 62.6 11 采矿业 21.8 20.7 31.3 38.4 0.0 3 制造业 51.4 45.3 77.2 60.1 30.7 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9 18.2 11.2 15.6 50.3 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0.8 40.4 16.3 25.8 18.3 13 农、林、牧、渔业 20.9 11.7 23.0 24.9 50.7 5 卫生和社会工作 29.7 28.3 34.2 20.8 34.6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业 20.2 25.1 9.9 11.0 23.0 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8 20.0 25.1 13.9 58.1 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 18.8 5.4 42.6 33.3 25.7 7 教育 25.7 27.0 13.5 17.3 44.7 16 住宿和餐饮业 18.6 10.0 24.6 2.1 55.3 8 建筑业 25.4 28.1 21.0 7.6 34.2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 他服务业 14.5 9.6 17.0 0.0 40.1 9 金融业 22.8 3.2 50.5 78.6 18.5 18 房地产业 11.4 8.0 17.8 3.7 20.9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产业在新科技、新理念中的作为往往更能凸显自己的创新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两项分项指数的高得分使其创新表现远高于其他行业,也印证了两大行业输出扩散创新成果、支持其他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地位。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2017企业创新 TOP100排名榜单21亿欧智库:企业创新 TOP100( 1-50)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1 华为 7447 16 TCL集团 416 31 东风集团股份 293 46 招商银行 189 2 阿里巴巴 2195 17 京东方 404 32 中国通信服务 290 47 上海建工 186 3 腾讯控股 1524 18 网易 392 33 上海电气 262 48 新浪 185 4 百度 1306 19 格力电器 390 34 福田汽车 249 49 烽火通信 181 5 中兴通讯 1244 20 中国交建 381 35 乐视网 239 50 紫光股份 174 6 中国中车 944 21 携程网 376 36 华域汽车 238 7 联想集团 925 22 宝钢股份 357 37 海康威视 237 8 上汽集团 917 23 潍柴动力 347 38 金山软件 237 9 中国石油 727 24 青岛海尔 317 39 广汽集团 233 10 美的集团 589 25 长安汽车 312 40 京东 232 11 中国石化 579 26 长城汽车 310 41 江西铜业 227 12 中国建筑 511 27 搜狐 302 42 江淮汽车 210 13 中国中铁 502 28 中国电建 300 43 中芯国际 206 14 中国铁建 455 29 中国重工 294 44 太钢不锈 197 15 比亚迪 441 30 中国中冶 293 45 江铃汽车 189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注:榜单企业只计入上市企业以及部分财务数据公开的非上市企业,创新指数根据企业 2016年年报(或上一个财年)公布的研发投入数据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指数得分完成排名。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2017企业创新 TOP100排名榜单22亿欧智库:企业创新 TOP100( 51-100)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 排名 企业名 创新指数51 完美世界 174 66 金风科技 135 81 三一重工 110 96 百济神州 96 52 同方股份 167 67 蓝思科技 135 82 中石化炼化工程 109 97 力帆股份 94 53 华菱钢铁 162 68 中国生物制药 133 83 复星医药 108 98 四维图新 93 54 中国长城 145 69 微博 132 84 中国电信 106 99 科大讯飞 91 55 中航科工 144 70 歌尔股份 131 85 四川长虹 106 100 立讯精密 91 56 宇通客车 142 71 冠捷科技 130 86 天马微电子 105 57 欧菲光 141 72 东方电气 125 87 东华软件 104 58 本钢板材 140 73 中国软件 125 88 畅游 104 59 特变电工 140 74 搜狗 118 89 中国通号 102 60 大华股份 139 75 猎豹移动 117 90 中国船舶 102 61 用友网络 138 76 恒瑞医药 115 91 酒钢宏兴 101 62 河钢股份 138 77 东软集团 113 92 网龙 98 63 中国能源建设 137 78 均胜电子 113 93 鞍钢股份 98 64 58同城 136 79 海信电器 113 94 创维数码 98 65 恒生电子 135 80 中车时代电气 110 95 铜陵有色 98 数据来源:万德、 choice、 Bloomberg、企业年报注:榜单企业只计入上市企业以及部分财务数据公开的非上市企业,创新指数跟据企业公布的研发投入数据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指数得分完成排名。Yiou intelligence新科技指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x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23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产业创新指数 新科技指数排名在新科技这一分项指数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分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得益于其科研应用和技术服务的行业特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也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而房地产、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重运营的行业在直接的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得分较低。24亿欧智库:产业创新指数 新科技指数排名排名 行业名称 新科技 指数 研发投入强度: % 专利平均 拥有量 技术人员占比: % 排名 行业名称 新科技 指数 研发投入强度: % 专利平均 拥有量 技术人员占比: %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业 82.4 6.10 0.62 48.80 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0 1.93 0.04 10.51 2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 71.1 5.80 0.22 52.81 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8.2 1.48 0.02 16.57 3 制造业 45.3 2.98 0.59 17.80 12 农、林、牧、渔业 11.7 0.87 0.03 11.85 4 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 40.4 0.28 1.26 17.69 13 住宿和餐饮业 10.0 0.03 0.00 27.72 5 卫生和社会工作 28.3 2.08 0.02 31.50 1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 他服务业 9.6 1.20 0.01 0.00 6 建筑业 28.1 1.63 0.10 35.25 15 房地产业 8.0 0.03 0.01 21.83 7 教育 27.0 3.04 0.07 2.40 16 批发和零售业 7.2 0.40 0.02 10.16 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业 25.1 1.70 0.15 22.01 1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 5.4 0.17 0.01 10.94 9 采矿业 20.7 0.94 0.33 14.08 18 金融业 3.2 0.10 0.02 5.76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Yiou intelligence16.6%17.7%17.8%21.8%22.0%27.7%31.5%35.2%48.8%5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信息技术及科研技术服务业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才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创新驱动力更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技术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达到一半左右。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大多由医疗企业构成,因而技术人员也占较高比例。 采矿业、建筑业等高营收、重资产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行业,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偏低。信息产业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则远高于其他行业,创新作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因素被摆在更主要的位置。25亿欧智库: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散点分布图亿欧智库:行业技术人员占比 TOP1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千元)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批发和零售业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亿欧智库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二级行业中,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投入高额研发资金的同时,保持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26 从研发投入总量来讲,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千亿级)。细分到二级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处于高新技术密集领域,有较高的研发需求。 研发投入强度方面,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因其自身特征而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后行业也多为高新技术行业,民营教育企业对产品开发和内容创新的重视和尝试则使其在研发投入强度处在较前位置。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亿欧智库4.2%4.2%4.2%4.3%4.5%5.8%6.3%7.0%7.7%22.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教育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亿欧智库:二级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排名 TOP10亿欧智库:二级行业研发投入总量排名 TOP10(亿元)190.7 193.5 227.9 233.8 278.9 480.2 586.0 658.9 1004.9 1763.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土木工程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注: *指上述 18个一级行业的进一步细分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工业在专利拥有量及企业平均持有量均处靠前位置,信息产业专利的产出和积累情况尚不及工业27 制造业在专利拥有量方面的积累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另外批发和零售业由于对外观设计类专利的重视和行业本身的基数,在专利拥有量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 从事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在企业专利平均拥有量上处于最高位置。一方面行业特征要求企业掌握大量技术性应用,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和准入门槛较高,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研发和专利产出的实力。信息产业专利的产出和积累情况尚不及工业。数据来源:企查查0.03 0.04 0.07 0.10 0.15 0.22 0.33 0.59 0.62 1.26 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亿欧智库:行业平均专利拥有量 TOP10亿欧智库:各行业专利拥有量占比结构图597万件,占整体的 57%186万件,约占整体的 18%94万件,约占整体的 9%Yiou intelligence65%18%11%6%制造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建筑业 其他33.8%21.5%10.8%7.7%7.7%4.6%4.6%7.7% 其他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加工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企业研发投入梯度明显,来自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大型国企和科技企业是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主力28 以企业研发投入为衡量标准,国内 TOP30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占到整体的 39.2%, TOP100企业的创新投入总和则占到 53.7%(这100家企业的营收占到整体的三分之一),整体则呈幂律曲线分布,企业间差距悬殊极大。以“真金白银”推动创新研发的主角仍是少数大型国企和科技企业。 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十分明显。以研发投入企业前 100为例, 65%来自制造业,其中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业占到 22位,汽车制造企业占到 14位。亿欧智库:企业研发投入 TOP100所属行业数据来源:企业年报,亿欧智库亿欧智库:企业研发投入梯度呈幂律分布,头部 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总量的一半企业研发投入名次研发投入TOP100企业的创新投入总和则占到 53.7%制造业细分行业分布情况Yiou intelligencePart.3 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3.1 新科技指数2016年企业研发投入 TOP50排名榜单29亿欧智库:企业 2016年研发投入 TOP50排名 企业名 研发投入(百万元) 排名 企业名 研发投入(百万元) 排名 企业名 研发投入(百万元) 排名 企业名 研发投入(百万元)1 华为 76391 16 中国中冶 6077 31 网易 3047 46 江铃汽车 1937 2 中国石油 17565 17 美的集团 6046 32 中国重工 3015 47 烽火通信 1860 3 阿里巴巴 17060 18 中国石化 5941 33 东风集团 3004 48 乐视网 1860 4 中兴通讯 12762 19 京东 5381 34 中国能建 2837 49 金山软件 1840 5 腾讯 11845 20 比亚迪 4522 35 上海电气 2684 50 紫光股份 1784 6 中国建筑 10592 21 招商银行 4360 36 福田汽车 2553 7 中国中铁 10419 22 TCL集团 4266 37 华域汽车 2445 8 百度 10151 23 京东方 4139 38 海康威视 24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