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五: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19 年 1 月 30 日 环保 探寻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 之 五 行业深度 日本环保治理 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快速实现工业化 ,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期间各类公害事件频发,成为了尖锐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 在此背景下, 以 1967 年公害对策基本法为核心 的环保法律体系应运而生,日本环保产业开始了上升周期 。虽然环 保政策在 80年代初经济下行时稍有反复,但也仅 是 过程中的扰动。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 , 日本 末端治污需求逐渐减弱 , 2000年 以 循环型社会促进法 为 核心 的法律体系应运而生 ,日本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国策, 以减轻自身由于资源匮乏的限制 , 实现了法律体系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 日本 未将环保 局限于狭义 的 末端治理,而是 将 其 融入了 整体经济要素 。理解环保产业 不能 仅 局限于狭义 的 工业、市政 末端 的治理需求 , 更要以宏观视角将 环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及约束经济发展的要素 。 21 世纪,日本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并 以广义的视角 将 环保产业分为 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对策、废物利用资源化、自然生态保护 四大类,并 已在节能、再生资源利用、新能源等领域 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国家。 同时, 这种环保对经济发展的 反馈机制 也 正在助力 日本 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 经济 结构的 转型 。 日本环保运营市场化程度较低, 环保 设备类公司总体呈现 周期性。 当前日本的环保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较高;但 日本的环保 市场化程度 并不高 ,更多是以政府为主导,其根本原因也和日本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 制度 有关。 因此,运营类资产并非日本环保上市公司的最终形态, 故不属于公用事业属性, 也 不能简而言 之的将各国环保产业 单纯的 进行对比 ; 日本环保公司更多为设备类公司 , 该类公司 受国内、全球经济周期性及汇率、出口因素的影响 较为明显 ,而 它们 的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不断研发投入、优异的技术能力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对周期的前瞻及高质量 的 技术与产品造就日本环保股的超额收益 。 我们筛选 了 具有较长发展历史,在 各 细分领域拥有一定地位且环保 分项 业务收入较高 的 5 家上市公司: 久保田 、 栗田工业 、 同和控股 、 田熊 、 依迪亚 ,并进行历史复盘 。 上述公司的 股价走势总体体现了日本经济周期、工业化 、城镇化以及相应环保政策演变过程。 我们认为,获得投资超 额收益需要重视以下 4 点: ( 1) 需 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 趋势 具有前瞻性 ; ( 2) 把握风口,提前储备技术、人才和商业模式; ( 3) 不断 投入并 改进自身研发体系, 并 以高质量产品快速适应 变化的 市场; ( 4) 把握好公司发展的节奏 和战略的 持续性。 风险提示 : 中国、日本的环保政策、行业阶段、市场化程度、公司类型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日本的行业及公司发展仅起到参考借鉴作用,中国环保行业和公司的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 增持(维持) 分析师 殷中枢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40004) 010-58452063 yinzsebscn 王威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30001) 021-52523818 wangwei2016ebscn 联系人 郝骞 021-52523827 haoqianebscn 行业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 5 0 %- 3 3 %- 1 5 %3%20%12-1701-1803-1805-1806-1808-1809-1811-18环保 沪深 300 资料来源: Wind 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目前,市场对发达国家 环保产业及上市公司 的研究 较少 。我们通过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 ,搭建海外环保产业的研究框架,以弥补市场 的 研究空白。 本篇报告我们通过解析 日本经济 、 环保的官方数据,全景展示 了 日本环保产 业、龙头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希望可以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制定 、 产业发展方向、上市公司战略 或投资分析提供有意义 的资料参考。 我们 的创新之处 1. 分析 日本经济周期及环境产业发展历史,并挖掘两者 的 内在勾稽关系; 2. 叙述 了日本各 环保细分领域 的 体制和商业模式 、 市场空间 、 行业格局; 3. 复盘 5 家龙头公司发展历程及股价收益情况,并 结合宏观、中观数据 进行分析。 通过复盘 5 家公司的股价走势,我们认为 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不断研发投入、优异的技术能力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所以我们认为其能 获得投资超额收益是因为在公司发展过 程中做好了 以下 4 点: ( 1) 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 2) 把握风口,提前储备技术、人才和商业模式;( 3) 不断投入并改进自身研发体系,并以高质量产品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 4) 把握好公司发展的节奏和战略的持续性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中日 环保行业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 : 政策方面 ,日本已经在 宏观视角 中 将环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及约束经济发展的要素 ,相关法规政策也与经济高度挂钩,中国的政策制定仍处在环保vs.发展的辩证统一平衡过程中; 行业阶段方面, 日本的环保产业已在成熟期,我国仍处于发展期; 市 场化程度方面, 总体来看日本环保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更多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而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各细分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公司主营业务类型方面, 日本的大体量环保公司多为设备类公司,而我国目前则是运营类和设备类公司并存,未来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观察。 所以,我们认为不能简单的直接的去对比中日两国的环保行业及公司。本篇报告也侧重于介绍日本环保行业市场及公司的发展,并希望可以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制定、产业发展方向、上市公司战略或投资分析提供有意义的资料参考,并不涉及对中国环保行业及公司的投资建议。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目 录 1、 日本的经济周期与环保行业发展 . 4 1.1、 从产业变革与城镇化观环保需求变化 . 4 1.2、 从公害事件到环保制度与法律的完善 . 7 2、 从周期到结构,细拆日本环保产业 . 10 2.1、 大气、水等环境污染防治 . 10 2.2、 固废精细化及资源化处置 . 24 2.3、 碳减排措施和生态环境维护 . 33 3、 何为日本环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35 3.1、 久保田:全球农业机械龙头,环保设备供应商 . 36 3.2、 栗田工业:环保水处理、超纯水龙头公司 . 39 3.3、 同和控股:贵金属回收、循环利用龙头公司 . 41 3.4、 田熊:垃圾焚烧炉设备龙头供应商 . 44 3.5、 依迪亚:环境咨询类综合服务商 . 47 4、 风险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1、 日本的经济周期与环保行业发展 1.1、 从 产业变革 与城镇化观 环保需求变化 日本在 “二战” 后 的 70 多 年 时间 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 在亚洲国家中, 率先进入发达国家之列 , 也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 的进程 ;在这期间,日本也 经历了较 完整的经济周期及产业、能源 结构 转型。 环保产业 既是工业、市政发展的 重要 衍生需求 ,也是约束宏观经济的资源要素 。本篇报告中, 我们 将 透过日本的经济周期,详细分析日本在发展中 所 面对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政策 的历程 以及环保市场的演变。 1955 年,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期间包括 1955-1957 年的“神武景气”、 1957-1958 年的“锅底景 气”、 1958-1961 的“岩户景气 ”、 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以及 1965-1970 年的“伊奘诺景气” 。 1968 年 , 日本经济便仅次于美国, 占据 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名 ; 期间,日本依靠技术的引进和工业设备的更新,快速而有效的推动了工业现代化进程,钢铁、交通 、 机械、石油化工、家电制造 等 产业实现了腾飞 。 但也正是这种短时间工业化的集中发展, 使得 区域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快速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进而 引发接二连三的环境问题。 图 1:日本战后 70 年经济的三个重要 阶段 - 1 0 . 0 %- 5 . 0 %0 . 0 %5 . 0 %1 0 . 0 %1 5 . 0 %战后二十余年逐步 实现工业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海湾战争房地产泡沫破裂 亚洲金融危机汽车、半导体产业称霸世界房地产泡沫逐渐形成广场协议 福岛核事故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1955 - 73 年G D P 平均增速 9%1974 - 90 年G D P 平均增速 4%1991 - 2011 年G D P 平均增速 1%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 注:采用 GDP 不变价 同比增速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政府的特殊作用被该 研究 领域的学者普遍提及。早稻田大学 教授 野口悠纪雄 (历任 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 ) 在 战后日本经济史 一书中 将其定义为 “ 1940 年体制 ” 包括以银行为中心的融资体系、大企业的垄断地位、比较平均的农地体制等 ,这些 战时 的 制度在战后基本 被 保留下来,并成为 后期 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 。这种体制 有利于大型企业利用垂直一体化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 ,日本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 制定了产业倾斜的发展计划,采取政策引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导、适当的财政、金融手段进行扶持 等手段 ,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 我们在日本环保产业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 问题 ,日本 国内 基本 没有大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 , 但环保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 。 这个现象 说明日本的环保市场化 程度 并不是很高,更多是以政府为主导 ,其根本原因也和日本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关。 图 2:日本经济发展 不同阶段 重要产业 的 增长 情况 01020304050607080900204060801001201401601940 1943 1946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粗钢产量(百万吨,左) 汽车产量(十万辆,左)半导体销售额(十亿美元,右) 乙烯产量(十万吨,右)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创造新的增长极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尼克松冲击、两 次石油危机以及广场协议,致日本经济面临较大的考验 。 1974 年是 日本经济第一个 重要的分界点 , 对于资源贫乏和市场狭窄的日本来说 ,期初人口及 原材料 廉价 的 优势已经消失 , 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 , 发展节能 和精细化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 实现 日本企业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 。 在此期间, 日本汽车 、半导体 产业 的腾飞便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新的增长极的出现,也将石油危机、资源约束的影响降到较低的水平。 工业污染物 排放 与产业结构 、 分布具有很强的 相关 性 。 日本 在 20 世纪 50-70年代经历了快速工业化阶段, 工业环保治污需求 随之旺盛 ,体现在政策完善和治 污设备 需求的增加 ;而后工业体系经历了升级及转型的过程,治污需求也逐渐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 而今,日本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将绿色生产融入自身发展,并不断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 以 减轻自身由于资源匮乏 的 限制。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图 3:日本通胀、货币、利率 及 汇率变化情况 图 4:日本人口及城镇化率变化 050100150200250300350- 5%0%5%10%15%20%25%30%35%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2016C PI M2 增速 10 年期国债基准收益率 美元兑日元(右)0%10%20%30%40%50%60%70%80%90%100%00 . 20 . 40 . 60 . 811 . 21 . 4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2016人口 ( 亿,左) 城镇化率(右)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日本的城镇化始于明治维新, 直到 “二战 ” 前期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落后于 欧美 。 经历“二战”洗礼后, 在 随后的 工业化发展阶段, 日本的 城镇化 速度迅速提升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日本的 1960 年 的城市人口比例已经达到63%, 1975 年 达到 76%, 70 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的城镇化进入稳定阶段 。 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发展 、 城镇化历程密不可分 。 房地产资产价格又与金融 环境 、 政策相关 ,从 60 年代池田内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 70 年代田中内阁“增加公共投资、放宽金融”,再到 80 年代中后期的“房地产泡沫 ” ,1955-1990 年, 日本共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房地产价格暴涨, 日本消 费指数上涨了 4.5 倍,全国地价上涨了 67 倍。 在城镇化 过程 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 : 供污水、管网、垃圾处理需求 随之增长; 在日本, 人口大量向东京 、 大阪、神户三大城市集中 : 人口暴涨 , 城市布局 、 设施不健全 ,车辆、住房密度提升 带来 的交通拥堵 疏导 、尾气 排放治理 、 环卫等工作 也 变成重中之重 。 图 5: 日本的能源结构变化 图 6: 产业、能源结构变化对经济及能耗的影响 0100200300400500600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原油 煤炭 天然气 核能 太阳能 水电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60 1963 1966 1969 1972 1975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 2014 2017人均 G D P ( 美元,左 ) 人均能耗量 ( 千克油当量,右 )传统工业化,能耗提升快新产业兴起,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快,能耗增速慢京都议定书后,绿色发展措施兴起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 单位:百万吨原油当量 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日本经济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高速增长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日本 也实现了从煤炭到石油能源的转变 ,但 日本的能源自给率 较低 , 传统能源 95%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以上都需要进口, 由于环保及能源安全的因素,在“石油危机”后日本大力发展 清洁能源 : 传统能源方面,天然气比重逐渐提升 ,新能源以核电为主导,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截止 2010 年 , 核电占到日本发电量的 29.2%。 但 2011 年福岛核泄漏后,日本实行了 阶段性 “去核”战略,日本不得不 回归 传统化石能源来弥补核能 的空缺。 能源结构 对大气污染 关键性 指标 和绿色发展 方向的 判断很关键, 日本在工业化阶段 能源需求快速增加, 也曾经面临酸雨、雾霾等问题 ,并与之进行了长期斗争 ,随着 治污设备的增加以及产业的转型 , 日本的大气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 当前, 大气治理 的重心也 逐步 从烟气治理 转到汽车尾气治理 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 。 表 1: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 时间及产业周期 形成期 成长期 成熟期 后成熟期 20 世纪 70 年代前 第一轮 20 世纪 70-80年代初期 第二轮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年代中期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90 年代末 21 世纪后 传统指标 产值及增速 产值从 340 亿日元开始逐渐增长,增速 10%以下 1976 年环保装备总产值达到 7000亿日元,年增速30-50% 到 1995 年产值达16226 亿元,增速6-8% 产值维持高位,增速快速回落至0-1% 传统末端治理产值开始下降,但产业边界延续,总产值仍有所提高 产值占GDP 比例 1966 年产值占比约 0.89%,开始缓慢上升 70年代峰值 2-3%,进入 80 年代后略有下降 占比稳定在 1.5-2% 末端治理产值占比达到峰值, 2%左右 传统污染治理产值占比下降 行业集中度 较快下降 继续下降,但速度趋缓 集中度略有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 集中度提高,维持高位 维持高位 对外出口 基本没有 较少 逐渐开始增长 1997 年日本出口总额 686 亿日元,占总产值比例4.2% 内部需求饱和后,对外出口量逐渐增长,行业转变为对外输出型 特色指标 环境问题治理重点 环境治理开始启动 工业源污染集中治理阶段 工业污染治理基本结束,开始生活污染治理 生活源污染集中治理与提标改造阶段 综合环境质量改善阶段 公众环保意识 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保问题 水俣病等问题引起反公害的居民运动 企业从被动治理变为主动治理 公众主动参与监督监管 环保理念以深入人心 环境质量 污染和公害问题严重,出现 “四大公害 ”事件 空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 环境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标准仍在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 常杪 , 环保产业发展阶段论研究与中美日三国实证分析 1.2、 从公害事件到 环保 制度与法律 的完善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被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而且无一例外的都走了 “ 先污染 、 后治 理 ” 的老路。 日本环境法 体系 的建立伴随着经济的波动、 叠加日本公害事件催化、政府 对环保 的重视以及人民意识的提升 ,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图 7: 日本 环境事件、环境法 历程 日本环境法 事件性影响 工厂排污规制法 熊本县 水俣病(醋酸厂、汞中毒)1 9 5 81 9 5 6 烟尘排放规制法 1 9 6 21 9 5 5 大气污染防止法 1 9 6 81 9 7 0 公害对策基本法 1 9 6 7四日市 哮喘病(石油化工厂)新潟县 第二次水俣病(昭和电工)富山县 痛痛病(锌、铅冶炼厂)1 9 6 11 9 6 6修订或制定 公害对策基本法 水质污浊防止法 等 14 条环境保护的新法律 自然环境保全法 1 9 7 2 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 1 9 6 8 防治恶臭法 振动管理法 1 9 7 620 世纪 60 - 70 年代是日本环境法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70 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经济界加强了对环保运动的攻击1 9 8 7 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 倒退性修改1 9 7 8 NO 2 标准放宽,由 0 . 0 2 改为 0 . 0 4 - 0 . 0 6 p p m1 9 8 3未通过 环境影响评价法 20 世纪 90 年代后,发展环境协调型社会 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 1 9 9 1 环境基本法 1 9 9 3 环境影响评价法 1 9 9 7 循环型社会促进法 2 0 0 0资料来源:日本环境省,光大证券研究所 日本四大公害病 为我们所熟识,这几类疾病均是由工业生产排放所导致 : ( 1) 1955 年 , 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一些地区出现痛痛病 , 原因在于 三井金属矿业公司 在 上游 开发 铅锌矿 ,导致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 ( 2) 1956 年 , 熊本县水俣湾 ,期初 日本氮 肥公司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 而后又 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 ( 3) 1960-1972 年 , 在三重县四日市陆续出现了大量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原因在于 当地 十余个石化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 , 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 大量 的 废气, 尤其是硫氧化物 ; ( 4) 1966 年 , 新潟县阿贺野川流域也爆发 了 水俣病,史称 “ 第二水俣病 ” 。 这次的祸首 是 昭和电工,工厂也企图逃避责任,但 后来 新潟市民激烈的示威抗争 并 向法院提出控诉, 1971 年法院判决昭和公司败诉,要负赔偿责任。 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从法律 体系及 发展 历程来看, 我们可以将日本的环境法分解为 3 个节点 : 1. 1967 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及 1972 年自然环境保全法 最初日本 进行污染防治 ,本想单 纯 依靠技术来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并 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20 世纪 60-70年代,公害问题成了尖锐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民众高涨的反公害运动和情绪推动了 70 年代 环境立法 高潮 ,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1967 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 该法 的特点在于 : ( 1) 全世界首次以基本法确立公害防治的具体内容; ( 2)明确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生活环境质量是国家基本责任; ( 3) 明确内阁总理大臣必须兼任环境保护最高机关 ,即 公害对策会议会长; ( 4) 确立公害防治 过程中,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援助制度。 而 1972 年的自然环境保全法 与公害对策基本法共同构成 了 日本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 该 法强调:环保 费用负担主要来源于 “ 自然环境保全费 ”和国家资助, 前者 是 污染行为人 为修复 、 弥补破坏 环境 所致的 费用 。 2.1993 年的环境基本法 公害对策基本法 和 自然环境保全法属于被动式的法制框架,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深入 过程中 ,已经不能 完全 满足 环保需要。因此, 1993年日本制定环境基本法形 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法律框架,并废止公害对策基本法。 3. 2000 年的循环 型 社会促进法 2000 年, 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 , 并 将 该年 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我们认为,这部法律是推动改进日本生产、生活模式的重要法律框架,结合日本国家的资源匮乏的 实际 情况,节能、资源利用是日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 有计划和综合性的实施建立循环性社会的政策 ,抛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模式”,日本将逐渐 成为 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 此外, 值得说明的一点问题 是 , 日本在经济达到高峰的时候,确实比较 重视环保 ; 但石油危机 和经济出现一些问题 后,日本环保法律 也 有些倒退,一些年后矛盾解开,环保法重新梳理,日本成为 绿色发展 领域的佼佼者 。可见,推动可持续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各类的扰动因素,才能行稳致远。 2019-01-30 环保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0- 证券研究报告 2、 从 周期到结构,细拆日本 环保产业 日本对环保的定义较为广泛,既包括狭义 工业、市政层面的 大气、水 污染防治 , 也包括节能、新能源甚至环境友好产品等。根据日本环境省的分类,可以划分为 环境污染防治、 气候变化对策、 废物利用资源化、 自然生态保护四大类 。 可以发现,从广义环保的概念看, 废物利用资源化 、 气候变化对策所占比 重较大,也从侧面印证了日本已经将绿色及循环 经济 理念融入生活及生产过程。 为了方便分析以及更好的和国内情况进行参照,我们 优先 以 官方分类 框架 为基础 , 并进行适当重构 。 图 8:日本环境领域市场规模统计 1 2 . 7 5 3 3 . 2 6 4 9 . 6 2 8 . 5 9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环境污染防治 气候变化对策 废物利用资源化 自然生态保护资料来源:日本环境省 ;单位:万亿日元 2.1、 大气、水等 环境污染防治 以日本环境省统计口径,环境污染防治包括: 大气 污染 防治、污水处理、土壤及水质净化、噪声防治、环境管理支持、 环境友好产品 。 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较契合传统分类方法,且市场空间依然较大,我们将做重点 分析 。 同时 , 这两个领域 可以更好地通过“ 产业 /市政 环境问题 环保市场 相关公司 ”的逻辑框架 重现 历史进程 , 并 分析 细分 产业变化。 土壤及水质净化、噪声防治、环境支持管理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但也是新时期下污染防治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友好产品是从广义层面去理解环保概念,在我国的 环保 统计中也存在该科目 ,我们将对这些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