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生育报告2019: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Summary 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 中国生育报告 2019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 专题报告 2019/1/2 首席 经济学家 : 任泽平 研究员 : 熊柴 xiongchaievergrande 研究员 : 周哲 zhouzheevergrande 相关研究 : 1. 计生机构取消,或将全面放开生育,你生么? 2018-03-18 2. 生还是不生? 来自 12 万人的生育调查 2018-04-04 3. 全面放开生育或已不远,你生吗? 2018-08-13 导读 :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 2018 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 1500万以下,即减少 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 1.5以下 。 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攀至 1786 万、创 2000 年以来新高,但2017 年就降至 1723万。从已公布的部分地方情况看, 2018 年 1-6 月江苏省出生人口同比减少 13%;山东省 2017 年出生人口约占全国 1/10,2018年上半年烟台市、潍坊市、德州市出生 人 口分别同比减少 16%、 18%、22%; 2018年 1-11月青岛市户籍出生人口同比减少 21%。 我们呼吁 ,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提升总和生育率到 1.8左右。 摘要 : 中国 70 年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 1)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 1949年以来生育政策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是 1949-1953 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二是 1954-1977 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三是 1978-2013 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四是 2014 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 全面二孩”。 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 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总和生育率从 1970 年代之前的 6左右,降至 1990年的 2左右,再降至 2010年后的 1.5 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计划生育未能出现。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 2018 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 1500万以下,即减少 13%以上。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 2030年 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 2017年减少 31%,其中 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 44%;出生人口即 将大幅下滑 , 预计 2030 年将降至 1100 多万、较 2017 年减少 1/3。与国际相比,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 ,当前不仅远低于 2.45 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 1.67 的发达国家水平。 3)低生育率影响:人口即将见顶,老龄化加速,剩男问题日益严峻,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人口将于 2024-2031 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 1980 年的 22 岁快速上升至 2015 年的 37 岁,预计 2030 年将升至 43 岁; 2017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 11.4%,预计到 2050 年达约 30%,届时每 3.3个中国人中将有 1个 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负担日益加重,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养老金已入不敷出。出生人口性别比 1982 年开始逐渐失衡,特别是在 1990-2010年期间一度超过 120;“剩男”问题日益突出, 2015 年已超 2000 万,其中超过一半在农村, 9成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到 2040 年“剩男”规模或达约 4000万。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0 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 ;消费受人口结构冲击且消费结构的“银发经济”特点将日益突出;主力购房人群 2013 年达峰值,房地产投资已过长周期拐点。 为什么不生? 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1)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 。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 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 6 以上。 二是 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人们认识到低生育率也能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2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 6 以上降到 3 左右。 三是 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 3 降到 2 左右。 四是 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 平 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平。 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中国结婚率 2013 年见顶后持续回落,离婚率持续攀升;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 1990-2015 年平均初育年龄从 24.1岁推迟至 26.3 岁,主要初育年龄从 20-27 岁推迟到 22-29岁。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 600万,且约 6成在城市,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此外,丁克家庭、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基础。 3)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生得起、养不起”。 房价快速攀升, 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 17%增至 44%;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 1997-2017 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 95%降至 44%。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1995-2017 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 22.4 倍,远超可支配收入 9.2倍的涨幅。中国独生子女约 1.8 亿,“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 1) OECD 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体系主要涵盖 保障休假、经济补贴、 托幼服务、女性就业支持 等四个方面。其中,休假长度和生育水平相关性弱,其中原因在于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家庭福利开支比例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 2013年 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与 GDP的比例平均约 2.4%,其中经济补贴占比平均约为 1.5%。入托率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 0-2 岁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 OECD 国家 0-2 岁平均入托率为 34.2%。女性就业权益保护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水平越高。 2)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 2。 法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通过包括 完善细致的津贴体系、多样化的托幼服务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 等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2016 年总和生育率达 1.96。 2013 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达 3.7%,在 OECD 国家中排名第三; 2014年 0-2 岁入托率达51.9%,排名第八。法国大企业携手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法国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仅不到 10%;此外,占比约 9%的移民对法国生育率回升也起到一定作用。 2)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 1.4 左右。 日本在 1970 年代之前一度控制人口 , 1990 年代开始鼓励生育,但 2016年总和生育率仍停留在 1.4,低生育率导致日本人口于 2008年见顶、 2100 年将比峰值 减少 53%,并且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为全球之最。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日本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二是日本鼓励生育力度较弱,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仅 1.5%,在 OECD 国家中排名倒数。三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较为普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在家庭和工作冲突下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 1990-2015年 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 4.3%激增至 14.6%。 政策建议: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 生育。 1)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人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 2)立即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立即”是因为人口形势紧迫,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全面放开,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 3)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使中期总和生育率回升到 1.8 左右。 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 覆盖从怀孕保健到 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 0-3 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 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3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目录 1 中国 70 年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 . 6 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 . 6 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 . 8 影响:人口即将见顶,老龄化加速,失独家庭悲剧,剩男问题严峻,人口红利消失 .11 2 为什么不生? 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 17 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 . 17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 18 住房 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 . 21 3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 . 24 OECD 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 . 24 法国 :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 2. 27 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 1.4 左右,人口形势严峻 . 31 4 政策建议: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 34 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34 应立即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 35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使中期总和生育率回升到 1.8 左右 . 35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4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 1: 1949 年至今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 6 图表 2: 1982-2013 年之前各地生育政策概况 . 7 图表 3: 1971-2017 年中国节育手术数 . 8 图表 4: 1971-2017 年中国节育手术结构 . 8 图表 5: 第 四轮婴儿潮未能如期出现 . 9 图表 6: 1950-2018 年总和生育率大幅下滑 . 9 图表 7: 一孩总和生育率明显下滑 . 9 图表 8: 一孩出生人口占比大幅下滑 . 9 图表 9: 2030 年 25-30 岁育龄妇女将减少 44% . 10 图表 10: 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 . 10 图表 11: 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 . 10 图表 12: 中国总和生育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10 图表 13: 山东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居首 .11 图表 14: 桂黔最能生,京沪黑吉辽垫底 .11 图表 15: 联合国对中国人口规模的 9 个预测方案 .11 图表 16: 联合国关于中国人口预测的几个方案 . 12 图表 17: 我们对中国人口的预测 . 12 图表 18: 1982-2050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 12 图表 19: 中国人口快速老化 . 12 图表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规模前所未有 . 13 图表 21: 人口高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 13 图表 22: 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度超过 120 . 14 图表 23: “剩 男 ”问题日益严峻规模超 2000 万 . 14 图表 24: 农村“剩男”问题更为严重 . 14 图表 25: 未上过学的男性未婚率最高 . 14 图表 26: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 2010 年见顶 . 15 图表 27: 中国面临 “未富先老 ” . 15 图表 28: 中国养老金压 力逐渐加大 . 15 图表 29: 65 岁及以上老人患病率是平均的 2.6 倍 . 15 图表 30: 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明显较低 . 16 图表 31: 最具消费 能力的中年人口比重见顶 . 16 图表 32: 20-50 岁主力置业人群与地产投资 . 16 图表 33: 20-50 岁主力置业人群与地产销售 . 16 图表 34: 生育行为的动力模型 . 17 图表 35: 按生育率驱动因素划分发展阶段 . 17 图表 36: 结婚 率 2013 年见顶,离婚率持续攀升 . 19 图表 37: 女性初婚年龄持续推迟 . 19 图表 38: 女性平均育龄从 24.8 岁推迟至 28.0 岁 . 19 图表 39: 2015 年分年龄育龄妇女孩次出生数占比 . 19 图表 40: 2015 年中国有约 600 万“剩女” . 20 图表 41: 30-34 岁女性未婚率从 0.6%攀升至 7.0%. 20 图表 42: 城市“剩女”问题更为严重 . 20 图表 43: 女性不婚率随学历提高而上升 . 20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5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图表 44: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快速攀升 . 21 图表 45: 房贷收入 比持续攀升 . 21 图表 46: 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 . 22 图表 47: 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例持续下降 . 22 图表 48: 患病率和住院率日益上升 . 23 图表 49: 居民医疗支出比重日益上升 . 23 图表 50: 中国女性 劳动参与率在全球仍较高 . 24 图表 51: 中国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扩大 . 24 图表 52: 德国、日本等生育率依旧低迷 . 24 图表 53: 法国、瑞典等生育率明显回升 . 24 图表 54: OECD 部分国家生育假、家庭福利开支占比等情况 . 25 图表 55: OECD 国家内部生育假差异很大 . 26 图表 56: 女性生育假时长与生育率相关性很弱 . 26 图表 57: 家庭福利开支占比越大,生育率越高 . 26 图表 58: 入托率越高,生育率越高 . 26 图表 59: OECD 国家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逐渐缩小 . 27 图表 60: 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率越高 . 27 图表 61: 二战前法国出生率持续下降 . 27 图表 62: 法国生育率自 1994 年以来持续回升 . 27 图表 63: 法国有 16 周产假, 11 天男性陪产假, 1 年可共享育儿假 . 28 图表 64: 法国家庭津贴类别和金额 . 29 图表 65: 法国政府补贴家庭金额依据收入和孩子数量等存在明显差异 . 30 图表 66: 法国移民人数不断攀升,且女性移民占比过半 . 31 图表 67: 日本总和生育率持续低迷 . 31 图表 68: 日本人口 面临锐减、老龄化严重 . 31 图表 69: 1972 年后日本自然增长率大幅下滑 . 32 图表 70: 1973 年后日本出生率持续下降 . 32 图表 71: 日本的儿童补贴政策 . 33 图表 72: 日本家庭开支占比低于 OECD 平均水平 . 34 图表 73: 日本 0-2 岁入托率低于 OECD 平均水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