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2016 年省委宣传部与 XX 大学 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 XX 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为全面检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资金预期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支出效率和 综合效果,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根据省级财政到期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暂行办法(粤财评 2014 7 号)、关于做好 2017 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的通知(粤财绩函 2017 18 号)、关于确定 2017 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第三 方机构名单及组织现场评价等有关问题的通 知(粤财绩函 2017 20 号)等文件规 定,广东省财政厅(以下简称 “ 省财政厅 ” )委托北京金凯伟业咨询有限公司组成评 价组,对省委宣传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项经费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 经过单位自评、现场评价、综合分析评价等环节,形成本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2012 年 12 月,中宣部、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 “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 ” 现场会,广 东省委宣传部(以下简称 “ 省委宣传部 ” )与 XX 大学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3 年 12 月 20 日,省委宣传部 与 XX 大学签订省委宣传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 学院协议,明确了共建的根本目标、甲乙方职责、组织形式等内容。双方组成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以下简称 “ 院务委员会 ” ),负责指导落实共建任 务。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共建新闻学院有关会议和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 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中宣发 2013 34 号),省委宣传部和 XX 大学共同制定 了省委宣传部、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 四年规 划 ” ),确定了共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主要包 括新闻传播师资队伍 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品课程建设、举办华南传媒大讲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智库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七方面内容。 (二)项目概况。 2014 年至 2017 年,省财政厅共安排专项经费 4000 万元,其中,从省宣传思想文 化人才专项经费中每年安排 200 万元, 4 年共安排 800 万元;由省财政厅新增安排省委 宣传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项经费,每年安排 800 万元, 4 年共安排 3200 万元(以下简称 “ 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 ” )。该项目 2014-2017 年度共到位 3200 万元,每年均围绕四年规划所设定的七大内容 开展工作,截至 2017 年 6 月, 2014-2016 年度资金 2400 万元已基本支出完毕,结转 2.41 万元,专项经费总目标、各年度任务和实际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1。 (三)绩效目标。 计划通过 4 年的建设,把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 代化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闻传 播人 才培养示范基地。具体目标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师资 队伍进一步优化、学科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绩效分析 评价组依据既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 ,评定 2014-2016 年度共建 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整体绩效为 86.98 分。从 13 个三级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来看(详 见图 1),专项经费在前期准备、实施过程、绩效结果方面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绩。 图 1 三级指标得分率( %) (一)绩效影响分析。 1.前期准备。该指标主要从论证决策、目标设置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考察专项经 费投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人员及机构的健全性。指标 分值 20 分,评价得分 18.6 分,得分率 93%。( 1)论证决策。指标分值 7 分,评价得分 7 分,得分率 100%。共建新闻与传播学 院项目符合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宣传部关于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要求,通过 省委宣传部和 XX 大学共建,把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 名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论证决策科学、合理,程 序规范。 以 2016 年度资金申请程序为例, 2016 年 3 月, XX 大学向省委宣传部上报关于 申请划拨 2016 年度部校共建专项工作经费的报告,申请拨付 2016 年度专项经费。 2016 年 4 月,省财政厅下达关于安排 2016 年省委宣传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 学院专项经费的通知(粤财教 2016 119 号),拨付 1000 万元(其中,省委宣传 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项经费 800 万元,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专项经费 200 万元)。 ( 2)目标设置。指标分 值 7 分,评价得分 5.6 分,得分率 80%。省委宣传部和暨 南大学出台的四年规划,确定了共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初步明确了 2014-2017 年各年度工作内容:围绕七大任务,逐年推进培养和引进师资;开展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加强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申 报广东省、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省级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程;收集整理出版优 秀舆论引导案例;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申报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改善实验室 硬件设施设备;撰写舆情分析报告;举办学术会 议;签约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实 践等工作( 2014-2016 年分年度任务详见附件 1)。目标设置较为合理,但总体目标和 分年度目标主要以工作内容的形式体现,未设置清晰的产出和效果指标,绩效目标和 绩效指标较为笼统,不够细化、量化。 ( 3)保障措施。指标分值 6 分,评价得分 6 分,得分率 100%。共建新闻与传播学 院项目保障措施较为完善,省委宣传部与 XX 大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制定了四年规划, 明确了甲乙方职责、组织形式以及发展目标和每年度重点任务。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制定了广东省委 宣传部与 XX 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专项经费管理原则、要求和程序。学院定期对专项经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院 务委员会对年度预算和年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议,保障措施较好。年度 到位金额 (万元) 实际支出金额 (截止 2017.6) 主要支出方向 2014 800 800 师资队伍建设 97 万元,智库建设及科学 研究 197 万元,国际化建设项目 32 万元, 实验室建设项目 219 万元,教材和课程 建设项目 28 万元,协同育人项目 227 万 元 2015 800 800 实验室建设 500 万元、劳务费 118 万元、 会议费 72.2 万元、国际交流合作费 18 万元、其他费用 91.8 万元 2016 800 797.59 实验室建设 797.59 万元 2.资金管理。该指标主要从资金到位、资金支付、支出规范性三个方面考察专项 经费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指标分值 17 分,评价得分 15.38 分,得分 率 90.47%。 ( 1)资金到位。指标分值 4 分,评价得分 4 分,得分率 100%。 2014-2017 年省财 政厅下达专项经费共计 3200 万元, 2016 年度资金于 2016 年 4 月下达,资金到位足额、 及时。 ( 2)资金支付。指标分值 5 分,评价得分 4.38 分,得分率 87.5%。截至 2017 年 6 月, 2014-2016 年度资金 2400 万元已基本支出完毕,结转 2.41 万元,各年度主要支出 方向详见表 1。 表 1 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表 主要问题:一是年度预算不够细化,实际支出 与预算相比有较大差异,以 2016 年 为例,关于申请 2016 年度经费的报告中资金计划用于引进人才、社会实践、课题 研究、实验室、基地建设等方面。该项目实际执行时,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实验室、基 地建设,预算调整较大。二是资金支出进度较慢, 2014 年度专项经费于 2015 年 12 月 支出完毕, 2015 年度专项经费于 2016 年底支出完毕, 2016 年度专项经费集中在 2016 年 11 月、 12 月和 2017 年 6 月支出。( 3)财务规范性。指标分值 8 分,评价得分 7 分,得分率 87.5%。该项目预算执 行较为规范,资金管理、费用标准、支付流程合法、合规,设专账核算,会计核算规 范。主要问题是年度预算调整较大,项目单位未履行相应的调整报批程序。 3.事项管理。主要从实施程序和管理情况两方面考察专项经费实施的规范性和监 管的有效性。指标分值 13 分,评价得分 12 分,得分率 92.3%。 ( 1)实施程序。指标分值 8 分,评价得分 7 分,得分率 87.5%。按照既定程序,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定期向院务委员会上报部校共建年度计划和总结,院务委员 会对上年度执行情况和下年度预算进行审议。如, 2015 年 9 月 28 日,院务委员会第三 次会议在 XX 大学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院务委员会主任慎海雄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 2015 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并就今后共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项目在人才引进、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按规定进行论证评审、招投标、 建设、验收等,实施程序规范。但项目执行内容与年度计划相比有较大差异,未履行 相应的调整报批程序。 ( 2)管理情况。指标分值 5 分,评价得分 5 分,得分率 100%。该项目制度建设先 行,通过共建协议、四年规划和共建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 机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执行情况良好,课程管理、课题研究、设备招投标、 验收、固定资产入库等程序较为规范。 (二)绩效表现分析。 1.经济性 -预算 (成本 )控制。主要考察项目按计划执行的前提下,预算执行是否超 出预算的情况。指标分值 5 分,评价得分 5 分,得分率 100%。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项 目经费 全部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科研、社会服务、课 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截至 2017 年 6 月, 2014-2016 年度资金 2400 万元已基本 支出完毕,结转 2.41 万元,经济性较好。 2.效率性 -完成进度及质量。主要考察专项经费执行进度及完成质量。指标分值 10 分,评价得分 7 分,得分率 70%。 2014-2016 年计划工作、实际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1, 主要完成了以下事项: ( 1)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启动教材编写、开展训练营,开展社会实践(探访广东籍华人华侨、重走穆青路、采访调研完成广东 援藏报告文学、革命主义实践等)。 ( 2)师资队伍建设:双向挂职, 5 位采编人员到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挂职, 3 位教师到媒体挂职; 2 位老师到美国进修;引进华南师范大学罗昕教授、柔性引进中国 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 “ 马工程 ” 专家甘险峰教授; 引进 5 名博士和博士后;现有师资中,刘涛教授被推荐为青年珠江学者候选人,麦尚 文副教授入选 “ 广东 特支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 ( 3)学术科研: 2015 年提升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互联网群 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研究获批国家重大课题 2 项,此外,刘佳林教授获批国 家社科一般项目 1 项,冯广超等老师获教育部、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5 项;每月举办 一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主办舆情与国家治理 -XX 卓越智库论坛。 2016 年,组建跨 学科协同创新团队,申报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18 个团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 3 项获批。 ( 4)社会服务: 2015 年集结出版舆情观察, 撰写舆情报告,有 5 篇被中宣部 舆情信息局采用;与南方舆情研究院联合举办 “ 粤治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 广东探索 经验交流会;与南方电网传媒公司、新华网广东频道、凤凰卫视广州公司签订战略合 作协议,为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搭建新的平台。 2016 年向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直报 23 条信息,有 6 篇信息被采纳,受广东省舆情信息中心委托,完成 8 篇有关 “ 文革 ” 内 容的舆情报告。 ( 5)基础设施建设:传播大数据实验室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重点建设媒体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和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基地改版基地。 ( 6)课程建设:重点加强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启动新闻学概论舆论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述等新编教材,申报广东省、国 家规划教材;收集整理出版优秀舆论引导案例;与广东记协合作编撰出版好记者讲 好故事案例集。总体来说,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年度任务进度较为滞后: 2014 年度工作于 2015 年开展, 2015 年度工作于 2015 年下半年、 2016 年开展, 2016 年度工作于 2016 年下半年和 2017 年上半年开展,效率性有待提高。 3.效果性。该指标主要考察专项经费在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指标分值 30 分,评价得分 24 分,得分率 80%。 ( 1)社会效益。指标分值 25 分,评价得分 19 分,得分率 76%。该项目的实施在 较大程度上推动了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学院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 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办学特色鲜明的新闻 传播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一是服务教学的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媒体实验中心被 评 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第五、第六、第七届广东省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是教科研水平获得较大提升,学院教师获多项国家或 省部级重点课题;三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赛 事中获奖;四是舆情分析精准高效,分析报告多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 主要问题:一是场地狭小制约了实验室发挥规模效应,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验室场 地面积较小、场地、设备相对分散,不利于形成系统规模。二是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 多项专项经费支持,如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高水平大学等专 项经费,这两笔专项经 费与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边界不够清晰,内容存在交叉。如,原计划在共建新闻 与传播学院项目中支出的引进人才、人才培养、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部分工作,经 新闻与传播学院统筹,最终在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高水平大学等专项经费中支出。 专项经费之间边界不够清晰,部分绩效难以确定是否归属于该项目。 ( 2)可持续发展。该指标主要考察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和管理措施等因素 对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分值 5 分,评价得分 5 分,得分率 100%。省委宣传部和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共同组建的院务委员会,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兼任主任、暨 南大学有关领导兼任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任执行副主任,省委宣传部、广州 市主要新闻媒体、 XX 大学有关负责人及学院负责人兼任委员,该项目组织机构健全。 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在机制方面较有活力,获得多渠道资金支持, 形成合力。因此,该项目在机构、机制、经费、人员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4.公平性 -满意度。指标分值 5 分,评价得分 5 分,得分率 100%。该项目的公平性 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内新闻传播系统影响力提升,学 院的新闻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被人们誉为 “ 全国三大新闻院系之一 ”“ 华南新闻最高学府 ” “ 广东媒体后花园 ” 。二是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学水平获得学生用人单位广 泛好评,实习单位给实习学生的评价平均在 90 分以上。三是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获得党委政府部门表彰。舆情基地获得中宣部好信息奖,汤景泰教授荣获中宣部度舆 情工作优秀个人奖和中国舆论学学会舆论学研究杰出青年奖。 三、评价结论 综合评价组对自评材料审核和现场核查评价结果,专项经费绩效目标基本完成, 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综合评定共建新闻与传播学 院项目绩效得分为 86.98 分, 绩效等级为 “ 良 ” (各指标得分情况详见附件 2)。 四、主要绩效 该项目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学院正逐步 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 办学特色鲜明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要绩效如下: (一)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满足课内课外人才培养、社会实践需求。 1.实验室的改造升级,提升了实验课开设能力。保证音视频制作、电视摄 像、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新闻采写、广播电视广 告、短剧创作等 14 门实验课程的正常开设 ,实验课开课率达 100%。容纳学生实验数由原来的年 600 人次 左右增加到约年 900 人次,增加了实验课程覆盖人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2.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实现了 “ 三个提升 ” 。学生媒体创新创意能力得到提升,多 次在国家级专业赛事获奖。代表性的奖项有:全国大学生 “ 挑战杯 ” 二三等奖、上海 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入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 会实践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 “ 夏青杯 ” 朗诵大赛一等奖、 ONESHOW 中华青年创新营产品创新类金奖、韩国釜山国际广告节青年之星水晶奖、第十 四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银奖 2 项等。 学生媒体调查、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多篇文章在 CSSCI 期刊上发表,包括新闻 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和新闻大学等优秀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办报 纸、 自创微信公众号、自制节 目、自创网站、自办专业活动节、自主创业等 “ 六自 ”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新 闻学专业学生自办报 纸新闻学生,广电专业自制电视节目周闻暨大。 (二)为党委政府部门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信息。 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了传播大数据平台(舆情平台、社交媒体分析平台、网络 调查平台)的初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传播大数据平台。基础数据平台的研究成果 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 2 篇,其他中央领导批示 1 篇,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等采纳 10 余 篇。承担横向委托项目 4 项:与南方电网合作完成南方电网实施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制研究;与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合作完成新媒体时代的涉税舆情;与广东电网合 作完成 港澳能源电力舆情研究;与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合作撰写的 “ 涉税舆情研究 报告 ” 获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批示。 (三)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内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学院在新闻与传播系统影响力逐步提高。目前,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 闻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新 编中外广告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媒介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 “ 十 一五 ” 或 “ 十二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微博:微写与博识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媒体实 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第五、第六、第七 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获得学生和学术界广泛好评。学生实习就业获得用人单位好评,实习单位给实 习学生的评价平均在 90 分以上。 XX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承办、合办大型学术 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好评。 3.获得党委政府部门表彰。舆情基地获中宣部好信息奖。汤景泰教授荣获中宣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