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XX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副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西昌市林业局 评价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一四年二月 1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本公示本为准。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论 1.1 任务由来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东缘,安宁河流域中段,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西昌市全市幅员面积 2655 平方公里, 其中建成区面积 27.1平方公里。邛海与西昌市区毗邻,位于西昌城东南 5 公里,湖面面积 27.408 平方公里 (枯水期 25 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 10 米,蓄水量 2.89 亿立方米。 邛海是邛海 -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不仅湖泊风光资源特色显著,还担负着西昌城区及邛海湖盆区居民的水源供给,是西昌市的“母亲湖” ,同时它也是以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众多野生动物栖息地。邛海兼具旅游、灌溉、养殖、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地区气候等多种功能,在西昌以及邛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邛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 各级政府投入了相当的资金、人力,积极开展邛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 1997年 6 月 1 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颁布实施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 。有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制了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邛海流域环境规划 、 邛海泸山景区规划 、 邛海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 西昌森林城市建设 2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采取了部分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西昌市政府于 1996年 9 月全部取缔网箱养鱼、 机动油轮及湖面违章旅游建筑; 邛海周边的邛海宾馆、铁路技校、西昌候王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全部自行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邛海的工业污染源基本被截断;邛海流域陆续实施了退耕还林(草) 、天然林保护工程, 并在邛海西北岸实施了观鸟岛湿地公园、 梦里水乡湿地等工程,邛海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保护邛海生态环境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 使相关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但多种原因造成的邛海生态破坏依然存在、环境污染的形势仍然严峻。长期以来,西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的加剧使邛海面临不断加大的生态压力。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积,使邛海湖面面积缩小,水面面积从正常蓄水位的 31km2 降至现在的 27km2,蓄水量下降。邛海水域水生高等植物退化,冬候鸟生活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湖滨带湿地退化,珍稀鱼类及禽类数量减少;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入侵,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仍较为脆弱。邛海流域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农牧业发展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对邛海水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本项目区所处的邛海西北岸,由于距离市区较近,周边居民点、单位较多,湿地退化和水质污染属于相对严重区域。本项目区地处邛海西北岸,位处海河口以北,环绕高枧湾,位于土城河、干沟河水系的下游。土城河、干沟河小流域居民点、单位较多,湿地退化和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冬季枯水期土城河、壕沟、干沟河、缺缺河入湖断面水质为四类五类水质标准,大大低于邛海 II类水功能区的控制要求。 为尽快解决邛海西北岸水质较差的问题,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本项目实施退塘退田还湖、湿地植被修复工程,开展湖滨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恢复湖滨湿地总面积 375.25hm2,包含小海观鸟岛湿地、梦里水乡、烟雨鹭洲,恢复湿地植被和禽鸟栖息地。凉山州发改委以凉发改农经【 2011】 1043 号文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川建景园发【 2012】 333 号文对本建设项目选址进行了批复,项目符合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项目位于西昌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邛海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凉山州人民政府以凉府办函【 2014】 29 号文同意西昌市人民政府在西昌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邛海水源地)实施邛海湿地恢复项目。西昌市国土局出具了本项目建设不涉及基本 3农田的证明。 本项目于 2010 年 2 月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业主单位西昌市林业局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 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 调查并收集了有关该规划的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的目的与评价工作原则 1.2.1 评价目的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特点,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为: (1)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合规性,项目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生态修复目标的可达性。 (2)根据生态修复规模和方式、配套工程选址和布局等,调查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后对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特别是对湿地鸟类的影响; (3)充分考虑保护工程自身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公众意见,论证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补救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提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方案,为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环境管理和监控的依据; 1.2.2 评价原则 本次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通过样方调查、现状监测、遥感解译、历史数据获取等途径,力求全面、深入地掌邛海发展历程和现状,调查分析邛海面临的威胁,分析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分析项目实施的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以及累积影响等,项目总体目标的可达性,提出减缓措施和跟踪监测方案。 (2) 目标导向原则: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保护邛海生态环境,因此项目设计应从邛海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威胁出发,设计内容合理,总体目标可达,并在 4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正效益,这是本次环评的重要准则。 (3)公众参与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通过网络公示、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并纳入保护工程统筹考虑。 1.3 评价工作依据 1.3.1 国家级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2 年 10 月 28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6 月 1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2 月 28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1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1 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1 年 3 月 1 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2012 年 7 月 1 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 11 月 29 日 (12)风景名胜区条例 , 2006 年 12 月 1 日 (13)生物多样性公约 , 1992 年 6 月 5 日;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10 月 1 日;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2012 年 7月 3 日;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2006 年 3 月 18 日; 1.3.2 地方性环保法规、文件 ( 1)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 , 2003 年 12 月 24 日施行; ( 2)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 , 2009 年 3 月 27 日 ( 3) 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 2010 年 5 月 28 日 ( 4) 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 , 2010 年 10 月 1 日 ( 5)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 , 2012 年 1 月 1 日 5( 6) 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 , 1997 年 6 月 16 日 ( 7)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 2009 年 3 月27 日 ( 8)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2012 年 7 月 27 日 ( 9)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2004 年 12 月 30 号 1.3.3 环评技术导则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 2011; (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 ( 8)防止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393-2007; ( 9)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5-2010 1.3.4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 ( 1)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 2)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3) 邛海流域环境规划 ( 4)邛海泸山景区规划 ( 5) 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6) 西昌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1.4 评价工作重点 (1)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对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珍稀物种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对邛海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分析、识别项目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威胁; (2)根据拟实施工程的规模、布局、施工方式、修复措施等,识别和筛选环境影响因子,评价项目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是对珍稀物种的影响,评 6价项目实施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修复措施的累积效果。 分析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可能带来的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3)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提出施工方案和施工期环保措施的调整完善建议,提出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 1.5 评价标准 1.5.1 生态环境 ( 1)生态环境以恢复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为标准; ( 2)本项目属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一级标准: 表 1.5-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一级标准 分类 施工期 试运行期 1 扰动土地整治率 ( ) 95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 95 3 土壤流失控制比 0.7 0.8 4 拦渣率 ( ) 95 95 5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97 6 林草覆盖率 ( ) 25 ( 3)地质灾害以不产生新的地质灾害为标准。 1.5.2 环境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一级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 1.5-2。 表 1.5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单位: mg/m3评价标准 污染物取值时段 SO2 NO2 PM10 日平均 0.05 0.08 0.05 一级 小时平均 0.15 0.12 / (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II 类水域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 1.5-3。 7表 1.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mg/L 项 目 II 类水域标准 pH 69 高锰酸盐指数 4 CODcr 15 BOD53 DO 6 氨氮 0.5 石油类 0.05 挥发酚 0.002 总磷 0.1 注: pH无量纲。 ( 3)声环境评价标准 项目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 表 1.54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等效声级 LAeq(dB) 等效声级 LAeq ( dB) 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 1类 55 45 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5-5。 表 1.5-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mg/kg 项目 As Cd Cr Cu Ni Pb Zn Hg 一级标准 15 0.2 90 35 40 35 100 0.15注: pH 无量纲。 底泥 底泥执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 GB4284 84) ,见表 1.5-6。 表 1.5-7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mg/kg 最高容许含量 项目 在酸性土壤上( pH 6.5) 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 pH6.5) 镉及其化合物(以 Cd 计) 5 20 汞及其化合物(以 Hg 计) 5 15 铅及其化合物(以 Pb 计) 300 1000 铬及其化合物(以 Cr 计) 600 1000 砷及其化合物(以 As 计) 75 75 铜及其化合物(以 Cu 计) * 250 500 锌及其化合物(以 Zn 计) * 500 1000 镍及其化合物(以 Ni 计) * 100 200 8( 6)地下水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 II 类标准,见表 1.5-7. 表 1.5-7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 mg/L 标准 Ph 高锰酸盐指数 总硬度( ) 溶解性总固体氨氮 氯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II 类 6.58.5 2 300 500 0.02 150 150 5 0.01 1.5.3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废气:禁止新、扩建污染源 ( 2)废水:项目区内排水采用严格的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网至邛海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水污染物排放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中三级标准, 具体指标见表 1.5-8。 表 1.5-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 GB18466-2005 摘要) 标准级别 Ph COD BOD SS 动植物油 石油类 挥发酚 三级 6-9 500 300 400 100 20 2 (3)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规定,见表 1.5-8;建成后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 12348-2008) 2 类标准,见表 1.5-9。 表 1.5-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GB 12523-2011) 单位:L AeqdB(A) 昼间 夜间 70 55 表 1.5-10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22337-2008) 单位:L AeqdB(A) 等效声级 LAeq ( dB) 声环境功能区 昼间 夜间 1类 55 45 1.6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6.1 评价等级 ( 1)生态环境 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位于邛海 -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 375.25hm2,所在区域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占地面积小于 20km2,长度小于 50k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 919-2011) ,本次环评生态环境影响按二级评价。 表 1.6-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型 面积 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 220km2 或长度50100km 面积 2km2 或长度 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2)水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废水产生量约 15m3/d 沉淀处理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8m3/d,利用居民旱厕收集处理不外排;建成后生活污水产生量约80m3/d,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邛海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污水产生量小于200m3, 污水水质简单,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 HJ/T2.3-93)对于评价等级划分的规定确定本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3)大气环境 本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废气、扬尘的影响,其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且影响时期较短,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项目建成后交通采用电瓶车和人力船,无产生大气污染物的工程运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 4)噪声环境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规定的 1 类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 5)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在地下水导则分类中,属第 II 类建设项目,不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但可能会改变地下水流场或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等问题。 表 1.6-2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其 II 类特征划分情况 项目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 本项目情况 分级分级 建设项目供水、排水规模(万立方米 /t 天) 小 小于等于 0.2 中 0.2 至 1 地下供水排水规模 大 大于等于 1 本项目建成后供水使用市政管网供水,排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供水排水规模为 0。 小分级 地下水水位影响半径( km) 小 小于等于 0.5 地下水水域变化区域范围分中 大于 0.5 小于等于 1.5 地下水与邛海为相互补给关系,本项目主要是通过退田、 退塘还湖扩大邛海水面, 不会对进行地小 10项目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 本项目情况 分级级 大 大于等于 1.5 下水抽取和回注, 根据地下水导则附录 C, 地下水水域变化区域小于等于 0.5km。 分级 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地下水环境 敏感程度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西昌市饮用水源取水口有 2 处,分别为邛海和西河, 项目周边居民均使用自来水, 项目区地下水非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地。 不敏感分级 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强 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水温地址问题,含水层疏干现象明显,产生土壤盐渍化、沼泽化 中等 出现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迹象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弱 无上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项目区无上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弱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中的 II 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依据,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级别为三级评价。 1.6.2 评价范围 参照影响评价的相关技术导则,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等级的划分,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 (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邛海水体及邛海周边正常蓄水位线(海拔 1510.3 m)以上陆域 200m 之内区域。 (2)水环境评价范围 邛海:邛海水域部分 湖周汇入的干沟河、缺缺河、壕沟河、土城河项目区上游 500m 至入湖口段; 邛海汇出河流海河汇出口至下游 2km。 (3)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11施工期主要为施工点的施工扬尘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确定施工期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区及周边 200m 范围。 (4)声环境评价范围 施工期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由于本工程为分散施工,施工机械也分散布置,根据施工机械噪声衰减特点,确定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区周边200m。 ( 5)地下水评价范围 项目区陆地部分向北、向东外延至松散堆积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 1.7 项目外环境关系与保护目标 1.7.1 项目外环境关系 本项目邛海湿地恢复工程 (一期) 位于邛海西北岸, 西昌城市建成区东南部,项目区西北面临西昌市城区,东邻环湖东路市政道路,市政道路东侧分布有部分农村居民点,西面为邛海水面。项目区属于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一级景区,一级保护区和核心景区,同时也属于邛海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项目区位于从邛海宾馆经海河口至小渔村停车场邛海规划环湖路以内沿邛海岸线地带。项目区主要涉及西昌市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项目区土地原属于邛海水域的一部分,由于历史以来长期的围湖、围海造田,形成了鱼塘、农田、居民用地等用地。 1.7.2 环境保护目标 1.7.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邛海主要景观是自然山水风光、民族风情、湖泊风光景观,主要保护对象是景观资源、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鸟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7-1。 12表 1.7-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位置关系 保护对象 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本项目区位于核心景区和一级保护区 自然山水风光、民族风情、湖泊风光景观 ( 1)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要求。( 2)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 3)一级保护区应严格保持并完善风景景观环境,可设置风景游赏所必需的游览步道、观景点、游船码头等相关设施,禁止与风景游赏无关的项目进入,不得设置旅宿床位。 ( 4)保证景观不受破坏,旅游活动不受影响,并达到生态质量改善的目标。 湿地生态系统 项目区内 湖岸带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鸟类、野生动植物 项目区内 区域分布的 IUCN、三有鸟类; 水生维管植物; 湿地树木; 赤麻鸭、绿头鸭等 IUCN 鸟类生存活动不受影响; 野生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得到修复,区域植被不被破坏 1.7.3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邛海水体、土城河、缺缺河、干沟河、海河等。水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1.7-2。 表 1.7-2 水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环境类别 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 控制要求 邛海水体 项目区包含部分邛海水体,面积56.97hm2土城河 汇入邛海, 汇入口位于项目区内北侧团结村 壕沟河 汇入邛海, 汇入口位于项目区内内北侧团结村 缺缺河 汇入邛海, 汇入口位于项目区内东侧边家村 干沟河 汇入邛海, 汇入口位于项目区内海丰村邛海为西昌市集中饮用水源取水地,西昌市邛海水厂取水口位于本项目区外邛海西岸, 现铁路技校与海景俱乐部之间( E102 17 5、 N27 49 24) 邛海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为: “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 300m范围内水域和陆域;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m 内的陆域,以及流入邛海的河流从入口上溯 2500m 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 200m 内的陆域。 项目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中 II 类水环境 海河 邛海汇出河流, 汇出口位于项目区北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中类 131.7.4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遥感图,本工程施工用地边界外 200m 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包括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边家村的居民,敏感目标具体分布详见表 1.7-3。 表 1.7-3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及最近距离 户数(人) 控制要求 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项目位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 边家村居民 距干沟河桥施工现场最近约 20m 6 户 ( GB309596)中一级标准1.7.5 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遥感图,本工程施工用地边界外 200m 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包括的居民、敏感目标具体分布详见表 1.7-4。 表 1.7-4 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及最近距离 人数(人) 控制要求 邛海 -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项目位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 边家村居民 距干沟河桥施工现场最近约 20m 6 户 (GB 3096 2008)中 1 类标准 1.8 技术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 2011 的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监测法、遥感数据分析法、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开展环评工作。主要评价环节和要素的评价方法见表 1.8-1。 表 1.8-1 评价方法一览表 评价环节及环境要素 评价方法 区域及风景名胜区概况 资料分析法、实地调研法 生态环境演变及现状 资料分析法、样方调查法、基于卫星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分析法、对比法 水、气、声、土壤等环境现状及回顾 资料分析法、现场调查法、现状监测法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环境问题识别 现状调查、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分析方法 实施项目内容概况 资料分析法 工程分析 分类法、系统分析法、类比法、 项目概况、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 矩阵法、专业判断法、层次分析法 水、气、声及固废环境影响预测 模型分析法、类比分析法、资料分析法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模型分析法 公众参与 社会公众 公众调查法、媒体咨询法(网络) 目标可达性 逻辑分析法、类比法 目标可达性及生态效益评估 生态效益评估 类比法 141.9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本项目的出发点和目标均为保护, 但保护工程实施过程对生态环境、 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噪声环境等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保护工程完成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本次评价采用矩阵法进行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施工期和建成后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结果分别见表 1.9-1。 根据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结果,本项目在施工期的影响主要为不利影响,表现在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包括占地的生态影响、 土方工程的生态影响等,对动植物的影响是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而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有利影响,表现在水环境改善、物种的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优化、科研条件的改善、科普宣传方面的加强。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主要来自项目区引种所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是建成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5表 1.9-1 湿地修复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结果 施工期 建成后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因素 退塘退田 陆生、水生植被恢复 湿地基质恢复 生境岛营造 服务科普宣教设施 道路桥梁 退塘退田 陆生、水生植被恢复 湿地基质恢复 生境岛营造 服务科普宣教设施 道路桥梁 珍稀鸟类保护动物-2S -2S -1S -1S -1S -1S +3L +3L +2L +3L +1L 保护植物 -1S -1S -1S -1S -2L -2L +1L +2L +1L +1L +1L 地表植被 -1S -1S -1L -1L -1S -1S +2L +2L +1L +1L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 -1L -1L +2L +2L -1L +1L 水环境 -1S -1S -2S -1S -1S -1S +3L +2L +2L -1L 水土流失 -1S -2S -1S -1S +2L +2L +2L 大气环境 -1S -1S -1S -1S -1S +1L +1L -1L -1L 声环境 -1S -1S -1S -1S -1S -1L -1L 风景区景观 -1S -1S -2S -2S -2S +1L +2L +2L +2L -1L -1L 固体废弃物 -1S -1S -1S -1S -1S -1L 注: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S短期影响; L长期影响; 1, 2, 3影响程度依次增高。 16 1.10 评价因子筛选 由环境影响因素筛选结果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和评价内容见表 1.10-1。 表 1.10-1 评价因子与评价内容 环境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 生态环境 ( 1)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 2)工程占地的影响 ( 3)工程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 4)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影响 ( 5)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6)工程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 7)生态环境累积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景观现状、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资源现状、受保护物种状况及面临的威胁 工程占地、景观变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保护鸟类和野生动物、生态完整性。 地表水环境 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 地表水: pH、 COD、 BOD5、NH3-N、 SS、硫化物、石油类 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产生量、去向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质、地下水位 Ph、 高锰酸盐指数、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地下水质、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大气环境 ( 1)施工区扬尘和道路扬尘 ( 2)餐饮产生的餐饮废气 PM10、 NOx、 SO2PM10声环境 ( 1)运输噪声 ( 2)游客噪声 环境噪声 施工区域噪声 固体废物 ( 1)生活垃圾 ( 2)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置措施 社会经济 ( 1)移民搬迁及安置 ( 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意见调查 移民安置量和安置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意愿 17 2 项目概况 2.1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整体规划概况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整体方案规划分三期对邛海周边湿地进行恢复,包括西北岸湿地(即本次一期工程) 、东北岸湿地(二期工程) 、南岸湿地(三期工程) ,规划恢复区总面积 15.64 平方公里。整体方案规划规划的目标是通过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和植被恢复工程建设邛海主要河流入湖口湿地,在主要河流入湖口为邛海打造一条 “净化带 ”,保护邛海水环境安全,为邛海构筑生态保护屏障,同时结合水鸟栖息地和珍稀鱼类栖息地分布,恢复邛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并保护邛海独特的、自然为主的滨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保证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最终将邛海建设成为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科普科研基地、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湿地修复的示范和国际湿地保护文化交流的基地。 本次一期工程 (西北岸湿地 )总面积 375.25hm2, 包括小海观鸟岛湿地、 梦里水乡湿地、烟雨鹭洲湿地三部分组成,在靠近城区一带干沟河、缺缺河流域,恢复面积 375.25hm2,通过水面拓展、连通,加强湿地植被保护和滨水岸带绿化建设,促进邛海西北岸早期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结合水鸟栖息地分布,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域,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东北岸湿地(二期工程)主要在官坝河流域结合珍稀鱼类栖息地分布,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域,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面积约 2.83km2。 南岸湿地(三期工程)主要在鹅掌河、小青河、大沟河流域,建立农业区域与邛海之间的生态防护带,截留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净化入湖水质,恢复湿地面积约 10.88km2。 2.2 本次项目工程概况 2.2.1 项目地理位置及范围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总面积 375.25hm2,包括小海观鸟岛湿地即邛海西岸,观海路以东,南至邛海宾馆后门,北至小海天然湿地,用地 8.25hm2;梦里水乡南起观鸟岛湿地保护区一期的小海,北达新海河出口,东临邛海岸线,西至滨海路人行健身步道, 占地 174hm2,烟雨鹭洲即环湖路以内沿邛海岸线倒 U 形地带, 西岸南至海河, 18 东岸南至小渔村景区停车场, 北至湿地恢复工程 (一期) 土地收储控制线, 面积约 193hm2。整体方案建设的目标是通过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和植被恢复工程建设邛海主要河流入湖口湿地, 在主要河流入湖口为邛海打造一条 “净化带 ”, 保护邛海水环境安全,为邛海构筑生态保护屏障,同时结合水鸟栖息地和珍稀鱼类栖息地分布,恢复邛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并保护邛海独特的、自然为主的滨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保证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最终将邛海建设成为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科普科研基地、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湿地修复的示范和国际湿地保护文化交流的基地。 2.2.2 项目建设内容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位于邛海北部,用地范围为邛海规划环湖路以内邛海宾馆后门经海河至小渔村停车场沿邛海北岸线倒 U 形地带 ,总面积375.25hm2,项目建设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275121.03 275139.52,东经1021623.29 1021657.92。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2.2.2.1 小海观鸟岛湿地 小海观鸟岛湿地面积 8.25hm2,主要为 “一带、五区 ”的布局结构,一带为临海步道生态驳岸景观带,五区为主入口亚热带风情区、主入口亚热带风情区、观鸟区、草坡树林区、钓鱼体验区、渔人海湾区。 一带:临海步道生态驳岸景观带 以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为原则,恢复对生态环境、河川的记忆,保留自然岸线,通过铺设片石路面、架设木栈道、小桥、石景等手法,形成一条观海步道,塑造自然生态滨水环境。 五区: 亚热带风情区: 在东西向观海路与南北向海滨路交汇处,两侧主入口之间的扇型绿地中,种植大量亚热带植物,体现亚热带风情,形成密林空间,产生 “犹抱批把半遮面 ”的意境,构建进入景区的 “屏风 ”。 观鸟区:建设距离邛海近、中、远三个层次的观鸟岛,其中 1 号观鸟岛居于邛海边缘,直面小海天然湿地,可近距离观赏野鸭和天然湿地的各种鸟类,为避免对野生鸟类的过多干扰,紧接 2 号观鸟岛和 3、 4 号观鸟岛依次往后退,保证鸟类生存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