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XX省妇幼保健院 (以下简称 “医院 ”)位于 XX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北街 143号,创建于 1942年,前身为 XX省立 XX高级助产职业学校附属产院, 1948年正式更名为 XX 省妇幼保健院。该医院是卫生部第一批授予的 “爱婴医院 ”,也是 XX省卫生厅直属的非营利性公立保健医疗机构;是 XX省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妇幼保健国际项目的合作单位和 XX大学临床教学医院。 为充分发挥医院已有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更好地服务于 XX人民,在各级政府及 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 2007 年起医院积极筹备建设保健医疗综合楼;2007年 9月, XX省妇幼保健院委托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承担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工程内容包括在拆除原有建筑物的空地上新建住院医技综合楼 (一期工程 )、新建保健医技综合楼 (二期工程 ),同时对原有门诊大楼进行内部功能重新布置与装修改造 (三期工程 ); 2008年 9 月 10 日, XX 省环境保护厅以关于 XX 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甘环开发 200895 号 )同意医院改扩建; 2009年 XX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下达了保健医疗综合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甘发改社会 2009237号 )。 经过三年的建设,为 填平补齐医院缺少的服务单元,完善医院各学科设置,清除各类安全隐患, XX省妇幼保健院决定对现有门诊楼进行拆除重建,为确保医院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协调一致的环境科学依据, XX省妇幼保健院于 2013年 12月委托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承担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院技术人员即赴现场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等,通过统计整 理、预测分析,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所在区域环境特征,按照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出 XX 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2.1 工程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 建设性质:改扩建 (变更 ) 建设单位: XX省妇幼保健院 建设地点:位于 XX七里河北街 143号 XX省妇幼保健院院区内, 地理位置见 图 1。 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 55324.45万元。 生产制度 与劳动 定员 : 根据国家卫生部资源配置的规定,全院职工人数为1300人,其中管理人员 104人,卫生技术人员 1040人,后勤服务人员 156人。全年工作天数 365天。 1.2.2 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 项目变更后,总建筑面积 112224.1m2。其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59708m2,已建设完成;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21450m2,正在建设;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1066.1m2,还未建设。 病床床位 结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我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以及医院发展的长远需要,根据 XX省卫生厅关于医院的床位批复,确定全院病床数为 1000张。 1.2.3 建设内容 项目变更后按三个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如下: 实施步骤一:住院医技楼、保健楼的建设; 实施步骤二:拆除门急诊大楼、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洗涤供应中心、超市、宿舍 (现病理科 )及儿童保健楼,拆除面积 6401m2。 实施步骤三:在拆除空地建设门急诊综合楼。 变更后工程内容见表 1。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 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表 1 变更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一期建设工程 二期建设工程 三期建设工程 层数 主楼东翼 主楼西翼 裙房 建筑面积m2 门诊部西侧 建筑面积 m2 北座 南座 建筑面积 m2 1 入院处、鲜 花、病患沟通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职工餐厅 影像中心 4120 儿童社保与客户服 务中心、医疗街 2574 急诊急救入口、抢救区 门诊入口门厅、挂号收费、中西药房 、电梯机房等 3469.2 2 小儿内科病区 小儿内科病区 检验科 3560 儿童保健中心、新 生儿筛查中心 2323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诊区 儿科门诊 3011.8 3 儿外科病区 男科病区 功能检查科 3592 妇女保健中心、腔 镜中心 2291 留观病区 日间化疗 妇科门诊诊区 3036.3 4 康复训练区 康复病区 计算机中心 3560 围 产与内镜中心 1934 产科门诊诊区 2647.9 5 NICU 产房 遗传学中心 3560 儿眼科、口腔中心 1240 男科生殖中心门 诊诊区 1984.1 6 手术室 12间 综合 ICU 手术辅助用房 3592 病理科 1208 体检中心 1526.8 7 培训中心 净化机房 报告厅 3551 行政 1668.3 8 产科病区 产科病区 2965 行政 1458.8 教学用房 9 产科病区 产科病区 2965 研究生 1215.5 10 乳腺科病区 生殖内分泌科 病区 2965 教授餐厅 1002.8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 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1 腔镜妇科病区 普通妇科病区 2965 教学、科研用房 633.8 12 妇瘤科病区 中年、老年妇科病 区 2965 13 VIP 病区 VIP 病区 2965 14 特需病区 VIP 病区 2965 15 行政办公 实验中心 2965 16 行政办公 生殖研究所 2965 合计地上建筑面积 m2 52217 11570 21655.3 地下 1 中心消毒供应 厨房 设备机房 3962 停车库 5012 洗衣房、停 车库 停车库、快餐区、 4705.4 地下 2 停车库 设备机房 停车库 3529 停车库 4868 设备用房、 停车库 设备用房、停车库 4705.4 合计地下建筑面积 m2 7491 9880 9410.8 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5970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52217m2,地下建筑面积 7491m2 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2145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1570m2,地下建筑面积 9880m2 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31066.1m2,其中地上建 筑面积 21655.3m2,地下建筑面积 9410.8m2 一期、二期工程地下停车位 367泊位,三期工程地下停车位 202泊位 合计:总建筑面积 112224.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 85442.3m2,地下总建筑面积 26781.8m2 合计:地下停车位 569泊位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2.4总图布置 总体平面布置情 况见图 2。 1.2.5 公用工程 给排水 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管网,从医院已有给水管引入供水,以满足整个大楼的消防和生活用水。 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 70m3,结合 原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分析,本项 目建成后全院日用水量约为 1264m3。 室内采用污、废分流的排水系统并设专用透气管确保普通污水与医疗废水分流排放,室外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项目实施后, 排水水质基本不变,随着医院规模扩大,水量有所增加。其中, 医疗废水排放量约为 564.5m3/d,经院内已有的污水处理站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普通污水约 290.6m3/d,经院内已有的化粪池沉淀消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项目变更后,全院水平衡情况见图 3。 门 诊病 房实 验 室办 公 室空 调 冷 却 水补 水食 堂中 心 供 应车 库 地 面 冲洗 水绿 化1 2 6 49 4 . 84 6 6 . 52 9 . 23 9 . 43 7 9 . 01 1 6 . 65 8 . 34 3 . 73 6 . 52 3 . 72 . 99 . 93 0 3 . 22 9 . 22 . 61 . 53 6 . 57 1 . 14 6 6 . 52 6 . 3污 水 处 理 站5 6 4 . 57 5 . 88 7 . 45 5 . 74 2 . 2化 粪 池2 6 1 . 1市 政 管 网下 水 管 道8 2 5 . 6七 里 河 安宁 污 水 处 理 厂: 给 排 水: 损 耗图 3 全院水平衡图 单位: m3/d 采暖 29.5 290.6 855.1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全院采暖均由院内已有锅炉房提供。根据现场调查,锅炉房内现阶段共布置4台燃气锅炉,其中 2台型号为 WNS4.2-1.0/95/70-Y(Q)的 6t/h燃气锅炉用于提供热水,另有 1 台型号为 WNS4-1.0-Y(Q)的 4t/h 燃气锅炉和 1 台型号为WNS2-1.0-Y(Q)的 2t/h燃气锅炉用于提供热蒸汽,锅炉所用天然气由天然气公司市政管网供给,使用量约为 250万 Nm3/a。 供电 全院供电由城市电网供给,依托现有 2座开闭所。 消防 全院消防水源均取自院区已有城市自来水管网,两路给 水管引入供水,在各大楼四周均布置有 DN150mm室外消防环网,供大楼室外消防用水。室外消火栓从室外消防环网接出。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系统为 20 L/s;自动喷淋系统为35 L/s;室外消火栓为 20L/s。 根据现场调查,医院在一期大楼地下室已设置有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泵房内设置了消火栓泵、喷淋泵各二台 (均一用一备 ),从消防储水池吸水。消防、喷淋泵的流量、扬程可以满足本项目要求;消防水池的储水量也满足本项目的要求。改扩建工程完成后,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共用一套消防设施。各楼层内均设 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1.2.6 项目变更前后工程变化情况 建设地点变化 项目变更前后均位于 XX七里河北街 143号 XX省妇幼保健院内,建设地点不变。 建设规模变化 变更前在拆除原有建筑物的空地上新建住院医技综合楼 (一期工程 )、新建保健医技综合楼 (二期工程 ),同时对原有门诊大楼进行内部功能重新布置与装修改造 (三期工程 )。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58507m2、二期工程建筑面积 21450m2、三期工程建筑面积 4152m2,病床床位 800张。 变更后在新建住院医技综合楼 (一期工程 )、新建保健医技综合楼 (二期工程 )的基础上,同时对原有门诊大楼进行拆除重建 (三期工程 )。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59708m2、二期工程建筑面积 21450m2、三期工程建筑面积 31066.1m2,病床床位 1000张。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建设内容变化 项目变更前后建设内容变化见表 2。 表 2 变更前后建设内容变化情况一览表 类别 变更前 变更后 变化情况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三期工程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三期工程 总投资 (万元 ) 32493 55324.45 投资额增加 建筑面积(m2) 58507 21450 4251 59708 21450 31066.1 建筑面积增加 病床床位(张 ) 800 1000 病床床位增加 停车位 (个 ) 329 569 停车位增加 锅炉 6t/h 燃气热水锅炉 1台 4t/h 燃气蒸汽锅炉 3台 6t/h燃气热水锅炉 2台 4t/h燃气蒸汽锅炉 1台 2t/h燃气蒸汽锅炉 1台 燃气热水锅炉、燃气蒸汽锅炉吨位有变化 环保措施 燃气废气:经 1根 45m高烟囱高空排放 燃气废气:经 1根 45m高烟囱高空排放 无变化 餐厅油烟:油过滤器净化后在由屋顶离心风机排出 餐厅油烟:油过滤器净化后在由屋顶离心风机排出 无变化 停车库废气:设置排烟通风设备,将停车库废气抽至主楼顶排放 停车库废气:设置排烟通风设备,将停车库废气抽至主楼顶排放 无变化 带病原体的气溶胶:建筑物内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在室内排放口设高效空气过滤器 带病原体的气溶胶:建筑物内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在室内排放口设高效空气过滤器 无变化 医疗废水:经 720m3/d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 医疗废水:经 1100m3/d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 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增加 普通污水:经化粪池沉淀消化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 普通污水:经化粪池沉淀消化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 无变化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在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在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无变化 生活垃圾:由 XX 市环卫局清理部门定时清运 生活垃圾:由 XX 市环卫局清理部门定时清运 无变化 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抽吸进行安全处置 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抽吸进行安全处 置 无变化 劳动定员(人 ) 852 1300 劳动定员增加 变更工程实施后,医院建设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建筑面积、病床床位、锅炉及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物建筑面积 一期工程实施后,建筑面积 59708m2较设计方案 58507m2有所增加。原因是消防审查时认定疏散分区不够合理,需增加一个消防疏散楼梯,建筑面积为768m2;结构抗震方面增加 433m2,加强了结构抗震性能,避免了 “平面凹凸不规则 ”,符合非超限高层建筑要求。 病床床位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改扩建工程实施过程中,病床床位 1000 张较变更前 设计方案 800 张有所增加。原因是医院就诊病人较多,为了解决病床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医院特申请XX省卫生厅增加病床床位, XX省卫生厅以甘发改社会 2009237号文批准医院病床床位增加到 1000张。 锅炉房锅炉台数 改扩建工程变更前后,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吨位、台数有变化。原因是考虑到医院热水与蒸汽各自供应需求,设置 6t/h燃气热水锅炉 2台、 4t/h燃气蒸汽锅炉 1台及 2t/h燃气蒸汽锅炉 1台,锅炉总吨位为 18t,无变化。 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 根据 XX省妇幼保健院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改选验收监测报告,医疗 污水处理站始建于 1983年,由于污水站原有处理设备老化致使污水处理不达标, 2012年 7 月医院投资 44.25 万元,安装一套 DEXE-L-1000 型号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为了适应病床床位增加产生的医疗污水量,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扩建,使污水站设计处理水量为 1100m3/d。采用一级生物强化处理 +液体消毒剂消毒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2中限值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黄河。 2013年 2月安装的污水处理设施已正式 运行。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XX市七里河区东接 XX市城关区、榆中县,南靠临洮县,西邻永靖县、西固区,北濒黄河与安宁区隔河相望。地处市中南区,总面积 420km2,是 XX 通往西南地区和青海、新疆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经济状况良好。 2.1.2地质构造 XX 市位于北西西向马衔山 -兴隆山 -通渭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庄浪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前一断裂带的马衔山 -雾宿山断裂在市区以南通过,距市区最近距离约 17km;庄浪河断裂在河口附近进入 XX黄河谷地、距市区约 20km。市区内未发现区 域性规模较大的断裂,但存在上述两构造方向的次一级断裂,主要为:金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城关断层为第四纪早中期断层,长约 25km;雷坛河断层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中期,长度为 13.5km,逆断层;寺儿沟断层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中期,长度约10.0km,逆断层;西津村断层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期,长度约 29km;马衔山北缘断层具分段活动性。 2.1.3地形地貌 XX市位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是一个东西长 (约 50km),南北窄 (约 2 8km)的连续河谷盆地中的沿河带状城市。受地质构造的控制,黄河在 XX段形成三个串珠状阶地型河谷盆地,即新城 -河口 盆地、西固 -七里河盆地和城关 -雁滩盆地。黄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市,市区位于西固 -七里河盆地和城关 -雁滩盆地,分割成城关、盐场、七里河、安宁、西固等五块自然小区。全市地貌可分为石质、高、中、低山地;黄土丘陵峁沟谷地;河谷川台盆地;这三种类型分别占全市面积的 65%、20%、 15%。市区海拔 1520m,南有皋兰山,海拔 2159m,北有九州台,海拔 2067m,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约 600m。 2.1.4工程地质 项目所在区域属黄河南岸二级阶地前缘地带,位于七里河断陷盆地内,稳定性良好,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是良好的建筑场地。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场地抗震类别为 类,抗震地段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2.1.5气候、气象 据 XX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主要气象要素平均值及极值如下: 年平均气温 9.3 1月份平均气温 -6.8 7月份平均气温 22.6 极端最高气温 39.1 极端最低气温 -21.7 年主导风向 NE 年平均风速 1.0m/s 1月份平均风速 0.6m/s 7月份平均风速 1.4m/s 全年静风频率 62%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月份静风频率 79% 7月份静风频率 49% 年平均气压 829hpa 年平均相对湿度 59% 年平均降水量 327.7mm 年平均蒸发量 1482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2520.3h 最大积雪厚度 10cm 最大冻土深度 103cm 2.1.6水文概况 黄河为 XX市区常年过境的唯一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东麓。黄河东流首 次进入 XX省甘南州玛曲草原,受西倾山的阻挡,折向西北又进入青海省,再由青海东流,于 XX 省积石山县的大河家进入 XX境内,先后穿越刘家峡水库、盐锅峡水库和八盘峡水库,于八盘峡附近进入 XX市区,自西向东纵贯全市,将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河水在市区呈葫芦型,即由峡谷段、河滩段相串组成。 XX市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水为黄河地表水,约占 68.75%;其次为降水、灌溉渗水、沟谷地面水等。项目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 2层粉砂、 3层卵石层之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影响,水位变化随季节波动。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 6.707.50m;稳定水位 0.71.80m,地下水基本稳定。 2.1.7土壤与植被 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主要是灰钙土和红砂土,周围被人工建筑占据,无自然植被,主要是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被主要为街道、公路绿化树及一些观赏性植物。 2.2社会环境概况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项目所在地属于 XX 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区总面积 394.92km2,辖 2 乡 4镇、 9个街道,居住着汉、回、蒙、东乡等 32个民族,总人口 50.37万。 2.2.2社会经济概况 2012年,七里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2.84亿元,增长 17%;完成固定资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产投资 175 亿元,增长 5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25 元,增长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19元,增长 27%。 2.2.3交通及通讯 以铁路、公路为主的交通网络纵横延伸,四通八达。西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建在区内, 312 国道横贯东西,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铁路干线和甘川、宝兰等 28 条公路穿境而过,电信通讯、电视差转、寻呼电话形式成了完整的体系。金融、财税、商业住宅等各种服务功能齐全。 2.2.4文物保护 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 2.3环境质量现状 2.3.1环境 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 XX市 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 , XX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 2012 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 0.041 毫克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14.5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0.06 毫克 /立方米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 0.039 毫克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7.14%,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0.04 毫克 /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 0.136 毫克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5%,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0.10 毫克 /立方米 )。降尘量为 20.6 吨 /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 0.3%。 2.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XX 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公布的 2011 年第三季度 XX 市黄河水自动监测结果报告,在新城桥断面, 各 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类水体标准;在什川桥断面, 各 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类水体标准。 2.3.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位于 XX 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北街 143 号,周围为住宅和宾馆。由此可知,评价区背景噪声以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为主,声环境质量良好。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等级及 范围 2.4.1 环境空气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结合 工程分析与评价导则,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锅炉燃气废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以及污水处理站臭气。根据 HJ2.2-2008 导则中推荐的 SCREEN3估算模式对污染源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占标率进行预测,通过预测计算 Pmax 10%, 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同时,考虑项目场区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锅炉房烟囱为中心, 向东、西、南、北各延伸 2.5km,总评价范围约 25km2。评价范围见图 1。 2.4.2 水环境 结合本工程污水排放情况和 HJ/T2.3-93 导则 中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 ”,确定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主要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评述;评价范围为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黄河排水口上游 500m 至下游 1km 的河段。 2.4.3 声环境 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3096规定的 1类区,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二级;评价范围为 场界外 200m以内的范围。 2.4.4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液氧站和二氧化氯发生器为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中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项目 变更后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1.1废气排放情况 项目变更后,全院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锅炉燃气废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以及污水处理站臭气。 锅炉燃气废气 4 台锅炉天然气使用量约为 250 万 Nm3/a,废气年产生量为 2360 万 m3,通过一根 45m高的烟囱排放。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为烟尘 32mg/m3、 SO266.7mg/m3、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NOX195.3mg/m3,排放量为烟尘 0.76t/a、 SO21.57t/a、 NOX4.61t/a。 食堂油烟 一期住院医技综合楼 1层已建成一座可容纳 400人的餐厅;三期门诊楼南座地下一层设置快餐区, 10 层设置教授餐厅,可容纳 100 人就餐。供院内职工、就诊病人及其家属用餐,餐厅厨房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废气。根据同类餐厅类比分析,餐厅日产生油烟废气 2.8kg/d,即 1.02t/a。 汽车尾气 根据可研设计资料,项目变更后全院地下车库泊位共计 569个 ,地下车库废气排放源强见表 3。 表 3 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 类别 汽车停泊位数 (个 )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CO(t/a) HC(t/a) NO2(t/a) 医院内排放量 569 25.49 4.94 7.36 地下车库内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汽车尾气经通风系统排入大气。 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 全院病房和检验科运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污染物。据同类医院相关资料,医院普通手术室和内科病房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数200cpu/m3,门诊 500cpu/m3。 污水处理站臭气 医疗污水处理站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出一定的臭气,主要来自格栅和污泥系统,根据类似工程的监测 数据,加盖后的格栅其附近硫化氢浓度测值为0.0200.026mg/m3、氨气浓度监测值为 0.40.7mg/m3,处理站臭气浓度值为 68倍,二氧化氯浓度 0.1mg/m3。 3.1.2 废水排放情况 项目变更后,全院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医疗废水和普通污水。 医疗废水 医疗废水排放量为 564.5m3/d,废水污染物产生浓度为 COD300mg/L、BOD5280mg/L、 SS200mg/L、氨氮 50mg/L、石油类 520mg/L,还有大量细菌、病菌等。进入医疗污水处理站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污染 物排放浓度 COD220mg/L、 BOD580mg/L、 SS50mg/L、氨氮 40mg/L、石油类 2mg/L。根据 XX 省妇幼保健院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改选验收监测报告,经过消毒处理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后,医疗废水中余氯日均值为 6.92mg/L,沙门氏菌未检出,粪大肠菌群20MPN/L。 普通污水 普通污水排放量为 290.6m3/d,废水污染物 产生浓度为 COD376mg/L、BOD5220mg/L、 SS214mg/L、氨氮 20mg/L,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浓度为 COD320mg/L、 BOD5200mg/L、 SS150mg/L、氨氮 19.4mg/L。 3.1.3 噪声排放情况 项目变更后,全院噪声源主要为水泵、冷却塔及风机等,这些噪声设备大多安置于辅助设施用房及地下室中,或远离病房及医院场界。 3.1.4 固体废物 项目变更后,全院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站污泥。 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主要为病人或尸解后的废物 (如组织、受污染材料和仪器等 )以及被血液或人体体液污染的医疗材料、医疗仪器以及其它废物 (如废敷料、废医用手套、废注射器、废输液器、有毒棉球、废输血器等 );医院血透析产生的废物 (如废弃的试 管、过滤器、围裙、手套等 )。 全院病床数 1000张,医疗垃圾产生量按为 2.8kg/床 d ,按日均住院人数 1000人计,则 产生医疗垃圾 2800kg/d、 1022t/a。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住院病人及其陪同家属日常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饭、果皮果核、罐头盒、手纸 (巾 )及各类包装材料等。医护人员产生生活垃圾按 0.5kg/d 计,全院职工 1300 人,则产生生活垃圾 650kg/d;住院病人产生生活垃圾按 1.0kg/床 d 计,按日均住院人数 1000 人计,则产生生活垃圾1000kg/d;住院病人陪同 家属 (1000 人 )产生生活垃圾按 0.5kg/人 d 计,则产生生活垃圾 500kg/d;共计产生生活垃圾 2150kg/d、 785t/a。 污水处理站污泥 根据全院污水总量及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约 37t/a。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 评价区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具体见表 4。 表 4 环境敏感目标表 序号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性质 人员数量 1 水环境 黄河 N, 900m 地表水 2 环境空气 省中医院住宅楼 NW紧邻 住宅小区 150人 省第一干休所住宅小区 N紧邻 住宅小区 600人 兰石医院 W紧邻 医疗机构 友谊宾馆 S, 150m 宾馆餐饮 电力家属院 S, 160m 住宅小区 500人 3 声环境 省中医院住宅楼 NW紧邻 住宅小区 150人 省第一干休所住宅小区 N紧邻 住宅小区 600人 兰石医院 W紧邻 医疗机构 友谊宾馆 S, 150m 宾馆餐饮 电力家属院 S, 160m 住宅小区 500人 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与环保措施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施工期、运行 期两个阶段。 3.3.1施工期影响分析 与环保措施 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原有构筑物拆除及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 (如黄沙、水泥等 )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针对施工期扬尘及周边环境敏感点,项目在施工期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作业场地将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围挡、围护对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有明显作用,当风速为 2.5m/s 时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在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不低于 2.5m高的围挡,并做到坚固美观。 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 12次,时间段为 9:0010:00、 16:0017:00,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 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运 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车辆行驶路线应首选外环路,尽量避开居民区和市中心区。 XX省妇幼保健院保健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 XX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 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 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 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为 COD300400mg/L、 BOD5110300mg/L、总悬浮固体 (SS)100 350mg/L、 NH3-N1020mg/L,污染物浓度均较高,泥浆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后部分回用,少量泼洒场地,对水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