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研究所工业X射线探伤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1 项目概况单位名称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130号院法人代表姓名 刘明 电话 (010)-87311651联系人及电话 王多 13810100887项目名称 使用工业X射线探 伤机 项目地点 野外项目用途 探伤 项目依据 无总投资(万元) 23.5万元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18.5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5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密封源 射线装置 其它应用类型类,4台1. 概述1.1 单位简介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是从事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于朝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着全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厂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格培训工作。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成立于1981年,拥有68名在编工作人员。于1990年后开展关于工业X射线探伤的工作。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不具备辐射安全许可证。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审查批准,持有各类特种设备检验资格,具有较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多年来完成了朝阳区特种设备的检验十几万台次、多次参加大型特种设备的安装监督检验、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分析处理多起重大事故,为朝阳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 项目概况1.2.1 本项目内容使用已有4台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在朝阳区进行野外作业,主要对于地上管道进行无损检测。4台X射线探伤情况见表1-1。表1-1 X射线设置装置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编号X射线探伤机 XXH2505P-WJ3.1 丹东市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010774X探伤机 RF-300EG-B2F 日本理学 LR1029-4X射线探伤机 XXQ2505D-WJ3.1 丹东市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01081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 XXG-2005 丹东市射线仪器有限公司 30021.2.2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130号院。4台II类工业X射线探伤机放置于特种设备检验所的库房内。西侧70m 为北京市安监局;北侧63m 为双龙南里127号院;东侧70m为双龙南里125号院;东南侧 35m为双龙南里124号院;西南侧50m为双龙南里131号院,125号院、124号院、 131号院均为住宅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1.2.3 项目正当性和必要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等需要焊接成型。焊接是否存在缺陷需要采用探伤手段检测。就探伤检测手段来讲,有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等多种方法,但是压力容器、天然气和石油等管道的管壁厚,只有射线方法比较适合。本项目采用射线技术为X射线,因此采用工业X射线探伤机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拥有2名从事辐射探伤作业的工作人员,使用4台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进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厂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根据观察其缺陷的性质、大小和部位来评定材料或制品的质量,从而防止由于材料内部缺陷,加工不良而引起质量事故。可见,采用射线探伤机具有正当性。1.2.5探伤设施工业射线探伤机本项目购置的工业X射线探伤机属类射线装置。工业X射线探伤机的技术参数见表1-2。2表1-2 X射线探伤机技术参数表射线装置名称 X射线探伤机 X探伤机 X射线探伤机 便携式X射线探伤 机生产厂家 丹东市通用电器 有限公司 日本理学 丹东市通用电器 有限公司 丹东市射线仪器 有限公司型号 XXH2505P-WJ3.1 RF-300EG-B2F XXQ2505D-WJ3.1 XXG-2005管电压范围 100250kV 200kv300kv 100250kV 100200 kV管电流范围 25mA 5mA5% 25 mA 25 mA透照角度 30* 360 25* 360 40+ 5 40+ 5周向 /定向 周向 周向 定向 定向类别 类 类 类 类作业场所 野外 野外 野外 野外数量 1台 1台 1台 1台单次照射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年累计照射时间 50h 50h 50h 50h1.3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依据1.3.1 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6) 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7) 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2008年6月6日,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2008年第1号令)。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008年10月。9)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18号令)2011年10)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决定 3环保部2008年第3号令1.3.2 技术依据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4)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GB22448-2008);1.4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值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规定,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列入表1-3。表1-3 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职 业 工 作 人员 公 众身 体 器 官 年有效剂量或年当量剂量 身 体 器 官 年有效剂量或年当量剂量全身均匀照射 20mSv 全身均匀照射 1mSv眼 晶 体 150mSv 眼 晶 体 15mSv四肢或皮肤 500mSv 皮 肤 50mSv注:表中剂量限值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1.4.1 剂量限值1) 职业照射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 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b)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2) 公众照射实 践 使 公 众 中 有 关 关 键 人 群 组 的 成 员 所 受 到 的 平 均 剂 量 估 计 值 不 应 超 过 下 述 限 值 :a) 年有效剂量,1mSv;b)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1.4.2 年剂量约束值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本评价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作为职业人员年剂量管理目标值,即2mSv/a。取公众年剂量限值的1/10作为公众的剂量约束值,即0.1mSv/a。4Comment LG: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5 工业X射线现场探伤防护的具体要求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要求:1)3.1.1.5 款: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符合如下要求:表1-4 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管电压,kV 漏射线空气比释功能率,mGyh -1150 1150200 2.5200 52)4.2.2款:应考虑控制器与X射线管和被检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以保证进行探伤作业时,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其剂量限值,并达到可以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操作人员应尽可能利用各种屏蔽方式保护自己。3)4.2.3款:探伤作业时,应划定作业场所工作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4)4.2.3.1款:将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Gy/h的范围内划定为控制区,并在控制区边界上必须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告牌。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5)4.2.3.2款: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Gy/h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1.6 评价目的与环境保护目标1.6.1 评价目的1)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环境辐射现状进行调查,评价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场所辐射环境状况;2)评价项目在现场探伤作业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及公众成员造成的辐射影响;3)评价辐射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减少辐射危害的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提供依据;54)通 过 对 该 项 目 辐 射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 为 营 运 单 位 保 护 环 境 和 公 众 利 益 给 予 技 术 支持 ;5)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1.6.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X射线探伤机操作人员(工作人员)和在野外作业时周边活动的人员(公众)。1.7 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的规定,以及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的要求,确定该项目评价范围为作业场所的工作区域以及作业时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工作区域依照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划分为控制区与监督区域。控制区为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的区域;监督区为小于1.5Gy/h的区域。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状况本项目使用4台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在朝阳区进行野外作业,因此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状况以朝阳区环境状况为准。2.1自然环境状况1)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纬3949至405;东经11621至11638。此地区地貌平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坡度一般在1/1000至1/2500之间。平均海拔34米,最高处海拔46米。地表土层组成的物质属于第四纪洪冲积物,大部分是永定河携带的大量沉积物,东部有潮白河、温榆河部分沉积。2)气候、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过渡带,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较少。多年平均气温为12.6。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65;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6。年平均降水量606.4毫米。冬季占年降水量1.9;夏季占年降水量75;春、秋季各占9.7和13.4。年平均气压为1012.7百帕。冬季较高,一般在10101040百帕之间;夏季较低,一般在9601020百帕之间。本区域属于东亚季风区,四季风向转换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南风,风速为全年最小。秋季多为北风。 3) 水文、地质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水水系河流辖域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要河流有温榆河、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北小河、亮马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及渠灌回归入渗补给、井灌回归入渗补给及地下径流侧向补给等。西部沉积物质颗粒粗,以粗砂卵石、粗沙砾石为主,透水性良好;东部沉积物质颗粒细,以中细砂、粉砂为主,渗透性能差。主要含水层多埋藏在20米以下,总厚度最大可达70米。4)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植被,以公路绿化带、人工草地及花卉为主,生物种类不丰富。2.2 社会环境本项目位于北京市 朝阳区。朝 阳 区 是 北 京 市 面 积 最 大 的 近 郊 区 , 位 于 北 京 市 主 城 区 的 东 部 和 东 北 部 , 是 北京 市 重 要 的 工 业 基 地 。 区 内 集 中 有 纺 织 、 电 子 、 化 工 、 机 械 制 造 、 汽 车 制 造 等 工 业基 地 。常 住 人 口 为 354.5万 人 ,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12.6万 人 。朝 阳 区 经 济 呈 现 发 展 快 、 结 构 好 、 贡 献 大 的 突 出 特 点 。 过 去 五 年 , 全 区 经 济 平均 增 长 速 度 达 到 13%以 上 , 超 过 全 市 的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2.3 周边环境概况4台II类工业X 射线探伤机放置于特种设备检验所的库房内。西侧70m为北京市朝阳区7安监局;北侧63m为双龙南里127号院;东侧70m为双龙南里125号院;东南侧35m为双龙南里124号院;西南侧50m为双龙南里131号院。8表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核素名称放射性活度(Bq)物理、化学性状日等效操作量(Bq)年等效用量(Bq)操作方式贮存方式与地点无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2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按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92002)表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废弃物名 称 状 态 排放口浓度 年排放总量 暂存情况 最终去向无 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 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10表4 射 线 装 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名称型号 生产厂家加速粒子能量(MeV)流强(mA) 用途 备注无废物类型 数量 总活度(Bq)主要放射性核素废物去向气态 m 3液态 m 3放射性废物年产生量固态 kg(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X射线诊断)、分析仪器等射线装置名称 X射线探伤机 X探伤机 X射线探伤机 便携式X射线探伤 机生产厂家 丹东市通用电器 有限公司 日本理学 丹东市通用电器 有限公司 丹东市射线仪器 有限公司型号 XXH2505P-WJ3.1 RF-300EG-B2F XXQ2505D-WJ3.1 XXG-2005管电压范围 100250kV 200kv300kv 100250kV 100200 kV管电流范围 25mA 5mA5% 25 mA 25 mA透照角度 30* 360 25* 360 40+ 5 40+ 5周向 /定向 周向 周向 定向 定向类别 类 类 类 类作业场所 野外 野外 野外 野外数量 1台 1台 1台 1台单次照射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年累计照射时间 50h 50h 50h 50h11表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5.1 工业X射线探伤机工作原理:X射线探伤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材料密度不同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通过射线摄片,从胶片上显示出材料、零部件及焊缝的内部缺陷。根据观察其缺陷的性质、大小和部位来评定材料或制品的质量,从而防止由于材料内部缺陷,加工不良而引起质量事故。5.1.1 工艺流程:设备出库 运输至作业场所划定工作区域设备检查核定工作区域 摆放X射线发生器连接控制器及电缆 贴装有胶片的暗袋 曝光 冲洗底片 拆卸设备 运输 设备入库。1) 设备出库。根据设备出入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持任务单,打开库房,在出入库台帐上登记,经过库房管理员确认后,领取设备。2) 运输。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设备至探伤检查地点,至少1名操作人员随车押运。3) 划定工作区域,悬挂警示标志。把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划为控制区,小于1.5Gy/h的划为监督区,并悬挂警示标志。4) 设备检查。5) 核定工作区域边界剂量率。采用剂量率仪,核定工作区域边界剂量率,确保控制区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监督区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6) 摆放X射线发生器,连接控制器及电缆,贴装有胶片的暗袋,在工作电压下曝光5min,重复进行探伤作业.7) 拆卸X射线探伤设备。5.1.2 主要放射性污染X射线是随X射线探伤机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在对工件进行照相的工况下,X射线经透射、散射和反射,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X射线装置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因子。污染途径是X射线外照射。 5.1.3 非放射性污染 在野外进行探伤作业时,X射线与空气作用会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合物。在回12到设备存放场所后进行对拍摄的感光片进行显(定)影,在此过程产生的一定数量的废显(定)影液及胶片,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废液属HW16感光材料废物。5.1.4 正常工况的污染途径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X射线的外照射线,以及散射X射线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5.1.5 事故工况下的污染途径该公司使用的X射线探伤机属II类射线装置,发生的事故工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现场未划分控制区,也未设置警戒线,使得人员误入或误留辐射区域,导致公众受到较大剂量的不必要照射。2) X线探伤机故障,多数的情况是X光机不出束,对环境没有影响。3)误照:探伤作业时,人员没有全部撤出控制区即启动曝光而受到照射。5.2 监测计划1)个人剂量监测:所有从事无损探伤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均佩带个人剂量计。按每年4次的频度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个人剂量档案。2)工作场所监测: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了本项目的场所监测计划,监测项目为X射线剂量率。监测工作由本单位使用辐射监测仪进行。监测计划列于表 5-1。表5-1 场所监测计划监测单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度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 X射线辐射剂量率 以野外作业次数为准辐射监测仪器型号为RDS-30,量程为0.01usv/h 100usv/h,生产厂家为上海富兰商贸有限公司。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项目为X射线辐射剂量率。环境敏感点1次/年。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135.3污染防治措施5.3.1现有的污染防治措施具体的辐射防护措施有:1)时间防护:控制人员的受照射时间。现场工作时,在连接导源管及开启源闸时,要尽量缩短时间。此外,完成一项检测任务,应安排不同的检测人员交替完成,以减少人体接触受照射的时间,确保每个人员均在允许的剂量水平下完成操作。2)距离防护:操作台要尽可能远离射线设备。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检测人员接受的剂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机距离,特别是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距离防护方法减少吸收的照射剂量。当作业场所附近存在公众时,应在作业开始之前划定工作区域,把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划为控制区,小于1.5Gy/h的划为监督区,悬挂警示标志。进行现场作业时,监督区的半径一般为50m。3)屏蔽防护:如果现场空间较小,无法采取足够的距离防护,工作人员应穿防护铅衣,带防护眼镜,必要时配备移动式防护铅板进行屏蔽防护。本项目野外作业主要对象为地面管道,如果控制区内有环境敏感目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疏散公众,并采取放置铅板、铅屏风等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剂量照射值。当对地下管道进行探伤作业时,采用铅板对地面出口进行屏蔽,减少出口处的照射剂量。5.3.2 其他安全措施1) 供电安全射线装置配备电压稳定装置,因此能保证在突然停电情况下的设备安全。2) 防火放盗备有灭火器,供灭火时使用。库房设备有专人看管,设备出入必须使用台帐登记。5.4辐射安全管理1)辐射防护管理机构:根据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有关要求,特种设备检测所成立了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厂内射线辐射安全管理和射线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安排射线探伤人员培训、体检、个人剂量计送检,建立管理档案。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具体措施的实施由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指定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完成。14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 长:刘明副组长:王强,赵尔冰成 员:姜新,张海港 2) 辐射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1)在检测所辐射安全防护组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所辐射安全防护的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北京市政府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负责对本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培训、教育、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2)制定、修订本公司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3)制定、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处理物资仪器、工具,一旦发生辐射意外事故或情况,在辐射安全防护组组长的指挥下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4)负责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登记、换证及年审等工作。(5)建立射线装置档案,组织所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使用的射线装置及剂量监测仪器进行检查检定和维护保养,保证正常使用。(6)对所内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条件和岗位能力的考核,组织参加专业体检、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7)组织实施对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剂量监测,做好个人剂量计定期检测工作,对数据进行汇总、登记、分析等工作。做好所年度评估报告工作,认真总结、持续改进并上报有关部门。3)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公司已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如辐射安全管理人员职责、X射线装置操作管理规定、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管理规定、X射线人员培训计划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工业X射线安全管理规定等,可满足工作的需要。 4)警告安全标识:每台X射线探伤机上均粘贴放射性警告标志,并在分区边界悬挂有清晰可见的警示标识。5)辐射监测:在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发射X射线,只在探伤机工作期间进行X射线辐射剂量率监测。探伤机操作人员在探伤时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156)人员培训情况:从事辐射探伤作业的2名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环保部认可的培训机构的培训,持证人员姓名、证书编号以及培训时间见表5-3所示。表5-3 培训人员基本情况序号 姓名 证书编号 培训时间1 姜新 C12007047 2012.12.192 张海港 C12007048 2012.12.197)辐射防护用品:公司用于射线防护的设备有铅衣3套,防护罩3套,个人用放射性检测仪1台(型号 PRM-3000,生产厂家美国RAE华瑞公司,出厂编号 149-010088)。 5.5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要求的满足情况环保部2008年第3号令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对拟使用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提出了8个具体条件,本项目具备的条件与“3号令”要求的对照检查,见表5-4:表5-4 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对照检查结果3号令要求 公司情况 符合情况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了放射卫生防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符合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从事探伤检测的2名人员参加了环保部认可的培训机构的辐射防护专业培训,并获得上岗资格。符合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有满足辐射防护和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备。本次评价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内容。 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采用机头屏蔽、场所分区、悬挂警示标志以及远距离操作等方法,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大剂量照射。符合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当有表面污染监测仪。所有放射性工作人员均配备个人剂量计,使用辐射检测仪进行辐射监测工作。符合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制定了辐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施、人员培训制度等,基本能够满足需要。符合16。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计划。 符合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本次评价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内容。1718表6 环境影响分析6.1 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环境影响6.1.1 建设或安装过程的环境影响X射线探伤机购入后,设备本身不含放射源。X射线探伤机通电后加高压产生X射线,对探伤部位透照成像。在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产生极微量的臭氧气体及氮氧化物,由于在野外作业,微量的气体在短时间内被稀释、排入大气中,对工作人员、公众、以及环境无影响。洗片产生的废水集中收集,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收集。6.1.2工作人员、公众受照剂量预测1)进行探伤作业时,会根据辐射剂量率划分控制区与监督区。把边界剂量率小于15Gy/h划为控制区,小于1.5Gy/h的划为监督区。在X射线曝光时,操作人员有30s钟的时间撤离现场。曝光时间为5分钟。假设全年累计曝光时间50小时,即600次,则操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为0.825mGy, 小于年剂量约束值,即2mSv/a。2)在监督区外停留的公众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剂量照射。野外探伤作业的场所不固定,不存在长期受照射的公众人群。保守假设检测所1年内在某地累计作业1周,作业次数48次,每次曝光时间5分钟,48次共4小时,按监督区最大剂量率1.5Gy/h且公众的居留因子按1进行估算,公众的年受照剂量为6Gy。低于设定的剂量约束值0.1 mSv/a。6.2 事故分析与应急措施1)事故分析(1)仪器故障:可能发生的事故为X线机漏射线指标达不到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2)规定的要求,或探伤机故障以及控制系统失灵,出现异常曝光可致人员受到一定的照射剂量,造成工作人员不必要的照射;(2)未分区管埋:X射线探伤机在照射状态,作业现场未标划分安全防护区、未设置警戒线或曝光前未清查现场,使人员误入或误留辐射区,可导致较大剂量照射,可能造成辐射损伤。或探伤作业人员没按规定撤离到安全区域。(3)误照:在探伤现场没有搞好警戒工作,工作人员和公众误留在警戒区内,使工作人员或公众造成不必要照射或在未确定放置X射线发生器及胶片的工作人员远离X射线发生器的情况下,操作控制台的工作人员开机照射,往往会造成大剂量的误照19。(4)在不适合探伤的场地实施探伤,造成人员不必要的照射;(5)X线机被盗,使不了解探伤机性能的人员开机造成周围人员的不必要照射。上述事故对环境只是造成暂时性的辐射污染,停机后污染随之消失。3) 事故应急措施(1)从事X探伤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具备上岗资格证,业务熟练;严格探伤机使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野蛮作业;作好探伤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保证X探伤机始终处于完好状态。(2)作业现场严格施行分区管理,充分利用现场的有效屏蔽体对主束方向的射线进行屏蔽,加强警戒,严禁无关人员的误入。(3)运输车上配备有相应的灭火等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核应急防护器材、工具和材料,能在事故情况下有效控制各种自然和人为爆炸、火灾所带来的影响。(4)进行探伤作业时配备有防护衣、防护铅板等,减少误照以及不必要照射时造成的伤害。6.3 结论1)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使用的射线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放射性三废产生,辐射污染小,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三效益的统一,该项目是正当的、可行的。2)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是x射线的辐射。评价表明,探伤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最大值约为0.825mSv/a,小于年剂量约束值2mSv/a;探伤作业时周围的公众的最大受照剂量为0.006mSv,均低于设定的剂量约束值0.1mSv/a。3)检测所设 有 放 射 防 护 管 理 小 组 , 负 责 检 测 所 辐 射 安 全 管 理 和 监 督 工 作 。 有 较 健全 的 操 作 规 程 、 岗 位 职 责 、 辐 射 防 护 和 人 员 管 理 及 安 全 培 训 制 度 , 可 保 证 射 线 装 置 的正 常 安 全 运 行 。4)在运行实践过程中,制定了一套基本上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可避免工作人员误照事件的发生。所有从事X射线探伤的人员均经过培训,具备划分控制区、监督区,以及利用现场屏蔽条件尽可能降低受照剂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5)本项目采用射线探伤设备,不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实现清20洁生产。6.4 承诺1)特种设备检验所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监督和检查工作,保证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2)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培训,完善制度规程,严格遵守制度和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3)发生或发现辐射事故后,立即向使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4)运行过程中,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21表7 审批主管单位环保机构预审意见:经办人签字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年 月 日县(区)环保部门意见 市(地区工)环保门意见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年 月 日省级环保部门审批意见:经办人签字 单位盖章22 年 月 日 年 月 日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