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XX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第三产业型建设项目) 项 目 名 称 XX 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 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职业技术学院 法 人 代 表 林承超 (盖章或签字 ) 联 系 人 魏鑫 联 系 电 话 13515003677 邮 政 编 码 350108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2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 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地点 XX市 XX县 上街镇 XX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校园内 排水去向 接通市政污水管网后排向大学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建设依据 XX 县人民政府公办室 侯政办项【 2013】 97 号 主管部门 建 设性质 扩建 行业代码 P8441 建设规模 总 建筑面积 18120.37m2 总规模 总 用 地面积 4200m2 总投资 7219.49 万元 环保投资 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 名称 现状年用量 年增用量 年总用量 水 86.03 万 吨 5.11 万 吨 91.14 万 吨 电 1568.6 万 千瓦时 81.54 万 千瓦时 1650.14 万 千瓦时 燃煤 燃油 燃气 6 万 立方米 6 万 立方米 其它 3 二、 社会、经济、环境简况 2.1 项目由来 XX 职业技术学院 是 XX 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 等学校,坐落在 XX 大学城, 2006 年 12 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并 于 2012 年 1 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 目前 , 各类在 校生 1 万5 千多 人 ,其中全日制学生 5900 多人,成人教育学生 9700 多人。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高 职院校加快发展 , 以及 XX 市政府提出要加快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依托 XX 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专门的特殊教育系;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有关文件(闽教发【 2009】55 号, 见附件 4)和学院“十二五”规划于 2015 年 在校 学生规模达 到 8000 人 ,进一步 拓展福建省残疾人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 扩大招生规模, 需在已有的特殊教育的基础上,成立特教二级学院。 XX 职业技术学院 于 2012 年 5 月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组织的特殊教育项目,并经过了严格评审,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项目获得国家立项, 但此项目并未列入学院一期所做的规划项目之中,需调整规划 。 XX 县人民政府就 XX 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总平面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会审纪要( 侯政办项【 2013】 97 号 , 见附件 2)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 求, XX 职业技术学院于 2013 年 7 月委托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 XX 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所接到委托后,立即收集有关资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等工作,并与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多次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供建设单位呈报有关部门和专家审查。本评价报告批复后作为该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 XX 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地处 XX 市 XX 县上街镇 西部榕桥村西侧 , 溪源江从学院北部向西 南方向流过 学院 新区 校园 ,溪源江以南学院一期校园,溪源江以北为学院二期校园;东面为博士后缘墅,南面为闽江学院北门公交车站,西面和 4 北面均为山体,东南角有少量庄南村民房。具体详见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1。 项 目 所 在 地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 示意 图 拟建 项目位于 XX 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校园 内,该地块属于 XX 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用地, 紧邻溪源江上游南侧 , 东面为园林绿地,南面为教学办公楼和实验楼, 西 侧为学生体育场所,北 侧 为 溪源江江堤岸规划路,并与 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 学生 公寓 隔江相对。 拟建项目在新校区中具体位置详见附图 1:XX 职业技术学院总平面布置图。 2.2.2 地质地貌 上街镇位于闽江南岸,距离 XX 县城甘蔗镇约 15km,离 XX 市区约 7km。地貌类型以低山和平原为主,地势大致呈西部高、东部低,南部与南屿镇交界是 一系列中低山、丘陵,最高峰为 XX 市第二高峰的旗山,海拔 755m。 上街镇东部原是闽江河谷盆地平原( XX 平原)的一部分,属于闽江河流冲积平原,地表层为砂土或亚砂土,中层为砂蛋石、砾石, 30m 以下的底层为基岩,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 20t 以上,地面海拔高程在 6 9m 之间( 罗零),本项目地处在上街西镇西边的平原上,地质属于冲洪积阶地地段,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类 5 型较简单,属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区。 2.2.3 气候气象 本校址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暖热湿润,雨量充沛, 降水量春夏多、秋冬少 。 多 年平均气温 19.3 ,极端最高气温 41.7 ,极端最低气温-2.4 ,最热一月平均气温 10 ,最热七月平均气温 28.7 。降水量在 12592153mm 之间,无霜期 308 天。 多年平均风速为 3.7m/s,常年风向为 NNE 和 NE频率最高,为 15%。每年 1-8 月东南风向频率高, 9-12 月 西北风向频率高。常年冬春两季贴地逆温层厚度大于夏、秋两季。 2.2.4 水文特征 上街镇北部、东部濒临闽江,镇内主要河流除闽江外,还有一条发源于旗山山脉的溪源溪,溪源溪是闽江的一级小支流,在榕桥附近还有一条名为莲蓬溪(后门江)汇入溪源溪。 溪源溪发源于 XX 县与永泰县交界处的旗山山脉,流经竹岐乡、上街镇全境,于马排处的九孔闸汇入乌龙江。溪源溪上游段称溪源江,水质良好。溪源溪榕桥以下至蔗洲段称为桥头港,属于河网地区,该河网沟、河纵横交错,河沟水仅用于农灌和水产养殖,蔗洲下游称包港,水质较差。 根据溪源宫水文站 观测水文资料统计,溪源溪长约 50km,流域面积 14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1.67 亿 m3,多年平均流量 5.32m3/s,历年最大流量 2040 m3/s,极端最小流量 0.069 m3/s。溪源溪是上街镇重要的水源,溪源宫以上属于山区河流,比降大,水质好,可作为饮用水水源,该溪榕桥以下河段属于河网地区,河水仅作为农灌和水产养殖用水,是上街镇良好的淡水养殖基地,盛产鲢、草、鲤、鲫四大淡水鱼以及河砚等水产品。 2.3 社会环境概况 本项目位于 XX 县上街镇, 上街镇位于 XX 市西郊,东临乌龙江以洪塘大桥与 XX 金山相连;西 南靠旗山山脉和永泰丹云乡毗邻;南接南屿镇至浦上大桥延伸段与市区相连接;北界竹岐乡,抵 316 国道。 距 XX 市中心 10 km,为 XX西大门 。 该镇 辖区土地 面积 157km2,其中平原地区 60 km2,管辖 43 个党支部、19 个行政村 、 4 个居委会 , 总 人口 7 万多人, 随着大学新区师生的入驻,目前,上街镇人口已达 20 万人 。 XX 为省柑橘、橄榄、茉莉花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上 6 街镇农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主要经济作物有:茉莉花、甘蔗、芝麻、花生、油菜等。粮食作 物主要是水稻,水果品种繁多,以荔枝、龙眼、橄榄、柑为最,乡镇拥有电子、化工 、食品、鞋帽、茶叶、家具、工艺美术 等 12 类企业,并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体。 2012 年 XX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37 亿元 (预计数,下同 ),比增 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580 亿元,比增 22%;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 62 亿元,比增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7.31 亿元,比增 30.5%;实施 五大战役 项目 324项,完成投资 217.85 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75 亿元,比增 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653 元,比增 13.3%;农民人均纯收入 10844 元,比增14%。 依托 独特的发展历史、地理区位和生 态环境等条件赋予的发展 优势, 大 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随着 XX 高新区海西园动工建设 , 海峡汽车文化广场 基本 建成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利用大学新区辐射功能,规划、建设商贸街、商业街,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房地产业呈现建销两旺态势 。另外, XX 大学新区的快速崛起 ,上街镇成为 XX 的主要文教区。 2.4 环境功能区划及 评价 标准 根据 XX 环境功能区划和 XX 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 ,该项目的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分别 见表 2-1 和表 2-2。 表 2-1 项目环境功能区划 与环境质量标准 一览表 环境类别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 二类区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水 环 境 溪源宫 榕桥江段 类 溪源宫 榕桥江段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噪声环境 1 类区 临联榕 路一侧道路红线 30m范围内执行 4a类 标准( 昼间 70dB,夜间 55dB) ,其余 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 类标准(昼间 55dB,夜间 45dB) 。 7 表 2-2 污染物 排放标准一览表 污染物类别 排放标准 废 水 执行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表 4中 三级标准 ( CODCr500mg/L、BOD5300mg/L、 动植物油 100mg/L、 SS400mg/L) 。 噪 声 施工期执行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排放限值 ( 昼间 70dB,夜间 55dB) , 运营期 参照 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表 1 中 1 类排放限值 (昼间 55dB,夜间45dB) 。 废 气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二级排放 标准 食堂 油烟 参照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排放浓度 2mg/m3,净化设施去除效率 85%。 2.5 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 2.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 XX 职业技术学院一期校园里面,根据福建力普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7 月 5 日 到 7 月 11 连续七天 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大气环境监测, 监测点位置详见 附 图 , 监测项目包括 SO2、 NO2、 TSP。监测具体数据见表 2-3 和表2-4。 表 2-3 小时均值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 mg/m3 日期 时段 SO2 NO2 2013-7-5 02 时 0.014 0.009 08 时 0.019 0.013 14 时 0.024 0.018 20 时 0.019 0.014 平均值 0.019 0.0135 2013-7-6 02 时 0.011 0.006 08 时 0.021 0.016 14 时 0.024 0.019 20 时 0.020 0.018 平均值 0.019 0.01475 2013-7-7 02 时 0.017 0.011 08 时 0.022 0.018 14 时 0.029 0.024 20 时 0.023 0.022 平均值 0.02275 0.01875 8 续 表 2-3 小时均值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 mg/m3 日期 时段 SO2 NO2 213-7-8 02 时 0.014 0.009 08 时 0.022 0.017 14 时 0.027 0.026 20 时 0.023 0.018 平均值 0.0215 0.075 2013-7-9 02 时 0.014 0.009 08 时 0.019 0.015 14 时 0.032 0.027 20 时 0.022 0.017 平均 值 0.02175 0.0175 2013-7-10 02 时 0.017 0.015 08 时 0.026 0.021 14 时 0.032 0.025 20 时 0.023 0.019 平均值 0.0245 0.02 2013-7-11 02 时 0.019 0.018 08 时 0.025 0.021 14 时 0.028 0.023 20 时 0.022 0.017 平均值 0.0235 0.01975 二级 浓度限值 0.5 0.2 表 2-4 日均值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 mg/ m3 日期 SO2 NO2 TSP 2013-7-5 0.021 0.015 0.125 2013-7-6 0.019 0.014 0.109 2013-7-7 0.023 0.021 0.143 2013-7-8 0.021 0.014 0.124 2013-7-9 0.022 0.017 0.086 2013-7-10 0.024 0.017 0.103 2013-7-11 0.021 0.019 0.107 二级 浓度限值 0.15 0.08 0.3 由表 2-3 和表 2-4 数据表明: SO2、 NO2 等常规污染指标小时平均值均优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SO2、 NO2、 TSP 日均值 均 优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部分样品 TSP 日均值 较高 , 可能是由于项目溪源江对面 东北侧的 XX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施工建设产生的扬尘 的影响 。 监测结果显示该项目 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5.2 水环境 9 根据项目北侧紧邻溪源江, 在溪源江设置一个水质监测断面, 具体 监测点 位见 附图 , 监测项目包括 CODCr、 BOD5、 氨氮 , 具体数据见表 2-5。 表 2-5 溪源江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 mg/L 监测 点位 时间 氨氮 CODCr BOD5 控制断面第三个排污口下游 500m 处 2013-7-10 1.13 25.0 5.5 2013-7-11 1.17 26.0 5.7 平均值 1.15 25.5 5.6 浓度限值 1.0 20 4 根据 控制断面 水样监测结果,目前溪源 江中 CODCr、 BOD5、氨氮 指标 均 超过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水质标准 。 监测结果显示该项目评 价区域的 溪源江 水质 较差 。 2.5.3 声环境 根据福 建力普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对项目所在地进行昼夜噪声监测,监测点位具体位置见 附图, 监测 具体数据 见表 2-6。 表 2-6 监测点位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编号 执行标准 监测点位 主要影响声源 结果 Leq( dB) 昼间 夜间 1# 4a 类 项目地东南侧 交通噪声 53.6 43.8 2# 2 类 项目地南侧 学校噪声 50.2 41.9 3# 项目地西北侧 学校噪声 48.5 41.3 4# 项目地东北侧 学校噪声 47.4 40.8 5# 项目地中央 环境噪声 48.8 40.2 由表 2-6 可知, 项目地东南侧 1#监测点位,主要影响声源为 学院校门 外的联榕路的 交通噪声,监测结果 昼夜间噪声满足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 类标准(昼间 70dB,夜间 55dB) ; 监测点位 2#、 3#、 4#、 5#噪声监测结果表明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昼间在 47.4 50.2dB 之间,夜间在 40.2 41.9dB 之间,昼夜间噪声均满足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 类标准(昼间 55dB,夜间 45dB)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 2.5.4 生态环境现状 10 拟建 项目 位于该学院一期校园里面 ,紧邻溪 源江以南,并与学院二期工程隔江相对 。 根据现场考察,项目用地 目前 为空地 ,地面平整,目前主要为绿化草坪,并 遗留了 一些 果树等经济作物 ,如 橄榄树、龙眼树、 荔枝树各一 棵 ,以及 一些 的桂花树和竹子, 具体详见图 2-3。根据调查与分析, 在项目地西北侧临近溪源江边已经修建了防洪坝等防洪措施, 建项目的生态环境类型属于闽江支流溪源江南侧 级阶地上的 次生植被类型,主要植被包括草丛和稀疏的常绿 灌丛 ,主要生态功能为水土保持 。 橄榄树(树径 8m、高 13m) 荔枝树(树径 8m、高 15m) 龙眼树(树径 10m、高 15m) 桂花树 11 竹子 拟建项目地 图 2-3 拟建项目目前土地利用实景图 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拟建项目位于该 XX 职业技术 学院一期校园 内 ,紧邻溪源江以南,并与学院二期 校园 隔江相对 。该地块东面是绿地,东南面是图书馆、教学办公楼、实验楼,溪 面是学生健身房,西北面隔江相对是二期校园的学生宿舍。根据项目性质及周边环境状况分析,在本项目施工期间,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施工车辆的运行以及施工人员的活动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可能会对 校园内的 一期、二期产生暂时性的影响 , 以及校园外东北侧的 XX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庄南村 村庄村民房 , 南 面的闽江学院也会产生暂时性的影响。 同时施工期废水对溪源江水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工程运营期间,教学机器设备运行、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等活动也可能对校区周边的噪声、水环境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该项目的 校园内的 敏感目标是一期、二期校园以及项目西北面的溪源江 ,校外的敏感目标是庄南村庄村民房、 XX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 闽江学院北门公交车站 。具体见表 3-1、 图 3-1 和 图 3-2。 12 表 3-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 敏感目标 位置 与项目红线最近 距离( m) 影响因子 校内 XX 职业技术学 院一期(图书馆、办公教学楼、实验楼) 东南侧 35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XX 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学生健身房) 西 面 25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溪源江 北侧 35 施工期水环境 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学生 宿舍 ) 西北面 130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校外 XX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东北面 200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庄南村庄村民房 东北角 600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闽江学院北门公交 车站 南 面 380 施工期环境空气、 噪声 东北侧园林绿地 东南侧 教学 办公楼 13 北面学生宿舍(二期) 南侧学生健身馆 溪源江(北侧) XX 职业技术学院一期校园正门广场 图 3-1 校 内 环境敏感目标 实景 图 东北角庄南村庄村民房 东北面 XX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14 南 面 闽江学院北门 公 交车站 图 3-2 校外 环境敏感目标 实景 图图 四、工程分析 4.1 学院一期工程概况 4.1.1 一期工程概况 XX 职业技术学院于 2002 年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 XX 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是 XX 大学城内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XX 职 业技术学院目前由新校区 一期 、广达路校区、交通路校区、通湖路校区、仓山校区五个校区组成。新校区一期坐落在 XX 大学城源阳路,位于 XX上街镇榕桥村西侧,占地 273627m2,依山傍水,荔树成荫,环境优美,建筑总面积 122241.1m2。 XX 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规模为: 2005 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为 5000 人, 2001 2003 年建设 60000m2,投资 1 亿元; 2004 2005 年建设27000 m2,投资 3000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办公楼、基础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场所、体育馆、体育场、学生公寓、教工宿 舍、专家招待所、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服务用房。 学院一期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 4-1。 15 表 4-1 XX 职业 技术学院一期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面积 ( m2) 1 总建筑面积 122241.1 2 其 中 教室 16853 实验室 36962.83 图书馆 12420.15 体育馆 6143.20 学生宿舍 29682.12 学生食堂 6223.05 生活福利附属用房 4193.46 行政办公用房 5175.00 专家招待所(含教宿) 8588.29 3 总征地面积 273627 4 实际用地面积 249372 5 总建筑基底面积 27752.78 6 建筑密度 12.11% 7 容积率 0.53 8 绿化率 55% 4.1.2 一期工程污染排放情况及采用治理措施 4.1.2.1 废气 根据 XX 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 校食堂日用液化气 200m3,每日排放 NO2 0.369kg、 SO2 0.126kg、烟尘 0.060kg。目前食堂 厨房 炉灶上方设计安装抽风量足够、回油率高的抽油烟机 净化装置 , 油烟废气经过净化装置处理后可以 达标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mg/m3 限值 ,并 引至 食堂通风竖井高空屋顶 ( 屋顶 离地面高度 16.8m) 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没有造成明显污染。 4.1.2.2 废水 学院 一期 投入使用后,其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根据一期 竣工 环保 验收报告 ,废水排放量为 460t/d, 废水监测结果 CODCr 412mg/L、 BOD5 263mg/L、氨氮 26.5 16 mg/L、动植物油 2.77 t/d 和 SS 376 t/d; 每年产生 CODCr 69.22t、 BOD5 44.18t、氨氮 4.45t、动植物油 0.465t 和 SS 63.17t,这些生活污水经过 化 粪池 等预 处理措施 后, 其中食堂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 符合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 4 中 三级标准 , 排入 XX 大学城污水管网,最终排向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 4.1.2.3 噪声 一期 校园投入使用后, 学生宿舍区、教学区和专家楼环境噪声昼间在 50dB左右,夜间在 40dB 左右,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 类标准 ( 昼间 55dB,夜间 45dB) ,对周边 环境 没有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4.1.2.4 固体废物 一期校园投入使用 后,校园内 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一些实验室垃圾。垃圾成分主要包括废包装材料、食物残渣、果皮等,有机物占 50%以上,校园内 日产生固体废物总量约为 2.42t, 年产生固体废物约为 726t。 校区内有专人负责垃圾收集、清运,维持校园的清洁。校区固体废弃物应坚持分类收集、及时处置的原则,纸类、塑料类、玻璃类、电子类、金属类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应尽量回收综合利用,可分别卖给有关厂家或回收商,果皮、食物残渣等 易腐败物容易产生硫化氢、氨等恶臭味,影响周围环境卫生,校园内 设置 了 足够数量的保洁箱和专门垃圾收集间,每天由环卫工人及时清运处 置,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卫生。 4.2 学院 二 期工程概况简介 4.2.1 二期工程概况 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 工程 包括学院新校区二期建设和 XX 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两大部分内容。 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 是对一期校区 功能 的完善和补充,解决学院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各类用房不足。学院新校区二期 建设占地 面积为 136.46 亩,建设项目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行政办公楼、学术交流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附属用房等,总投资约 16780 万元, 总 建筑面积72304m2; XX 市职业教育 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 占地面积为 70 亩 ,建设项目为实 训车间厂房、学生公寓、行政办公楼等,总投资 13000 万元, 总 建筑面积 36830m2。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含实训基地)工程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 表 4-2。 17 表 4-2 XX 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含实训基地)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建设内容 二期 实训基地 合计 总建筑面积() 72304 36830 109134 其 中 食堂面积() 6436 0 6436 实训室面积() 0 22728 22728 学生宿舍面积() 38550 11644 50194 办公楼面积() 4722 1128 5850 学术交流中心与继续教育中心() 19194 0 19194 其他 3402 1330 4732 征用地面积() 137638.44 实用地面积() 126109.93 基底面积() 21563 建筑密度 17.1% 容积率 0.83 绿地率 33.3% 备注:由于选址意见书中的实用地面积包含了起伏较大不适于进行建筑的山地面积约有 21940 平方米。若扣除这部分面积,则建筑密度为 20.7%,容积率为1.01,绿地率为 40.3%,全部符合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的规 定。 4.2.2 二期工程污染排放情况及采用治理措施 4.2.2.1 废气 根据现场调查, 学院二期 使用 能源 发生变更,现在主要是 以 电 为主, 二期食 堂全部使用电气设备, 结果二期每年用电量新增 2000kw。这样基本上使用了清洁能源,废气污染影响基本没有。 4.2.2.2 废水 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主要是生活 污 水;二期污水产生量为 916.09 t/d。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 CODCr 400mg/L、 BOD5 200 mg/L、氨氮 45 mg/L、动植物油 25 mg/L和 SS 200 mg/L计 , 二期 污染 物 排放量为 CODCr 133.75t/a、 BOD5 66.87t/a、氨氮 15.05t/a、动植物油 8.36t/a 和 SS 66.87t/a。 二期产生 的污水过溪源江接入一期新建污水干管 ,过河段采用围堰施工的方式,具体污水管网 平面图见附图 2;二期污 水 引入一期 污水干管 后, 与一期 污水一并 经过 化 粪池 等预 处理措施 后,其中二期的食堂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 符合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表 4 中 三级标准 , 排入 XX 大学城污水管网,最终排向大学城污水处理厂 18 处理达标后排放 。 4.2.2.3 噪声 二期项目建成后, 主要噪声 源为实训基地产生的机械噪声、学校正常教学的社会生活噪声和配套设备产生的噪声 。主要教学设备噪声源均分布在实训楼教室内, 通过选用室内和室外点声源模型对噪声进行预测,得到 主要机械设备噪声增量详见表 4-3。 表 4-3 实训基地主要机械设备噪声增量 ( dB) Y/X(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 62.82 57.39 51.49 49.48 47.81 46.34 45.03 43.85 42.77 41.78 20 53.45 51.66 49.88 48.30 46.88 45.60 44.42 43.34 42.34 41.41 30 50.31 49.38 48.22 47.08 45.87 44.77 43.74 42.76 41.85 40.98 40 48.01 47.44 46.65 45.75 44.82 43.90 43.00 42.14 41.31 40.51 50 46.18 45.79 45.22 44.53 43.79 43.01 42.24 41.48 40.73 40.01 60 44.64 44.36 43.93 43.40 42.79 42.14 41.48 40.80 40.14 39.49 70 43.32 43.10 42.77 42.34 41.84 41.29 40.72 40.13 39.54 38.95 80 42.13 41.96 41.69 41.34 40.93 40.46 39.97 39.45 38.92 38.39 90 40.14 40.03 39.84 39.60 39.29 38.95 38.57 38.17 37.75 37.31 100 39.27 39.17 39.01 38.80 38.54 38.24 37.91 37.55 37.17 36.78 通过上述表明设备噪声经墙体隔声和距离衰减,主要噪声影响范围在 20m以内。根据校园的布局,实训基地的边界距离实训大楼约 20 30m,因此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对周边的庄南村居民、博士后缘墅影响很小。水泵房、发电机房和变配电室等配套设施具体布置在地下室,根据类比,水泵噪声约 83dB,空调机组噪声约 85dB,发电机噪声可以达到 100dB,经隔声、减震、消音等降噪措施处理后,噪声值可降低 30dB 以上,加之设备距离项目边界为 50m 以外,通过距离衰减后 ,厂界外 1m 处的噪声符合 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1 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 1 中 1类排放限值,因此项目辅助设备对庄南村的居民影响较小。 4.2.2.4 固体废物 二期项目建成后 , 二期产生的 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日产生固 体废物总量约 4t,年产生固体废物约为 1200t。 对于教学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如金属屑、木屑、废气机械配件等, 通过学院统一收集后,再由 废品收购站处理;生活垃圾如纸类、塑料类、果皮残渣等,由可降解塑料袋收集,投放在带盖垃圾收集 桶内,然后由环卫部门运输到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19 4.3 拟建项目 工程 分析 4.3.1 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XX 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 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性质: 新 建高校教学楼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综合大楼一栋,总占地面积 4200 m2,总建筑面积 18120.37 m2; 建筑楼层地上 11 层 、 地下 1 层,建筑高度为 45.15 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特教一体化 教学区、康复疗养区、特殊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区 、 特殊精品教学资源共享区 以及综合实训区 ,项目建成后 容纳人数共 2900 人 。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 7219.49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6314.82 万元(其中建安投资费用 5362.19 万元、设备购置费用为 952.63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60.88 万元和预备费 343.79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补助资金 50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1100 万元,学院自筹资金 1100 万元。 本项目主要经 济指标 详 见表 4-4。 表 4-4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4200 2 总建筑面积 m2 18120 地上 16580 地下 1540 3 建筑地基面积 m2 1981.5 其 中 特教一体化教育与实训区 m2 9953.8 特教大楼北侧主楼 共 一至十 层 康复治疗区 m2 746.6 特教大楼南侧裙楼和中段区 四层 特教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区 m2 1249.3 特教大楼南侧裙楼二至三层 和中段区三层 特教精品教学资源共享区 m2 525.5 特教大楼南侧裙楼五层 4 容积率 3.95 5 建筑密度 % 47% 6 绿地面积 m2 1284.6 7 停车数量 辆 28 地下 1 层 8 建筑高度 m 45.15 室外地坪至屋顶面结构顶板 高度 20 4.3.2 平面布置 特教大楼由南北两个体量及中段联系体组成。功能布置遵循“将与学生和外界人员接触较多的部门尽量放在低层,将与外界接触少、需要安静的部门放在高处”的原则。同时将特教专用的功能区单独设置在南楼,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也为整个大楼提供了安静的环境。大楼主入口(智学广场入口)位于用地南侧,与原有的健身馆入口前空间合并设计,共同形成一处尺度适宜的入口广场 智学广场。入口大厅面积约 120 平方米,两层通高,通过内庭院南侧的景观走廊,进入北楼 电梯厅。大楼次入口(励志广场入口)位于用地东侧。北楼的首层东段为北楼的主入口大厅,首层向励志广场充分开敞,使得建筑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由此各种交流活动、休闲活动可以很好的展开。该空间结合保留的两棵大树,与景观廊架共同将励志广场塑造成一处景色优美空间灵动且颇具学术气氛的场所。北楼各层的使用空间分为三组,每组之间设有交流区、学生活动角及候梯厅。大楼西南侧为机动车坡道,机动车可由健身馆北路直接进入地下层的停车场,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机动车辆对智学广场的干扰。 具体 详见附图 3: XX 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总平面布置图 4.3.3 功能区别及布局 特教大楼南侧裙楼(共五层)为特殊教育专用区,各层使用功能如下:首层为门厅及特教成果展示,二层三层为特教就业创业服务区,四层为特教康复治疗区,五层为特教资源共享区(特教数据中心)。 特教大楼中段区(共四层,联系南北楼)为公共资源区,使用功能为阶梯教室、特教就业创业服务区、特教康复治疗区等。 特教大楼北侧主楼(共十一层)为特教一体化教学与实训区,各层使用功能如下:首层、二层、三层为特教一体化教室(局部为设有社团活动室、部分实训室、机房及仓库等),四层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 区(运维),五层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区(信息处理),六层为党团办公区,七层为人文系综合办公区,八层为广告设计制作实训区,九层为工艺美术实训区,十层为综合实训区,十一层为会议与洽谈区,机房层为机房区。 地下层为设备机房以及汽车库( 28 个车位),可待与人防主管部门沟通后设计人防地下室。 具体见表 4-5。 21 表 4-5 扩建项目各层功能及面积分布 楼层 序号 房间名称 单位面积( m2) 数量 使用功能 地下一层 1 地下停车库 927.1 1 2 消防泵房 52.2 1 3 消防水池 72.3 1 4 给水泵房 66 1 5 排风机房(北侧) 52.6 1 6 排风机房(南侧) 37.8 1 7 仓库 18.7 1 8 值班室 36.3 1 9 交通及其他 277 1 一层 1 门厅(南楼) 130 1 2 门厅(北楼) 69.8 1 3 阶梯教室 161.4 1 4 特教技能竞赛及成果展示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