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IIIIIIVVVI目 录前 言.11 总论.31.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31.1.1评价目的.31.1.2指导思想.31.2编制依据.31.3评价标准.6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81.5 评价重点.91.6评价时段.91.7评价程序.91.8 环境保护目标.10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42.1 选线现状.142.2 拟建工程概况.162.3拟建项目地理位置.162.4拟建项目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62.5 拟建项目工程内容.172.6工程分析.273 区域环境概况.373.1 地理位置.373.2自然环境.373.3 社会环境.394 环境质量现状.424.1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24.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34.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9VII5.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495.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15.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35.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555.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55.6 交通影响及缓解措施建议.625.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625.8 道路景观建设建议.646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676.1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676.2 营运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796.3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46.4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857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867.1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867.1.1施工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867.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877.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07.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917.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927.6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37.6.1施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937.6.2运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938 公众参与.958.1公众参与依据.958.2公众参与原则.958.3公众参与对象.958.4公众参与目的.958.5公众参与方式.958.6公众参与调查结果.96VIII8.7 公众参与小结.100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29.1 经济损益分析.1029.2 环保投资估算.1029.3 经济效益.1039.4 社会环境效益.10410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0510.1 环境管理计划.10510.2 环境监测计划.10910.3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1011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1121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1211.2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1211.3 与合肥市排水规划相符性分析.11211.4 与合肥市雨水规划相符性分析.11311.5 小结.11312 结论与建议.11412.1 结论.11412.2 建议.122IX附件和附表附件1、建设项目委托书;2、建设项目立项文件;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建设项目标准确认函;5、建设项目监测报告;6建设项目一、二次公示;7、公众参与调查(随机三份)。附表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1前 言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合肥的领土性质来看,抱湖临江的领土布局,使得合肥城市发展布局必然是朝着规划预想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两城映十镇的格局;其次,未来的合肥市场和投资来源地都来自长三角和沿海开放城市;再次,领先一步的新兴产业、较为雄厚的传统产业制造能力、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教研发能力,都是实现目标的动力保障;再从政治格局来看,安徽需要省会城市的率先崛起,任何政治本钱离不开省会的政绩。根据合肥市总体路网规划,本次设计的古河路(大众路-相城路)位于合肥市瑶海区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境内,建设工程为合肥市瑶海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是合肥市瑶海区总体规划道路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是周边厂区企业出行的需要,其建设可很好地改善道路周边厂矿企业现有出行条件;同时保证道路网均衡、协调发展,可完善区域道路网布局。总之,本项目是合肥市瑶海区改善区域整体环境、加快城市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合肥市瑶海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合肥市瑶海区对该地块的土地开发,本项目的建设已迫在眉睫。项目的建设是合肥市瑶海区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城市规划调整、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合肥市瑶海区路网结构,有利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合肥市瑶海区地区的现代城市化步伐。二、项目特点古河路(大众路-相城路)为新建道路,项目起于大众路(建设中),与南谯路相交,东至相城路,道路全长966.235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沿线主要为居民区、农田及河塘。设计速度40km/h,规划红线宽30米,工程总投资6237万元。三、环评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等文件精神,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情况进行详细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此,2013年12月,合肥市瑶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古河路(大众路-相城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于2013年12月20日在合肥市环保局网站上进行了一次公示,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18日至24日对项目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现状监测,在报告初稿完成后于2014年3月10日向合肥市环保局进行了标准申请,并于2014年3月12日在合肥市环保局网站上进行了二次公示。在以上基础上,我单位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送至合肥市环保局审查,以期为环保部门的项目审批提供参考。四、项目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项目沿线的环境特点,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主要为:施工期废气(扬尘、沥青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废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噪声(设备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以及固体废弃物(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营运期机动车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机动车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五、结论通过对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环境影响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与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相容。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虽然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后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噪声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减缓措施,工程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本环境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31 总 论1.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1、对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社会和自然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评价。2、建设道路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及工程环保设计工作方面的建议,并为环保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依据,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4、为未来沿路开发活动的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使道路建设、环境保护、区域社会经济之间形成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系。5、根据工程和环境现状,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2指导思想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以客观、科学和实用的原则开展环评工作,确保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质量。3、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在环评工作中坚持“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三同时”原则。4、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翔实准确地完成评价各部分工作内容,以期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指导。1.2编制依据1.2.1环保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06月29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08月29日;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3年07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04月;(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日;(12)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第5号;(13) 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2010.12.15;(14)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1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11;(16)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0.8;(17) 合肥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合肥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合肥市环境保护局,2004.2;(18) 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4.12.1;(19) 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98.10.1;(20) 合肥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合肥市环境保护局,2012.9;(21) 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2004.9.1;1.2.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3)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第5号;(4)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2010年12月15日。5(5)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5号令,2009年3月;(7)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2003年5月;(8)印发的通知,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评2006113号文;(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0)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文;(11)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环保部公告2012年51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1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环保厅,皖环发201391号;(14)关于印发合肥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的通知,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建2013156号;(15)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8年修正本),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1月1日;(16)合肥市环境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年10月19日;(17)关于印发合肥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的通知,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建2013156号,2013.12.20;(18)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质201428号,2014.1.30。1.2.3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008年12月;(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4年4月;(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7)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9)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10)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1.2.4 相关文件(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3)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4)合肥市雨水专项规划。1.3评价标准按照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本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店埠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执行3类标准,敏感点执行2类标准。具体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3-1。7表1.3-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值单位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 pH 69COD mg/L 40BOD5 mg/L 10NH3-N mg/L 2.0石油类 mg/L 1.0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项目 取值时间 单位 数值TSP 日均值 g/m3 300CO 日均值 mg/m3 4小时平均 mg/m3 10SO2 日均值 g/m3 150小时平均 g/m3 500NO2 日均值 g/m3 80小时平均 g/m3 200PM10 日均值 g/m3 150声环境 项目区域 等效声级LAeqdB(A) 3类 昼 65夜 55敏感点 2类 昼 60夜 50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3.2.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表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3-2所示。表1.3-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依据标准监控点 浓度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TSP 1.0沥青烟 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1.3.2.2污水排放标准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执行肥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3-3所示。8表1.3-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名称 肥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mg/L,pH除外)COD 350SS 200NH3-N 30BOD5 1501.3.2.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规定,具体见表1.3-4。表1.3-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LAeq:dB(A)标准号 标准名 昼间 夜间GB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70 55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4.1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中有关规定,并结合拟建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工作等级如表1.4-1。 表1.4-1 评价等级划分一览表评价内容 划分依据 工作等级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要求,本项目污染源较为单一,污染程度小,且为城市支路,本项目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三级声环境 拟建工程两侧有GB3096规定的2类区敏感目标 二级水环境 施工期主要产生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少量施工废水。营运期主要污水为路面径流,依据HJ/T2.3-93,生活污水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成分简单。道路沿线不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体 三级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道路总长966.235m,工程占地范围中长度7.0SdjPH PHPHS 0.7 0.7 0.70.7 SujPH PHPHS47式中:pH实测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2、评价标准地表水体店埠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3、评价结果店埠河水质现状监测的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3-3。表4.3-3 污染指数表断面 pH BOD5 NH3-N 石油类 CODW1 0.25-0.33 1.09-1.10 7.10-7.34 0.225-0.228 1.09-1.10W2 0.18 1.15-1.16 7.25-7.60 0.241-0.244 1.230-1.235W3 0.11-0.3 1.17-1.19 7.40-7.45 0.258-0.259 1.130-1.133监测结果表明,店埠河达不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要求,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有BOD5、COD和NH3-N,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19倍、0.235倍和6.6倍。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污水处理厂运营前期地表水体接纳了较多的生活污水所致。48图4.1-1 监测点位图49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1.1 施工期污染源及其特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道路沿线附近敏感保护目标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道路施工与一般的建筑施工不一样,其产生的噪声也就别具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施工机械种类繁多,不同的施工阶段有不同的施工机械,同一施工阶段投入的施工机械也有多有少,这就使得施工噪声具有偶然性的特点。(2)不同设备的噪声源特性不同,其中有些设备噪声呈振动式的、突发的及脉冲特性的,对人的影响较大;有些设备频率低沉,不易衰减,而且使人感觉烦躁;施工机械的噪声均较大,但它们之间声级相差仍很大,有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可高达90dB以上。(3)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噪声源有所不同,既有固定噪声源,又有流动噪声源,施工机械往往都是暴露在室外,而且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移动,这与固定噪声源相比增加了这段时间内的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施工噪声污染还是在局部范围内的。(4)施工设备与其影响到的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施工设备噪声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点声源。(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