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I 目录 1 前言.- 1 -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1 - 1.2 项目特点.- 2 - 1.3 评价工作过程.- 3 - 1.4 主要环境问题.- 4 - 1.5 报告书主要结论.- 5 - 2 总论.- 9 - 2.1 编制依据.- 9 -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2 - 2.3 评价重点与评价工作等级.- 17 -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0 -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2 - 3.1 项目概况.- 22 - 3.2 工程分析.- 32 -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 - 4.1 自然环境概况.- 54 - 4.2 社会环境概况.- 57 - 4.3 区域规划.- 61 - 4.4 区域保护规划.- 63 - 4.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 - 4.6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71 -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 -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2 -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8 - 5.3 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 91 - 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99 - 6.1 社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 99 - 6.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99 - 7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101 - 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01 - 7.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09 - 7.3. 经济技术可行性.- 117 - 8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119 - 8.1. 清洁生产.- 119 - 8.2. 节能减排.- 121 - 9 污染物总量控制.- 124 - 9.1.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原则.- 124 - 9.2.总量控制因子.- 124 - 9.3.本项目污染排放量.- 125 -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6 - 10.1.经济效益分析.- 126 - 10.2.社会效益分析.- 126 -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II 10.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6 - 11 环境管理和监测.- 128 - 11.1 环境管理.- 128 - 11.2 环境监测.- 130 - 11.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132 - 1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内容.- 133 - 12 公众参与.- 134 - 12.1 公众参与的作用与目的.- 134 - 12.2 调查方式.- 134 - 12.3 公众参与意见调查与统计.- 137 - 1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138 - 12.5 公众意见分析.- 139 - 13 选址可行性分析.- 140 - 13.1 选址与规划相容性.- 140 - 13.2 环境区域功能协调性分析.- 141 - 13.3 项目建设不会降低当地环境功能.- 142 - 13.4 周围公众对项目建设意见.- 143 - 13.5 布局合理性分析.- 143 - 14 结论与建议.- 145 - 14.1 结论.- 145 - 14.2 建议.- 148 -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III 附 件 附件 1: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附件 2: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 附件 3: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南京市建设委员会文件 附件 4: 南京市环保局的环评批复(宁环建2005字 10 号) 附件 5: 关于同意 NO.2003G60 地块开发项目变更项目业主名称的通知 附件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数据资料及质量保证单(地表水环境) 附件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数据资料及质量保证单(声环境) 附件 8:建设项目环保业务咨询 附件 9: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附件 10: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 11: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附件 12:建设单位委托书 附件 13:建设单位声明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IV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1 -1 前言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建邺区河西新城区商务中心 B 地块(NO.2003G60)于 2004 年由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南京朗诗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出让文件见附件 1)。该地块出让前,由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其完成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文件见附件 2)。2004 年 3月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朗诗国际广场项目立项的批复(附件 3-1)。 2006年7月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给南京朗诗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附件 3-2),2007 年 10 月南京朗诗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并向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将建邺区河西新城区商务中心 B 地块(NO.2003G60)受让人变更为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拟投资 14.07 亿元在河西新城区商务中心 B 地块(NO.2003G60)建设新地中心项目。拟建项目位于河西新城区商务中心 B 地块(NO.2003G60)(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 1.1-1),东至庐山路,南至楠溪江东街,北至富春江东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2778.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87390.94 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拟为商务办公、酒店及配套设施等。 关于 NO.2003G60 地块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于 2005 年 1月 12 日取得南京市环保局的环评批复(附件 4,宁环批复2005 10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2 -号)。新地中心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两个阶段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项目建筑面积为 102567.64 平方米,一栋 55 层办公楼目前已建设完工;二期项目建筑面积为 184823.3 平方米,二期于 2010 年 9 月动工,一栋 25 层办公楼预计于 2014 年 5 月完工,裙楼 5 层商业用房预计于 2014 年 12 月完工。由于原环评批复的建筑面积为 18 万平方米,现实际建筑面积为 287390.94 平方米,增加了一期塔楼办公楼建筑面积,与原环评批复不符,需重做环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253 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设过程中或建设后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履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制度。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 2008 年第 2 号令),“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于2014 年 2 月委托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951 号)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和现场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开展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1.2 项目特点 新地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32778.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390.94 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一期塔楼为地上 55 层办公楼、高度为 232 米,地下为 2 层地下停车场,地上建筑面积 95829.74 平方米,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3 -地下建筑面积为 6737.9 平方米;二期建设内容为地上 25 层办公楼,高度为 99.8m 和地上 5 层裙楼,地下为三层地下停车场,地上建筑面积为 13117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53653.3 平方米。本项目总投资 14.07 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320 万元,占投投资比例的 0.23%,建成后,共设停车位 1683 个,其中地上 185 个,地下 1498 个。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办公、商业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大气污染物为地下车库废气、餐饮油烟;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餐饮废油;噪声为地下车库水泵、风机设备、冷却塔噪声等。 同时本项目东至庐山路,庐山路为城市次干道,车辆较多,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且项目西侧 230m 为地铁 2 号线,对本项目产生振动影响。 由于本项目为“批建不符”项目,需重做环评。因此本项目大部分工程已建成:一期 55 层超高层办公楼以及地下 2 层地下停车场已建设完成;二期地下 3 层停车场已建设完成,地上 25 层办公楼预计于 2014 年 5 月完工,裙楼 5 层商业用房预计于 2014 年 12 月完工。 1.3 评价工作过程 本项目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3-1。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4 -图1.3-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环境问题 作为房地产项目,本次评价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及其他文件 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制定工作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 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公众参与 有重大变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5 -(1)本项目施工期扬尘、噪声及对周边环境敏感点以及项目本身的影响; (2)营运期周边道路交通噪声以及地铁营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办公人员的影响。 1.5 报告书主要结论 1.5.1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 建设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类别为K7010房地产开发经营,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修正)中淘汰及限制类项目。 本项目符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不属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南京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划的限制开发范围内。 1.5.2选址可行性 本项目为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未列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中限制和禁止类项目,属于允许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主要为商业商务用地。根据南京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编号:河西 20040279JY01,容积率6,建筑高度塔楼 H200m、主楼 H100m、裙房沿南、西、北侧 18mH24m,建筑密度45%,沿中心绿地 14mH18m(若裙房高度大于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6 -18 米时,超过部分应增加退让距离 4m)。 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另外,本项目营运期污水可接入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符合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1.5.3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结果表明:各测点 SO2 、NO2小时浓度、PM10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长江各监测断面总磷超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余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引起长江各监测断面总磷和石油类超标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沿江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沿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过往船舶造成的污染等。 (3)环境噪声现状 项目地块边界 1 米处 6 个监测点中,项目四周边界现状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庐山路道路边界昼间、夜间现状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 1.5.4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排放达标 (1)清洁生产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7 -本项目在建筑设计阶段按照各类规范实施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期实施文明施工并进行有效的污染防治;选用各类绿色建材;运营期在墙体保温隔热、门窗设计方面均采取节能设计;实施室内绿色装修及绿色物业管理;各类设备选用高效节能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节约能源、施工期及营运期均遵循了清洁生产原则。 (2)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项目产生的餐饮废水经隔油隔渣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各类设备选用低噪设备。采取各类隔声降噪措施后项目边界噪声可达标排放;地下车库汽车尾气经通风井引至地面绿化区达标排放,餐饮厨房燃料废气送至所在地块上方建筑物楼顶达标排放,餐饮油烟机净化后送至所在地块上方建筑物楼顶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商业垃圾分类收集后出售,不直接对环境排放。 1.5.5总量控制符合性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纳入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排污总量中;固体废物排放量为 0。 1.5.6公众参与 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周围公众的意见调查,从对公众对项目的总体态度来看,公众普遍对本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无人反对。 1.5.7总结论 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8 -不属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南京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划的限制开发范围内,项目已取得规划部门意见,选址合理,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采用各项环保设施合理、可靠、有效,对所排放的污染物采取了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污染排放达标,总体上对评价区域的环境影响较小,总量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平衡,公众调查结果显示无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本报告书认为,在充分落实好本次环评书中所提的建议和要求后,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9 -2总论 2.1编制依据 2.1.1法律、法规及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月 3 月1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 1 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 2012 年2 月 29 日发布,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 (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2008 年 9 月 2 日);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1998 年 11 月 29 日; (10)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51 号,2006 年 9 月; (11) 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 2 月 14 日,环发 200628 号);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DN100,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 3.1.5.4消防工程 利用用地周边城市道路座位整个用地的消防车道,在项目用地内部道路设置专门的紧急消防道到达中央景观庭院,结合内部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面的设置,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整个社区的消防安全。 (1) 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给水环状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采用,从市政管网接入两个 DN200 接口,连接室外消防、生活污水环状管网。室外消防水量30 升/秒,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 120m 布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量 40 升/秒,火宅延续时间 2 小时。消防水池及泵房设在地下室,最高塔楼设 18m3屋顶消防水箱。 (2) 消防电气设计 本工程排烟风机、消防电梯、应急疏散照明灯消防用电设备由双电源(市电源和柴油发电机)供电,且在末端自动切换。 消防用电采用单独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27 - 消防用电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 本工程地上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采用一套火宅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和消防对讲电话系统。 3.1.5.5冷却、通风排烟设计 本项目设置冷却塔。 (1)冷却系统 冷却水为空调冷冻机组冷却用,系统为机械循环。冷却塔、循环水泵和冷冻机采用一一对应配置,循环水泵另设一备泵,冷却塔不设置备用塔。 循环冷却水泵设置在地下室冷冻机房内,并设置旁滤、除垢仪和加药装置以保证循环水水质。 本项目选用 2 组 1074 m3/h、2 组 294 m3/h 的冷却塔位于塔楼 55层写字楼西北角,距离一期超高层写字楼约 60m,距离二期 25 层写字楼 50 米;1 组 1074 m3/h、1 组 294 m3/h 的冷却塔位于项目 25 层写字楼西南角,距离一期超高层写字楼约 105m,距离二期 25 层写字楼 50 米;6 组 574 m3/h 的冷却塔位于项目五层裙房西南角,距离一期超高层写字楼约 70m,距离二期 25 层写字楼 30 米。具体见总平面图附图3.1-1。 (2)通风系统设计 1.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 2.地下室水泵房和冷冻机房等机电设备用房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28 - 3.其它需要通风的区域按照要求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4.变电站区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3) 防排烟系统设计 根据大楼实际状况结合国家消防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具体见总平面图图 3.1-1。 3.1.5.6弱点系统 (1)通信网络系统 1. 从楠溪江东街一侧引入电信光缆进入办公区,设置电信模块局。 2.从庐山路引入电信光缆进入二期地下室预留的设备间电信模块。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万兆主干,通过主机管理整个基地的局域网,构成大楼内高速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在大楼内办公区部设置无线宽带网络系统,以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 (3)综合布线系统 1建立支持语音通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电话与多媒体传输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及建筑规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适用未来的扩展及升级。 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29 - 2综合布线系统数据垂直主干线缆采用室内激光优化万兆多模光缆,语音垂直主干线缆采用三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水平线缆均采用六类非屏蔽 4 对对绞铜缆。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本工程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超高层按特级、其余按一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的要求进行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 3. 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楼层区域火灾显示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组成,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智能型控制器,能显示各报警点的位置,并根据报警信号发出联动控制指令,控制器预留 RS232 通讯接口,能将有关信号传输到 BA 系统,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个探测器。 办公室,会议室,走道,楼梯间,电梯机房及部分设备机房等场所选用感烟探测器。 地下车库、厨房及茶水间内选用感温探测器。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并且尽量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 4. 在消防值班室内设置消防报警联动控制屏,对消防设备进行联动和监视。 5所有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由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在各配电系统各区域干线上及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设南京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地中心项目 - 30 - 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