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一 八 年 二 月 2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5 1.1 项目背景 . 5 1.2 报告编制依据和 研究范围 . 5 1.3 承办单位概况 . 6 1.4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 7 1.5 项目概况 . 9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0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 13 2.1 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 13 2.2 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 16 2.3 中药材 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 19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27 3.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 27 3.2 建设规模 . 27 3.3 产品方案 . 28 第四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 29 4.1 建设场址现状 . 29 4.2 建设条件 . 29 4.3 其他有利条件 . 32 第五章 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34 5.1概述 . 34 5.2 35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36 5.3 2000亩无公 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43 5.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48 5.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55 第六章 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 63 6.1概述 . 63 6.2 35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 63 6.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 67 3 6.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 77 6.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 84 6.6 田间道路工程 . 100 6.7 灌溉工程 . 100 6.8 沟道治理工程 . 103 6.9 田间配套设施 . 104 第七章 节能、节水 . 110 7.1 研究依据 . 110 7.2 能耗分析 . 111 7.3 节能措施 . 111 第八章 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 112 8.1 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 112 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12 8.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12 8.4 环境影响评价 . 114 第九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 116 9.1公司体制及组织机构 . 116 9.2劳动定员 . 116 9.3人员来源及培训 . 117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 118 10.1 基本要求 . 118 10.2 项目组织 . 118 10.3 项目管理 . 118 10.4 建设周期计划 . 119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 120 11.1 风险因素 . 120 11.2 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程度 . 120 11.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 121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 筹措 . 123 12.1 投资估算 . 123 4 12.2 总投资估算 . 124 12.4 资金筹措 . 124 12.5 资金使用计 划 . 124 第十三章 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 . 125 13.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 125 13.2财务分析 . 126 13.3不确定性分析 . 128 13.4财务评价结论 . 130 第十四章 环境及社会效益评价 . 131 14.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131 14.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 131 14.3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 133 14.4 社会评价结论 . 133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34 15.1 结论 . 134 15.2 建议 . 135 附表 1 . 137 5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XX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1.1.2 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法定代表人: 公司类型: 1.1.3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 XX县城郊乡 1.2 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 2. XX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 3.XX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 ; 4.国务院关于支持 XX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的财税制度; 8.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专业设计技术规程等; 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0.项目承办单位与 XX省工程咨询公司签定的咨询服务合同。 6 1.2.2 研究范围 (1)项目提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 (2)市场分析 与预测 ; (3)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建设 场址 与 建设条件 ; (5)项目建设方案 ; (6)节能 ; (7)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 (8)劳动安全; (9)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0)实施进度 建议; (11)风险分析; (12)投资估 算 与 资金筹措; (13)效益 评价。 1.3 承办单位概况 公司自 2010年正常运作以来与城郊乡东庙村 16 个村民组、瓦坊村 6 个村民组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计划在城郊乡 204省道以东、固三公路以西、番国大道以北、灌河以南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取得土地经营权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公司现在有员工 25 人,有专业技术人员 18人,中高级职称 12人。 公司现在建的工程有:蔬菜基地、核心区、苗圃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等。 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 4月份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7 1.4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1.4.1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 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国内领先, 2010 年全省粮食产量 543.7 亿公斤,连续 5 年稳定在 500 亿公斤以上,连续 7 年创历史新高,连续 11 年居全国首位,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稳步增长。 2010 年优质粮食比重显著提高,小麦、水稻的优质化率 71%和 94%,比 2005 年增长 14.6%和 18.2%;花卉种植面积 125.9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 182.8万亩,比 2005年增长 14.5%和 35.4%,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一 步壮大。 今后 5 年, XX 省将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 XX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 XX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要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 XX 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挖掘秋粮增产潜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 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要实施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支持优质油料、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产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中也指出,鼓励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花卉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中药材的种植等。 XX 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打造优质蔬菜、优质中药材、花卉园艺等产 8 业链条,将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我省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这样的 政策背景下, XX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提出建设 XX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适逢其时的。 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是农村工作的两大基本目标和长期任务,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能、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着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之举。 2.XX县自身发展的需要 XX县是 XX 省第一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水稻、小麦、花卉、中草药等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量均逐年稳步上升。但从总体上看, XX 县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解决“三农”问题,要改变现状必须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走现代农业化道路。 就农业种植业而言, XX 县优良品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已具有一定水平,但离集成配套 尚有一定距离。目前除物化技术覆盖面达到90%以上外,农民实施的栽培活动仍多以常规技术当家。 因此,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加快基 9 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道路交通、电力配送、环境设施、储运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有效促进 XX县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具备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XX 县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土壤方面, XX 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利设施配套,排灌方便,为提高优质农作物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本项目采用优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如花卉、中药材等,品质优亩产高,可有效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好的实现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 综上所述,项目的提出和实施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1.5 项目概况 1.5.1 建设地点 XX县城郊乡 1.5.2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根据 XX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结合 当地 土地 资源 、水资源、农业资源等 情况 , 基于市场、企业现有情况 、 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本项目 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为: (一 )建设 3500亩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二 )建设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三 )建设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四 )建设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 (五 )配套建设田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仓储工程和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具体包括: ( 1) 灌溉 工程:新打配机井 49眼,新 建 渠道 7.35km,实施渠道灌溉 面积 3500亩,节水灌溉 面积 6000亩 ; ( 2)改造提水泵站 2座;( 3)新建田间道路 252000平方米( 62km); ( 4) 河 道整治 10km;( 5) 10 新建仓储工程 2607平方米,储存规模设计为 5000吨; ( 6) 新建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3500平方 米 。 产品方案: 水稻 2100 吨 /年 小麦 1200 吨 /年 无公害蔬菜 (以西红柿折算 ) 24000 吨 /年 中药材 (以金银花折算 ) 180 吨 /年 花卉 (以金桂折算 ) 20 万株 /年 1.5.3 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 本项目规模总投资 1653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5390万元,建设期利息 342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802 万元。资金 来源:申请银行借款 10000 万元,企业自筹 6534 万元。项目建设后,正常年新增销售收入 10554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 3059 万元,年平均净利润 2294 万元,总投资收益率 17.59%,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18.95%。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可行的。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具体数据可见“表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说明 I 设计数据 1 产品方案 1.1 水稻 吨 2100 1.2 小麦 吨 1200 1.3 无公害蔬菜 (以西红柿折算 ) 吨 24000 1.4 中药材 (以金银花折算 ) 吨 180 1.5 花卉 (以金桂折算 ) 万株 20 11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说明 2 劳动定员 人 598 3 年用电量 万千瓦时 316 4 年用煤量 吨 3500 II 经济数据 1 规模总投资 万元 16534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15390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4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802 2 项目规模总投资筹措 万元 16534 其中:建设投资借款及建设期利息 万元 10000 项目资本金 万元 6534 资本金比例 % 39.52% 3 年平均营业收入 万元 10328 4 正常年营业收入 万元 10554 5 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100 6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7169 7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3059 8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765 9 年平均净利润 万元 2294 10 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万元 3238 11 年平均增值税 万元 1256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17.59% 2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27.29% 3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 ) % 18.95% 4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所得税前 ) 万元 19737 Ic=6% 5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年 6.32 含建设期 1年 6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后 ) % 14.63% 7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所得税后 ) 万元 12796 8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年 7.63 含建设期 1年 9 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49% 12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说明 10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60.22% 13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2.1.1 生产现状 XX 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和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 小麦种植面积大,占粮播面积的 54%,产量一直占全国的 20%以上,高居全国第一 ;水稻 是 XX 省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 省粮播面积的 4%,其产量占总产量的 8%。 小麦方面,现已形成豫南淮河两岸优质弱筋小麦种植区,豫北、豫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豫中、豫东、豫东南、豫西南优质强、中筋小麦种植区;水稻方面, XX 省水稻主产区在信阳,信阳市常年种植水稻 650 万亩以上,占全省的 70%以上。 近年来 XX 省主要粮食播种和生产情况见表 2-1、表 2-2。 表 2-1 近几年 XX 省粮食播种面积 单位:千公顷 年份 种类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谷物 8305.9 8662.53 8471.1 8882.37 10097.68 稻谷 602.56 600 604.67 624.21 744.51 小麦 5006.67 5213.33 5260 5266.06 5996.65 表 2-2 近几年 XX 省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种类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谷物 4737.21 5023.42 5126.68 5453.8 6256.11 稻谷 426.69 436.5 443.13 531.48 641.68 14 小 麦 2822.69 2980.21 3051 3229.44 3700.63 从表 2-1、表 2-2 可以看出,近年来 XX 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0 年,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 66.76%,比上年略有增长;水稻和小麦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69.41%,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信阳市是 XX 省水稻的主产区,近几年信阳市粮食生产情况见表2-3。 表 2-3 近几年信阳市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种类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谷物 495.85 522.35 555.7 562.15 567.52 稻谷 355.81 373.47 403.65 408.3 412.86 小麦 115.29 128.57 135.06 137.62 138.7 从表 2-2和表 2-3可知,信阳市近 5 年水稻平均产量占全省水稻产量的 80%,小麦生产虽然占比例不高,但近年来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XX 县盛产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2010 年,全县谷物产量 119.71 万吨,稻谷产量 100.7 万吨,小麦产量 16.77 万吨,是名副其实的 XX省第一 农业大县。 XX 县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土壤方面, XX 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利设施配套,排灌方便,为提高优质农作物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采用优质水稻和小麦品种,亩产高,品质优,可有效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好的实现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 2.1.2 市场前景分析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注重营养成分和口感,对日常食用的 大米和面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各种优质高档、食用方便即食的精制食品如面包、蛋糕、饼干、方便面 、米粉 等需求量增长很快,这样就使得以小麦 、大米 为原料的各种精制面食和各式各样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及营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增长,国内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 水稻和 小麦原料的需求十分迫切。 据国内权威机构和有关专家对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近几年国内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每年约为 120 亿公斤, 近年 增长到 175 亿公斤 以上 。目前国内市场品质较好的小麦尚不足 50亿公斤,缺口很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国内各大面粉厂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专用面粉,一般采用 20%的进口优质小麦与国内小麦配麦,维持生产。据测算,目前我国年需优质专用粉 91.2 亿公斤,其中方便面与挂面粉类 22.8 亿公斤、面包粉类 32.4 亿公斤、点心粉类 18.0 亿公斤、饺子用粉 18.0 亿公斤。 XX 省年需优质专用粉 6.84 亿公斤,其中,方便面与挂面类按人均消耗 20 公斤计,年耗量 1.8 亿公斤,耗粉系数按 0.95 计算,年需面粉 1.71 亿公斤;面包粉类,按人均年耗面包30公斤,年耗量 2.7 亿公斤,耗粉系数按 0.9 计算,年需专用粉 2.43亿公斤;点心粉类,按人均年耗点心 20 公斤,年耗量 1.8 亿公斤,耗粉系数按 0.75 计算,年需专用粉 1.35 亿公斤;饺子用粉,按人均年消耗 15 公斤,年耗量 1.35 亿公斤,耗粉系数按 1 计算,年需饺子专用粉 1.35亿公斤。目前, XX省面包、饼干、挂面、方便面的年销售额均在 20亿元以上,国内市场消费量还在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 16 因此,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很大。 水稻方面, XX 县是农业大县,水稻产量居 XX 省前列, 2010 年稻谷产量占 XX省总产量的 16%。目前 XX县的稻谷生产与需求基本 持平,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优质的东北大米、原阳大米的需求不断增加,对 XX 县本地稻谷的需求量更趋于优质、无公害方向发展。而目前 XX 县本地优质无公害稻谷占总产量的不足15%,因此,在 XX县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水稻是适应市场需求的。 从膳食习惯看, XX 省大多数人以面条、馒头、 米饭 等蒸煮食品为主食。就 XX 省来说,提高全省小麦 和水稻 的整体质量水平,重点培育、引进和发展 适用性广的优质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强调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的同时,重点培育、引进和发展适宜做中国蒸煮食品的中筋偏强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本项目选择温麦系列小麦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 14.2%左右,湿面筋含量28.4%左右,用此种小麦生产的小麦粉的食用品质优良,适用性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2 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2.2.1产品市场现状 目前,世界花卉贸易额超过 1000 亿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产品,许多国家也将花卉业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产业给予扶持。花卉业是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被誉为 “ 21 世纪最有希望农业产业 ” 、 “环境产业 ” 和 “朝阳产业 ” 。近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花卉业因此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的支柱,成为真正的 “效益农业 ”,展现出无限 的 发展潜力。 世界花卉的产销格局基本形成,花卉的主要生产国有荷兰、哥伦 17 比亚、意大利、丹麦、以色列、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而花卉的主要消费市场 有 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 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达 113科,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山茶和杜 鹃等都原产于我国,品种多达数百个,为提高 花卉 品质、丰富品种奠定了资源基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其生产和销售呈快速上升趋势。 1994 2009 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的平均年增长速率约为 20,花卉总产值的平均年增长速率为 30,其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全球花卉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9 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83.4 万公顷,销售额 719.76 亿元 ,出口额 4.01 亿 美元。全国有花卉市场 3005个,花卉企业 54695 家,其中大中型花卉生产企业 9338家,种植面积 45亩以上或年营业额 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 9000多家,花农 136万户,花卉从业人员 438.37万人。花卉总产值由 1993 年的12 亿元,占国内总产值的 0.4,占农业生产总值的 1.8。 提高到2009年的 720 亿元人民币,花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 5倍,占农业生产总值的 比重提高了 11 倍, 已成世界上最大花卉生产基地。花卉生产结构和生产区域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呈现出由数量增长型传统经营向集约型现代经营转变 , 基本形成了四大主要产品优势区域为主,一批特色产品 区域 为辅的产业布局。 目前, XX省花 卉种植面积已达 165万亩,占全国的 12%左右 , 年产值突破 9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木产业基地。XX省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每年递增 19%和 13%。已基本形成以郑州和南阳为主的月季、洛阳牡丹、开封菊花、濮阳鲜切花、安阳桂花和 18 盆景、鄢陵和潢川的观赏苗木等六大特色花卉生产集聚区。 其中 鄢陵花卉种植面积 60 万亩,形成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 4 个系列 23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郑州陈寨花卉交易市场年交易额 10 亿元,交易品种万余,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综合交易市场。 2.2.2 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将加快,目前,全国城市已达 655 个,预计到 2020 年将增加到 1200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推动力。花卉产品已经成为环境绿化、美化的主要材料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城市绿化用花量和居民用花量将快速发展,预计 2020年全国的花卉总产值将达到 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花卉业将成为一项经济利益可观的产业。因此,花卉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 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 据统计 ,北美个人年收入为 20000 美元时 , 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2.5-3;北欧个人年收入为 20000 美元,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4-7; 而我国个人年收入为 3500 元时,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0.5-1。个人年收入为 5000 元时 , 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1-1.5。个人年收入为10000 元时 , 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1.5-2.5。个人年收入为 20000元时 , 用于个人花卉消费约为 3-6。十七大的召开,党中央继续明确了以民生为本的治国理念,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 翻 的目标。所以,今后的十几年中,对花卉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 国内的潜在花卉消费市场巨大,这也是我国花卉产业迅速增 19 长的原因和必然趋势。 2.2.3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本项目花卉产品主要针对道路绿化、公园景区、小区绿化,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公园、小区被开发和建设,与此同时,绿化也将进一步的安排和实施,这就急需大量的花卉种植,花卉市场前景广阔。 2.3 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在 21 世纪生命科学长足发展和人类回归 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以天然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医药学和中药产业大放异彩,日益得到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认可。中医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产业,中药材及中药产品的国际贸易额与日俱增,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药资源约 12807 种,民间药 7000 种 (草药 ),民族药 4000 种 (藏药、蒙药等 );中药材生产基地 600多个,种植面积达 1800万亩 -2000 万亩;常用的 600 种药材中,可大量栽培的有 400 多种,年产量 30 万吨,约占全国供应量的 70%;有 400 多种为野生中药 材,年产量 40万吨;中药企业近 1500 家,中成药品种 9000 余个,剂型也从传统的 “丸、散、膏、丹 ”发展到现在的 40 多种,产业经济规模已突破了千亿元。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区,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民族医药行业应对入世后国际医药市场挑战的重大举措,规模巨大的中医药生产量必然对中药材种植市场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近年来的 SAS、禽流感以及当前的甲型 H1N1 流感,给我国中药材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药材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