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随想.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雷雨读后随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雷雨读后随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雨读后随想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 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雷雨读后随想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 “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 ”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 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雷雨读后随想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 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 “悟 ”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公务员之家 正如作者所说: “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 ”“我很钦佩,有许 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 “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 ”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 “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