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2页
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2页
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2页
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2页
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清单序号 评审专家意见 涉及章节 修改内容具体位置1 按导则的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地下水评价等级的依据,完善评价区域地质水文资料与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附水文地质图。 1.5.2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p112 进一步完善现有填埋场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工程组成、污染源排放、平面布置、存在问题,采取的环保措施,附封场前的总平图;论述清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应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 2.1.2.1 基本情况2.1.2.6 建议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附图 p20p41附图23 结合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标高、工程总平面布置,补充封场工程建设时序、施工方式、方案介绍,完善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内容介绍和总结。 2.1.5 施工方案 p524 进一步完善取土场基本情况介绍,分析满足封场需求的可行性论证,补充土石方平衡图。 2.1.3.5 取土场规划7.6.3 取土场区7.5.3.3 工程弃渣量及生产弃渣量的预测 p45p189p1865 填埋场老场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不够理想”,应明确是否达标?补充南宁市环境卫生监测站2011年至2013年常规监测数据采用的分析方法。 2.1.2.3 污染物排放现状 p32p286 补充填埋气发电站是否通过验收 2.1.2.4 环保设施情况 p347 进一步介绍生态恢复方案介绍,防止水土流失措施,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 9.10 生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附图 p229附图318 补充土壤监测取样的土壤类型,结合取样点周边污染情况以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砷超标的原因。 4.6.1 监测点布设4.6.5.2 评价结果 p125p1289 进一步补充回顾性评价,现状监测结果与填埋场建设前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5.1.2 回顾性评价 p13010 细化并复核环保投资,完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2.1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14.2.1 环境监测计划内容 p245p25111 进一步完善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 结论 p25912 完善其他图件 附图附件 附图附件13 应补充项目所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10.2.5 本项目与自 p233为依据;应以GB3095-2012相关污染物的限值和浓度单位开展环评;应充分调查项目周边用地已建、在建、已批未建的供地项目的分布与项目的准确距离及方位。 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协调性分析4.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1.6.7 项目周边地块已建、在建、已批未建的项目分布情况 p97p1514 应补充说明项目相关封场工程的实施时序及平面布局。 2.1.5 施工方案附图 p52附图215 应补充调查说明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实施与原环评批复的填埋量、填埋工艺、恶臭污染源、填埋气的导排;渗滤液的导排收集、用地范围及相应环保工程的对比情况和说明;进一步说明项目封场后大气污染源源强的确定依据,并复核;大气污染源的源强调查结果,特别是后续增加的对填埋区临时的覆盖、渗滤液调节池的覆盖措施后的变化。 2.1.2.2 工程情况对比2.2.2.2 填埋气各组分源强确定5.1.2 回顾性评价 p26p69p13516 应补充说明项目环评阶段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与原环评布点的一致性,并补充说明原垃圾填埋场二期运营至今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对厂界恶臭污染排放的现状监测,应依据项目库区边界不规则的实际情况加密监测;对土壤质量环境调查有出现As的原因分析,应回顾二期工程原环评调查与评价,引用调查结果作为背景进行分析。 5.1.2 回顾性评价4.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4.6.5.2 评价结果 p132p106p12817 应对二期工程实施对应的环境影响,依据本环评调查结果,作详细的回顾性评价。 5.1.2 回顾性评价 p13018 应补充五象沟在规划中是否要保留,并补充项目自建排污管道至邕江的管网布局,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补充分析项目渗滤液排入五象沟的可行性论证与评价;应采用邕江水环境容量研究成果确定邕江评价江段的耗氧系数。 9.2.2.3 排水方案5.3.2.2 预测内容与预测模式 p217p14319 应依据复核的大气污染源源强,重新 5.5.4 卫生防护距离 p172计算大气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及控制区域;在有比例的图上绘制大气卫生防护区域包络线图,并明确对周边地块的制约情况。 附图 附图4020 应补充相应风险对玉象路运营的影响,并补充必要的风险防范、应急措施。 9.8 针对玉象路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 p22721 应对二期工程原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以新带老”的措施,在本项目中同步实施。 2.1.2.6 建议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p4122 本项目是一个环境工程的提升完善工程,评价重点应是:1、现有工程完整度的评价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要求;2、封场工程的完整度与有效性评价;3、生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对策建议;4、辅助工程,如取土、取石的生态影响分析;5、封场工程是设计方案的环境审核,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2.1.2.6 建议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9.9 工程设计的完整度与有效性评价及建议9.10 生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第十六章 结论 p41p227p229p25923 评价基础材料问题:1、应给出封场前、后总平图,场区土地再利用规划目标方案;2、应收集给出填埋场二期设计、竣工相关资料、文件;3、应对应原环评开展回顾性评价;4、调查填埋场及附近地区的土石料条件;5、填埋场气体收集处理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现状。 10.2.5 本项目与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协调性分析附图附件2.1.2.4 环保设施情况 p233附图2、附图3附件1012p3424 卫生防护距离问题:1、防护距离的确定,建议考虑甲烷气泄漏爆炸的风险性;2、防护距离建议按5年一个时段给出预测结论,这对城市建设有较强参考价值。 5.5.5 安全防护距离5.5.6 综合防护距离 p173p17425 封场后续管理的评估:封场后30-50年是封场后必须的管理年限,期间的管理规范度十分重要。 14.1 环境管理计划 p24826 其他:1、非封场工程内容,如玉象路,不必在报告书进行论证;2、政策相符性和选址合理性分析完全 2.3 拟建玉象路对本工程的影响第十章 产业政策及 p78p232不对题。 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27 补充封场工程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7.6.3 取土场区 p18928 细化封场工程分析内容,对工程量、施工时序、施工内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导排工程内容。 2.1.5 施工方案 p5229 针对调节池垃圾渗滤液淤泥处置进行污染物分析并提出相应环保措施。 5.7.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p17630 补充评价区总平面布置现状图并完善区域内自然环境的描述。 附图 附图231 补充封场工程完成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定位。 10.2.5 本项目与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协调性分析 p23332 附图22中1#、2#、3#、4#、5#、6#地下水监测点的测试数据应补充,并评价。 5.4.3.2 填埋场新场建成后地下水水质情况 p15133 补充地下水现状质量监测点1#、2#、3#(三个村)水井的井身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岩性等内容。 4.5.1 监测点布设 p11834 在图上应补充填埋场下游两个监测孔的位置,并说明ZK1、ZK2号孔的孔深、含水层特征,地下水位埋深,还应说明地下水类型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还是岩溶水,还是基岩裂隙水。 附图5.4.3.1 填埋场新场建成前地下水水质情况 附图27p15035 报告书应按地下水环评导则的要求,明确项目类别,细化评价等级的确定,地下水评价目标层,重新确定现状监测点。 1.5.2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p1136 补充所有钻孔的综合成果图。 附图 附图2737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按照GB3095-2012要求进行,应补充完善,包括监测因子的选取,监测标准的选用等,结合项目实际监测重点因子进行。 4.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p10638 城南垃圾填埋场一直不断有投诉,投诉最严重的时期为2010年至2011年,自2012年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后,投诉有减少,但仍有,文中很明确的表明自2012年后无投诉的表述不正确,而这也说明了本项目臭气污染是周边居民关注的重点,也是分析评价的重点。 2.1.2.5 投诉情况及处理措施落实情况 p3439 关于填埋气发电站试生产问题,据了解,近期关于城南垃圾填埋场项目试生产已申请延期试生产,已同意,建议把同意延期试生产的相关资料补充,并附文件。 附件 附件1640 封场的方案、计划应明确,包括封场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封场时对大量臭气的处理措施。 8.5.3 封场施工中臭气影响的风险防范措施 p20241 关于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书中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应补充,包括环保投资预算。 2.1.2.6 建议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13.2.1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 p41p24542 补充本项目地块封场后总平图及其说明。 10.2.5 本项目与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协调性分析附图 p233附图343 补充项目分布实施计划 2.1.5 施工方案 p5244 补充玉象路与本项目的关系。 2.3.1 玉象路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 p7945 完善封场后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尤其是植物物种的选择方面。 9.11 景观绿地设计方案的补充建议 p23146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的监督管理机构需进一步核实。 14.1.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能 p24847 进一步完善填埋发电站的现状及二期增加的臭气发电对机组负荷情况的影响。 9.1.2 填埋气治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 p21048 增加玉象路施工及运营期对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的影响(可借用玉象路的环评成果)。 2.3.5 玉象路施工期对本项目工程的影响分析2.3.6 玉象路运营期对本项目工程的影响分析 p81p8249 “种植规划”中提到的植物绿化树种是否适宜于本项目绿化?待核实。 9.11 景观绿地设计方案的补充建议 p23150 2#和5#As超标较严重,但原因分析太简单,应补充调查源资料后再下结论。 4.6.5.2 评价结果 p12851 调节池淤泥的性质补充分析后再下结论,另再明确淤泥处理方式。 5.7.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p17652 封场后管理措施太简单,应结合实际情况细化。 9.7 封场后管理措施 p22553 监管机构应补充五象新区生态环保局 14.1 环境管理计划 p248I前 言(1)项目由来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第五五象岭南面的冲沟。随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在区域已规划为五象新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五象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而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与五象新区的规划发展和定位出现了不协调。此外,随着南宁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远远超过了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处理能力(1200t/d),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目前实际处理规模达到2000t/d左右,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址已经与南宁市城市发展规划出现了不协调,同时其处理能力也出现了不足。为了适应南宁市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更好地解决南宁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实施封场工程,使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与周边规划与景观相协调,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周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本)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此,建设单位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委托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多次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勘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编制了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呈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南宁市五象新区生态与环境保护局于2014年3月27日在五象新区主持召开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查会议,并形成了技术审查意见。评价单位根据技术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供建设单位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II(2)评价工作程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的要求,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图1 环评工作程序流程图(3)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报告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的影响;封场后渗滤液对水环境、填埋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III(4)主要结论如下:产业政策相符性对照2013年国家发改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项目为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38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0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条款所列内容相对应,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相关规划相符性本项目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存在一定矛盾。项目建设符合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五象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0-2025)等相关规划的要求。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邕江监测断面除总氮、粪大肠菌群外,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五象沟监测断面除COD、氨氮、总氮、BOD5、总磷、LAS、粪大肠菌群等监测因子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说明五象沟水质状况较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除总大肠菌群外,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NO2日均值超标率均为14%;PM10日均值超标率为100%;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说明由于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评价区局部区域受NO2污染,颗粒物污染现象则较为明显。施工期影响废气: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扬尘、臭气及动力机械废气。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可减轻扬尘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整形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覆土,可减少臭气影响时间。动力机械尾气的影响主要在填埋场区,其影响随着IV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送至场内污水调节池,进入江南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对地表水影响可降至最小。建议将施工营地设置在填埋场旧办公楼内,可避免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严禁不处理任其漫流或直接排入地表水体。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在施工场地的雨水汇水处应开挖沉砂池,雨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导排沟或天然冲沟,可将径流雨水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126m,夜间708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如果是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143m,夜间803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由于填埋场位于山沟内,周围地形大多为低山丘陵,距离最近的居民点1500m,因此施工期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夜间达标距离较远,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生态影响:施工期对评价区内的动植物影响较小,且施工期间造成的影响可以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得到恢复,评价区内分布的动植物属于适应人类干扰的种类,施工建设对评价区内的生态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扬尘影响,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对景观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会随着施工结束而减缓。封场后影响项目本身属于环保工程,封场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a、正常排放下,邕江COD及NH3-N浓度均未造成超标污染带,COD及NH3-N浓度分别在污水排放口下游230m、500m距离处恢复背景浓度;事故排放下,邕江COD未形成超标污染带,NH3-N形成长度1000m,宽度20m的超标污染带,COD在污水排入口下游3000m距离处恢复背景浓度,NH3-N浓度在下游9810m处恢复背景浓度。因此,事故排放情况下,污水对邕江水质COD及NH3-N有不利影响,NH3-N的影响较COD明显。b、通过填埋覆盖层逸散的少量填埋气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实施后,在采取除臭措施,保证除臭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各敏感点及网格点处H2S、NH3地面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设计V卫生标准(TJ36-79)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标准值。各敏感点及网格点处 CH4 地面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在0.0013870.013685mg/m3之间。c、污水处理站鼓风机、污水泵等设备、填埋气发电站发电机组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封场后,主要噪声源在场界处噪声值小于50dB(A)。因此在场界处噪声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由于填埋场位于山沟内,产噪设备距离场界都有一定距离,且周围地形大多为低山丘陵,距离最近的居民点1500m,因此封场后设备运行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影响较小。填埋场内工作及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炊事油烟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的影响。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收集,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餐饮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通过排气扇排出,可降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综合防护距离本环评提出综合防护距离如下:20162020年,500m;20212025年,320m;20262030年,200m;20312035年,125m。在防护距离之内,不应建设居住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2035年后,可根据届时跟踪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取消综合防护距离。总结论本评价认为,项目实施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在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下,特别是要保证项目除臭系统正常运行且处理效率达到90%的情况下,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i目 录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的由来和意义.11.2 编制依据及目的.11.3 环境功能区划.71.4 评价标准.71.5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11.6 环境保护目标.141.7 评价因子.161.8 评价重点与评价时段.171.9 评价工作程序.17第二章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92.1 项目概况.192.2 封场工程源强分析.582.3 拟建玉象路对本工程的影响.78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环境概况.843.1 自然环境概况.843.2 社会环境概况.893.2.1 行政区划与人口.89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24.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92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64.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04.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14.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84.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25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95.1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295.2 生态影响评价.1375.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15.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95.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1565.6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745.7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及评价.176第六章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786.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78第七章水土保持.180ii7.1 水土流失现状.1807.2 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目标.1807.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1827.4 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1827.5水土流失预测.1847.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887.7 水土保持结论.190第八章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1928.1 总则.1928.2 风险识别.1938.3 源项分析.1958.4 风险影响分析.1988.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008.6 应急预案.203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2079.1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2079.2 水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2149.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2219.4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2229.5 生态保护措施.2229.6 封场施工安全措施.2249.7 封场后管理措施.2259.8 针对玉象路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2279.9 工程设计的完整度与有效性评价及建议.2279.10 生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2299.11 景观绿地设计方案的补充建议.231第十章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232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