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效绿皮书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讨论文件出版信息出版人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 公共宣传处11019 Berlinbmwi.de排版及制作PRpetuum 有限公司,慕尼黑日期2016年8月印刷北京潮星印刷有限公司图片来源穆勒先生 behance/herrmueller (封面)本宣传册是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公共宣传的一部分。免费发放,不得出售。禁止在选举活动及各党派展台上发放本手册。 禁止在本宣传册中夹插、印刷或粘贴任何信息或广告。.由于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的人事规定有利于职员家庭和谐,已通过“家庭友好型雇主”的认证考核。该认证由非盈利机构赫迪基金会颁发。您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本手册及其他宣传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 公共宣传处E-Mail: publikationenbundesregierung.debmwi.de预定专线:电话:030 182722721传真:030 18102722721 目录图片图1:德国2014年能源概况(拍焦) .8图2:欧洲各国的终端能耗强度水平,2012年 .10图3:能源规划的能耗指标及能效指标 .11图4:一次能源消费的发展,2008 2030年 .12图5:能效措施为各行业创造的新增就业人数,2020年 .13图6:发电和输电的总成本 .16图7:领域耦合和能耗 .26图8:各领域耦合技术的不同情况 .27图9:以热泵和电动汽车为例:用较少的电力替代尽可能多的燃料 .281. 能效绿皮书:目标及对话进程 .32. 能源消费链概况 .6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但任重道远 .9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144.1 能效优先 .154.2 能效政策工具的继续完善 .184.3 欧洲层面的能效政策 .244.4 领域耦合 .254.5 数字化 .30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能效是能源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并决定了巴黎气候变化会议的决议能否落实。效率优先意味着,我们节省的能源避免了生产、储备或传输这些能源的过程。通过提升能效,国民经济的去碳化成本将得到降低,而且,人们无需为节省下来的能源支付任何费用。从过去几年的进展可以看出:降低能耗并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2014年12月决议通过的国家能效行动计划为提升能效制定了一揽子综合措施,并在此期间将所有核心措施都落实到位。能效由此成为能源转型的一大重要支柱。同时现在也必须开始思考:未来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完成2050年能耗减半的目标。此外,针对一些新的问题必须探索出解决方案,比如怎样更好地把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或者领域耦合如何助力去碳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始终关注相关消费者的支出成本。只有利用一切持续提高能效的机会,推动可行的创新项目,才能实现长远目标。因此,本绿皮书应成为(广泛)磋商进程的发端,最终确立德国中长期降低能耗的战略导向。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积极加入此次磋商。欢迎就本绿皮书中的议题和主旨问题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能源转型正步入下一阶段,在此同样欢迎您参与讨论!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前言2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31. 能效绿皮书:目标及对话进程4 1. 能效绿皮书:目标及对话进程能源转型开启了德国能源供应领域全面、深入的转型。能源转型有赖于两大基本支柱: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提升能效。最初的重点主要是退出核能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生产力度,并同时满足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储能设施)、成本及传统发电的要求。这届政府执政期间通过国家能效行动计划加大了对能效的支持:通过提高能效来降低能耗。这里主要关乎的是,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率,从中长期着眼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与此同时,降低能耗决定了德国的能源及气候政策能否取得成功,从而能否为落实巴黎气候大会决议(COP21)做出贡献。因为巴黎气候大会决议指出了全球变暖的温度控制目标,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预算非常少。结合欧盟的气候保护目标,可得到以下结论,即必须继续大幅减少由于燃烧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所产生的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快速直接的办法是加大对能效技术的投资,从而降低能耗。剩下的能源需求则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可以是各领域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或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的形式来满足。此外,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未来的电力、供热、交通和工业领域的相互作用,因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从中长期来看将对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去碳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目前德国在降低能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具体可参考如能源转型第四期监测报告。但宏大的能源规划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以下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能效潜力。因此,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能效绿皮书,针对提高能效和加强节能的主要行动领域和挑战,提出了相关论纲、分析和核心问题。能源转型的三大元素关于 高效用电的几个准则: 能效绿皮书关注的重点是如何继续提升各领域的能效。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计划在年内(指2016年)额外启动一个名为 “电力2030”的对话程序,旨在确保未来成本低廉的电力供应(电力生产以及通过电网在供热、交通、工业、运输领域中的利用)。电力是一种珍贵且紧缺的产品。对能源转型的三大元素及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利用来说,需考虑其总体经济和企业经济的成本效益问题。三大元素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所有领域的能源需求均需得到显著和持续的下降(“能效优先”)。 德国为其树立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由此意味着: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使用将尽可能得到减少。而最迅速和直接达到目标的途径是通过投资节能环保技术来降低能耗。剩下的能源需求则大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第二: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利用。 太阳热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可再生资源可以直接利用,不需要先转化成电。太阳热能和地热能特别适用于建筑的采暖、运行空调设备以及生活热水制备。当此类技术由于经济成本偏高或其他原因而不可行时,那么就需要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能主要在工业(如生产工艺)和交通领域(如航空)发挥着重要作用。固态生物质能也可以应用于既有建筑。生物质能应用范围广,但储量有限,因此,只能在不适合利用太阳热能或地热能以及无法利用风电及光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51. 能效绿皮书:目标及对话进程除此之外,经济和能源部还将和其他相关联邦部委就绿皮书内容开展讨论,并计划与各联邦州开展密切的专业交流。此外,经济和能源部还希望同欧盟其他成员国及欧盟委员会就能效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对话。磋商进程结束后,经济和能源部将提交有关对话过程及所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将制定中长期能效战略的结论和行动建议并纳入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能效白皮书。而建筑领域的重要基础则为德国联邦内阁于2015年11月批准通过的建筑能效战略。第三: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效应用于供热、交通和工业领域(领域耦合)。 即使采取了能效措施并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之后,出于经济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能源需求可以通过风电和光电来满足,主要技术是用少量的电力取代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热泵和电动汽车),或将电力转换为其他能源载体如氢气 (电转气)。能效绿皮书磋商程序联邦政府针对绿皮书开启了一项磋商程序并最终达成通过提高能效来减少德国能耗的中长期战略。联邦政府希望和关心这项事业的公民一起探讨绿皮书,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绿皮书提出的论点和主旨问题旨在将对话内容引导至联邦政府认为的最重要方面。当然也欢迎其他的补充意见和建议。磋商进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在线磋商: 绿皮书全文公布于网站 gruenbuch-energieeffizienz.de。所有感兴趣的公民及相关业界均可在2016年10月31日前线上提交您对绿皮书的意见,或通过发送邮件至 gruenbuch-effizienzbmwi.bund.de提交。能源转型能效平台: 将与能源转型能效和建筑平台的参与者就绿皮书进行讨论作为2016年的重点议题。绿皮书相关的区域性 活动: 对此,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在绿皮书官网 gruenbuch-energieeffizienz.de 开展报道和介绍。2. 能源消费链概况7绿皮书主要针对和解决终端能源和可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终端能源向最终可利用能源的高效转换。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电力行业(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转换损失、电网输送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和炼油过程中的转换工艺。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通过其讨论文件电力2030发起针对电力市场政策框架下一步发展的讨论。图1显示了从获取一次能源到终端能源消耗的过程。可见,2014年德国有13132拍焦的一次能源转化为8648拍焦的可利用终端能源。2014年,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及能源行业用于维持该转换系统的能耗(如利用电力维持发电厂的自身运转、电网传输的损耗或用于炼油厂运营的燃料及电耗或燃料运输)为3482拍焦,占一次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2014年,各领域终端能源实际需求为: 交通领域:2629拍焦 工业领域:2508拍焦 居民家庭:2212拍焦 商贸服:1298拍焦作为对比,2015年总(毛)发电量约2340拍焦;其中,可再生的风电和太阳能电力占到680拍焦以上。这些数字反映出,减少碳排放仍面临巨大挑战,高效利用能源势在必行。所以,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降低能源需求,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转换和利用能源?不论是用于炼钢、为交通工具提供燃料,还是住房采暖,各类能源是生产和交通领域的关键,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在未来也将如此。为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能源规划提出了两项任务:一,发展可再生能源;二,降低一次能源消耗,提高能效。不论是在工业、居民家庭,还是在交通、商服贸领域,都必须显著提升终端能耗的能效并保持较高的福利水平。建筑领域能耗必须继续降低,家用电器同样必须以更加节能为目标,生产工艺则需得到节能优化。整个生产链的每一环节中都有必要提升能效,而不是仅在终端消费阶段才开始。一次能源无法直接被利用,提升能效应从这里开始。一次能源首先包括化石能源,如原油、煤炭或天然气,其次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或地热能及环境热。这些原始形态的能源继而被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这个过程往往复杂且步骤繁多,最后才得到“终端能源”,如柴油、汽油、天然气或电,也包括可用能源如热和光。能源载体的获得、转换及运输同样耗费能源,这就意味着:预处理工艺越复杂、步骤越多,消耗的能源就越多。此外,在能源消费链的最后阶段,即终端能源向最终可利用能源的转化阶段,也会出现进一步的能源损耗。最终只有部分终端能源真正用在人们所期待的用途上,比如汽车驱动、通讯、照明或建筑采暖等形式。剩余的终端能源通常以余热的形式散失掉,这也是能效提高的潜力点。2. 能源消费链概况8图1:德国2014年能源概况(拍焦)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11.3 %。四舍五入导致总数略有偏差。* 所有数字为不完全统计/估计值。29308拍焦(PJ) = 1百万吨 标准煤来源:能源平衡工作组,2015年8月2. 能源消费链概况3.992 11.21315.26513.1328.6482.508 2.629 2.212 1.2985132.9699812.133出口和航运燃料非能源类消耗 能源转换损失工业 交通 家庭 商业 贸易 服务业统计差别能源行业能耗 终端能源能耗一次能源消耗国内能源储量获取能源(国内)(进口)60刨除去年剩余22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9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 但任重道远10 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但任重道远相同,如建筑领域的能耗下降非常显著。而交通方面,2005到2014年的能耗反而上升,与能源规划中的行业目标相差很远。德国的电力消耗正朝着至2020年下降10 %的目标稳步下降。但由于德国的电力出口持续走高,对一次能源消费起决定性作用的电力生产目前保持在固定水平。德国能耗的发展变化清楚证明:在经济良好而稳定地发展的同时,能耗持续降低是可以实现的。由于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很高,德国是欧洲能源生产率最强而能耗强度最低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德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下降明显,自2008到2014年共下降了8.3 %。不过可以看到,各行业的发展态势并不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卢森堡芬兰爱沙尼亚比利时保加利亚 拉脱维亚挪威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希腊塞浦路斯爱尔兰克罗地亚捷克 法国 丹麦 荷兰意大利波兰奥地利欧盟葡萄牙 西班牙 匈牙利斯洛伐克德国立陶宛英国马耳他来源:奥德赛数据库;去除经济结构及气候因素的终端能源消耗,每欧元GDP消耗的石油(公斤),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和价格计算图2:欧洲各国的终端能耗强度水平,2012年11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但任重道远2050年一次能源目标:考虑能源综合消费能源规划的宗旨是,到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减半。所谓一次能源消费指的是德国的总能耗量,即我们从化石类和可再生能源中获取的能源。在能源统计中利用相应的一次能源因数(PEF),将终端能源换算成一次能源。该因数可以反映能源形式转换时不同的转换效率。节能工具及措施的首要目的是节约终端能源消费,但同样会减少加工阶段的能源,从而降低一次能源的能耗。中长期看,德国的绝对能源消耗量将继续下降。对现状作客观的分析需注意:单纯依靠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无法实现能源规划宏伟的能效目标。监测程序“未来能源”的专家委员会对第四期能源转型监测报告提出意见,指出目前取得的成绩和能耗及能源生产力目标还存在显著差距。1990年至2014年期间,一次能源消费年均下降0.5 %,再看看目标:2020年起,这一降幅需提高约三倍,即平均每年下降到1.6 %,才能实现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减半的目标。即使观察目前的发展状况,也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因为预计2015年的一次能源消费将会增加,即使增幅不算大。指标 2020年目标 2050年目标 2014年现状一次能源消费 (与2008年相比)-20 % -50 % -8.3 %电力(毛)消费 (与2008年相比)-10 % -25 % -4.2 %终端能源生产率每年2.1 % (2008-2050)每年1.6 % (2008-2014均值)建筑领域一次能源需求 (与2008年相比) 规模为-80 % -14.8 %建筑领域采暖需求 (与2008年相比)-20 % -12.4 %交通领域终端能源消耗 (与2005年相比)-10 % -40 % +1.1 %图3:能源规划的能耗指标及能效指标来源:未来能源:能源转型第四期监测报告,增补版12 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但任重道远最新的模型计算(Ecofys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弗劳恩霍夫系统技术和创新研究所/资源效率和能源政策研究所/生态研究所共同研究,2016年)显示了能效政策为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这里,研究人员利用参照点的发展预测曲线,并不考虑现有的和规划中的能效工具,对2014年至2020年的走势加以测定。同时,此项工作对能效工具(包括国家能效行动计划及2020气候保护行动纲要中规定的工具)促进的投资和就业效应也进行了分析*。根据模型计算,到2020年,能效政策将带来超过1000亿欧元的新增投资。其中一大部分投资将流向建筑行业。这意味着:德国目前在降低能耗上取得的成绩不但要继续维持,更要努力扩大。其中不但包括现有工具以及随之而来的投资成本的进一步开发和优化,还要面对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颁布能效绿皮书,邀请各方开展讨论,探索新的措施和工具,以便可持续地进一步提高能效。能效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机会只有在未来持续大幅地减少能源需求,德国的能源转型才能获得成功。同时,降低能耗将惠及每个人:企业和个人用户的能源费用降低了;通过更多的价值生产和投资,德国将获得更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一次能源消费PJ 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一次能源消费 趋势预测 长期达标曲线图4:一次能源消费的发展,2008 2030年来源: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能源平衡工作组;趋势预测基于2008 2015年数据* 假设国家能效行动计划中规定的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政策得以落实。作为替代,联邦政府推出能效激励计划,鼓励在建筑领域采取更多的激励办法。133. 德国节能有所成效,但任重道远果:能效情景中,2020年的GDP约合400亿欧元,与参照发展趋势(即不采取任何能效措施)相比增长了1.6 %。能效措施对德国就业也将起到推动作用,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能效措施将带来近19万个全职工作岗位。研究团队指出,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可能会受到目前较低能源价格的影响。模型计算中,既考虑到了国家资助机制的成本,也考虑到了私人家庭和企业的投资融资情况。计算结果显示,能效措施为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效单位:1000个全职岗位 现行能效措施 新增能效措施(国家能效行动计划+2020气候保护行动纲要)020406080100120能源金属矿业 机械制造 信息工程电子汽车制造食品纺织业造纸和合成材料其他产品建筑 商业餐饮业交通其他服务业政府机关化学和金属制品农业和林业图5:能效措施为各行业创造的新增就业人数,2020年来源:Ecofys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弗劳恩霍夫系统技术和创新研究所/资源效率和能源政策研究所,2016年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154.1 能效优先论点1:能效优先原则将优化能源转型的成本,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去碳化效果。“我们节省的每一单位能源,都无需生产、储备或传输。”这便是能效优先主张的前提。提升能效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从总体上助力能源供应体系向可再生能源供应转型。在能源规划的能效目标实现和未实现的情况下,发电输电的总成本对比瑞士Prognos经济研究所和亚琛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能源经济研究所(IAEW)共同于2014年研究的一份报告指出,倘若积极落实能源规划的目标,单是电力系统供应侧及输电侧就能分别在2035年或2050年节约120亿以上和210亿欧元的费用,并同时能显著缓解未来电网扩建需求的压力。每节省一度电,就能为电力系统中不需要的发电容量及电网容量节约13欧分的成本(2035年)。国家能效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许多单项措施和未来工作步骤进一步刺激了对能效的投资。到2020年,能效提升有望取得更大进展。但即使是现在就必须为2020年以后更长远的发展作考虑并分析能效政策还面临哪些战略挑战,尤其是前期制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一半的一次能源消耗目标。我们希望藉此能效绿皮书,促使各方加以分析,共同讨论现行的一揽子政策工具。为此,绿皮书主要关注以下五个重点议题: 能效优先(章节4.1) :如何将避免和减少能耗的优先基本原则具体应用在能源政策及能源市场的规划和管控阶段? 政策工具的继续完善(章节4.2): 如何完善目前的政策工具,才能实现2050年减少一半一次能源消耗的目标?如何应对根本性挑战(如反弹效应)和目前的形势(如能源价格下降)? 欧洲层面的能效政策(章节4.3): 欧洲能效政策的框架将会如何发展?如何在欧盟及各成员国之间更高效地进行任务分配? 领域耦合(章节4.4): 当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的占比持续走高,并用于实现其他行业的去碳化时:结合其他的去碳化途径,应为可再生电力的高效利用提出怎样的要求? 数字化(章节4.5): 利用数字化技术调控能源的生产及消耗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数字化商业模式”将如何改变能源市场,对能效政策又意味着什么?针对以上话题,将在以下章节中提出论点并展开讨论。在每小节结尾处将提出供磋商讨论用的主旨问题。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16论点2:能效优先原则将成为能源系统的战略规划工具。规划能源体系时,如果以生产侧(进口、生产、制造和分配)为导向,没有节约系统利用价值高的能源,或在规划组织能源基础设施时没有考虑到可预见的需求下降,则可能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过剩的危险。由于能源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尤其是对生命周期较长基础设施的大额投资),投资的方向一旦确定就很难逆转,所以基础设施建设过剩的影响是尤其巨大的。这同样适用于对能效的投资(如建筑外墙、产品、生产设备、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未来能源政策应更加注重以下相关基本要求,即尽可能在那些节能改造比单纯扩大电力生产、存储和电网容量整体经济成本较低的区域开展全面、经济的节能措施。合理的、适合具体情况的能效措施比扩大发电容量更能优化能源系统的成本、降低温室气体减排预算超支的风险。从规划角度来看,能效优先原则有利于在设计能源系统时优先从需求侧的角度出发。单位:10亿欧元传统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输配电网络;离岸输电线17141073932513696107010203040506070802035常规情景 2035能源规划情景 2050常规情景 2050能源规划情景图6:发电和输电的总成本来源:瑞士Prognos经济研究所,亚琛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和能源经济研究所(IAEW)能源规划情景下(即落实能源规划的能效目标)和常规情景下电力生产和运输的总成本。(按照能源规划,2050年的电力消费应比2011年下降20 %。)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17“能效”情景得出的2050年电力需求比“可再生能源”情景明显要低,这就意味着扩大可再生电力建设这一调整需求可能更小。此外,这一情景不要求太多的生物质能。不过在家庭住宅领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投资成本。所以在建筑方面,通过加建隔热保温层、使用高效节能窗及高效电力设备等节能措施可挖掘很大一部分的能效潜力。不过其中既有技术上的也有经济上的限制因素:首先,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质量未必能实现所期待的整体改善;另外,建筑节能改造初期的能效经济收益较为有限,要想取得更多能效提升进展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可再生能源”情景显示,建筑领域存在可观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通过利用可持续的固态生物质能(主要)、环境热能和太阳热能及光伏可以挖掘这部分潜力。当然这里也存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瓶颈。该情景应用的生物质能比能效情景明显更多。鉴于生物质能是有限的,从而会产生各领域竞相使用生物质能的情况,这就需要考虑:生物质能在哪些领域可以得到长期、高效的利用。鉴于总体能效提升的幅度偏低,热泵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原因是只有热泵在隔热极好的建筑中应用于低温大面积供暖(通常是地板采暖)时,才能实现经济和高效。主旨问题:1. 如何在所有行业系统地贯彻“能效优先”原则?2. 在权衡 “降低能源需求”抑或“维持及建设满足需求的容量”这样的系统决策时,应注意哪些根本性问题(如成本特征值)?本着能效优先,在规划和组织能源体系时一般优先从需求侧出发。为避免在系统规划和系统扩张时出现附加成本,未来应由各个不同的能耗发展情景来展示更多节约能源或提升能效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和构建能源供应系统时就能优化总体的经济成本。除了总体规划工具(包括规划路线的修订版)外,那些旨在中期调节能源系统投资和成本的政策工具更应该强调能效优先原则。建筑能效战略联邦政府于2015年11月颁布了建筑能效战略,该战略指出如何系统地分析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两大选择以及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到一个综合实践方法中。联邦政府为此制定了两个目标情景,展现了实现截至2050年既有建筑几乎零排放以及降低一次能源能耗的路径通道。 目标情景“能效”: 该情景设置了通过节能措施,到2050年能效提升的最大值,即从目前角度出发,2050年较2008年节约54 %能源的上限值。该情景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较低。 目标情景“可再生能源”: 本情景侧重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小幅的能效提升。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18主旨问题:1. 整合现行的能效法律规范、在共同的法律框架中规定能效目标,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吗?2.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能源法应覆盖哪些领域?应如何在法律的常规部分规定“能效优先”原则?4.2 能效政策工具的继续完善论点4:目前的能效政策虽然提升了能效,但还需要继续完善和补充才能实现长远目标。能源规划宏大的核心目标是截止至2050年一次能源消耗需减少一半。同时,完成这一目标也是实现能源成功转型的基本条件。只有显著降低能耗水平,才可能实现系统融合及可再生能源的可支付性。能效政策一揽子措施信息和咨询: 除了公共机构提供相关信息以外,同时也需为咨询服务(如现场咨询服务)提供资金支持。2016年,德国联邦政府将采取全面的宣传战略,继续推进各类咨询服务,尤其是要将原料效率和能源效率咨询更好地结合起来。资金支持: 传统的资助措施主要有直接补助和投资资金贷款优惠(还贷补贴,多为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改造项目)。论点3:建立保障能效的法律框架有助于落实能效优先原则的法律基础。能效行动领域目前尚无跨部门的法律框架。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相应的规范文件和法律条款,不同的相关参与方和行业可找到相应的法律基础。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通过法律手段能效优先作为整个能效领域的规划及组织原则的推动力度有多大?比如,一部能效法的出台可以定义节能、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有关能效的现有法律标准,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同的运用方式也应该通过整体的法律框架进行梳理。能效优先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如能效法将国家能效目标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定。从法律体系的角度看,出台一部能效法可以统一规定,实现法律体系的稳固发展。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要求,如欧盟层面法律的执行、能源咨询的质量保证问题等,也可整合到能效法中。能效法设定目标后,有利于可再生电力和能效领域长效有机的结合,比如在设定一致目标方面。连接两大领域对实现如领域耦合这些行动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能效法的一些内容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和新的讨论。比如,从法律层面确定目标真的能帮助解决能效领域的首要问题,即完成既定目标吗?制定能效法带来的增加值大于整合现行法律条文的工作量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吗(能源领域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能产生新的目标冲突、如何解决与现有的能源规划目标的层级关系)?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 19但是如何调整目前的政策工具来适应未来能耗的长期发展,这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参见第3章)。即使现行措施会继续大力发挥节能降耗的作用,但仍需继续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工具。此外,能效政策还面临着下文即将提到的已知和未知的一些挑战。能耗具体节约量对比绝对节约量能源规划规定截止至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需减半,这是一项绝对量目标;而德国能效政策的政策工具则主要针对具体的单位能源节约量(如每行驶单位公里或者每单位供暖面积的节能量)。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针对能效的投资,但与此同时,社会对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在提高,而此类产品在生产、供给和使用阶段又会消耗能源。因此最终能耗的绝对节约量可能比具体单位能耗节约量要低。这一差距被称作“反弹效应”,它会导致采取能效措施时节能量出现缩减。典型的反弹效应多见于电力、建筑和交通领域,比如,虽然用节能灯照明时能效提高了,但被使用的频率也增多;节能改造后的房屋,室内采暖的成本下降了,但由此一来,室内采暖的需求变大了,采暖时间变长了。此类能效措施的初衷是降低能耗,却由于用户行为改变造成了更多的能耗,只要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节能量就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能效政策的工具是针对能效的单位提升量的,对实现上述目标帮助不大。因此在进一步发展这些能效措施时应考虑,如何尽可能避免出现反弹效应。公共秩序法: 国家和欧盟层面的公共秩序法规定了必须执行和禁止进行的活动、技术标准以及强制性产品标识。比如,欧盟建筑指令和欧盟生态设计指令的规定,以及德国联邦层面的节能法规定的建筑能效标准。秩序法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前提是执法严明。价格调控: 价格调控工具,如能源税费及一些其他税费模式。数量调控: 对能耗或排放的数量调控是通过限额或发放排放证来实现的。这里通常会涉及到交易,从而加强了市场激励的效应,比如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和许多欧盟国家执行的能效责任体系。科研和发展: 全面、贯彻各行业的能源研究是能效技术检验和市场推广的前提。德国的能效政策基于以信息宣传、资助支持和提出要求为原则的一揽子全面措施。通过国家能效行动计划,联邦政府采取了许多补充措施。尤其是过去几年,能效政策措施明显大有增长,这也最终吸引了相当多的利益相关方和各行各业的参与,过去的“空白地带”也因此越来越少。同时,还必须留意其他政策领域,比如大宗原材料利用效率的提高也会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为此,联邦政府在2016年更新版的全国资源效率计划制定了相应目标,即要求加强原材料利用效率和能源效率的协调发展,利用两者的协同效应,找到两者在目标上的冲突并尽可能解决之。4. 能效领域的主要挑战20能效政策工具对反弹效应的敏感度有所不同。同时,即使出现反弹效应,还有一些其他手段能完全挖掘节能潜力,达到绝对降低能耗的效果。这其中包括用户侧的税费调节,以及证书交易等数量调控体系。低价环境在降低能耗、遏制反弹效应的道路上,存在不少障碍,由于各大能源市场的价格持续走低,这些障碍变得更为严峻。2016年春天,原油价格一度跌至30美元一桶,目前的价格为50美元一桶,这与长期以来的价格相比也处于低位。随着能源价格的下降,鼓励采取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