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 2 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课题组RESEARCH GROUP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陈煜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 任马晔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秘书 长黄 鹤 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邢景丽 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赵逸书 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本研究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领英中国经济图谱团队合作完成,特别感谢领英中国经济图谱团队在数据分析方面给予的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32006,71325005)、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16JJD630006)。获取电子版请联系 cidgsem.tsinghua.edu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 LinkedIn(领英)2019 版权所有02 / 2019领英经济图谱研究团队王延平 领英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 Pei Ying Chua 蔡佩颖 领英经济图谱高级数据科学家 孙菁泽 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顾问、经济图谱项目负责人 魏 岩 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顾问 任 玥 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顾问 Di Mo 莫迪 领英经济图谱经济研究员、数据科学家 Jenny Ying 应知淳 领英经济图谱经济研究员、数据科学家核心发现Key Findings与全国其他数字经济中心城市相比,相比于北京和武汉,粤港澳湾区对数字人才具有更强吸引力,和上海、成都相比吸引力比较接近,但与杭州相比粤港澳湾区对数字人才吸引力偏低。粤港澳湾区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深圳、广州和香港三大城市最为集中,其中深圳排在首位。湾区人才的平均数字化程度为26.98%,深圳超过30%,远高于其他城市。粤港澳湾区在制造、消费品和ICT三大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占比最高,均超过 10%。从行业人才的数字化程度看,ICT行业数字化程度超过 80%,基础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制造、零售、金融、公司等传统优势行业中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粤港澳湾区人才的教育背景丰富,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30%以上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业以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经管类专业为主,计算机科学等 ICT 专业排名较高;技能以项目管理、领导力等行业通用技能为主,数字技能的融合程度不高。以珠江为界,粤港澳湾区劳动力分布大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状态,深圳、香港、广州是三大核心城市。2016- 2017 年珠江西岸城市中仅有珠海的劳动力呈现出上升趋势。01 020304050607080910粤港澳湾区制造业劳动力占比最高,超过40%。与全国水平相比,粤港澳湾区的优势行业包括制造、批发和零售、交通仓储和邮政、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与旧金山湾区和悉尼相比,粤港澳湾区的人才队伍更加年轻,但并不“年幼”,兼具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粤港澳湾区在劳动力整体、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三方面均处于净流入状态。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强,远超其他城市,在湾区内部更是人才聚集的中心,尤其在数字人才方面更加明显,突显出深圳在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地位。粤港澳湾区的重点人才储备比较丰富,研究类人才多分布在科技创新企业中,数字人才多集中在ICT基础型行业,但高校研究人才和创业类人才相对较少,人才的国际联通程度比较低。粤港澳湾区各城市行业发展各具特色,广州的行业人才分布最为均衡,深圳ICT 行业人才优势突出,香港金融行业和教育行业人才优势明显,澳门着重于旅游度假行业,珠海、东莞、佛山、惠州四个广东城市的人才同质性较高,主要集中于制造和消费品行业。目录CONTENTSThe labor force distribu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Bay Area”) is more strongly concentrated to the east of the Pearl River, with Shenzhen, Hong Kong and Guangzhou as the three core cities. Between 2016 and 2017, among the cities to the west of the Pearl River, only Zhuhai showed an upward trend of labor force growth.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national labor force, at more than 40%. In comparison to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the advantaged sectors in the Bay Area include manufacturing,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ge, real estate,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In the Bay Area, high level talents and digital talnt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Shenzhe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among which Shenzhen ranks first. The average level of digitization of the talents in the Bay Area is 26.98%, and in Shenzhen is more than 30%, which is leading other cities.The Bay Area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high level talents in manufacturing, consumer goods and ICT industries, all exceeding 10%. In terms of digital talents within industry, the degree of digitization of the ICT industry is more than 80%,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basic digital economy is relatively higher. Meanwhile, the degree of digitization of traditional dominant industri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retail, financial services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tegrated digital economy needs to be improved. Talents in the Bay Area are diverse 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al background - more than 25% of which have studied abroad; over 30% of which have masters or doctoral degrees.They are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lated fields including business management, economics, financial services, etc., among which ICT-relevant specialtie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ranks high. And they possess general-purpose skills such a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with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integration with digital skills.Cities in the Bay Area show distinctive characters in term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uangzhou features the most balanced talent distribution among industries; Shenzhen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ICT-relevant talent; Hong Kong boasts remarkable advantages in financial and educational talent; Macau focuses on the tourism and vacation industry; the other four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possess talents mostly in manufacturing and consumer goods.The Bay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net inflow among the spectrum of overall labor force, high level talent and digital talent. Shenzhen is much more attractive to talent than the other cities in the Bay Area, where it becomes the center of talent aggregation, especially it highlights the core role that Shenzhen is playing in terms of attraction to digital talentpared with other Chinese cities as hubs of digital economy, such as Beijing and Wuhan, cities in the Bay Area are much more attractive to digital talent. The level of attraction is similar to Shanghai and Chengdu but its far behind Hangzhou in this aspect.The Bay Area has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in regionally significant areas. Researchers mostly work for tech innovation-oriented firms; people with digital expertise tend to be in basic ICT-relevant areas. But there are relatively smaller numbers of university-based researchers and entrepreneurs. And local talent shows a rather simpl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pared with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Sydney, the Bay Area features a group of talent who are younger but not excessively young, with capabilities and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Key Findings0102030405060708091003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现状 12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3.1 总体劳动力就业情况 133.2 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就业现状 1701引言 1INTRODUCTION02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2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2.1 大湾区战略规划和数字经济实践 32.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1005湾区人才对标 42BAY AREA TALENT BENCHMARK 5.1 重点人才储备 435.2 人才特点 445.3 人才的国际联通情况 4606总结与建议 47SUMMARY AND SUGGESTIONS04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情况 30TALENT MIGRATIO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4.1 国际流动情况分析 324.2 国内流动情况分析 344.3 湾区内流动情况分析 37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1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粤港澳湾区涵盖香港和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深圳和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两大国家级新区,是中国改革程度最深、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自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家和粤港澳地方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大湾区建设政策框架和协议,并将之列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一带一路”总规划的核心节点,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8年10 月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距离缩短至45分钟,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湾区内部联通性,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当今时代,传统的经济形态难以满足湾区日益增长的发展空间需求。推动新型湾区建设应与传统工业城市群有所差别,尤其需要新型经济的推动,发展新产业,生成新业态,创造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兴起为粤港澳湾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创新技术带动引领产业转型和变革。无论在2016 年杭州 G20 会议,或是 2017 年金砖国家峰会,还是 2018 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数字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湾区建设中,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大数据、“互联网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帮助湾区更便捷地找寻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帮助各城市突出自身特色与功能定位,最大程度发挥集聚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大湾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城市共融、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本报告从人才角度入手,结合粤港澳湾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和从领英人才数据库抽取的人才样本,深入分析并呈现了粤港澳湾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就业现状、行业分布、人才特征和流动特点等,并对标分析了粤港澳湾区与国际著名湾区的人才差异,进而突出粤港澳湾区人才特色和优势,以便于为湾区发展提供一系列政策建议。01引言INTRODUCTION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2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 究报告32.1.1 湾区战略规划2015 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试验基地。在此充分开放自由的环境中,为推动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关键点、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合作,需要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深度融合成经济共同体。2017 年 7 月1日,为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深化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国家发改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一同制定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将大湾区建设正式写入国家战略规划。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两区一枢纽”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打造粤港澳大2.1 大湾区战略规划和数字经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GREATER BAY AREA02湾区合作示范区的新使命和新任务。2019年1月 11 日,中央正式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需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此外,广东省科技厅正联合香港、澳门组织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 2022),并计划近期发布并实施。在推进重点技术领域联合创新行动中,粤港澳大湾区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依托国家、粤港澳三地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联合创新资助计划,通过多边或双边合作,联合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共建、协同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有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产学研深入融合。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4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 究报告52.1.2 数字经济实践行动广东省相关实践行动广东省在 2013 年已率先布局、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在全国率先成立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专家委员会。2016 年广东省政府获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努力打造“一区两核三带”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同年,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水平等方面推进两化融合。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工业云平台、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新模式方面,从设计、制造、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推动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融合水平方面,提升融合基础创新能力、制造业与互联网协同创新能力、绿色制造能力等。2018 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 2025 年)(征求意见稿),争取用 5- 8年时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和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面向沿线国家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需求,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境外合作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以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战略目标“互联网+”广东省 “互联网 ”行动计划 (2015 - 2020年)粤府办201553 号到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网络创业创新集聚地。培育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全面建成珠三角国家互联网自主创新示范区。智能制造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 - 2025 年)粤府201570 号到 2025 年,全省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粤府201864 号人工智能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实现全链条重大突破,总体创新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聚集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创新创业团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成为引领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粤府201823 号工业互联网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形成 20 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大数据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 - 2020年)粤府办201629 号到 2020 年,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创新应用深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基本形成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生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Big DataIndustrialInternetInternetPlusArtifcialIntelligence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图 2.1 广东省数字经济领域相关规划与指导意见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6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 究报告7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实践 行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多年来一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但一段时间以来,香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服务业占 GDP 的 90% 以上。为推动其制造业发展,香港积极推动“互联网 +”与产业而融合,推动再工业化,借以融入大湾区智能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这种深度融合将是香港经济转型的机遇,“数字经济”正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动力。图 2.2 香港2018 年施政报告中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信息5G智慧城市与大数据科创为促使 5G 服务早日面世,预先作好规划推出充足的频谱。政府主动开放合适的政府场所及天台予流动服务营办商安装基站,同时透过资助计划,将光纤网络扩展至新界及离岛的偏远乡村,作为扩大 5G 覆盖的骨干。开放政府数据,为科研提供所需的原材料,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在年底前制订和公布其年度开放数据计划。筹备医院管理局大数据分析平台,让学术研究人员参阅医管局的临床数据并提供有关培训,以便合作进行研究项目。吸引重点行业的知名机构(如德勤、阿里巴巴等)落户香港,并在香港科学园建设专注于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及科技专才培育计划,支持研资局推出杰出学者计划,在引入、培训及留住人才方面三管齐下,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与内地相关部门共同研究适当措施,促进内地与香港的科研人才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实践行动澳门在数字经济领域表现出“后发先至”的势头。无论在2018 年施政报告,还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中,澳门都已经明确拟定了智慧城市战略,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将云计算作为其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础。自上而下,通过城市服务数字化推动各个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应用,并把人才作为特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图2.3 澳门2018年施政报告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信息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为新兴产业的成长增添活力。推广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大数据及云计算在澳门发展的策略,探索物联网的可能性,推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管理、改善居民生活素质及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和大数据应用,开展建设云计算中心及政府数据整合的工作。凭借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以及部门间更顺畅的数据交换,在政务、交通、旅游、医疗、安全等领域推动智慧化。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建立开放数据库,就城市运作及管理的海量数据,定制有关数据的收集及开放标准,以实现咨询共享,带动城市建设及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行“海外人才回流考察行动计划”,吸引海外澳门人才投入特区建设。完善人才资料库的功能,为舒缓行业人才紧缺提供参考依据。并计划2019年推出澳门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 五年行动方案。人才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8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 究报告9深圳相关实践行动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龙头引领城市,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中显示,2018年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第一。以电商为例,2017 年深圳市电商交易额超过2.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8%,远高于GDP占全国的比重(3%)。同时,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估算,2017 深圳的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是国内唯一进入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互联网+”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府201569 号到 2020 年,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使深圳成为重要的国际信息港。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机器、数据和人的实时交流互动、泛在连接与全面智慧化。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深圳行动计划深府2015112 号将智能制造设定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深府201884 号人工智能发挥深圳人工智能硬件终端制造、用户数据资源储备、应用模式创新等比较优势,加快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深府办规20187 号工业互联网到2020年,全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活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行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集成应用,生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大数据深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 2018 年)深府2016195 号到2018年底,建成完善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政府数据开放和大数据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形成较完善的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产业链,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深 圳珠海横琴相关实践行动珠海也是国家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同时还拥有一个代表性的国家级新区 横琴,在粤港澳湾区占据重要地位。2018 年 10 月 23 日,随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珠海成为连通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城市,横琴新区也将成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珠海和横琴正尝试通过与国内外重点行业的知名机构合作来引入高精尖技术。2017 年,珠海市政府、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与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物联网、AI、移动支付等先进技术,加强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高横琴新区的研发实力,加快珠海和横琴数字经济的发展。横琴目前已经成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连通的重要渠道,双方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澳门资本+全球技术+创新人才+横琴载体”产业合作模式,打造“未来产业岛”,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旅游休闲、物流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正逐步构建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图 2.4 深圳数字经济领域相关规划与指导意见图 2.5 珠海横琴数字经济领域相关规划未来产业岛互联网+Digital Econom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u Greater Bay Area10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 究报告112.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的测算,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速达18.9%,总量达22.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位。粤港澳大湾区在有限的区域里实现了软件研发、硬件生产和服务的协同发展,是推动智能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澳门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由澳门官方统计数据可知,从2013年至2017年,澳门互联网用户增长超过50%,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超过30%,在推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管理方面大步前进,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也赶上了快车轨道。同时,澳门创新创业环境向好,新成立公司数目从2014 年的 515 家增长到 2017 年的 803 家,同时公司资本也大大提高,为澳门高科技、高技术研发和创新带来了人力和活力。此外,澳门金融行业尤其私人部门信贷行业蓬勃发展,为高技术创新型、特别是初创型公司提供经济资本和保障。澳门重视智慧城市建设。 2017 年 8 月澳门特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重视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阿里巴巴将通过云计算技术、专才培训等不同领域协助澳门特区政府提升城市治理和决策效率,促进澳门全新智慧城市和经济数字化转型。此外,阿里云也正与澳门大学合作,计划在其科技学院课程中加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教学内容,培养数字人才。除此之外,澳门在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上有许多积极的具体行动。比如,2018年9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新技术 新业态 新消费”在澳门召开。11 月,由世界数字经济组织主办,一年一届的世界性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在澳门召开。这些数字经济峰会的召开对全国、乃至世界的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大陆地区(尤其是广东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香港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使香港能搭乘国家数字经济快车,助推新经济发展。2017 年以来,香港数字科创氛围渐浓。去年 6 月,24 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目前,香港拥有超过一百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在研项目,香港高校亦具备世界领先的智能科技领域的研究能力。利用自身优势,香港正在成为智能产业的研发中心,并与珠三角的智能制造产业链连接,实现在港的研发和孵化,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产业链及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成为推动智能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香港政府致力于经济转型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12月,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从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和智慧经济六大方面推行相关政策和措施,涉及接近 20 个计划,首阶段三项措施,包括建设数码个人身份、智慧灯柱及政府云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中全盘勾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目标是将香港构建成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利用创新及科技提升城市管理成效,改善市民生活及增强香港的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制造业大省,以信息资本投入传统产业而带来的增长份额较大。根据国家信息化百人会的测算,2016 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在规模和增速方面均引领全国发展,数字规模经济达到 2.71 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广东省 GDP 中数字经济所占比重超过 30%,其中基础型数字经济规模达 8000 亿以上,排在全国首位,融合型数字经济达 10000 亿以上,排在全国第二位。从省内数据来看,2016年全省制造企业的互联网销售率、互联网采购率均超过40%,居全国前列。截至 2017 年底通过评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64 家,占全国的 10%。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率均超过 20%。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较高,在教育、医疗服务、娱乐、金融、零售、餐饮住宿、交通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数字化领域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信息消费规模和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首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全国近七成,移动支付占全国三成。以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主体的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明显,正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近日,广东省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中获得“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大数据发展指数全国第一、互联网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已成为广东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