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 ”,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陋室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 l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 lu sh):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 x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 君陈: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 hng r):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 “洪 ”,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ti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 “丝 ”指弦乐器, “竹 ”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乱,扰乱。 陋室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案牍( d):(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使 ”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 “有何之 陋 ”,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赏析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 “陋室不陋 ”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 A 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 1.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 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 ”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陋室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 “汉寿城春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