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观书》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书》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观书 明代:于谦 原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 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 “故人 ”。 “相亲 ”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 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观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活水 ”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 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 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观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 ”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于谦( 1398 年 5 月 13 日 1457 年 2 月 16 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 “谋逆 ”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