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朝天子 咏喇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朝天子 咏喇叭 明代:王磐 原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声音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队听了军队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民穷财尽啊! 朝天子 咏喇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 “锁呐 ”,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 “那里 ”。辨:分辨、分别。甚么:同 “什么 ”,疑问代词。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 “官船 ”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朝天子 咏喇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 “曲儿小腔儿大 ”,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曲儿小 ”,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 “腔儿大 ”,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 “小 ”和 “大 ”互为反村, 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 ”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 ”,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全仗你抬身价 ”,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 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向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朝天子 咏喇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小令第三层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这两句上承 “曲儿小 ”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喇 “吹伤 ”“吹翻 ”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 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 “眼见 ”的血淋淋的事实。 “这家 ”“那家 ”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 “军 ”和 “民 ”都 “眼见 ”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 “吹翻 ”“吹伤 ”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优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 ”“那 ”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 ,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 “曲儿小腔儿大 ”与宦官的 “本事小来头大 ”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朝天子 咏喇叭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 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 “不即不离 ”。 王磐(约 1470 年 1530 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 “西楼 ”。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 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 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