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除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除夜 宋代:文天祥 原文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指公元 1281 年 (元朝至元十八年 )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空落落:空洞无物。 岁月:时间。 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除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斗生活的疾风暴雨。 穷边:极远的边地。此就南宋的辖区而言,称燕京 为穷边。 风霜:指囚居生活的艰难困苦。 屠苏梦:旧历新年,有合家喝 “屠苏酒 ”的习惯。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 赏析 写作此诗时作者已经被关押整整三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禄不能软服,牢狱苦难不能屈服。他衰鬓霜染,意志弥坚。牢房冰冷潮湿,饮食艰涩难咽,妻儿宫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等惨痛的现实,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穷途的困厄艰难。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笔, 蘸着热血和心泪,写就了这首悲而不屈的短诗。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 “天地有正气 ”的豪迈,没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 “脆弱 ”,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 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文天祥( 1236.6.6 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 1256 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 1278 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 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