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游子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子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子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游子吟 唐代: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 “难将 ”。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游子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用 “线 ”与 “衣 ”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 “慈母 ”与 “游子 ”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 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 “密密缝 ”是因为怕儿子 “迟迟 ”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游子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这首诗艺术地再 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 ”(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孟郊, (751 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 “诗囚 ”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 “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 (今河南灵宝 )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