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胡蝶》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虞美人胡蝶》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虞美人胡蝶》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虞美人 胡蝶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 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虞美人 胡蝶 清代:张惠言 原文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赏析 暮春季节,柳丝袅娜,落花缤纷。在夕阳映照下,一只 “蝴蝶 ”翩然飞到一个花枝草蔓丛生的园囿。它在花丛草蔓中往来穿梭,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在依恋什么。然而,袅娜的柳丝无力系住花朵,以致它们在风儿的吹拂下纷纷飘落。 “蝴蝶 ”本来打算在残存的花枝上栖息片刻,以 “寻找 ”存留无多的春的气息,可是花朵上却聚满了纷至沓来的“游蜂 ”。这令 “蝴蝶 ”颇感怅惘失望。要知道这是一只心性颇高,孤芳自赏,不屑趋炎附势的 “蝴蝶 ”。所幸,园囿的草蔓不曾枯委,在暮春季节长势旺盛,在夕阳西下、落花飘飞的冷落气氛中依旧传送着春天生机盎然的信息。所以 ,这只孤独的 “蝴蝶 ”愿意飞去旋绕那园囿中依旧生机盎然的丛生草蔓,以领略春天温暖的气息。 虞美人 胡蝶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 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词上下两片,共八句。上片四句重在写景,描绘暮春季节,园囿中柳丝袅娜,落花飘飞,在夕阳暮霭的映照中,一只燕子翩然飞来。情景灵动,但颇显冷落,且有几分没落气息。下片四句,重在抒情,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状写 “燕子 ”清高且孤芳自赏的心态:它不愿趋炎附势,在 “游蜂 ”纷至沓来的花丛中栖息,宁愿去那冷清的草蔓中领略春天的气息。这只 “蝴蝶 ”倔强的心性也这看似清高的心态中显山露水。 虞美人 .蝴蝶是张惠言茗柯词中存留的第 一首词。惠言在送钱鲁斯序、文稿自序等文中自言他二十六七岁始学习写作古辞赋,三十岁始从好友王灼学习写作古文,但没有明确说明他何时开始填词。然多方比对、考证,他填词的时间不会早于他学习写作古辞赋和古文的时间。此词创作时间当在其中、青年之交,年龄不会太青。主要依据是词所显现出来的 “内证 ”,亦即词所表露出来的深沉且饱经风霜的感情。因为,这是一首有阅历、有思想,阅历与思想双修的人方能写出的有人生感悟和思想深度的词。不经生活长期磨练的人是很难写出这样的词作的。 从词的体式与题材来探析,这是一首咏物词。自南 宋末年张炎、王沂孙等人作乐府补题,大作咏物词以来,借物抒写词人之情,借物比拟词人之怀,那种以彼拟此的写法就成为传统小词的经典笔法。此词显然也运用了这一经典笔法。词中那只孤独、清高、怅惘而虞美人 胡蝶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 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又倔强的 “蝴蝶 ”,何尝不是张惠言人生与品格的自我写照。 这首词在情感上虽略显压抑,但它主要表达了一种淡泊守志、不趋炎附势的独立自守的倔强心志,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 ”可谓这首词的词眼,因为这句词形象且有力度的展示出词人孤高而倔强的人格,也是他淡泊守志、不趋炎附势之独立自守心志的深度宣示。 张惠言( 1761 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 “乾嘉易学三大家 ”。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