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阻郁达夫 移家杭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近现代:鲁迅 原文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译文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 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 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 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 “中国自由大同盟 ”,参加 “左联 ”,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当时国民政府特务在上海到处杀人、捕人、迫害进步人士,郁达夫感到难以安身,想搬到杭州去住。 钱王:即钱镠( 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阻郁达夫 移家杭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 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 -前 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 “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见史记 伍子胥列传)。 平楚 :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 蔽:蔽于,被遮掩。高岑( cn):高山。 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将军岳:指岳飞( 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 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 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五、六两句是倒装句,是 “岳将军坟坛冷落,林处士梅鹤凄凉 ”的意思。 何似:哪里比得上。举家:全家。游旷远: 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足:尽可。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赏析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阻郁达夫 移家杭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 ”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 “钱王 ”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 州的风光景色来说。 “平楚日和 ”和 “小山香满 ”,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 ”于 “平楚日和 ”的 “健翮 ”, “蔽 ”于 “小山香满 ”的 “高岑 ”,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 1928 年去杭州时说: “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 ”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 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 “高岑 ”,要学 “健翮 ”,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阻郁达夫 移家杭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 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足 ”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 “风波浩荡 ”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 “行吟 ”的题材;也只有 “风波浩荡 ”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 “行吟 ”。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鲁迅(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阻郁达夫 移家杭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