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清代:厉鹗 原文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译文 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 “念奴娇 ”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七 里滩:又称 “七里濑 ”、 “七里泷 ”,在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边,两岸群峰峭立,绵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桐江:也称 “桐庐江 ”,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 当年高躅( zh):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躅,足迹。 吹竹:吹竹笛。 万籁( li):各种秋声。 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 鹤梦:驾鹤成仙的梦。 挐( ro)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 挠 ”,船桨。 西岩渔父初宿:化用柳宗元渔翁中 “渔翁夜傍西岩宿 句。 汐( x)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 八年( 1290 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 “汐社 ”,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 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 萤:即萤火虫。 峰危限月:峰高遮月。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白云远卧深谷: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赏析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 吹竹。 ”风景奇绝,仿佛连风露也不一般,词人不禁情动于中,提箫吹奏。接着,词人笔锋一转,集中写吹箫的音响效果: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箫声飞扬于夹岸连山之中,引发各种自然声籁,在山中到处出现。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着星光,天水相映,万籁齐鸣,甚至把睡着的鹤也惊醒了。 “孥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在词人所乘船附近,忽然传来船桨拨水的响声,原来是夜渔的老人,已经收网归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这层意思,自然表达出来。上片在描写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对声音的感受。以听觉感受来写夜行船的经历,使读者体会到黑夜 的环境特点,同时又暗示了月上之前词人就急于过七里滩的迫切心情。这也为下片集中写月夜下的视觉感受做了很好的过渡。从词人急切乘船,船头吹箫的行为,也体现了他愉悦、和谐的情绪。 下片专从视觉感受方面写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过片先以怀古引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出,遥与上片 “当年高躅 ”呼应: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独 ”字,点明了联想历史时的自身感受。由于 “独 ”,无人交谈,只好诉诸视觉。接着便集中眼中所见的桐江两岸,山水景物。最吸引视觉的,在黑暗中莫如光亮了: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萤光虽小,但在黑夜中是活动 的亮点,衬托出两岸村落的寂静。夜深人静,所见只有自然界的山水了。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林木清秀,烟霭阵阵;山峰高耸,月亮也被挡住。江上白帆,出没在与碧空一色的江水上。词人的眼光,从近而远。先写近岸的萤光、茅屋、树林,再写高处的山峰、月亮,最后写远处的帆影波光,逐层伸延,如展开一卷桐江夜月图,使江山胜景,由近而远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再收回视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白云在深谷中舒卷,既是词人所见,也是词人的寄意。只有象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才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全词清俊秀逸,气象不俗, 宛如画境,以写景为主,很精巧地体现了夜游的特点,所描绘的景色则突出了清秀幽雅的韵味,给人一种秀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又融入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会的独特感受。 厉鹗( 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