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回中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回中作 唐代:温庭筠 原文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译文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 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南起干河河谷(今陕西陇县北),北出萧关(今宁夏固回中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原东南)。一说指回中宫。秦始皇曾在干河河谷内修造回中宫作为其行宫,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苍莽寒空:一作 “莽莽云空 ”(文苑英华)。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戍( sh)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怨思:怨恨悲伤。双管:古乐器。 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之事。别:一作 “动 ”,一作 “上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关山: 关隘山岭。 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入夜。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 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冻:一作 “噎 ”。 赏析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 “燕客 ”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回中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 “重霜 ”“西风 ”“陇水冻不流 ”,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 ,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 “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回中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上,为 “花间派 ”首要词人,对词 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