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唐代:韩偓 原文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译文 经历大乱,流落到南国他乡,独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渔舟惊起水鸟,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杨花,飘飘扑来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样,暮年诗赋满怀悲怆。 眼看繁华的宫阙街市毁成瓦砾,天崩地陷了,惨痛的浩劫大殃。 注释 途经:路过。 季重旧游多丧逝:谓诗人的许多老友都已死去。季重:吴质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等人交谊很深。 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以庾信自比,说近来写的诗极哀伤。子山:庾信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已见其咏怀注。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朝市:朝廷与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语 “劫波 ”的省略。佛教认为天地经过一段时间,劫火延烧,万物都成灰烬,然后再从头开始,谓之一劫。 赏析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诗一开头,便点明了 “世乱 ”这样一个大的背景。 “见落梅 ”而人在 “他乡 ”,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 乡的梅花。南方 “他乡 ”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 “飞还住 ”、 “去却来 ”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 “剪不断、理还乱 ”,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 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 “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 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 “眼看 ”到 “始信 ”,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韩偓(公元 842 年公元 923 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 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 10 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 “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 (889 年 ),韩偓中进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