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金缕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缕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缕衣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金缕衣 唐代:佚名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惜取 一作:须取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 一作:有花 ) 直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韵译 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 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须惜:珍惜。 堪:可以,能够。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金缕衣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赏析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 “莫负好时光 ”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 “莫负好时光! ”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 “爱惜时光 ”的主旨。因此,若作 “行乐及时 ”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 “珍惜时光 ”看,便摇 曳多姿,耐人寻味。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 “劝君 ”开始, “惜 ”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 “劝君莫惜 ”,二句说的是 “劝君须惜 ”,“莫 ”与 “须 ”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 ”是华丽贵重之物,却 “劝君莫惜 ”,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 “劝君须惜 ”的 “少年时 ”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 “千金散尽还复来 ”;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 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 “劝君 ”,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金缕衣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 ”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 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 “有花 ”应怎样,下句说 “无花 ”会怎样;上句说“须 ”怎样,下句说 “莫 ”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 “有花堪折直须折 ”是从正面说 “行乐须及春 ”意, “莫待无花空折枝 ”是从反面说 “行乐须及春 ”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 “劝君 ”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 直须折 ”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 “直须 ”比前面的 “须 ”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 ”字两见, “折 ”字竟三见; “须 莫 ”云云与上联 “莫 须 ”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句两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金缕衣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因此而被广泛流唱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 情况下 ,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 ,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 ”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 “须惜少年时 ”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 “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 “老大徒伤悲 ”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 走,继而造出 “无花空折枝 ”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 “空折枝 ”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