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齐天乐 萤 宋代:王沂孙 原文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练裳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译文 萤火虫刚从池塘里的草变化而来,便散发出微绿灯光相逐而飞。薄扇扑向萤火虫,萤火虫如流星般飞走了,如同承露盘中的露珠般闪烁,又如同秋天原野上的零落的磷火一般。萤火虫暗暗靠近读书之人。记起以前萤火虫穿过柳枝,感受强烈似凉风袭来,飞过荷塘划破了荷塘暮色。这般美景使我耽误了读书大业,对着翠囊空叹即使没有耽误,功成名就之梦亦无凭准。 几只萤火虫飞过楼阴,倚靠在阑干上的人还没有去睡,想起曾经的幽恨。汉代的宫苑长满苔藓,秦朝的帝陵满地落叶,千年的凄凉不尽。何人能够理解?还好有隔着水的,穿梭林间的萤火虫陪伴。已经感觉凄凉萧瑟 ,哪堪这秋天的夜晚还很长。 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姜夔词注 “黄钟宫 ”。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萤:即萤火虫。 碧痕:指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化。 荧荧:微光闪烁的样子。野光:指萤夜间所发出的微绿色光。相趁:指萤相逐而飞。 星流,形容萤飞如流星。 盘明露滴:此以承露盘中露珠滴滴闪烁喻萤。 磷:俗称鬼火,实为动物骨骸中所含磷氧化时发出的淡绿色光芒。 练裳暗近:即 “暗近练裳 ”,指萤在暗中飞近读书之人。练裳:素色罗衣,代指着衣之人。 度荷:飞过荷塘。分暝:划开夜色。 残编:指读书太用 功而把书翻烂。编,书籍,文章。翠囊,因囊内盛有萤火虫而成青绿色。 倚阑人:词人自谓。 省( xng):懂得,理解,有反省之义。 萧疏:萧条冷落。 更堪:岂堪,哪堪。 赏析 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此首咏萤名作,以其赋物工致妥帖且深寄亡国之恨,颇为诸家笺评者称美。 词的上片,以 “萤 ”起笔,写萤的初生情境与情状,暗蕴词人对身世的慨叹。古入以为萤为腐草所化, “初化池塘草 ”,既据此说,又不拘泥于旧意,换 “腐草 ”为 “池塘草 ”,状写萤之初生环境,使人顿生池塘生春草之感。 “碧痕 ”似一弯春草,又似初生绿萤,既状初生之草,又写初化之萤 ,萤草两碧,意象新颖秀美。且 “碧痕 ”二字,冠于篇首,突出其强烈的视角色相之美,辅之以池塘春草温馨情境的渲染,延用“化 ”字的神态之妙,复加 “初 ”字,遂将腐草所化的凡俗之萤描画得鲜活动人。次句 “荧荧野光相趁 ”,描摹初化后的成萤飘忽原野荧光闪烁的情态。潘岳萤火赋云: “熠熠荧荧,若丹英之照葩。 ”“荧荧 ”二字,词人借其意义,言萤光之美;且此处更着以 “野光相趁 ”,以 “野 ”写光,视界扩大,并为 “相趁 ”作铺垫。 “相趁 ”二字,以人写物,言萤飞行原野,相互追逐,嬉戏无忧,细节选取真切,笔意明快传神,将小小生灵出落得活泼娇媚 ,可近可亲。此起首两句,既擒住题旨,又以光色点染意象,时空烘托情境,二者相融相生,颇切合萤之物象特征,又深蕴词人对萤之怜惜情感。同时,其词情笔意,又为后文写人事悲慨作张本。 接下来数句,场景多而转换快,词意逐层加深,皆承 “野光相趁 ”而来,前三句,就萤的飞行,展开想像,切入人的时空。 “扇薄星流 ”,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化用杜牧 “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句意,言萤光随宫女的轻罗小扇如星光般流动翻飞。 “盘明露滴 ”,借用汉武帝铸铜托盘承露的典故,以盘中滴滴露光喻萤光闪烁。骆宾王萤火赋中有 “知战场之飞磷 ”之句,王充论衡又 有 “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 ”之语, “秋原飞磷 ”即囊括其意,写飞萤如同磷光鬼火般幽幻明灭。经此三层刻画,流萤之形象更为丰富多彩。且此三句当中,随萤之飞行时空忽而天街,忽而宫苑,又忽而战场,其中人物亦随之忽而宫女扑萤嬉戏,忽而汉武帝老迈气露,忽而兵士战死沙场,不仅词境由月凉秋爽变为阴霾森森,意象也由轻柔优美转为凄苦惨烈。凡此种种,又以 “零落 ”二字点染,字里行间,隐隐流淌着盛衰兴亡的深沉悲慨,从而也直接引发了下文词人自伤身世的感叹。 “练裳暗近 ”一句化用杜甫见萤光诗 “巫山秋夜萤光飞,疏帘巧人坐入衣 ”及 萤火诗 “时能点客衣 ”之意,写萤暗自飞近读书之人。紧接着 “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 ”二句,追忆飞萤暗夜飞行的具体情形。此二句描绘,对仗工稳,错综有致,笔含情韵,且于句前以 “记 ”字领起,既追上文萤飞,又收束想像,直接切入词人自身,诸多美景,已成记忆,记得深刻只能徒增眼前之怅惘。 “误我 ”二句是词人对自身现实境遇的无限哀叹。晋书载车胤好学,囊萤夜读,后成就功名。词人一改俗套,反用其事说明自己纵使如车胤苦读诗书,志高博学,而功业成就之梦亦无凭准,难以实现,只落得个自误而已。 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下片笔归写宋亡之现实,深寄了词人 亡国遗民之恨。 “楼阴 ”三句叙写词人见萤生恨,人萤并写,情随境转。接下来 “汉苑飘苔 ”三句深蕴着无限凄楚的 “幽恨 ”。刘禹锡秋萤引诗云: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夜空寂寥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言说当年汉陵秦苑,已变为苍凉废墟,冷寂之夜,惟有几点萤光飞来荡去,令人顿生千古兴衰之叹。此词三句显然本于此诗,但又不尽同于其诗,它不是一般感叹兴衰无常的泛泛咏史,也不是寻常穷达际遇的习惯叹婉。词人面对的是更为惨痛的历史巨变,他亲眼目睹了异族入侵,血洗中原,临安陷落,崖山败亡,词中这 “汉苑秦陵 ”,加之以飘苔坠叶 、点点萤光与漫漫长夜,正是宋亡之景的真切写照。其间深蕴的家国仇民族恨,也正是其 “幽恨 ”所在。国破家亡,让词人不由得发出 “千古凄凉不尽 ”的无限悲慨。 行文至此,似乎已然明了 “幽恨 ”者为何,也自然为词人心灵痛楚而深切感动。但这尚不是词人 “幽恨 ”的全部内涵,随着词人 “何人为省 ”的一声突发诘问, “但隔水馀辉,傍林残影 ”,使其 “幽恨 ”再翻一层波澜。 “何人为省 ”,一是因其遗民之独特痛楚,至厚至深,难以为人理解;再则因势利人生,仓皇乱世,无人关心词人之 “幽恨 ”。对词人而言,所幸者竟有这小小萤火 “隔水 ”, “傍林 ”时时 伴随,并以其 “余晖 ”、“残影 ”,烛照我心,于史于人作一见证;所不幸者亦只有此小小萤火为词人知己。这声声诘问,重重 “幽恨 ”,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限感慨, “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二句,以秋萤备感萧疏不堪、秋夜漫齐天乐 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长寒冷难以忍受煎熬,暗寓词人之艰难处境。国灭家亡,秋夜漫漫,不见光明,前路茫茫,乱梦无准。结拍二句,上句总束前文 “凄凉 ”景象,下句极写眼前悲怆心境,翻转作结,推进一层。其词笔命意,衰飒沉郁,细细味之,催人泪下。 王沂孙此词,咏萤而不滞于萤,拟人写萤,借萤托意,将萤之声情意志同词人今昔殊 变的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又兼词人大量化用典事,如同水中着盐,典化人篇,情词并茂,自然浑厚。基于此,词人寓时事家国幽恨与身世哀感于其中,使物、我,家国三者融为一体,萤、景、情诸层浑化无迹。无怪乎戈载七家词选评王沂孙之词有语云: “运意高远,吐韵妍和。 ”以此观之,可谓知人知言。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