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 “愁 ”字了结!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 hu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 “晓 ”。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 “着 ”。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 暗用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 “愁 ”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 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 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 “寻寻觅觅 ”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 “冷冷清清 ”,是 “寻寻觅觅 ”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 “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 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 “欲罢不能 ”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 ”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 “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 “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 “乍暖 ”;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 “还寒 ”。至于 “时候 ”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 “节候 ”;但柳永永遇乐云: “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 “时候 ”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 息 ”句则与上文 “寻寻觅觅 ”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正与上文 “乍暖还寒 ”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 “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 “雁过也 ”的 “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了。唐宋词选释说: “雁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未必相识,却云 旧时相识 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 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 “满地黄花堆积 ”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 “如今有谁堪摘 ”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要深远多了。 从 “守著窗儿 ”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 “寻寻觅觅 ”三句又进一层。 “守著 ”句如依张惠言词 选断句,以 “独自 ”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 ”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声声慢 寻寻觅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7 页 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 “愁 ”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 “愁 ”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 “欲说还休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 1084 年 3 月 13 日 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 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