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以 “望乡台 ”、 “送客杯 ”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诗歌开头就承题, “九月九日望乡台 ”,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 “他席他乡送客杯 ”,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 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 “他席他乡 ”, “那从北地来 ”,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 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王勃( 649 或 650 676 或 675 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 “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 “初唐四杰 ”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 年)八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