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岳阳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阳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岳阳楼 唐代:元稹 原文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译文 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注释 岳阳楼:中国江南三大楼阁之一,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上,面临洞庭湖。相传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曾于此建阅兵楼,唐开元四年( 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修建此楼。 赤玉幢( chung):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洞庭龙女故事 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 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 棂( lng):窗格,这里指窗。 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西江:这里指长江。 赏析 登楼鸟瞰洞庭湖,碧波连天,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此楼历有兴废,宋滕子京重修后,以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而名闻遐迩。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诗即不像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 雄伟壮阔。 首句写红日斜照楼窗,这本是人们常见景象。然而诗人用一 “衔 ”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便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次句写楼的倒影: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 第三句 “怅望残春万般意 ”,点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 “满棂湖水人西江 ”,不说通过窗子向 外眺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水,而是说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这样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全诗着重渲染景物,只用 “怅望 ”两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字淡淡点出当时的心绪。最后以景结情,把无法排遣的怅惘愁思表达得非常含蓄婉转。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乐府 ”。世人常把 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