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题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在北题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北题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北题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在北题壁 宋代:赵佶 原文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赏析 作为一位天子而成为阶下囚,昔日的荣华富贵,转眼烟云,心中自然充满了感伤。这首诗写得凄切哀苦。从诗中 “破扉 ”、 “萧条孤馆一灯微 ”这样破败不堪的场面,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会回忆起千门万户,美轮美奂的皇宫,一呼百应,炊金馔玉的生活,眼前境地越是恶劣,越能令人体会到他的苦闷。后两句回首故国,恨无寄书人,包括了无数的对往事的困惑、迷恋及深切的悲慨。 “三千里 ”极言其远, “目断天南 ”很具体地刻绘出自己满怀的愁怨。他想捎信说些什么呢?是希望故臣来解救,是向亲属们诉苦,还是对自己在位时荒淫无道酿成国变而忏悔,诗中没有明说,读 者可以自己去揣测。 读赵佶这首绝句,很容易使人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都是皇帝被俘的悲叹。一首是虞美人,写于被俘后,寄托亡国之痛,今昔之悲,上片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也是见景起兴,思念故国,与赵佶诗内在北题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容景物不同,中心意思完全一样。另一首是浪淘沙,写亡国后一夜听雨睡不着,愁思纷至沓来,因以词表示哀怨。词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以曲 折的笔墨表达自己的痛苦,正可用来注释赵佶写这首绝句时的种种感受。 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诗词也写得不错,可惜他治国的本领远远比不上他文学艺术的素养,在位时任用奸邪,坐失江山。这首诗写得低沉凄迷,令人感动,但他的处境实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人同情。无独有偶,大约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赵佶的后代南宋恭帝赵( xin)也步上了他的祖宗的老路,被元人俘到大都;他也作了一首诗,怀念故国,悲伤凄黯,诗说: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借梅花写失国之恨。历史的巧合令人沉思,正合了杜牧阿房宫赋 中的一句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 1082 年 5 月初 5 1135 年 6 月 4 日),神宗 11 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 1100 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 “建中靖国 ”。宋徽宗在位 25 年( 1100 年 2 月 23 日在北题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1126 年 1 月 18 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 54 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 35 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 “瘦金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