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 )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注释 云:古今词统等作 “雰 ”,全芳备祖作: “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 “销 ”,花草粹编等作 “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橱:彤管遗篇等作 “窗 ”。 凉:全芳备祖等作 “秋 ”。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 “销 ”。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 “似 ”。黄花:指菊花。鞠,本用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 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 “薄雾浓云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 “永昼 ”,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 “薄雾浓云 ”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 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 “薄雾浓云 ”,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 “瑞脑消金兽 ”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 “佳节又重阳 ”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 “瑞脑消金兽 ”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 “佳节又重阳 ”,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禁叫她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佳节又重阳 ”一个 “又 ”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 “半夜凉初透 ”,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 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 “东篱把酒 ”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 ”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句意。 “暗香 ”,通常指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 “暗香 ”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 “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 ”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 ”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 “人比黄花瘦 ”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 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 “有暗香盈袖 ”,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 ”,直承 “东篱把酒 ”以 “人拟黄花 ”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 ”一句,更直接为 “人比黄花瘦 ”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 ”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 ”(诗品 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 “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是写失眠,写 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李清照( 1084 年 3 月 13 日 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