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半堤花雨》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百字令·半堤花雨》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字令·半堤花雨》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字令 半堤花雨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百字令 半堤花雨 宋代:褚生 原文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译文 半堤花雨。对着芳辰进行消遣娱乐,没有办法,毫无情绪。虽然满目春色尚可以流连忘返,但元军大兵临近,万紫千红将委于泥土。杜鹃鸟的叫声在催促着回家,黄莺闭住了嘴,太学生上书。春光里只剩下红芍药花。 真是恨杀东风,几次过后,已经不像今昔一样苦痛。好事赏心已经磨灭殆尽,忽然又看见元军临近。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让人伤心的地方。新纳的小妾却独自一人歌舞享乐。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芳辰:风日睛和的好天气。 无奈情绪:没有办法,毫无情绪。 百字令 半堤花雨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春色 句:谓虽然满目春色尚可以流连忘返,但元军大兵临近,万紫千红将委于泥土。 尚:仍然,仍旧。堪:可以,能够。 鹃促归期:杜鹃鸟的叫声在催促着回家。实指朝中之士离京而走。 莺收佞( nng)舌:黄莺闭住了嘴。实指台 省之臣沉默不言。 燕作留人语:指太学生上书。 红药:红芍药花。韶光:大好春光。孤主:单独一个。 东风:暗指当时权臣贾似道装国殃民。 飞书传羽:指元军已临近。 新塘杨柳:指贾似道新纳的小妾。 赏析 从词面所描绘的意境看,这是一首暮春游湖、即景抒怀之作。上阕写杭州西湖景色。起句 “半堤花雨 ”,扣住西湖,写词人绕堤游览,但见堤上春花凋残、落红委地 ;次句 “对芳辰 ”,点明了时令为暮春三月。这样的西湖景观,写得既概括,又形象。上阕的关键句是 “消遣无奈情绪 ”。 “无奈 ”者,空虚寥落、无可奈何之谓,词人心中本有愁绪,欲借游湖赏景以排遣,谁知所对芳辰,竟是春意阑珊,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愁绪。下面数句铺写触目所见,则无不浸透了这种对景难排的惜春、伤春之情,而自然景物也自然染上了词人的主观心境色彩: “春百字令 半堤花雨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 ”春色虽尚堪描画,但如锦如簇的春花已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好景不长,大势已去。至于春鸟的鸣叫,又令人黯然伤神: “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 ”杜鹃哀啼 “不如归去 ”,仿佛在送别残春 ;黄莺收起了巧啭悦人的歌喉,使春光更显寂寥 ;惟有紫燕的呢喃之声,似尚在作留人之语。歇拍两句,推出一景: “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 主。 ”红红的芍药花在栏杆边盛开,似乎仍在有意装点着春色,这大概即前面 “春色尚堪描画在 ”之意 ;但那灼人眼目的红色,点缀在 “万紫千红 ”已 “尘土 ”的背景之上,未免寂寞,一点红,难为春,也有点惨然。 “韶华留此孤主 ”一句,可谓情景双绘,它既是西湖景色的聚焦点,又是情感流露的突破口。面对着这一丛大自然留存的芍药花,也即春天的最后点缀,词人不禁从胸中发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叹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种凄凉幽怨的万不得已之情。明眼人一看即知,惜春、伤春,只是词人的浅层情感,更深层的,乃是国危家亡的政治感慨,一个 “孤 ”字 ,为上阕之眼,已经隐隐透露出其中消息了。 换头三句: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 ”似结似起,既总揽上阕的伤春之意,又自然转入下阕的忧国之情。 “真个 ”是恨极之语。东风过了,春意阑珊,年年如此,然惟有今昔分外令人可恨 ;显然,词人恨之所在,并不是自然界的节序更替、年光流逝,而是人事的沧桑变化。 “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 ”。两句直陈其事,前句说南宋君臣的宴安享乐如过眼云烟,顷刻磨灭,后句说军情紧急,百字令 半堤花雨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北兵将至,使词意顿时醒豁。词人面对湖山胜景,念及危亡之祸,近在旦夕,大好河山,难免易主,于是触景伤 情: “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 ”真乃字字凄咽,语语沉痛 !至此,则上阕的 “无奈情绪 ”云云,其政治内涵,更一目了然了。末结以景写情,由直而曲,倍见含蓄之致: “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仍回到春景, “犹自 ”两字,用笔拙重,景中见情,意同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人的潜台词是:杨柳袅娜,如在东风中得意地舒腰曼舞,它何曾懂得世人优国伤时的苦痛呢。无限感慨,全在词人有意摄取的事物景象中曲曲传达了出来。 古人作诗词,常借景物以抒情怀,这首百字令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可以看成是作者以艺术形象来象征南宋小朝廷大势已 去,旨在抒发其残山剩水之叹,家国危亡之哀。全篇比中有赋,尽管 “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 ”两句直陈其事,词境还是比较完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