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译文二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 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已:完结 ,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 “我 ”“君 ”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 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 “日日思君不见君 ”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 “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 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 “共饮 ”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 “不见 ”与 “共饮 ”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 “思君不见 ”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 “几时休 ”“何时已 ”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 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 ”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 “君心似我心 ”,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 “此恨何时已 ”翻出 “定不负相思意 ”,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 ,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李之仪 (1038 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