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赏析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 “日暮 ”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 ”,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 “天寒白屋贫 ”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 ”: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 ”“白 ”“贫 ”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 ”,诗人进 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 ”,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 “风雪夜归人 ”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 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 “逢雪宿芙蓉山 ”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 “主人 ”两字 ?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 “主人 ”两字应该删去;二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 “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唐诗鉴赏辞典 406 页 ) 此诗不但运用了 “反客为主 ”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 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 “主人 ”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 “主人 ”,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刘长卿 (约 726 约 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 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