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山居秋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居秋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居秋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暝( m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 hu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山居秋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 ”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 ,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 “竹喧 ”再写 “莲动 ”,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写到竹林里传来了 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山居秋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 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 “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居秋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王维( 701 年 761 年,一说 699 年 761 年),字摩诘,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 “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 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