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子送李司马》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西亭子送李司马》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亭子送李司马》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亭子送李司马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 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西亭子送李司马 唐代:岑参 原文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译文 高高亭子位于郡城以西,直上千尺与那浮云相齐。 顺着山崖向着山顶登去,群山向下觉得飞鸟更低。 半天空今马儿阵阵嘶叫,游壶美酒本为好友而提; 坐到亭上放眼一望无际,红花绿柳处处莺鸟乱啼,千家万户连着弯弯小溪。 饮洒末醉已听傍晚鸡啼,提笔写诗送别为友离去; 为君题诗啊,哀伤别离,春草萋萋啊,没了马蹄。 注释 西亭子: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李司马: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西亭子送李司马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 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郡城:指虢州。 盘:盘旋。跻( j):登,升。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五马:汉时州郡太守用五马驾车。这里指虢州刺史的车马。天半嘶( s):在半天空嘶叫。形容亭高。 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玉壶:酒壶。 端倪( n):边际。 井:古时八家为一井,引申为乡里,家宅。回溪:回环的溪水。 行:行酒。 点笔:以笔点墨。 解携:别离,分手。 萋萋( q):草木繁盛 的样子。 赏析 这篇作品为送别之作,描绘西亭景物,抒写惜别情怀。 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 “高高 ”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 “直上千尺 ”来直写其高,以 “与云齐 ”来陪衬其高。三、四两句则写登亭,用 “群山 ”、 “飞鸟 ”来烘托西亭之高,并点出已登上。 诗的中间五句写登上西亭后所见景物。 “使君五马天半嘶 ”,点示主人身份并从侧面写西亭之高,与上面 “群山 ”, “飞鸟 ”构成颇为雄壮西亭子送李司马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 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的景象。 “丝绳玉壶为君提 ”,顺便点出 “送 ”字,并为下面 “酒行末醉 ”伏线。接着,诗中使用一 “望 ”字领起,写登亭后所见 。 “无端倪 ”写总的感受,意境辽阔,很符合登高特点。下面两句具体写景物。 “红花绿柳 ”,以浓郁的互相映衬的色彩写所见, “莺乱啼 ”写鸟声的喧嚷,是所闻。这一句描绘出百花盛开,百鸟鸣啭的盎然春意,是西亭子周围景色。 “千家万井连回溪 ”是俯望所见,勾划出宁静幽美的田野风光,是山下景色。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 诗的后面六句写 “送 ”。先以不觉时间流逝,写愿与友人相聚长久,留恋不忍别离,接着又两处点出 “为君题 ”,这种复唱的句式,与上文“为君提 ”一样,流露出友情的深厚。 “惜解携 ”,直写心怀,感情十分深挚。诗的结尾两句: “草萋萋,没马蹄 ”,是诗人对送别的联想。友人就要跨马登程,而路上春草却要没过友人的马蹄。以景写情, “惜 ”字从中得到含蓄的表现。 这首诗写景物,语句清新优美,意境深远开阔。诗为七言古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以三句为一节,结尾四句皆用三字句,写得挥洒自如,自然流畅。结尾以萋萋春草写别情,既点明题意,又十分优美含蓄。 西亭子送李司马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 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 载( 744 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 “岑嘉州 ”。大历五年( 770 年)卒于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