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山早行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 847 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商山早行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 h):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 明艳。枳( zh):也叫 “臭橘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 y)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 :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 f)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动征铎 ”,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 ”,点题 “早行 ”。诗商山早行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 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 “征铎 ”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 ”,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悲 ”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 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 “鸡声 ”,“鸡 ”和 “声 ”结合起来,诗人想 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 “茅店 ”、“人迹 ”、 “板桥 ”也会使 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 ”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 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商山早行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 “早行 ”了;然而已经是 “人迹板桥霜 ”,这真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 “意象具足 ”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 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 “明 ”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 “早行 ”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 ”,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 “客行悲故乡 ”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 “槲叶落山路 ”,心里想的是 “凫雁满回塘 ”。 “早行 ”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商山早行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 “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 ”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