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对话内部交流刊物是“ 中外对话”网站文章的精华。 我们从网站上精心 挑选了趣味盎然而极富挑战性的深度报道以及展现科技进步的新闻信息, 方便与您 的交流。 欲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请您登陆“ 中外对话”网站 ( china- dialogue )。 “ 中外对话”网站以中国前沿环境记者撰写的文章、对国际知名人士的访谈以 及对全球重大问题的深入报道为主要内容, 通过网站, 您可参阅每日全球环境新闻、 赏析高质量的文章和参与“ 零语言障碍”的讨论 ( 双语发布) 。另外, 通过全球双语志愿者的帮助, 您还可以在线与英文读者顺畅进行跨文化 交流。 在那里, 您可以提出疑问、挑战专家观点、贡献您的知识和了解他人独到的 见解。加入讨论您就走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伊莎贝尔希尔顿 Isabel Hilton 英国人,国际新闻工作者, BBC 资深主持人,卫报 专栏作家,并曾为全球多家知 名媒体撰稿。她是一位中国问 题专家,同时担任英国皇家国 际关系学会和英国皇家人文学 会会员。2006年,她主持创立 了“中外对话”( . chinadialogue )双语环保 网站。 Isabel Hilton, editor and founder of chinadialogue, is a London-based international journalist, a former BBC senior broadcaster and a columnist for The Guardian. She is an expert in Chinese affairs, a member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 In 2006, she set up the bilingual website (chinadialogue) focusing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issues. 关于“中外对话” “ 中外对话”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以伦敦、北京、德里和圣保罗为中心 开展工作。 “ 中外对话”的主要业务是其独特的完全双语网站, 它通过发表精辟、原创的中 外文章、 评论和分析, 促进世界理解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影响, 进而共同 寻求公平可行的全球环境问题解决之道。 “ 中外对话”在很多机构的资助下运作, 其中包括英国环境、 食品和农业事物部、 壳牌 ( 中国) 以及许多基金会。 关于“中外对话”内部交流刊物及网站 What is chinadialogue chinadialogue is an independent, 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 based in London, Beijing, Delhi and Sao Paulo. chinadialogues primary vehicle is our website (chinadialogue), a unique bilingual platform which promote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hinas rise by publishing informed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analysis by write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of China. We aim to inform, educate, and contribute to building a global consensus on fair and workable solutions. chinadialogue is now read in 2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About our journal Produced on a bi-monthly basis, our journal brings you the best articles and reports from chinadialogue. If you want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you can visit our website (chinadialogue) to add your comments and thoughts. Join the debate and be part of the solution.中外对话在线文章精选 PIECES ONLINE (2018.09 2018.10) 巴西新总统的对华态度引关注 CCUS技术会在中国迎来春天吗? 非洲猪瘟疫情后,重新审视肉食生产 中国海洋保护区命运迎来拐点? 保护南极和地球,中国会投赞成票吗? 巴西环保主义者关注中美贸易战 北极地区航运应禁用重燃油 南极未来悬于一线 阿拉伯海中的“潜水拾荒” 非法捕捞导致加纳鱼类资源锐减 中外专家怎么看IPCC 1.5报告? 公海生物多样性谈判需解决机制性问题 控制气候变化,世界需做出改变 中国游客探寻哥伦比亚稀有动物动冠伞鸟 中国外卖巨头向塑料垃圾宣战 在珠三角,潜水救珊瑚 区块链养鸡会引领一场食品革命吗? 海洋牧场如何确保“生态优先”? 中国公众是否真的关注气候变化? 废旧电子设备资源再生渐成热点 气候领袖光环下,加州如何摆脱石油依赖? 加州气候峰会大幕拉起:中美气候合作步履不停 新一代电池的无限可能 瓢虫作为大自然的“杀虫剂”可助棉民增加收益 公海保护大谈判:难在何处? 中国给煤电建设松绑? 远洋渔业监管:惩罚只是开端 中国可以助力非洲能源绿色化 中期选举能否挽救被忽视的美国气候政策? Brazils new president stokes fear of Chinas regional presence Costs, risks and benefits: can carbon sequestration take off ? Swine fever highlights need to reform meat production How viper island started a wave of coastal conservation Will China cast its vote for Antarctica, and the planet? US-China trade war raises fears of deforestation in Brazil Heavy fuel oil has no place in Arctic shipping Future of the Antarctic at stake Hunting for debris in the Arabian Sea Ghanas fish stocks decimated by illegal fishing Will developing countries act on latest climate warning? Governments thrash out treaty to save the high seas Unprecedented action needed to control climate change Chinese ecotourists in hunt for Colombias rare cock-of-the-rock Food delivery apps skewered for creating plastic waste Diving for conservation The blockchain chickens bringing the future to free-range Marine ranching: Can China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oes the Chinese public care about climate change? The treasure hidden in our gadgets Californias climate leadership contradiction Trump sidelined as California and China partner on climate change The race to develop the next generation battery Swapping pesticides for beetles could put money in farmers pockets Negotiations start on a high seas treaty China is building coal power again China cracks down on illegal distant water fishing Are Chinas energy investments in Africa green enough? Can the midterm elections rescue Americas neglected climate policy?目 录 CONTENTS 编辑顾问 委员会 杂志团队 马克埃尔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亚太历史学名誉教授 马 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潘家华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 究 所所长 经济学教授 彭定康 牛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校长 英国上议院议员 奥维尔舍尔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亚瑟罗斯主任 克里斯宾迪克尔 前外交官、学者、环保主义者 王灿发 环境法学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创始人 丹尼尔史宾哲 吉象木业董事会主席 王 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所长 大卫金 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院长 总 编 伊莎贝尔希尔顿 责任编辑 马天杰 编 辑 刘 琴 美术编辑 益念良作 审 校 赵东涛夏洛婷克里斯多夫戴维黄露珊何松梅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climate politics 4. 控制气候变化,世界需做出改变 乔伊迪普格普塔 8. Unprecedented action needed to control climate change Joydeep Gupta 13.波兰气候大会艰难完成谈判 中外对话 16. Climate talks scrape through dicult round of negotiationschinadialogue 19. 美国必须采取气候行动,或自食其果 谭科普塞 21. The US must act now on climate or pay heavily later T an Copsey 23. 请听我说:台风灾民向化石燃料公司发出呼吁 伊莎贝拉卡明斯基 25. Please listen to us: typhoon survivors appeal to fossil fuel firms Isabella Kaminski 28. 气候讼诉的三种类型 斯蒂芬妮莫尔顿 30. How attribution science is shifting the legal landscape Stephanie Morton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 China in focus Latin America in focus 聚焦中国 南美脉动 有关供稿请联系 ideaschinadialogue(中文) 有关在经济上支持中外对话请联系 supportchinadialogue 有关获得与中外对话进行合作项目的信息请联系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有关咨询中外对话实习或者工作信息请联系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有关咨询加入中外对话志愿者翻译员请联系 volunteerchinadialogue 联系我们 52. 中国雾霾治理用错药了吗? 冯 灏 阚超群 54. Is China targeting the wrong chemicalin effort to cut winter smog? Feng Hao Karoline Kan 33. 巴西新总统的对华态度引关注 曼努埃拉安德列奥尼 35. Brazils new president stokes fear of Chinas regional presence Manuela Andreoni38. 中国游客探寻哥伦比亚稀有动物动冠伞鸟 列瓦诺安德烈斯贝穆德斯 42. Chinese ecotourists in hunt for Colombias rare cock-of-the-rock Andres Bermudez Lievano 47. 巴西环保主义者关注中美贸易战 曼努埃拉安德列奥尼 49. CUS-China trade war raises fears of deforestation in Brazil Manuela Andreon Mark Elvin Emeritus professor of Pacific and Asian history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Ma Jun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Public & Environmental Affairs Pan Jiahua Executive Director of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CASS Graduate School Lord Patten of Barnes Chancellor of Oxford University and Newcastle University and a member of the House of Lords Orville Schell The Arthur Ros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n U.S.- China Relations at the Asia Society Crispin Tickell A former diplomat, an academic and an environmentalist Wang Canfa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law in China, the founder of the Centre for Legal Assistance for Pollution Victims Daniel Spitzer Chairman of Plantation Timber Products Group (“PTP”) Wang Ming Deputy Dean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director of the NGO Research Institute at Tsinghua University Sir David King Director of the Smith School for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中国与世界,环境危机大家谈 China and the world discuss the environment Chief Editor Isabel Hilton Executive Editor Ma Tianjie Editor Liu Qin Art Editor YNLZ Proofreader Zhao Dongtao Charlotte Middlehurst Christopher DavyHuang Lushan Mary HennockNed Pennant-Rea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Journal Team 76. 废旧电子设备资源再生渐成热点 凯瑟琳厄尔利 79. The treasure hidden in our gadgets Catherine Early82.新一代电池的无限可能 阿比盖尔贝尔 84.The race to develop the next generation battery Abigail Beall 87.瓢虫作为大自然的“杀虫剂”可助棉民增加收益 张 巍 89.Swapping pesticides for beetles could put money in farmers pockets Zhang Wei 91. 中国海洋保护区命运迎来拐点? 张 春 95. How viper island started a wave of coastal conservation Zhang Chun 100.公海生物多样性谈判需解决机制性问题 陈冀俍 102.Governments thrash out treaty to save the high seas Chen Jiliang 105.“幽灵渔具”之忧 伊丽莎白霍根 107.Ghost gear, a grave threat to ocean life Elizabeth Hogan 110.海洋牧场如何确保“生态优先”? 张钰晨 康 宁 112.Marine ranching: Can China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Alice Zhang Kang Ning New takes on global environment Oceans in focus 环境新视野 海洋与渔业 For editorial submissions, please contact: ideaschinadialogue (English) For information on how you can support chinadialogue financially, please contact: supportchinadialogu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on chinadialogue partnership programmes, please contact: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To enquire about internships or jobs at chinadialogue, please contact: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To enquire about joining chinadialogues network of volunteer user-comment translators, please contact: volunteerchinadialogue Contact Us 56. CCUS技术会在中国迎来春天吗? 冯 灏 59. Costs, risks and benefits: can carbon sequeration take off ? Feng Hao 63. 中国外卖巨头向塑料垃圾宣战 王 晨 66. Food delivery apps skewered for creating plastic waste Wang Chen 69.“隐形污染”:中国环境治理下一站? 马天杰 冯 灏 72. Chinas nex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is hard to see Ma Tianjie Feng Hao控制气候变化,世界需做出改变 IPCC发出警告,现在若不全力以赴达成1.5的温控目标,未来将付出更大代价。 乔伊迪普格普塔 将 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 水平高 1.5 有很多益处 , 但 这一目标的达成将需要 “ 社会各界 做出迅速 、深远且前所未有的变 化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称 。 为 此 ,到 2030 年 , 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必须要比 2010 年的水平减 少大约 45%,且 在 2050 年 达 到“净 零”排放。 这就要求2016 到 2035 年 间, 能源领域的年均投入达到 2.4 万亿 美 元( 以 2010 年价格计算 ) , 约占全 球 GDP 的 2.5%。 不采取或者不及时 采取行动带来的损失将远大于此。 目前 , 全球变暖已达 1 ,带 来 的影响显而易见 , 海平面上升 、热 浪 、冰川退缩 、珊瑚死亡 、愈加频 发和严重的暴风雨、水灾和旱灾。 2015 年 12 月 , 各国政府在 巴 黎协定 中承诺将升温控制在 2 以内 , 并为 1.5 的温控目标而努 力 。 当时各国政府曾要求 IPCC (由 全 球各地气候问题专家 组 成的委员会 ) 相比2,全球变暖控制在1.5将减少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福祉面临的挑战性影响,图为美国加州的森林大 Daria Devyatkina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climate politics 4 chinadialogue给出达成 1.5 温控目标所需采取的 行动。 这就是 10 月 8 日 IPCC 发布的 报告的由来 。 在此前长达一周的争 吵中 , 美国对全球科学家的研究发 现进行了攻击 。 石油出口大国沙特 阿拉伯紧随美国的步伐 。 美国总统 特朗普已经宣布美国将退出 巴黎 协定 , 上周特朗普政府的官员们竭 尽全力试图弱化该报告的决策者摘 要的影响 , 但总体而言是失败了 。 现 在战场转移到了今年 12 月联合国气 候峰会的主办国波兰。 其他国家还需采取更多行动来 减少排放 。 据 IPCC 报告计算 , 目前 各国在 巴黎协定 中做出的承诺 将“导 致 2100 年全球变暖约 3 , 且之后温度还会持续上升 。 只有全 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30 年之前开 始下降 , 才能避免全球变暖失控 , 以 及未来不得不依赖大规模部署二氧 化碳清除技术的境况。 ” IPCC报告 “ 这份 报 告 释 放 的 一 个 强 烈 信息 是: 极 端 天 气事 件更 加 频 发 、 海 平 面 上升 、 北极海 冰减 少 以及其他变化 已 经 让 我 们目 睹了全 球 升 温 1 的 后 果 。” 负 责 评 估 气候 变 化 物 理 科 学 基 础 的 IPCC 第 一工 作 组 联 合 主 席 翟 盘 茂 说 道。 翟 盘 茂 是 中 国 气 象 学 会 秘 书 长, 与中国 气 象 科 学 研究 院、 南 京大 学以 及 兰 州大 学 都 有合 作。 将升温控制在 1.5 以内有很 多益处 。 到 2100 年 , 将全球变暖限 制在 1.5 而非 2 , 全球海平面上 升将减少 10 厘米 。 与全球升温 2 导致夏季北冰洋没有海冰的可能性 为至少每 10 年一次相比 , 全球升温 1.5 则为每世纪一次 。 虽然在升温 1.5 的情况下 , 珊瑚礁仍将减少 70- 90%, 但若升温 2 ,99% 以上的珊 瑚礁都将消失殆尽。 “ 温度每额外升高一点都非常重 要 , 特别是因为升温 1.5 或更高 , 会增加与长期或不可逆转变化相 关的风险 , 比如一些生态系统的损 失 。 ”负责研究气候变化影响 、适应 和脆弱性的 IPCC 第二工作组联合 主席汉斯 - 奥托 波特纳说道。 IPCC 称 ,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 将需要在土地 、能源 、工业 、 建筑 、交通和城市方面进行 “ 快速 而深远的 ”转型 。 到 2030 年 ,全 球 人为二氧化碳净排放需要比 2010 年 的水平减少大约 45%,到 2050 年左 右达到 “ 净零 ”排放 。 这意味着需 要通过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平 衡剩余的排放。 如果升温超过 1.5 , 即便是暂 时的 , 就意味着为了到 2100 年使全 球升温恢复到 1.5 以下 , 全球将更 多地依赖可从空气中去除二氧化碳 的技术 。 报告指出 , 这些技术的有效 性尚未得到大规模验证 , 有些可能 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风险。 “相比 2 ,将 全 球 变 暖 控 制 在 1.5 将 减 少生 态 系统 、 人 类健 康 和 福祉面临的挑战性影响 , 从而更容 易 实现 联 合国 可持 续 发 展 目 标 。 ” 主 要 研 究气 候 变 化 减 缓 的 IPCC 第三 工作 组 联 合主 席 普利 亚 达 而 什 舒克 拉 说 道 。舒 克 拉 在 艾 哈 迈 德 巴 德 印 度 管 理学 院 和 斯 坦福大 学 任教 。 可能产生的影响 IPCC 称 , 以目前的速度 , 升温 很可能在 2030 至 2052 年之间达到 1.5C。 基于过去和目前的温室气体 ( 主要是二氧化碳 ) 排放情况 , 人为 造成的变暖可能会以每 10 年 0.2 的速率增加。 仅过去的排放还不足以让地球 升温 1.5 , 所以如果各国能采取行 动 , 就还有希望 。 控制全球气温在 2100 年之前上升不超过 1.5 ,有 两种方法 先超越限值 , 再回到 限值内 , 或者一直控制在限值之内 。 IPCC 警告称 , 第一种选择的风险更 大 。 “ 有些影响可能是长期或不可逆 转的, 比如说生态系统的损失。 ” 到 2100 年, 1.5温控目标之下 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将比 2 低 0.1 米 。 此后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 其幅度 和速度取决于未来的排放路径 。 南 极冰盖的不稳定和格陵兰冰盖不可 逆转的流失可能造成海平面在未来 数百至数千年内上升数米 。 在全球 变暖 1.5 到 2 之间的情况下 , 这些 不稳定性都可能被触发。 以 模型 为 基础 , 对 全 球 海 平 面 平 均 上 升 幅 度( 相 对 于 1986 至 2005 年) “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特朗 普政府的官员们竭尽全力试图弱化IPCC报告的决策者 摘要的影响。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climate politics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 chinadialogue 5的 预 测 显 示 ,到 2100 年 1.5 温 控目 标下的上升 幅 度 为 0.26 至 0.77 米 ,比 2 低 0.1 米 。这 就 意 味 着 多 达 1000 万人 将免于 暴 露 在 相 关 风 险 之中。 炎热天数将增加 即便气温上升控制在 1.5 以 内 , 陆地上大多数地区的炎热天数 预计都将增加, 以热带最甚。 随着 全 球变 暖 1.5 ,健 康 、 生 计 、粮 食 安 全 、水 供 应 、人 类 安 全 和 经 济 增 长 面 临 的 气 候风 险都将 加 剧 , 若变暖 2 则风 险 还 会 进 一 步 增 加。 即便在 1.5 限值之内 , 弱势和 脆弱群体 、一些原著民族和依靠农 业或沿海生计的当地社区也面临着 更高的风险 。 风险异常高的地区包 括北极生态系统 、旱地地区 、小岛 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的国家 。 但若坚持这一限值 , 到 2050 年就能 让数以亿计的人口免于贫困和暴露 在气候风险中。 将气候变暖控制在 1.5 之内就 意味着可以减少玉米 、稻米 、小麦 等谷物作物的收获损失 , 尤其是撒 哈拉以南非洲 、东南亚和中南美洲 等地的作物损失 , 并且稻米和小麦 的营养损失也会减少。 根 据未 来的 社 会 经济 条 件 , 将 全 球变 暖 控 制 在 1.5 以 内 能 让面临用 水压力 影 响 的世 界 人 口 比 例减 少 多 达 50% , 但 各 地 区之 间 存 在 相 当大 的差 异 。如 果 1.5 温 控目标 得以实 现, 许 多小岛屿 发 展中国 家 的 干旱情况 或 将 改 变 ,用 水 压 力 也 会 随 之 降 低 。 升温 若 超 过 1.5,人 类 暴 露 在 各 种 复 杂 的 气候 风 险 中的可 能 性也 会增 加 , 亚 洲 和 非 洲地 区 将 会 有 更 多 人口陷 入贫 困 。IPCC 警 告 说 ,能 源 、 粮食 和水 资源的 风 险 会 叠 加 , 越 来 越 多的人口和 地 区会面 临 更 加 严 峻 的 危 险 ,也 会 变 得 更 加 不 堪 一 击 。 将气温升高控制在 1.5 之内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 也会较少 。 在 1.5 温控方案下 , 被 研究的 10.5 万个物种中 ,9.6% 的昆 虫、 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动物预 计将失去超过一半的地理分布 。 相 比之下 ,2 温控方案对应的数值为 18%、 16% 和 8% 针对其他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 的影响 ( 如森林火灾和入侵物种的 扩散) , 1.5的影响也都低于 2。 将气温升高限制在 1.5 之内还 可以控制海洋温度 、酸度的上升和 海水含氧量的下降 。 这将减少海洋 生物多样性 、渔业和生态系统的风 险 , 保护它们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和 作用 。 近来北极海冰和温水珊瑚礁 生态系统的变化正是这样的例子。 通往安全的路径 专 家 已经 模拟 了 坚持 1.5 升 温 上 限 的 不 同 路 径 。若 要 不 超 出 这 一上 限, 或仅在 有 限范围内超 过 这 一 上 限, 全 球人 为 二 氧化 碳 净 排 放 到 2030 年 就必须在 2010 年 的 水 平上 降 低 约 45%,并 在 2050 年左右达到净零排 放 。相 比 之下,如 果 上 限 是 2 ,多 数 路 径下, 2030 年 的 二 氧化 碳 排 放 只需 在 2010 年 水 平上下 降 约 20%,并 在 2075 年左右 达 到净 零 排 放 。 这些1.5 温控路径还需大幅 削减 甲 烷 和黑 碳的 排 放 ( 到 2050 年, 二者均需在 2010 年 水 平上 降 低 至 少 35% ) , 同时 减 少 大多数制冷 气溶 胶( 也 是 强 有 力 的 温 室 气 体 ) 的 使 用 。 IPCC 称“ 能 源 部 门 内 广 泛 采 取 的 缓 解措施 可 以 减少 非 二 氧 化碳 的排放 。 此 外 ,针 对 非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的 缓 解 措 施 可以减 少农 业部门的 一 氧化 二氮 和 甲烷 排 放, 垃 圾部门的 甲烷 排 放 、 以 及 一 些 黑 碳 和 氢 氟 烃 的 排 放 源 。” 报告指出 , 许多非二氧化碳温 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让空气质量得到 改善 , 为人类创造了直接的 、切身 的健康利益。 IPCC 称 , 这些路径可以通过各 种缓解战略来执行 , 但都需从大气 中去除数量不等的二氧化碳 , 加上 在农业 、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 内结合使用生物能和碳捕捉与封存 技术以及除碳技术 , 但它没有提到 的是 ,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目前仍然 缺乏商业可行性。 正如预期的那样 , 坚持 1.5 温 控目标的路径在未来 20 年间将表现 出更迅速 、更明显的系统变化 。 到 2050 年 , 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预计 将占电力供应总量的 70% 至 85%。 模型显示 , 配备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的核电和化石燃料发电的份额预计 将会增长 , 天然气发电约占全球总 发电量的 8%。 “ ” 坚持1.5温控目标的路径在未来20年间将表现出 更迅速、更明显的系统变化。到2050年,可再生能 源电力供应预计将占电力供应总量的70%至85%。 变动中的国际气候格局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climate politics 6 chinadialogu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