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 ( 2018年) 2018年 4月 前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 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7 年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 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机遇难得。发展数字经济,是紧跟 时代步伐、顺应产业规律的客观路径,是着眼全球、提升综合国力的 战略选择,是立足国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期,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攻坚期,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发展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数字经济继续保持规模化高速扩张态势。中国信通院测算, 2017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27.2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3%,占 GDP 比重为 32.9%。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猛,其作为数字经济主导产业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7 年规模为 6.2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8.4%,占 GDP 比重为 7.4%。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不断加速, 2017 年数字经济融合部分规模超过 21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9%,占 GDP 比重由 2005 年的 7%提升至 25.4%。 数字经济拉动就业作用显著。中国信通院测算表明, 2017 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 就业人数为 1.71 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 22.1%。数字经济发展既推动就业升级,也带来新增就业。分析显示,数字经济每 100 就业人口中, 72 个为升级原有就业, 28 个为新增就业岗位。 2017 年,数字经济新增就业人数为 552 万人,占当年全国新增就业的 40.9%,数字经济新增就业作用正不断加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持续加大数字经济科研力度,技术、产业、经济、政策、法律等各领域的数字经济团队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四年发布数字经济白皮书,测算成果为国内外各界广泛引用。 2018 年, 在延续以 往概念内涵、规模测算、运行机理等基础上,我院加强了数 字经济就业方面的理论研究,初步形成定量的测算成果,故更名为“中 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希望对社会各界提供相对全面的借 鉴和参考。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望请各界批评指正。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世界大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一如既往,笃学求真,持续加强数字经济研究,坚持基础理论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 际经验相结合、历史进程与战略远景相结合,努力探求数字经济内在机理,努力洞悉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开 卷有益的 智库成果,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 录 一、数字经济进入量质并重发展新阶段 . 1 (一)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 2 (二)各省市发展自东向西梯次分布 . 12 (三)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 17 (四)各行业发展三二一产逆向渗透 . 18 (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3 二、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带来深刻影响 . 29 (一)吸纳就业不断提升 . 29 (二)促进灵活就业 . 34 (三)技术性失业风险 . 36 三、数字经济新生态加速构建 . 39 (一)创新体系:数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 40 (二)产业体系:制造业数字经济快速推进 . 44 (三)治理体系:多方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 49 四、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55 (一)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 55 (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 57 (三)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 58 (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 . 60 (五)化解技术性失业风险 . 61 附件 一:数字经济测算方法说明 . 64 附件二:数字经济测算数据说明 . 71 附件三:数字经济就业测算说明 . 74 图表目录 表 1 2017 年我国分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五位) . 12 表 2 2017 年分省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前十五位) . 13 表 3 2017 年分省数字经济增速排名(前十五位) . 14 表 4 2017 年服务业各行业数字经济占比 . 19 表 5 2017 年工业典型行业数字经济占比 . 21 表 6 2017 年农业各行业数字经济占比 . 22 表 7 2017 年各 省市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排名(前十五位) . 32 附表 1 中国 ICT 投资统计框架 . 68 附表 2 就业分类表 . 75 图 1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 . 2 图 2 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 3 图 3 2011-2017 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发展情况 . 4 图 4 2011-2017 年我国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 4 图 5 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市值 . 9 图 6 我国数字经济构成及增长 . 10 图 7 2017 年各省信息通信产业部分规模及占比(前十五位) . 15 图 8 2017 年各省市数字经济融合部分规模及占比(前十五位) . 15 图 9 2017 年重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 18 图 10 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 . 30 图 11 我国数字经济分结构吸纳就业人数 . 30 图 12 数字经济与就业的关系 . 31 图 13 2017 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吸纳就业规模(前十五位) . 32 图 14 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 . 33 图 15 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 40 图 16 数字经济 R&D 经费支出及占 GDP 比重 . 41 附图 1 数字经济测算框架 . 64 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推动了生产力大 跃升与文明大进步,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在从公元前 8000 年开始的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 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形态由以采集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十八世纪中叶,伴随蒸汽机的发 明和应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 时代。十九世纪下半叶,发 电机 、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 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工厂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组织模式。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 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带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一、数字经济进入量质并重发展新阶段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 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 经济发展与 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 ,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 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 ,即传统产业由 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 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一)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1.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测算表明, 2017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 27.2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 20.3%,显著高于当年 GDP 增速,占 GDP 比重达到 32.9%,同比提升 2.6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2017 年我国数字经济对 GDP 的贡献为 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图 1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 2.信息通信产业增长加快,是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力量 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能为其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2017 年,信息 2 通信产业加快增长,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达到 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互联网行业收入突破 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40%,占信息通信服务业比重由 2010 年的 21%提升至 2017 年的 52.6%,成为信息通信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经历了连续九年的下降之后, 2017 年占比出现回升,达到 3.2%,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8%,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7.2 个百分点 1。软件行业保持迅猛增长, 2017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5.5 万亿元,同 比增长 13.9%2。 图 2 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网络能力快速跃升。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光纤宽带快速扩张,截至 2017 年底, 光纤用户达 2.9 亿,渗透率超 84%,全球领先优势持续扩大。移动宽 带后发赶超,我国仅用 2 年时间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4G 网络, 2017年, 4G 用户达 10 亿,超过美国和欧洲之和, 4G 用户渗透率达 70.3%, 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美国持平 ( 70.5%) 。普遍服务成效显著, 全国行政村 通宽带比例达到 96.7%。 图 3 2011-2017 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发展情况 图 3 2011-2017 年我国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提速降费惠及全民。一是宽带提速稳步推进。 2017 年,接入速 4 专栏 1: 5G 发展与推进情况 5G 作为国家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在增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同 时,进一步拓展到物联网业务,可以实现 10 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 (达到 10-20Gbps) ,毫秒级传输时延和百万连接 /平方公里的连接能力 更高的用户传输速率可以实现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VR) 和增 强现 实( AR)等业务,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更低的传输时延和 率在 50Mbps 以上的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近 70%,用户实际体验下载速率达 16.4Mbps,较 2016 年底提高 35%,视频播放正式进入秒开时代。互联互通持续推进,网间互联及国际出口带宽保持年均 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二是网络资费持续下降。 2017 年网络降费工作迈 出更大步伐,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降低中小企业专线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等举措惠及全民,扩大了信息通信服务的覆盖面。固定宽带 每 Mbps 带宽的包月费用不到 1 元,仅为 2014 年的十分之一,移动 数据流量每 MB 流量的平均价格逼近 2 分钱。 5G 研发超前布局,抢占技术高地。 当前, 5G 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的关键阶段,全球主要国家和运营商相继启动 5G 试验,纷纷出台战略计划开展产业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作为通用目的技术, 5G 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各行各业数字化 转型的使能 器。 2017 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 5G 研发试验相关工作, 批复多个 5G 试验频段,在怀柔外场开展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技术方案验证工作,初步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明显增强。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