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16 Table_Page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2019 年 4 月 10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C ontacter 本报告联系人: Table_Title 农林牧渔行业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四:白糖之研究方法篇 Table_Author 分析师: 王乾 分析师: 张斌梅 SAC 执证号: S0260517120002 SAC 执证号: S0260517120001 SFC CE.no: BND809 021-60750697 021-60750607 gfwangqiangf zhangbinmeigf 请注意,王乾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白糖周期特征:中枢向上的长周期 回顾 2000 年至今,白糖一共经历了 2 个完整的价格周期。根据历史情况,有 4 点发现, 1)周期漫长:包括牛、熊市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白糖周期一般长达 5-6 年,周期长短和峰值正相关,峰值越高,周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越长;2)牛熊时长均衡: 2000 年至今,牛市周期平均历时 2.5 年( 30 个月),熊市周期平均历时 2.7 年( 32 个月),时长较为均衡; 3)价格中枢上移:牛市平均涨幅高达 119.21%,熊市平均跌幅为 51.4%。涨跌幅不对称,价格中枢长期向上移动; 4)触发时点:周期反转时点多发生于新旧榨季交接月份。 复盘:国内外同步减产终结熊市,牛市顶部可见连续抛储 通过对白糖上两轮周期的复盘,我们可以总结以下规律: 1)熊市终结往往来自于国内与全球市场的同步大幅度减产,如 2009 年的中国、巴西减产; 2)大牛市触发需要宏观层面或天气的双重配合,如 2011 年的商品 牛市、 2016年印度由于干旱大幅减产; 3)牛市的终结的主要讯号开始于国储糖的连续抛储,同步伴随种植面积扩张; 4)熊市加剧下行阶段则多来自于超预期的天气条件、补贴或收购价维持高位带来持续增产等。 消费稳健,核心变量见外糖与关税变化 2015 年以后, 对糖产业的保护 政策频频出台,合法进口数量明显下滑,市场由供给过剩步入紧平衡状态 :供应端 存在超 200 万吨的 缺口 , 市场通过涨价寻找边际成本更高的供应,现货价曲线在配额外进口成本上运行 ,抛储与走私成为重要补充;消费端较难观测,但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截止 2019 年 3 月份 18/19 榨季销糖率 49.4%,同比上升 8.3 个百分点, 且 新增工业库存同比减少 10.55%,可侧面说明 糖 消费依旧平稳,并未见 大 幅收缩的迹象。 在 保护性关税(延续至 2020 年 5 月)、走私糖管理趋严的 作用下,内 糖供应处于紧平衡 ,价格伴随外糖价格顺势而动,因此在关税、进口、收购价保护的政策未有重大变动的情况下,外糖 供需 实为此阶段研判国内糖价的重点。 风险提示 国内糖料价格受政府保护,并非完全市场化,其定价、补贴方式具有一定不可预见性;中国,包括海外如巴西、印度、泰国等主要产糖国的产业政策(如关税、补贴以及替代产业补贴)亦对糖价有较大影响,具有一定不可预见性;全球天气对甘蔗生产具有较大影响,存在不可预见性。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三:小麦小幅减产,高品质新麦料温和上涨 2018-08-12 大宗农产品专题之二:高粱反倾销初裁落地,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2018-04-18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目录索引 探求“甜蜜周期”的轮回轨迹 . 4 特征:中枢向上的长周期 . 4 逻辑:发散型蛛网模型 . 5 要素:短期纷繁,长期看供需 . 6 复盘:国内外同步减产终结熊市 . 6 保护性关税下的产需紧平衡 . 7 供给多元 :从单一糖源到多糖源 . 7 工业库存:消费的一个侧面 . 9 核心变量 : 外糖与关税 . 10 风险提示 . 14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图表索引 图 1:白砂糖是最主要的食糖产品( 2015/16 榨季) . 4 图 2:白糖现价周期波动(元 /吨) . 4 图 3:糖价周期一般长达 5-6 年,涨多跌少的周期规律不断演绎 . 5 图 4:产量和消费的弹性存在差异 . 5 图 5:当期产量和前期价格走势呈现正相关 . 5 图 6:食糖产业链结构 . 6 图 7:白糖周期复盘 . 7 图 8: 09/10 榨季之前,产需缺口是定价锚 . 8 图 9: 09/10 以后,国内产需缺口扩大 . 8 图 10:白糖现货价和进口成本走势图 . 9 图 11:国内市场市场的 4 大供给来源占比( 17/18 榨季) . 9 图 12:销糖率小幅走高 . 10 图 13:食糖工业库存同比减少 . 10 图 14:无论配额内外,进口糖依旧存在利润空间 . 11 图 15: 2017 年之前,我国进口糖数量维持高位 . 11 图 16:糖料成本占白糖生产成本的 70%左右 . 12 图 17:我国糖料收购价远高于巴西和泰国 . 12 图 18: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推动白糖价格中枢上移 . 12 图 19:人工成本带动甘蔗种植成本增加(元) . 13 图 20:糖价波动率大于糖料成本波动率(元 /吨) . 13 图 21:我国进口食糖来源国( 2018 年) . 14 表 1: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万吨) . 11 表 2:可比公司估值表 . 14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探求“甜蜜周期”的轮回轨迹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 2015/16榨季国内白糖的产量占比食糖约90%,是最主要的食糖产品。根据广西糖网的数据,自 2016年底创下阶段性高点( 7140元 /吨)之后,市场结束长达 2年左右的牛市,步入熊途,截止 4月 9日,柳州白糖现货价收于 5232元 /吨,较 16年底高点下跌 26%,然而伴随着 2018/19榨季 收榨,增产格局基本确认 ,漫漫熊市 何时 才能 见底 ? 本篇报告旨在给出白糖的分析框架,从纷繁因素中找寻 关注重点 。 图 1:白砂糖是最主要的食糖产品( 2015/16榨季) 图 2:白糖现价周期 波动 (元 /吨)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广西糖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特征:中枢向上的长周期 回顾 2000年至今,白糖一共经历了 2个完整的价格周期。根据历史情况,我们发现: 周期漫长:包括牛、熊市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白糖周期一般长达 5-6年,周期长短和峰值正相关, 峰值越高, 周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越长; 牛熊时长均衡: 2000年至今,牛市周期平均历时 2.5年( 30个月),熊市周期平均历时 2.7年( 32个月),时长较为均衡; 价格中枢上移:牛市平均涨幅高达 119.21%,熊市平均跌幅为 51.4%。涨跌幅不对称,价格中枢长期向上移动; 触发 时点: 周期反转时点多发生于新旧榨季交接月份。 90%1%5%3% 1% 优级和一级白砂糖精制糖绵白糖赤砂糖和红糖原糖及其他 0200040006000800010000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现货价 :白砂糖 :柳州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图 3:糖价周期一般长达 5-6年,涨多跌少的周期规律不断演绎 数据来源:广西糖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逻辑:发散型蛛网模型 尽管糖价影响因素众多,但简化来看依旧适用发散型蛛网模型理论,供给带动价格波动的影响力更大。 弹性不对称性:从长周期看,供给和需求都富有弹性,但就中短周期而言,食糖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且随着近些年来替代品的需求分流和宏观经济走弱,需求平滑化这一阶段性特征难以解除。 供需不同步性:蛛网模型要求 生产者 根据当期 价格来决定 未来产量,这一供给者思维无论在糖料 的种植端还是中游加工均显著存在,我们发现当期产量和前期价格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图 4:产量和消费的弹性存在差异 图 5:当期产量和前期价格走势呈现正相关 数据来源:中国糖协、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糖协、广西糖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30%-20%-10%0%10%20%30%40%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E产量同比 需求同比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产量(万吨) -左轴 前三年价格(元 /吨) -右轴前两年价格(元 /吨) -右轴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要素:短期纷繁,长期看供需 价格变动的实质是供求关系的此消彼长,通过梳理食糖产业链可以获得周期运行的主要影响要素。 需求端:食糖消费主要有民用和工业两种用途,民用消费是城乡居民把食糖作为调味品的消费,工业消费主要是含糖食品的甜味剂需求,两种共同决定食糖市场空间。 常规行业政策变量:作为平抑价格波动的缓冲洼地,国储成为政府之手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关键渠道,糖价过低时国家收储、糖价过高时国家放储。 供给端:国产食糖以甘蔗糖为主,甜菜糖为辅;全球价格竞争力之战下,进口糖日益成为我国食糖供给的重要力量。 竞争品的替代效应:作为工业消费可替代品,淀粉糖和高倍甜味剂等新型甜味剂的崛起,冲击“甜味之王”的市场版图。 外生性变量:天气条件、全球宏观环境、全球政治等。 图 6:食糖产业链结构 数据来源: 广西糖网、布瑞克农业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复盘: 国内外同步减产终结熊市 通过对白糖上两轮周期的复盘,我们可以总结以下规律: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1) 熊市终结往往来自于国内与全球市场的同步大幅度减产,如 2009年的中国、巴西减产; 2) 大牛市触发需要宏观层面或天气的双重配合,如 2011年的商品牛市、 2016年 印度由于干旱大幅减产; 3) 牛市的终结的主要讯号开始于国储糖的连续抛储,同步伴随种植面积扩张; 4) 熊市加剧下行阶段则多来自于超预期的天气条件、补贴或收购价维持高位带来持续增产等。 图 7:白糖周期复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保护性关税下的 产需紧平衡 供给 多元 :从单一糖源到多糖源 我国市场是从单一糖源到多糖源供给的演变过程,而定价也从单一 锚 到多种糖源成本之间切换,目前国内食糖市场存在 3大糖源:国产糖、 进口糖 ( 包括 正常渠道进口和 非正常渠道进口 )和国储糖,其中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 2017/18榨季国产糖产量 1031万吨,国储糖库存和 进口 糖紧随其后,分别为 600万吨和 530万吨 (其中正常渠道进口为 243万吨) 。 2009/10榨季之前,国内产量基本自给自足,产需缺口始终维持在 200万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吨以内,进口的存在使得市场供过于求,此时: 1)供给过剩状态下,价格由边际成本更低的糖源决定,产需缺口是定价 锚 ,直接决定价格,缺口大,价格上行,缺口小,价格走弱。 2) 对外依赖性有限,内外联动较低。 2010/11-2013/14榨季,国产糖遭遇瓶颈,随着需求稳定增长,产需缺口突破 200万吨,并呈扩大趋势。国内糖价存在上行压力,且随着外盘走弱,进口利润空间开始打开以刺激进口满足消费,此时, 1)产需缺口无法直接决定价格,国内价格主要由国产糖和进口糖共同决定 ; 2)内外联动性加强,周期共振导致国内糖价步入长达 3年的熊市 ; 3)进口过多导致国内供需 充足 ,配额内进口成本成为国内现货的定价 锚 ,配额外进口价格倒挂,现货价曲线运行在配额内外成本曲线之间 ; 4)进口利润打开, 非正常渠道进口糖 不 容忽视,成为影响糖价的不确定性因素。 2015年以后,政策之手调节市场,因 限制进口、延后进口、进口 许可证以及保护性关税等 政策频频出台, 合法 进口 数量明显下滑,市场由供给过剩步入紧平衡状态,此时, 1)考虑 正常渠道 进口和国内产量之后,市场依旧存在超过 200万吨的供给缺口 ; 2)为了满足需求,市场通过涨价的方式以寻找边际成本更高的供应 , 现货价曲线 在配额外 进口 成本上运行 ; 3)非正常渠道进口 和国家抛储成为弥补市场缺口 、 确定供求关系的的重要糖源,也是影响价格的不确定因素。 图 8: 09/10榨季之前,产需缺口是定价锚 图 9: 09/10以后,国内产需缺口扩大 数据来源: 中国糖协、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中国糖协、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800-600-400-2000200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产需缺口(万吨) -左轴 柳州糖价(元 /吨) -右轴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产需缺口 +进口(万吨) -左轴 柳州糖价(元 /吨) -右轴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图 10:白糖现货价和进口 成本 走势图 数据来源: 海关总署、布瑞克农业、广西糖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11: 国内市场市场的 4大供给来源 占比( 17/18榨季) 数据来源: 中国糖业协会、海关总署、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工业库存:消费的一个侧面 18/19榨季北半球主产国国(中国、印度、泰国等)均处于增产状态下, 全球库存 预计 进一步累积 。 但反观国内,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 , 18/19榨季 开始以来,尽管出现小幅增产,但 行业销糖率 却小幅走高, 截止 19年 3月份,本榨季销糖率 49.4%,同比上升 8.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增工业库存 减少 ,截止 3月份,本榨季度新增工业库存 500.70万吨,同比 减少 10.55%。 61%15%16%2%6%食糖产量 食糖进口量 非常规进口量 国储放储 商业库存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16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农林牧渔 由于白糖价格仍处于底部区域,前期经历了漫长的下跌,工业库存囤积意愿不强,而目前销售进程加快、库存收缩,从侧面也说明了白糖的整体消费依旧平稳,并未见 大 幅收缩的迹象。 图 12:销糖率 小幅走高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13: 食糖 工业库存同比减少 数据来源: 中国糖业协会、广西糖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核心变量 : 外糖与关税 由于 我国食糖市场存在产需缺口,需对外进口以满足消费需求。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每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 194.5万吨,配额内关税税率15%,配额外关税税率 50%( 2017年 5月 之前) 。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2009/10榨季我国食糖进口量仅为国内产量的 13.8%, 2014/15榨季 已 增至 45.5%,进口糖逐年增加的原因在于内外明显的价差,即使在配额外,外糖较国产糖依旧存在利润空间。 0%20%40%60%80%100%12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累计产糖量(万吨) -左轴 累计销糖量(万吨) -左轴 销糖率 -右轴-100.00%-50.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食糖新增工业库存(万吨) -左轴 yoy-右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