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陈梁副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Email: chenliang7mail.sysu.edu张志安 教授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Email: zhangzhamail.sysu.eduSUN YAT-SEN UNIVERSITY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是全国新闻传播学院第一个获批的省科技厅理工科重点实验室,体现了文理交叉和学科融通,也是国内首家跨学科融通型的舆情大数据实验室。实验室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和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为依托,由数据模块、分析模块、仿真模块三大模块和数据采集与管理研究室、海量文本分析研究室、粤港澳发展研究室、网络谣言研究室和社会心态研究室组成和舆情仿真研究室六大研究室组成,拥有来自传播与设计学院、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国际翻译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共计42人的跨学科科研队伍。以张志安教授为主要负责人,以“建立舆情研判分析和应对的综合体系”为总体目标。开展了舆情仿真与应用研究、社会心态模型建构与网络舆情趋势洞察、港澳舆情大数据研判和应对这三大方向的研究。SUN YAT-SEN UNIVERSITY1 一、导言1. 研究背景基因编辑是指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实验动物模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它可以在 DNA 序列中的特定位置对基因进行插入、移除、修饰或取代。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造人的基因,降低人一生中患严重遗传疾病的风险,从而达到治疗与预防的目的。因此,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疾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未来,它有可能被应用于治疗和预防更复杂的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精神疾病和艾滋病等。基因编辑技术对中国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公众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由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旨在调查普通公众和HIV感染者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并进行中国和美国、英国的比较,把握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的支持程度,为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参考。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于 2018 年 6 月到 8 月,面向全国普通公众派发电子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196份;于2018年9月面向全国HIV感染者派发电子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75份。本次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以及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围绕研究目的考察了中国普通公众及 HIV 感染者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行为与态度。3. 样本概述3.1 普通公众样本 3.1.1 受访者年龄分布本次研究的普通公众受访者年龄在12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SD=7.04)。其中,大多数受访者为处于18-29岁的青年群体,占比为71.9%。而18岁以下、30-39岁、40-49 岁、50-59 岁以及 60 岁或以上的人群占比分别为 10.7%、13.4%、3.3%、0.6%以及 0.1%。 3.1.2 受访者性别构成本次研究中,59.3% 的受访者为女性,40.7% 的受访者为男性。 3.1.3 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本次研究中,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30.6%的受访者为本科学历,46.3% 的受访者为硕士学历,另外,3.4% 的受访者为博士学历。有 19.3% 的受访者为专科学历,0.7% 的受访者为中学及以下学历。 3.1.4 受访者家庭月收入情况目录一、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样本概述 .13.1 普通公众样本 .13.2 HIV 感染者样本 .2二、研究发现 .21. 普通公众 .21.1 公众较少与亲友谈论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 .21.2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较少 .31.3 公众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较低 .31.4 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 .41.5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均持支持态度 .51.6 公众较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应用合法化 .61.7 公众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最应该由政府决定 .71.8 公众对管理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 .81.9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有极大需求 .91.10 公众进行基因编辑的意愿较高 .92. HIV 感染者 .112.1 HIV 感染者较少与亲友谈论新兴科技 .112.2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较少 .112.3 HIV 感染者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较低 .122.4 HIV 感染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 .122.5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均持支持态度 .132.6 HIV 感染者较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应用合法化 .142.7 HIV 感染者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最应该由科学家决定 .152.8 HIV 感染者对管理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 .152.9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有极大需求 .162.10 HIV 感染者进行基因编辑的意愿较高 .16三、结论和探讨 .18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2 3 图 1.2-2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平均了解程度本次研究中,受访者家庭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占20.4%,3000-5999元的占32.1%,6000-8999 元的占 20.7%,9000-11999 元的占 13.9%,12000-14999 元与15000 元以上的均各占 6.5%。3.2 HIV 感染者样本 3.2.1 受访者年龄分布本次研究的HIV感染者年龄在12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SD=8.66)。其中,近半数受访者为 30-39 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比为 44.1%。而 19-29 岁、40-49 岁、50-59 岁以及 60 岁或以上的人群占比分别为 25.9%、22.4%、7.0% 以及 0.7%。 3.2.2 受访者性别构成本次研究中,91.8% 的 HIV 感染者为男性,8.2% 的 HIV 感染者为女性。 3.2.3 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本次研究中,有 28.7% 的受访者为中学及以下学历,22.8% 的受访者为专科学历;另外,40.5%的受访者为本科学历,6.4%的受访者为硕士学历,1.6%的受访者为博士学历。 3.2.4 受访者家庭月收入情况本次研究,HIV 感染者家庭月收入为 3000 元以下的占 12.2%,3000-5999 元的占24.0%,6000-8999 元的占 13.6%,9000-11999 元的占 17.6%,12000-14999 元的占1.9%,15000 元以上的占 30.8%。二、研究发现1. 普通公众1.1 公众较少与亲友谈论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本题测量公众对科学话题的讨论参与程度,请受访者以五级量表报告其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三个方面科学话题的频率(1为从不谈论,5为非常经常谈论),包括新兴科技(如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报道、新兴科学研究的报道、关于新兴科技对社会影响和意义的报道。调查显示,公众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科学话题的频率较低 ,平均讨论频率为仅为 2.57(较少讨论 - 一般),这说明大部分公众可能因为对相关话题的熟悉程度较低,因而也较少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图 1.1 受访者对科学话题的平均讨论频率新兴科技(如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报道新兴科学研究的报道关于新兴科技对社会影响和意义的报道总体的平均讨论频率注:“1”代表“从不谈论”,“5”代表“非常经常谈论”1 2 3 4 51.2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较少本题测量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请公众以五级量表从以下两个方面报告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1为没有,5为非常多),分别是“您听说、读到或见到过多少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以及“您觉得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了解的程度如何?”。调查显示,公众比较少听说、读到或见到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 。而且,公众普遍认为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较低,平均了解程度为2.69(比较少-一般)。1.3 公众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较低本题测量公众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请公众判断以下四种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反映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题项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增加作物产量并提高抗病抗虫害能力(正确)”、“基因编辑可以通过修饰和改变生殖细胞基因,来根治各类遗传病(错误)”、“基因编辑技术是用来诊断传染病(如 HIV 和结核病)的一项技术(错误)”、“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仍无法改变胎儿的性别(正确)”。注:“1”代表“没有了解”,“5”代表“非常多了解”1 1.5 2 2.5 3 3.5 4 4.5 5您听说、读到或见到过多少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您觉得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了解的程度如何?总体的平均了解程度图 1.2-1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0% 20% 40% 60% 80% 100%您觉得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了解的程度如何?您听说、读到或见到过多少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没有 比较少 一般 比较多 非常多图 1.3 受访者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程度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0分1分2分3分4分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4 5 1 1.5 2 2.5 3 3.5 4 4.5 5在此项中,每判断正确一次,公众可获得1分。公众在此项的平均得分为2.18。近半数公众(46.9%)获得 2 分,而只有少数公众(11.0%)获得 4 分,可见公众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较低 ,对现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具体运用状况和前景缺乏专业知识。1.4 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 1.4.1 自我满足是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重要动机本题测量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即调查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多大程度上出于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请公众以五级量表从以下两个方面报告自己的情况(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我一直在跟进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新消息,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我一直在跟进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新消息,因为我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动向”。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去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是出于自我满足的目的,此动机总体的均值为 3.25(一般 - 比较同意)。图 1.4.1-1 受访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图 1.4.1-2 受访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动机0% 20% 40% 60% 80% 100%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动向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动向自我满足动机的平均水平 1.4.2 参与社会互动是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重要动机本题同样测量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但调查的是公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多大程度上是为了便于与他人进行互动。请公众以五级量表从以下两个方面报告自己的情况(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我一直在跟进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新消息,因为我想和他人一起讨论基因编辑这一话题”以及“我一直在跟进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新消息,因为这样我可以就如何应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风险向其他人提供建议”。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因为我想和他人一起讨论基因编辑这一话题因为这样我可以就如何应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风险向其他人提供建议参与互动动机的平均水平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1.5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均持支持态度本题测量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各方面应用的支持程度。请公众以五级量表报告对基因编辑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的支持程度(1为非常不支持,5为非常支持),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总体而言,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各个方面持比较支持的态度 ,各项的均值均超过3.5(一般-比较支持),而且至少对其中一个方面表达过支持态度的公众占81.8%。其中,“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率最高,达68.2%。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程度显著高于其它项 (详见表 1)。可见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科研发展比较支持。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自己是出于参与互动的目的去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此动机总体的均值为 3.13(一般 - 比较同意)。图 1.4.2-1 受访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因为我想和他人一起讨论基因编辑这一话题因为这样我可以就如何应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风险向其他人提供建议0% 20% 40% 60% 80% 100%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图 1.4.2-2 受访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1 1.5 2 2.5 3 3.5 4 4.5 5图 1.5-1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非常不支持 不支持 一般 支持 非常不支持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6 7 图 1.5-2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1 1.5 2 2.5 3 3.5 4 4.5 5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注:“1”代表“非常不支持”,“5”代表“非常支持”表 1.5. 配对 T 检验1 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2 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3 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医学应用的合法化1 -13.78* -10.37*2 13.78* 1.453 10.37* -1.45 Note. * p .0011.6 公众较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应用合法化本题测量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法化的支持程度。请公众从以下选项中选择自己认为应该合法化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可以多项选择,题项包括:“治疗家族性心脏病”、“纠正导致肿瘤的基因突变”、“减少痴呆症的遗传风险”、“预防 HIV 感染”、“延长寿命”、“减少地中海贫血的遗传风险”、“防止同性恋”、“改变肤色”、“提高智商”、“增强运动能力”、“军事应用”以及“预防高胆固醇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普遍认为在治疗家族性心脏病、延长寿命、纠正导致肿瘤的基因突变、减少痴呆症的遗传风险、预防 HIV 感染、减少地中海贫血的遗传风险这六个方面,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应该合法化 。其中,基因编辑在治疗家族性心脏病、延长寿命、以及纠正导致肿瘤的基因突变的合法化是前三项最被公众支持的,说明公众较为支持基因编辑在预防与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而最少被支持的三项则分别是改变肤色、增强运动能力、以及提高智商,这些均是存在伦理争议的项目,说明公众对基因编辑在基因增强方面的应用有伦理层面的约束。治疗家族性心脏病延长寿命纠正导致肿瘤的基因突变减少痴呆症的遗传风险预防 HIV 感染减少地中海贫血的遗传风险预防高胆固醇军事应用提高智商增强运动能力改变肤色图 1.6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法化的支持程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7 公众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最应该由政府决定本题测量公众对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决策方的选择与偏好,请公众以五级量表报告自己对以下三种决策方的态度(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应该由政府决定”、“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应该由科学家决定”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应该由公众决定”。 调查显示,公众较支持由政府来决定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该被运用以及在哪些领域运用 ,其均值得分均超过 3(一般 - 比较同意),而不太支持由公众来决定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其均值为2.9(比较不同意-一般)。分别有47.5%和40.3%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决策和科学家决策,而公众决策的支持率为 34.8%。在三种决策方当中,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支持程度显著高于科学家决策(t=12.17, p .001)和公众决策(t=25.68, p.001),而对公众决策的支持程度显著低于政府决策(t=-25.68 p.001)和科学家决策(t=-15.80, p.001)。由此说明,公众比较看重政府对基因编辑技术运用的把关职责和权威作用。政府科学家公众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图 1.7-1 受访者对各类决策方的支持程度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8 9 政府科学家公众图 1.7-2 受访者对各类决策方的平均支持程度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1 1.5 2 2.5 3 3.5 4 4.5 51.8 公众对管理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本题测量公众对管理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请公众以五级量表报告自己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态度(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政府应该出资开展研究以提高基因编辑安全性”以及“进行过编辑基因的儿童在社会中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调查显示,公众较为支持妥善管理和正确看待基因编辑技术 ,72.2% 的公众同意政府应该出资开展研究以提高基因编辑安全性,71.7% 的公众同意进行过编辑基因的儿童在社会中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图 1.8-1 政府应该出资开展研究以提高基因编辑安全性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图 1.8-2 进行过编辑基因的儿童在社会中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1.9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有极大需求本题测量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需求程度,请公众在0-10之间,为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需求程度打分(0 为非常不需要,10 为非常需要)。调查显示,92.2%的公众为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信息需求程度的打分在5-10之间,平均打分为6.92,其中打8分的公众最多,占25.2%。说明绝大部分公众认为自己非常需要补充及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信息,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信息有着极大的需求 。1.10 公众进行基因编辑的意愿较高 1.10.1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意愿较高本题测量公众对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意愿,请公众以五级量表报告自己在以下两种情境下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意愿(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如果检测显示您今后有可能患有严重的或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以及“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可能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让他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调查显示,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意愿较高 ,不管是个人还是孩子有重大疾病时,同意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公众均超过60%,分别达到62.3%和64.7%,平均意愿水平均达到 3.72(一般 - 比较同意)。图 1.10.1-1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意愿如果检测显示您今后有可能患有严重的或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可能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让他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0% 20% 40% 60% 80% 100%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图 1.10.1-2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平均意愿水平1 2 3 4 5如果检测显示您今后有可能患有严重的或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可能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您将让他进行基因编辑来修正那些致病基因平均意愿水平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10 11 1.10.2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意愿较高本题测量公众对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意愿,请公众以五级量表报告自己在以下两种情境下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意愿(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别是“如果通过基因编辑能够预防某些特定疾病,您将愿意进行基因编辑”以及“基因编辑能够让您的后代预防特定遗传疾病,您将愿意对其进行基因编辑”。 调查显示,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意愿较高 ,不管对个人还是孩子重大疾病的预防,同意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公众均超过 60%,分别达到 61.5% 和60.1%,平均意愿水平均超过 3.7(一般 - 比较同意)。如果通过基因编辑能够预防某些特定疾病,您将愿意进行基因编辑基因编辑能够让您的后代预防特定遗传疾病,您将愿意对其进行基因编辑0% 20% 40% 60% 80% 100%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图 1.10.2-1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意愿图 1.10.2-2 公众应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疾病的平均意愿水平如果通过基因编辑能够预防某些特定疾病,您将愿意进行基因编辑基因编辑能够让您的后代预防特定遗传疾病,您将愿意对其进行基因编辑平均意愿水平1 1.5 2 2.5 3 3.5 4 4.5 5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除此之外,根据 T 检验的结果,公众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意愿显著高于预防疾病(t=1.98, p .05)。在治疗疾病方面,公众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后代疾病的意愿显著高于治疗自身疾病(t=6.48, p .001);而在预防疾病方面,公众对个人和子女的预防意愿则无显著差异(t=1.58, p=.12)。2.2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较少HIV 感染者认为自己接触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较少,且普遍认为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较少 ,平均了解程度为2.53(比较少-一般)。这低于普通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M=2.69)(t=-4.25, p .001)。可见,HIV 感染者可能比普通公众更期待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的基因编辑技术。2. HIV 感染者2.1 HIV 感染者较少与亲友谈论新兴科技HIV感染者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科学话题的频率较低,平均讨论频率仅为2.63(较少讨论-一般),这与普通公众谈论科学话题的频率(M=2.57)没有显著差异(t=1.51, p=.13)。这说明和普通公众一样,大部分 HIV 感染者较少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相关的议题。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HIV感染者对相关话题的熟悉程度较低,因而较少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图 2.1 HIV 感染者对科学话题的平均讨论频率新兴科技(如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报道新兴科学研究的报道关于新兴科技对社会影响和意义的报道总体的平均讨论频率注:“1”代表“从不谈论”,“5”代表“非常经常谈论”1 1.5 2 2.5 3 3.5 4 4.5 5图 2.2-2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平均了解程度图 2.2-1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程度您觉得自己接触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程度如何?您觉得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了解的程度如何?没有 比较少 一般 比较多 非常多0% 20% 40% 60% 80% 100%您觉得自己接触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程度如何?您觉得自己对基因编辑技术了解的程度如何?总体的平均了解程度 1 1.5 2 2.5 3 3.5 4 4.5 5注:“1”代表“没有了解”,“5”代表“非常多了解”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12 1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2.3 HIV 感染者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较低在此项中,每判断正确一次,受访者可获得1分,满分为4分。HIV感染者在此项的平均得分为 1.48,低于普通公众(M=2.18)(t=-15.50, p .001)。大多数HIV 感染者(68.7%)仅获得 1-2 分,而只有极少数(1.0%)获得 4 分, 可见 HIV 感染者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图 2.3 HIV 感染者的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水平0分1分2分3分4分2.4 HIV 感染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 2.4.1 自我满足是 HIV 感染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重要动机HIV感染者普遍认为去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是出于自我满足的目的,此动机总体的均值为 3.64(一般 - 比较同意)。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动向图 2.4.1-1 HIV 感染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信息的动机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因为想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动向自我满足动机的平均水平图 2.4.1-2 HIV 感染者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动机1 1.5 2 2.5 3 3.5 4 4.5 5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0% 20% 40% 60% 80% 100%2.5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均持支持态度总体而言,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各个方面均持支持的态度 ,各项的均值得分均超过4(比较支持-非常支持),而且至少对其中一个方面表达过支持态度的HIV感染者占91.3%。其中,“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的支持率最高,达90.6%。根据配对 T 检验的结果, HIV 感染者对“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的支持程度最高 (详见表 2)。而相比“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普通公众则更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见,与普通公众相同,HIV 感染者更支持政府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投入和资助。图 2.5-1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不同意图 2.5-2 HIV 感染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1 1.5 2 2.5 3 3.5 4 4.5 5注:“1”代表“非常不支持”,“5”代表“非常支持”1 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2 政府资助基因编辑技术33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 5.80* 5.17*2 -5.80* -0.553 -5.17* 0.55 Note. * p .00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14 15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