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19年 08月 07日 电气设备 行业 叠瓦: 正在崛起的 新兴 组件技术 光伏行业系列报告之一 行业深度研究 开文明(分析师) 丁亚(联系人) 021-68865582 kaiwenmingxsdzq 证书编号: S0280517100002 dingyaxsdzq 证书编号: S0280119060013 组件环节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 LCOE), 是 光伏行业永恒的追求,也是光伏技术变革最原始和朴素的出发点。 历史上光伏行业每一轮的技术变革,都引发了产品和价格的快速下降,也深刻地改变了该环节的竞争格局 , 如多晶硅环节的冷氢化、硅片 环节 的单晶替代多晶、电池片环节的 PERC技术。下一个迎来技术变革的会是组件环节。 叠瓦是未来组件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新兴的组件技术主要包括半片、 MBB、叠瓦 等。 目前半片技术已经 初具 规模,主流组件厂均有布局。但半片技术由于功率提升有限,以及封装留白过多,不符合高效组件发展的方向 ,只能作为过渡期的技术 。而 MBB 的致命问题 是 增加功率不增加发电量 , 不能降低 LCOE, 不符合 通过 技术 进步提效降本的理念 。 叠瓦 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组件封装技术 ,可以提升 组件功率提升 10%以上 , 电池效率越高,叠瓦增益越多 。 叠瓦组件的功率提升,主要来自于减少封装留白电池数量的增加,其次来自于取消焊带及电池片切小带来的电流损耗的减少。另 外 焊带 的取消减少 正面 遮挡 ,也提升了少量功率。 叠瓦有望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 在 2019年上 海 SNEC展会上,有 10余家企业展出了叠瓦组件。 叠瓦 也 是继半片后,组件企业布局最确定的技术 , 2018年底叠瓦组件产能在 3GW左右,目前正在扩产的预计 10GW左右, 未来 规划产能超过 20GW。 长期来看, 专利问题不会对叠瓦的发展带来实质性阻碍 短期来看, Sunpower 的专利布局很难绕过。 Sunpower 的专利布局最全面 也最优 。未来其他企业只能通过牺牲一些成本或效率以避免专利侵权,或者通过支付专利费的形式获得 Sunpower 和东方环晟的专利授权。 长期来看,叠瓦一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 专 利问题不会对叠瓦 的发展带来实质性阻碍 。 组件企业和设备厂商 仍 可以通过改变叠瓦工艺顺序排列、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规避专利问题。 重点标的 : 推荐 单晶硅片龙头中环股份( 002129.SZ),中环股份是国内目前国内叠瓦组件布局最早、规划产能最大的东方环晟的控股方 , 顺利实现了从硅片向下游的延伸 , 公司新能源的版图得以进一步扩张。 在 股东方中环股份和 Sunpower 的技术和专利的支持下,东方环晟有望成为国内叠瓦组件的龙头企业,在产品效率和成本上更具竞争优势。 风险 提示 : 光伏 新增装机 不及预期、叠瓦 渗透率不及预期、新技术挑战 重点推荐标的业绩和评级 证券 股票 2019-08-07 EPS PE 投资 代码 名称 股价 2019E 2020E 2021E 2019E 2020E 2021E 评级 002129.SZ 中环股份 10.85 0.45 0.65 0.85 24.1 16.7 12.8 强烈推荐 资料来源: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推荐 ( 维持 评级 ) 行业指数 走势图 相关 报 告 锂电池市场初见好转苗头,光伏过后有望迎景气回升 2019-08-03 美国对华光伏组件双反第五轮复审终裁出炉,特斯拉交付量创新高2019-07-20 比亚迪与丰田联合开发电动车,特斯拉上海工厂最早于 11 月投产 2019-07-20 工信部发布双积分修正案,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出炉 2019-07-13 光伏竞价项目落地,未来需求即将启动 2019-07-11 -16%-10%-4%2%8%14%20%26%2018/08 2018/11 2019/02 2019/05 2019/08 电气设备 沪深 300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目 录 1、 组件环节即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 . 3 2、 组件技术变革期已到,叠瓦是未来方向 . 3 2.1、 组件封装技术的成长:半片已初具规模,叠瓦正在崛起 . 3 2.2、 半片技术:电池片小型化的第一步 . 4 2.3、 半片 +MBB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发展 . 5 2.4、 叠瓦:未来方向,或将引领新一轮组件技术变革 . 6 2.4.1、 叠瓦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组件封装技术 . 6 2.4.2、 叠瓦组件的生产工艺 . 9 2.4.3、 叠瓦有望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 . 10 3、 长期来看,专利问题不会对叠瓦的发展带来实质性阻碍 . 11 4、 推荐标的 . 12 5、 风险分析 . 13 图表目录 图 1: 冷氢化革命带来多晶硅成本和价格快速下降 . 3 图 2: 单晶渗透率提升带来单多晶价差拉大 . 3 图 3: 组件出口构成(按切片方式, 2019年 6月数据) . 4 图 4: 组件 出口构成(按电池技术, 2019年 6月数据) . 4 图 5: 半片组件电流示意 . 4 图 6: 常见半片组件电路设计 . 4 图 7: 半片组件可以降低遮挡的影响 . 5 图 8: 电池片主栅数量不断增加 . 6 图 9: MBB与 5主栅组件发电量对比 实测数据 . 6 图 10: 常规组件与叠瓦组件的电池片连接方式比较 . 6 图 11: 叠瓦组件电池片的堆叠方式 . 6 图 12: 叠瓦组件的电池排布方式有效降低遮挡影响 . 8 图 13: 叠瓦组件的工艺流程 . 9 图 14: 叠瓦组件竖排版与横排版比较 . 9 图 15: Sunpower在中国取得叠瓦专利 . 12 图 16: 东方环晟股权结构图 . 12 表 1: 不同封装方式组件主流功率对比(单位: W) . 7 表 2: 叠瓦组件与传统组件对比 . 7 表 3: 不同组件技术路线的对比 . 8 表 4: 叠瓦组件导电夹涂覆工艺比较 . 9 表 5: 2019年上海 SNEC展会会展出的叠瓦组件 . 10 表 6: 国内组件企业叠瓦产能情况 . 10 表 7: 主要企业在各地叠瓦专利的 获取情况 . 11 表 8: 东方环晟单玻单晶叠瓦组件技术规格( STC标准测试条件下) . 13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1、 组件环节 即将 迎来 新一轮 技术 变革 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 LCOE) , 是 光伏行业永恒的追求 ,也是光伏技术变革最原始和朴素的出发点 。 无论通过技术变革提升 转换效率,还是降低产品成本,最终都 是 为了 降低 光伏发电 的 度电成本( LCOE) 。 当前,平价上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行业也呼唤更多的技术进步来进一步降低光伏的度电成本,增加光伏对其他能源的竞争优势。 历史上 , 光伏行业 每一轮 的 技术变革,都引发了产品和价格的快速下降,也深刻地改变 了 该环节的竞争格局。 多晶硅的技术变革 始于 2010年前后的冷氢化 ,保利协鑫开始成长为全球硅王。 硅片最近的技术变革始于 单晶的快速成长以及对多晶的替代 , 单晶硅片环节 隆基和中环双寡头的格局 开始形成 。 电池片的技术变革 主要是 PERC电池的普及 ,通威成为全球 PERC 电池龙头,同时爱旭等 新兴第三方电池厂也正在崛起。 一直以来,组件被认为是最不具备竞争壁垒的环节。从设备投资来看,组件环节所需的 投资最少,根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 2018年 PERC 电池产线的投资额为42万元 /W,组件生产线的投资成本仅为 6.8万元 /MW,仅为 PERC电池线的 16.2%。从技术复杂度来看,组件环节仅涉及对电池片 的串联和封装,技术难度显著低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环节。 我们认为,下一轮的技术变革,会首先从组件环节开始(通过减少封装留白和减少功率损耗提升组件功率),其次是电池环节从 P型电池进化为 N型电池。 电池片与组件的技术变革是 一定是 交替进行的,电池片效率提高后,需要更先进的封装技术来将放大高效电池的优点 ,而先进封装技术应用后, 电池片进一步的效率提升也有了更好的载体。 图 1: 冷氢化革命带来多晶硅成本和价格快速下降 图 2: 单晶渗透率提升带来单多晶价差拉大 资料来源: WIND、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2、 组件技术变革期已到, 叠瓦是未来方向 2.1、 组件封装技术的成长:半片已 初具 规模,叠瓦正在 崛起 从组件封装环节来看,如何才能降低 光伏的 LCOE? 当前组件的降本工作已经快做到极致, 各项辅材 继续降本的空间不大 ,所能做的便是通过 技术进步提升 组件的 转换效率 从而降低光伏的 LCOE。 组件封装环节 提升转换效率的主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降低电池的 功率 损耗,另一种 是 减少组件内封装留白, 从而 使得 单位面积 的发电量更多。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降低电池的 功率 损耗主要通过 电池片小型化实现。 所谓电池片小型化不是使用更小的硅片制成电池,而是 将常规的电池切成数片后 连接 成串,由于电池片切小后电流减小,因而带来的 损耗 也随之减少。 减少封装留白可以 使得 单位面积的发电量更多。 传统的组件封装技术使用焊带将电池片串联起来,由于受到应力的影响,电池片之间不可能做到 没有缝隙 ,一般会有 2-3mm的间距,同时由于汇流条的存在,电池串边缘与组件边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间距。对于光伏发电来说,这些区域都是不能发电的无效区域。正是由于这些无效区域的存在,才使得组件的 效率显著低于电池效率。 未来 先进的组件封装技术,首要任务便是消灭这些无效区域,从而提升组件的效率,使得单位面积的输出最大化。 目前新兴的组件技术主要有半片、 MBB(多主栅)和叠瓦等 。 目前半片技术发展较快,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规模 , 最新的组件出口显示,目前半片在出口组件中的占比已达 29.1%,基本以大厂为主。 叠瓦 技术正在崛起中,目前在出口组件中的占比已经达到 5%。 图 3: 组件出口构成(按切片方式, 2019年 6月数据) 图 4: 组件出口构成(按电池技术, 2019年 6月数据) 资料来源:盖锡咨询、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盖锡咨询、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2.2、 半片技术 :电池片小型化的第一步 半片技术是将 整片的电池片切成 两半, 使得电流 减半、 电阻 损耗减少 ,从而提升组件的 输出功率 。 根据公式 P = I2R,电池片切半后,电流减小原来的 1/2,相应的功率损失则会减少为原来的 1/4,从而可以提升组件的功率 。 相比常规组件, 半片组件一般是可以提升 5-10W的功率 ,整体功率提升 1档。 与常规组件不同, 半片组件一般设计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个串联 电路,在引出端并联,从而实现了与传统组件相似的电性能参数。 图 5: 半片组件电流示意 图 6: 常见半片组件电路设计 半片组件 , 29.1% 叠瓦组件 , 5.0% 常规组件 , 65.9% 单晶PERC, 80.9% 多晶PERC, 9.1% 其他 , 10.0%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晶科能源、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晶科能源、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正是采用了这样的电路设计,半片组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遮挡的影响 ,包括发电量减少、热斑等。 图 7: 半片组件可以降低遮挡的影响 资料来源: 晶科能源、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半片组件的生产流程与常规组件差异较小 ,只需添加激光划片设备,在串焊前将完整电池片一分为二,并对串焊机稍加改造,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与其他技术相比,半片技术需要对组件生产线的改动较小,因而投入也较小,容易为产业所接受。这也是半片技术发展较快的原因。 半片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功率的提升还是太少,目前只能提升 1档的功率( 5-10W),二是半片组件的功率提升是以牺牲一定的组件面积为代价。以60版型组件为例,常规封装技术下,电池片采用焊带连接, 1列 10片电池之间的缝隙是 9个,电池片切片后,仍然采用焊带连接,但电池片之间的缝隙变为 19个,不能发电的 无效面积增加了一倍。 半片组件的缺点,注定了半片可能过渡期的组件技术 ,长期看,行业还是需要更先进的组件技术。 2.3、 半片 +MBB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发展 主栅指的是 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上的 较粗的 电极 ,主要用于收集电池在光 生伏打效应下产生的电流 。主栅 数量的增加,可以减少电流经过的距离,同时减少每条主栅所传输的电流,从而减少电阻损耗 。 最早的电池片只有两根主栅,随着 行业的发展,电池片主栅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演变成目前主流的 5主栅。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图 8: 电池片主栅数量不断增加 资料来源: SOLARZOOM、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MBB即多主栅技术,英文全称是 Multi Bus Bar。 相比传统的组件生产工艺,MBB 主要在电池图形设计及电池片间的互联工艺上发生改变 ,电池片 采用更细更窄的主栅 ,并在封装时采用圆形焊丝代替焊带。由于采用多主栅降低 了电流损耗,同时圆形焊丝相比焊带对于电池的遮挡更小,可以减少 3%的遮挡面积。 一般 MBB组件相比常规组件功率提升 5-10W左右。 由于目前半片技术推广较好,有部分企业在部署完成半片产能后可能会选择在此基础上叠加与半片相兼容的 MBB技术。单从改造投入的角度来看,半片技术与MBB 叠加可能是当前较好的选择。半片与 MBB叠加后,可以提升 12-15W的组件功率。 MBB的致命问题:增加功率不增加发电量。 MBB技术通过减少 功率 损耗 和减少主栅遮挡 的方式 提升组件的输出功率,但这个输出功率是在 STC标准测试条件下做到的 。 实际应用过程中 MBB并没有带来相应发电量的增益,甚至有实测数据表明 MBB组件相比 5主栅组件 发电量低 2%以上。相当于电站 业主 也为这部分多出来的功率白付了钱 ,这也是 MBB一直以来为电站业主所诟病的地方。 图 9: MBB与 5主栅组件发电量对比实测数据 资料来源: 华夏能源网 、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2.4、 叠瓦:未来方向, 或将引领新一轮组件 技术变革 2.4.1、 叠瓦 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组件封装技术 叠瓦 组件是根据主栅数量 将常规电池片切成 5片或者 6片, 将每小片叠加排布,利用导电胶将其小片电池片连接成串,再经过串并联排版后层压成组件。 图 10: 常规组件与 叠瓦 组件 的电池片 连接 方式比较 图 11: 叠瓦组件电池片的堆叠方式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 光伏们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光伏们、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组件功率提升 10%以上:电池效率越高,叠瓦增益越多。 相比常规组件, 叠瓦的 理论上 功率可以提升 15%,量产功率一般可以提升 10%-12%。 基于 M2规格单晶 PERC电池, 60版型的常规整片组件功率可以 达到 315W,而采用 叠瓦 封装技术后,组件功率可以达到 345W(整档功率,实际功率可能更高) 。 表 1: 不同封装方式组件主流功率对比(单位: W) 常规整片 半片 半片 +MBB 拼片 叠瓦 315 320 325 330 345 资料来源:摩尔光伏、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叠瓦组件的功率提升,主要来自于减少封装留白电池数量的增加,其次来自于取消 焊带及电池片切小带来的电流损耗的减少 。 另 外 叠瓦组件 由于取消了焊带 ,正面遮挡随之减少,也提升了少量功率。 表 2: 叠瓦组件与传统组件对比 传统组件 叠瓦组件 叠瓦组件优势 发电密度 电池片间有间距: 传统组件版型因为串焊机工艺的局限,一般会保留 3毫米的电池间距,造成单个组件约 0.031平米的留白面积 电池片间衔接无间距: 叠瓦工艺 通过交叠电池小片,从而消除电池片间距,所以在同等组件面积下可以有更高输出,直接导致组件 功率提升 接触电阻 焊带衔接 导电:间接导体衔接方式,焊带电阻导致功率流失 导电胶衔接导电: 直接衔接两片电池,电子运动距离短,电阻降低有助于提升功率 功率提升 热斑效应 当某一片电池光照被遮挡时所产生的理论电流为9.0A,其形成的反向电流会造成电池片发热,持续留存与电池内热能,在缺乏疏导的情况下,会影响组件的长期可靠性 当某一片电池光照被遮挡时所产生的理论电流为1.8A,由于所形成的反向电流比传统组件低,电池片发热程度也降低,留存于电池内的热能有效通过前后衔接的电池导出,系统改善组件的长期可靠性 可靠性提升 资料来源: 光伏前沿、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相同面积叠瓦组件可以封装进更多的电池片。 叠瓦 组件取消了焊带,电池片之间采用导电胶连接,实现了电池片之间 0间距,大幅减少了封装留白,从而可以封装近更多的电池片。 同样的组件面积下 ,使用传统封装方式可以封装 60片电池片,而 使用叠瓦技术可以封装 66片电池 ,这样便带来了 10%的功率提升。 切小片电流 功率 减小,取消焊带进一步降低电阻。 叠瓦组件一般将常规大小电池片切成 5或 6片 ,这样单片电池的电流仅为原来的 1/5或 1/6, 电流损耗也仅为原来的 1/25或 1/36。 电池间采用导电胶直接连接,相比采用焊带 电阻更低,也降低了功率的损耗。 有效降低遮挡 带来的发电量损失和热斑问题 。 由于叠瓦组件 电池串数更多, 发生遮挡时,可以有效地减少遮挡带来的发电量损失和热斑问题。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图 12: 叠瓦组件 的 电池 排布方式有效降低遮挡影响 资料来源: Sunpower、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目前唯一支持超薄硅片的组件技术平台 。 传统 组件封装技术使用了焊带作为电池片的连接工具,由于硅片 与焊带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硅片太薄容易引发隐裂。而叠瓦组件取消 了 焊带, 电池片之间互相堆叠连接, 从而消除了焊带应力的影响 。 加上 叠瓦目前主流方式是采用导电胶 实现柔性 连接,可以充分分散应力,从而使得叠瓦组件采用更薄的硅片有了可能。 目前 传统组件所采用的硅片 还是 以 180m为主 ,而 叠瓦组件所用的硅片 厚度可以做到 140m-160m, 未来甚至有望降至 120m甚至 100m。 东方环晟曾在 SNEC上展出过全球首款 采用 100m硅片的高效叠瓦组件。 与主流技术 均兼容。 叠瓦 组件对新技术的兼容性较好,支持双面、双玻等新型技术 ,兼容各类电池技术 ( PERC、 HIT、 Topcon) , 这就保证了叠瓦在电池进入 N型时代后依然能够保证极强的生命力。 封装成本略高,未来有望持平 。 目前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受良率等因素的影响(叠瓦返工成本较高),叠瓦的非硅成本略高于普通的封装方式, 平均每 W高0.1-0.2元。 但 随着设备和工艺技术的进步 以及良品率的提升 , 未来 封装成本 有望 与普通方式 持平。 叠瓦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技术。 与半片、 MBB等技术相比, 尽管叠瓦组件也有很多的问题,但毕竟叠瓦的优势毕竟太大,且问题是未来可以逐步解决的,如设备投资高、良率低等。 表 3: 不同组件技术 路线的对比 半片 MBB 叠瓦 瓦数提升 5W 5W +1525W 现有产能 18.5GW 4GW 3GW 国内产出情况 已大量出货,持续爬坡 受良率限制,产出较少 出货以东方环晟为大宗 主要企业 REC Solar LG、长州产业 Sunpower/东方环晟 阿特斯、晶科、晶澳、韩 华等一线企业 阿特斯、天合 赛拉弗、通威、阿特斯 优点 量产较易掌握 外观改动不大,客户较易接受 有效发电面积较大 解决热斑问题 浆料用料减少 解决热斑问题 现状比较 技术难度 较易掌握 难度高(良率、细线) 有难度且专题疑惑 近期良率 高于 95% 月 90%-95% 低于 98% 设备投资 设备投资少 设备稍贵 设备投资略多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半片 MBB 叠瓦 组件面积 组件面积稍微变大 维持常规面积 组件面积稍微变大 微裂、隐裂 漏电 资料来源: PV InfoLink、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2.4.2、 叠瓦 组件的生产 工艺 相比传统组件封装流程,叠瓦工艺主要多了 3道工序:电池片切割、导电胶涂覆以及电池片叠片排版。 图 13: 叠瓦组件的工艺流程 资料来源:隆基乐叶、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导电胶涂覆:点胶法应用较多,印刷法是未来方向。 叠瓦组件 电池片 之间的连接主流方法是采用 导电胶连接, 具体涂胶工艺分为点胶和印刷两种工艺。 目前行业内采用点胶法的企业较多,但是 印刷 法 可以实现更少的重叠宽度 、更少的 用胶量 以及更高的涂胶精度,因此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表 4: 叠瓦组件导电夹涂覆工艺比较 印刷法 点胶法 重叠宽度 目前最低 0.8mm 1mm左右 用胶量 2g左右(五分片) 4g左右(五分片) 涂胶精度 更高 一般 适用版型 竖版 横版 资料来源: 隆基乐叶 、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叠瓦组件 目前的电池片排版主要有横排版和竖排版两种类型。 由于 Sunpower拥有 竖排版 方面 的专利,其他企业一般采用 横排版较多。 图 14: 叠瓦组件竖排版与横排版比较 2019-08-07 电气设备 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10- 证券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 隆基乐叶、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叠瓦封装需要增加切片、排版等设备 。 相比常规组件, 每 GW叠瓦组件生产线需要多增加 8000万元的成本。 目前 每 GW叠瓦组件设备投资在 2亿元左右,其中叠瓦焊接机投资在 1-1.1亿元左右,汇流条焊接机在 3000-4000万元左右,其他设备 5000-6000万元左右。 主要的设备企业包括迈为股份、先导智能、 沃特维 、 光远股份 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企业参与,叠瓦的设备投资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 2.4.3、 叠瓦有望成为主流 组件 封装技术 由于叠瓦 是目前潜力最大的封装技术,符合技术进步的方向,很多组件企业都对叠瓦组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布局。 在 2019年上海 SNEC展会上,有 10余家企业展出了叠瓦组件。 表 5: 2019年上海 SNEC展会会展出的叠瓦组件 企业 组件名称 组件效率( W) 组件效率 组件版型 协鑫集成 鑫单晶叠瓦组件 450 72 通威 单晶 PERC叠瓦组件 420 72 单晶叠瓦双面双玻组件 440 72 SHJ叠瓦双玻组件 445 60 赛拉弗 HJT单晶双面 叠瓦组件 500 72 钧石 410 72 420 72 东方环晟 单面单玻叠瓦组件 340 20% 单面单玻叠瓦组件 435 21% 单面单玻叠瓦组件 435 21% 双面双玻叠瓦组件 390 21% 单面单玻叠瓦组件 330 20% 正泰 单晶叠瓦组件 440 72 阿特斯 435 72 天合 440 72 国电投 410 润峰电力 N型单晶双面叠瓦组件 340-360 19.6%-20.8% 60 多晶 PERC叠片组件 320-340 17.6%-18.7% 瑞元鼎泰 双面叠瓦组件 405-415 19.7% 资料来源: 光伏们、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 叠瓦也是继半片后,组件企业布局最确定的技术。 2018年底叠瓦组件产能在3GW左右,目前正在扩产的预计 10GW左右 ,规划产能超过 20GW。 表 6: 国内组件企业叠瓦产能情况 企业 规划产能 项目所在地 备注 东方环晟 5GW 江苏宜兴 预计 2019年底产能达到 2.5GW 隆基股份 3GW 安徽 滁州 赛拉弗 3.5GW 江苏常州 协鑫集成 2GW 安徽金寨 一期 1GW预计 2019年 10月份投产 爱康光电 5GW 浙江长兴 5GW高效异质结( HJT)光伏电池及叠瓦组件 未来光能 2GW 山东微山 阿特斯 1GW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