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业 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通信 证券 研究报告 2018 年 03 月 04 日 投资 评级 行业 评级 强于大市 (维持 评级 )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唐海清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30002 tanghaiqingtfzq 王奕红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90004 wangyihongtfzq 姜佳汛 联系人 jiangjiaxuntfzq 资料 来源: 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通信 -行业专题研究 :4200 份问卷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需求变化,流量驱动光通信长期空间广阔 2018-03-02 2 通信 -行业研究周报 :中国引领 5G前传试点,技术快速成熟, 18 年聚焦主线光通 5G 2018-02-25 3 通信 -行业点评 :从平昌冬奥会看5G ,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2018-02-24 行业走势图 2018MWC 看 5G,新一代科技浪潮 正在来袭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 通信 展会。 从标准 ( 18 年 6 月冻结 5G SA 标准) 、技术 (可实现 5G 端到端解决方案) 、需求 ( AR/VR、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 三个方面看, 2018 年将是 5G 商用的元年, 也是 5G 投资主题大年 。 对于 2018MWC, 我们核心观点如下: 5G 将 催生 新 一代科技浪潮 。 我们认为, 无人驾驶、 4K/8K 视频、 云计算、大数据、 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对 5G 需求迫切 , 因为 只有 5G 才能满足这些应用在时延、速率、容量上的要求 , 5G 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甚至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 , 5G 时代将迎来新一轮的科技浪潮。 5G 产业加速成熟,商用在即 。 从 展会看出, 全球 设备商 推出的 端到端解决方案(从无线接入到承载网、核心网、终端)已近商用水平 ; 运营商 也纷纷提出 重构网络和 商用 5G 的规划 ; 下游的相关应用( AR/VR、无人驾驶、 AI等)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 的创新持续落地 。 我们认为, 5G 产业链在快速成熟 , 一旦标准和牌照落地 , 5G 有望迅速 进入 规模商用 阶段 。 中国 5G 有望 领先全球, 投资周期 也 有望战略性 缩短 。 首先, 中国有政策红利, 政府对 5G 的扶植和推进力度大 ; 其次,中国有 市场红利, 国内 5G 产业链 成熟得会快一些;再次华为、中兴崛起,中国 5G 有望领先全球 。 我们预计中国 5G 投资是 4G 的 1.7-2 倍 , 同时, 投资周期也不过过长 : 1)很多行业数字化对 5G 需求迫切,政府 在 强势推动; 2) 未来中国通信对外输出,需要产业链尽快成熟起来; 3)运营商在 5G 布局上也是 争先恐后,抢占未来先机 。 因此 , 国内 5G 投资的弹性较大。 2018MWC 中的几个超预期事件 : 1、华为推出全球首个基于 3GPP 的 5G商用芯片 Balong 5G01,真正做到了 5G 领先全球; 2、华为、中兴 从 5G 无线到承载、核心网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时延、速率、连接数量上都已达到 ITU标准 , 为商用做好充分准备 ; 3、阿里、华为、爱立信等厂商均推出工业互联网案例,工业互联网在 5G 时代有望迎来大机遇 ; 4、物联网、 AI、 AR/VR、自动驾驶等 很多 新应用 与 5G 深度融合后 加速成熟。 投资建议 : 全球运营商有望加速 5G 布局,而中国通信产业链在华为、中兴的全球化带动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份额,值得期待。 我们建议以发牌照为分水岭,把握 5G 投资主题与业绩两阶段投资机会,积极配置 5G 产业链。其中可积极配置有业绩、低估值、边际改善显著、产业明确受益的龙头标的,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和设备龙头,重点推荐:亨通光电、中兴通讯、中天科技、通鼎互联、杭电股份、中际旭创; 另外重点关注射频(生益科技、沪电股份),传输网(烽火通信)、光器件(光迅科技、新易盛)。 风险 提示 : 运营商 Capex 低于预期, 5G 推进不及预期, 国际贸易阻碍等 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 股票 收盘价 投资 EPS(元 ) P/E 代码 名称 2018-03-02 评级 2016A 2017A/E 2018E 2019E 2016A 2017A/E 2018E 2019E 600487.SH 亨通光电 38.67 买入 0.97 1.61 2.44 3.25 39.87 24.02 15.85 11.90 002491.SZ 通鼎互联 13.68 增持 0.43 0.45 0.78 1.07 31.81 30.40 17.54 12.79 603618.SH 杭电股份 7.25 增持 0.20 0.15 0.44 0.66 36.25 48.33 16.48 10.98 000063.SZ 中兴通讯 31.52 买入 -0.56 1.09 1.20 1.34 -56.29 28.92 26.27 23.52 600522.SH 中天科技 12.49 买入 0.52 0.68 0.89 1.06 24.02 18.37 14.03 11.78 300308.SZ 中际旭创 71.80 增持 0.02 0.35 1.79 2.74 3590.00 205.14 40.11 26.20 资料来源: 天风证券研究所,注: PE=收盘价 /EPS -21%-14%-7%0%7%14%21%2017-03 2017-07 2017-11通信 沪深 300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设备商推动技术、产品、方案不断成熟, 5G 商用在即 . 4 1.1. 华为、中兴的 5G 实力领先,未来竞争有望胜出 . 4 1.2. 国外厂商加速创新物联网、 AI 和 5G 应用 . 6 2. 运 营商网络重构加速,重点推进 5G 商用 . 9 2.1. 中国移动加快 5G 终端落地,技术验证加速,推动 5G 承载网开放性 . 9 2.2. 中国联通联合中兴、 Intel 推进边缘计算全国试点 . 11 2.3. NTT DoCoMo 联手 Intel,力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商用 5G . 11 3. 基于 5G 的新型应用加速成熟, 5G 成为新经济核心基础 . 12 3.1. 工业互联网 5G 时代有望迎来大机遇 . 12 3.2. VR/AR 在 5G 边缘计算能力支持下有望大规模推广 . 14 4. 投资建议: . 15 4.1. 重点关注双巨头带领下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链的持续全球崛起 . 15 4.2. 以发牌照为分水岭,把握 5G 投资主题估值与业绩两阶段投资机会 . 16 4.3. 推荐标的 . 18 图表目录 图 1:华为自主研发的 5G 商用芯片和终端 . 4 图 2:华为 5G 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 4 图 3:中兴自研的 5G AAU 和 BBU 设备 . 5 图 4:中兴的 5G 前传回传和核心网解决方案 . 5 图 5:中兴通讯的 5G 大视频解决方案 . 6 图 6:中兴通讯 RCS 解决方案 . 6 图 7:爱立信全面布局未来 5G 网络 . 7 图 8: Intel 5G NR 互操作性测试 . 7 图 9: Intel 5G 网络编排系统 . 7 图 10:基于 5G 智能联网的自动驾驶汽车 . 8 图 11: Intel 5G 智慧家庭 . 8 图 12:高通骁龙 X24 调 制解调器 . 8 图 13: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计划时间表 . 9 图 14:中国移动董事长 MWC 发言 . 9 图 15:中国移动联合四大运营商成立 ORAN 联盟 . 10 图 16: 中国移动与联想共同展示的 5G C-RAN 软基站验证样机 . 10 图 17: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计划时间表 . 11 图 18:中国联通边缘计算 AR 场景示例 . 11 图 19:中国联通边缘计算车联网( V2X)场景示例 . 11 图 20: NTT DoCoMo 与 Intel 联手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提供 5G 服务 . 12 图 21: Intel 与 KT 合作实现 2018 年平昌冬奥会 5G 商用 . 12 图 22:中国移动与爱立信展示的智能工厂案例 . 13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 23:华为 与 Denso 展示的柔性生产案例 . 13 图 24:阿里推出 ET 工业大脑平台 . 14 图 25:大朋发布基于中国移动 5G 边缘云的 VR 一体机 . 14 图 26:华为推出基于 5G 的 VR 云平台 . 15 图 27:阿里推出 ET 工业大脑平台 . 15 图 28:完整额通信产业链 . 16 图 29: 2G 空白、 3G 追赶、 4G 基本同步、 5G 引领,政策对通信网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6 图 30:以发牌照为分界岭,分为主题预期阶段和业绩兑现阶段 . 17 图 31:以 3G 牌照( 2009 年 1 月 7 日)为基准,不同子板块相对万得全 A 的收益(提前3-12 个月启动行情) . 17 图 32:以 4G 牌照( 2013 年 12 月 4 日)为基准,不同子板块相对万得全 A 的收益(均提前 12 个月启动行情) . 17 图 33: 5G 投资策略 . 18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设备商 推动 技术 、 产品、 方案 不断成熟 , 5G 商用在即 通信设备商作为 5G 建设的主力军,在标准、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上都在快速推进, 此次 MWC 会议上,设备商展示 的 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芯片、 AAU、 BBU、承载、核心网、终端) 意味着 5G 在技术上 已 达到 接近 正式 商用的水平 。 并且, 根据 各厂商 展示来看,中国的华为、中兴推出的 5G 产品和方案种类最全,性能 指标高 ;而国外高通、爱立信、 Intel 等 厂商 展出 更多在 物联网 、 AI 和 5G 应用场景上 。 我们认为,从设备商的技术准备来看, 5G 商用 指日可待 。 1.1. 华为、中兴 的 5G 实力领先, 未来竞争有望胜出 一 、 华为 自主研发的 Balong 5G01,真正做到了 5G 领先全球 首先, 在 芯片和终端 : 华为 发布了 全球首款 3GPP 标准的 5G 商用芯片 巴龙 5G01( Balong 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 3GPP 标准 5G 商用终端 华为 5G CPE。 5G CPE分为低频( Sub6GHz)和高频 ( mmWave) 两种。华为 5G 低频 CPE 重 2kg,体积仅为 3L,实测峰值下行速率可达 2Gbps,是 100M 光纤峰值速率的 20 倍,不到 1 秒即可下载一集网络剧,可以支持未来基于 5G 网络的各类 VR 高清在线视频、 VR 网络游戏等各类高清视频和娱乐应用,给消费者带来极度畅快的在线娱乐体验, 同时兼容 4G 和 5G 网络,支持SA 和 NSA 组网。 图 1: 华为自主研发的 5G 商用芯片和终端 图 2:华为 5G 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 新浪科技,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华为官网, 天风证券研究所 其次, 华为 提供 5G 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Massive MIMO AAU: C 波段 64 收发和 32 收发 , 均支持 200MHz 大带宽,且均具有三维立体的波束赋型能力, 可实现 20 倍甚至 30 倍网络容量 ; 毫米波产品支持 1GHz 带宽, 天线口等效功率( EIRP)可达 65dBm,行业最高。 其中 光接口速率均小于 25Gbps,适应大规模 5G 建设部署所需。 小基站 : 5G LampSite 是业界首个 5G+LTE 一体化室内小基站 ,支持 C 波段和毫米波段,能够利用街边灯杆部署以实现补盲和热点吸容,支持 eMBB+IoT+导航多业务一体化 。 BBU: 华为推出了 应用于分布式站点 ( D-RAN) 的 BBU5900 和集中式站点 ( C-RAN) 的CBU5900。 BBU5900 集成度业绩最高, 能够支持 2G、 3G、 4G、 5G 所有制式合一,所有频段合一,并具备 50Gbps 的回传能力 ,满足 5G 业务长远发展的需要。而 CBU5900 将大量的基带单元集中部署实现 C-RAN 架构,简化远端站点,节省大量的空调机房, 维护安装便捷 , 可 大幅降低未来站点扩容成本。 5G 承载 : 推出面向 5G 的 X-Haul 5G 承载解决方案 , 支持 IPRAN/PTN/OTN/微波等多种技术,可实现有无光缆、前传、回传的全场景灵活接入 。 在前传场景 ,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100G 室外型波分, 与基站共站部署,有效节省光纤资源。 在回传场景 ,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 50GE/100GE 自适应分片路由器; 针对无光纤场景 ,华为推出了业界首个 5G-ready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的微波解决方案 ,实现任意媒介的 10GE 到站; 5G 核心网 :华为推出全球首个 5G 核心网解决方案 SOC2.0( Service Oriented Core), 全云化架构,分布式、按需部署,支持网络切片业务 ,可同时支持 2G、 3G、 4G 和 5G, NSA到 SA 的 平滑演进,使能全行业数字化 。 我们认为, 华为当前已经在 芯片、 组网架构、频谱使用、空口技术、原型机实现和外场验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 华为在 5G 实验网中实测的 5G 网络峰值速率已经达到了 20.25Gbps、时延低至 0.33ms、每平方公里可联接的设备数量达到 217 万个,完全满足 ITU 标准要求。 2018 年将推动产业链完善并完成互联互通测试并支持第一轮 5G 商用 ,并且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有望 继续 领先全球。 二 、 中兴 5G 先锋,设备商寡头时代公司 份额有望再提升 中兴在设备、解决方案、应用和终端上全面亮相: AAU: 支持 3GPP 5G NR 新空口 ,其中 5G 低频 AAU 具有业界最高集成度,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等特点,在中国 5G 国测 eMBB 场景低频测试中刷新峰值,单小区吞吐量超 19Gbps;5G 高频 AAU 是目前业界最小的高功率 AAU,重量小,体积轻 ,助力中兴通讯率先完成中国 5G 高频 26GHz 测试 RRU: 发布的业界首个 4G/5G 双模双频 RRU,不仅支持 4G 单模、 5G 单模, 4G/5G 融合组网,可以保障运营商网络平滑向 5G 演进;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安装维护的特点,帮助运营商节省硬件成本并提高网络稳定性 。 BBU: 推出 业界容量最大 NG BBU, 采用了先进的 SDN/NFV虚拟化 技术,兼容 2G/3G/4G/5G,支持 C-RAN、 D-RAN、 5G CU/DU, 具有容量最大、接口最丰富、集成度高、前端维护等特点 。 承载网 : 中兴通讯 5G Flexhaul 方案基于 FlexE 的创新拓展技术,支持前传、中传和回传一体化承载场景,能够完美满足 5G 承载网络的分片需求,实现 3G/4G/5G 的统一组网。端到端保护倒换时间小于 1ms,单节点转发时延最低小于 0.5 s,并完成 与 Telefonica、中国移动等 多个运营商的性能测试和验证。 核心网 : 发布了网络切片、云核心网、深度融合等核心技术, 并 与白俄罗斯电信运营商velcom 宣布成功部署全球首个 5G-ready 虚拟核心网 , 是全球首个全虚拟化移动核心网 ,同时 支持 2G、 3G 和 4G 网络, 将使大规模物联网、自动驾驶、实时 VR 等新业务应用成为可能 。并且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紧密合作,率先成功通过了 基于 SBA 架构的 异厂家 IoT 测试, 证明了公司在 5G 核心网解决方案的领先地位 。 图 3: 中兴自研的 5G AAU 和 BBU 设备 图 4: 中兴的 5G 前传回传和核心网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 中兴通讯 ,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中兴通讯 , 天风证券研究所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视频解决方案 : 中兴通讯新一代大视频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了几大关键技术: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 MEC CDN,有效提高用户下载速度,降低加载时延; ICN/CCN 新网络架构,解决了传统 TCP/IP 架构给视频带来的冗余信息和连接问题;云化机顶盒方案,在部署多元化业务的同时保护运营商投资; AI 智能广告通过直 IN、魔 IN 和智 IN 三种场景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来源;人工智能 IoT,增强用户体验,帮助运营商实现家庭智能化转型。 应用 : 中兴通讯发布了 RCS MaaP 2.0 解决方案 (融合通信) ,并在 2018 MWC 巴塞展上演示了基于中兴通讯 MaaP 2.0 平台的端到端业务,助力运营商打造 AI 行业新生态 。 根据GSMA 的预测, 2021 年全球 A2P 消息市场规模将达到 740 亿美金, 目前全球已有 56 家运营商宣布商用了 RCS, 中兴通讯已获得 GSMA 授予的全球 RCS 统一标准 UP1.0 认证,并积极推进 up2.0 认证 。 终端: 中兴通讯计划在 2018 年底或 2019 年初推出支持 5G 的智能终端,将成为全球首批提供 5G 终端的供应商之一。 图 5: 中兴通讯的 5G 大视频解决方案 图 6: 中兴通讯 RCS 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 中兴通讯 ,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中兴通讯 , 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中兴通讯在很多 5G 关键技术和产品性能上做到业内领先。目前已组建超过4,500 人的 5G 研发队伍,每年投入超 30 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全面开展标准专利、产品研发、测试验证、行业应用探索等工作,积极推动 5G 产业链的成熟,致力于成为首批 5G商用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兴在换帅后治理改善,在 5G 时代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公司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也 有望大幅提升。 1.2. 国外厂商 加速创新 物联网、 AI 和 5G 应用 一、 爱 立信 5G 互通测试和物联网 DCP 占据优势,未来发力 SA 组网 爱立信目前正处在 5G 独立组网的开发过程当中, 其中 端到端验证尤为重要,包括无线到核心网、未来还将包括终端,如何实现 5G 端到端的互联互通验证尤为关键。 例如, 爱立信与英特尔完成 5G 低频段 3.5GHz 异厂商间的端到端互联互通 测试 ; 携手 NTT DoCoMo、英特尔、 Denso 以及丰田公司,成功实现首个涉及汽车环境与基站连接设备的 5G 多厂商互操作性测试。 可见,爱立信在互通测试中具有一定领先优势。 爱立信已经完成了 5G 平台的搭建,其中包括 5G 核心网、无线网和传输网系列产品,以及OSS、 BSS、网络服务和安全产品等; 为无线网和核心网增加了 5G 商用软件,使运营商能够从 2018 年第四季度开始推出 5G 服务。 爱立信也 宣布将为 T-Mobile 提供 5G 无线接入产品,支持 T-Mobile 兑现其在美国部署覆盖全国的 5G 网络的承诺。 这些新产品支持 600 MHz 频段和 28 GHz 及 39 GHz 频段,帮助 T-Mobile 在 2018 年顺利构建 5G 网络 。 另外, 爱立信 凭借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 DCP 平台)的优势, 跟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促进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国际拓展,双方将探讨共建行业物联网合作能力中心,围绕 工业物联网、健康物联网、智能出行 等重点垂直行业,开展战略规划及解决方案开发。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图 7: 爱立信 全面布局未 来 5G 网络 资料来源: 爱立信官网, 天风证券研究所 二、 Intel 5G 技术和应用全面结合,创造无限可能 Intel 在此次展会当中, 5G 技术、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全线出击 : 5G PC: 英特尔正在与戴尔、惠普、联想和微软展开合作,基于英特尔 XMM8000 系列商用 5G 调制解调器,将 5G 引入 Windows PC,将实现高速率、大容量连接,让用户真正体验到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状态。 英特尔预计, 5G 全互联 PC 将会在 2019 年面世。 5G 互操作、网络编排和物联网 :首先, 英特尔展示了就绪的 5G NR 连接 ,是 基于华为的5G 商用基站与英特尔第三代 5G 新空口移动试验平台, 预计 2019 年可支持海量的智能互联设备 ;其次, 展示了 ONAP(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如何在基于多个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云上编排和管理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服务 ;再次, 展示了面向 5G 和物联网的分布式云计算功能,将爱立信 EDS 平台用于托管第三方 OEM 的边缘和 HDS 平台,在通信网络中展示 RSD(整机柜设计) 。 图 8: Intel 5G NR 互操作性测试 图 9: Intel 5G 网络编排系统 资料来源: 站长之家,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站长之家, 天风证券研究所 应用场景: 5G 联网汽车、媒体和娱乐、智慧 城市、智慧家庭 。 1)英特尔展示的 自动驾驶汽车 ,在行驶过程中可接入爱立信多个基站,可实现 5G/LTE 双连接 ,以及双卡双通、 V2X等功能 ; 2) 与诺基亚合作, 采用 5G 和边缘视频编排的 下一代体育馆体验 ,通过实时 流视频而增强赛事直播,让观众能够在个人设备上从任何视角观看比赛,并且可实现 5G 上的超高速、超低时延游戏 ; 3) 通过整个城市的 5G 网络而 分析环境、交通、停车、视频和更多传感器数据 ,为城市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以加强公共安全和宜居性 ; 4) 基于英特尔技术的 Telco互联家庭网关如何通过 毫米波固定无线网络 连接而实现多个 4K超高清视频的同时无线直播 。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图 10: 基于 5G 智能联网的自动驾驶汽车 图 11: Intel 5G 智慧家庭 资料来源: 站长之家,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站长之家, 天风证券研究所 三 、 高通 发 力物联网和 AI, 千兆级 LTE 为 5G 铺路 高通布局物联网打出“组合拳”, 因为 不同的垂直物联网领域对于 SoC 的性能、连接、成本和安全需求都各不相同 ,因此分别 推出 5 大系列产品:移动 SoC、应用 SoC、 LTE SoC、连接 SoC 和蓝牙的 SoC。 另外,正式发布骁龙 700 系列:重点强化 AI 性能,将只有在 800 系列上才有的人工智能引擎和图像信号处理器以更加实惠的价格带给全球 OEM 厂商和消费者 。 目前来看 ,物联网领域的深度布局让高通取得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是高通的下一个增长点,其 17 年物联网营收已超过 10 亿美元。 目前利用高通技术的物联网产品出货量已达 10 亿,未来随着连接数量 增多 和 垂直领域 物联网 商业模式成熟,其物联网业务有望迎来重大机会 。 高通继率先推出骁龙 X16、骁龙 X20 两款千兆级 LTE 调制解调器后,又发布了第三代千兆级 LTE 解决方案 骁龙 X24 LTE 调制解调器 。 它是 全球首款发布的 Cat 20 LTE 调制解调器,支持最高达 2 Gbps 的下载速度 , 是 所有 4G LTE 调制解调器中最先进的蜂窝技术,能为未来 5G 新空口多模终端与网络夯实 LTE 基础。 图 12: 高通骁龙 X24 调制解调器 资料来源: IT 之家 ,天风证券研究所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2. 运营商 网络重构加速,重点推进 5G 商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运营商传统业务面对 OTT 厂商冲击,逐渐沦为数据哑管道。面对新的市场形式,运营商必然寻求开源节流的新方向。一方面提升网络掌控能力为用户提供更精细的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大力发展物联网 /车联网等新型网络服务,一方面推动网络结构向通用化、虚拟化、白盒化演进,实现网络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的节约。 5G正是涵盖高速移动通信、广覆盖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三大应用场景,引入网络虚拟化、白盒化等新架构的下一代通信技术,是全球主流运营商共同大力发展的核心方向,在本次MWC 大会上众多运营商纷纷加大 5G 推进力度,展示了 5G 最新技术成果。 2.1. 中国移动加快 5G 终端落地 , 技术验证加速 ,推动 5G 承载网开放性 5G 实现商用必然需要有支持 5G 通信的终端产品,中国移动启动“ 5G 终端先行者”计划,联合高通等 4 家主流芯片厂、 Qorvo 等 6 家主流器件厂以及华为等 10 家手机终端厂商,目标在 2019 年 Q3 实现 5G 智能手机上市。 2017 年中国移动已经联合合作伙伴进行了技术标准制定和终端试验计划,过去一个阶段已经进行了产品需求确认。 2018 年 -2019 年,“ 5G 终端先行者计划”将聚焦基于 FPGA 的原型机 研发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