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201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 8 月 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发展 70 年巡礼 1 综 述 6 第一部分 行业概况 9 一、 2018 年北京 房地产及住房保障主要数据分析 9 二、 2018 年北京 工程建设主要数据分析 17 第二部分 重点专题 29 专题一:住房保障 29 专题二: 房地产业与 房地产市场 36 专题三: 建筑业与建筑市场 42 专题四: 建设 工程质量 与 安全 48 专题五:建筑节能与科技 55 第三部分 发展 展望 62 一、 多措并举提升保障房建设管理水平 62 二、 切实 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64 三、 深化“放管服”激发建筑业发展活力 66 四、 多管齐下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水平 68 五、 科技创新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化发展 70 附 录 73 2018 年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主要数据概览 73 2018 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颁发规范性文件概览 81 优秀工程项目展示 86 一、编写 领导小组 组 长:王 飞 副组长: 陶 泳 成 员: (按姓氏笔画排 序 )于 雷 王 争 王 恺 王 颖 石向东 叶向忠 冯志祥 刘小军 刘忠昌 刘 斐 阮景云 李先侠 李丽华 李 珂 杨和平 杨 威 杨家骥 吴 建 吴 铮 冷 涛 宋 杰 张 波 张国伟 张宝超 张虹波 陈立民 陈炜文 林妍艳 林 鹏 岳为众 金耀东 周 玮 孟海亮 庞瑞敬 赵 勇 胡平有 姚长飞 贺雪飞 秦 剑 徐 良 凌振军 曹世辉 褚建好 管世军 薛 军 魏 方 魏吉祥 二、编写 组 组 长:刘忠昌 副组长 :李佳晓 成 员:樊进武 孙雪梅 刘思慧 杨鹏浩 刘 佳 杨晓丽 龚 妍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 2019) 编委会 目 录 前 言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 )是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受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委托,具体组织 编写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自 2006 年首次推出以来,已历时 10 余年 , 为行业内外了解 首都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 2019 年 白皮书 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数据分析反映 2018年北京房地产、住房保障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调整完善了指标,新增了与相关省市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从住房保障、 房地产业与 房地产市场、建筑业 与建筑市场 、 建设 工程质量 与 安全 、 建筑节能 与科技 五个方面,反映 2018年全市整体情况、市级主要措施和区级工作亮点 ,新增了专栏展示 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部分 围绕 当前形势 , 立足工作实际 , 对 2019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思路进行探讨;附录部分展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要数据 、规范性文件及优秀工程项目。 作为行业研究性报告, 白皮书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市统计局、市住 房城乡 建 设 委各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以及各区住建房管部门、首都住建智库专家、业内企业、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敬请指正。 编 写 组 2019年 8月 1 70 年巡礼 山高愈前行 梦好起宏图 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发展 70年巡礼 流金岁月,沧海桑田。 70 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成就辉煌。在服务国家发展、推进首都建设伟大征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与首都人民一道用忠诚与智慧书写了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以责任与担当描绘了一幅浩瀚博大的历史画卷、以光荣与梦想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乐章。 70年是首都面貌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 70年。 徜徉在北京街头,不同时期各有千秋的建筑有如凝固的音乐,将古老城市衬托的厚重而年轻,沧桑破败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一大批精品工程为代表的城市坐标,印 证了首都 70年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忆往昔,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一大批重要工程快速优质高效的建成,集中反映了广大建筑工人和首都人民群众当家 作 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澎湃激情。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以服务保障中央和北京市重大活动为牵引,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到中央广播电视塔,再到首都机场 3 号航站楼、国家大剧院、中国尊,特别是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三大赛事工程等重点工程,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奇迹,像无声的讲解员,述说着首都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骄傲,形象地注解着北京城市升级的梦想和实践。 2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 2019) 在这些浩如烟海 的工程中,城市基础设施有如城市的龙骨支撑着城市的有效运行,为其迅速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从 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 1号线开通,到目前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 600公里,北京建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地铁网络系统。城市道路建设由 90 年代环线加放射线的路网主骨架格局,发展到如今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体系。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在即,北京也将跻身双机场城市行列,双翼托举必将助推城市实现新的飞跃。 70年是首都人民实现安居乐业、宜居祥和的 70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美好愿 望。新中国伊始,饱受战争袭扰的古都百废待兴,人均住房面积不足 5平方米,改善基础设施、缓解住房压力成为解决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 70年奋斗历程,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住房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极大地释放了住房的供给和需求潜力,实现了由实物福利分配到通过市场调节的住房商品化再到市场调节与政府保障并重的租购并举的转变,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北京城镇住房面积大幅增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 6倍多,房屋品质明显提高,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民生牵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充分调动市场资源的同时,党和政府时刻将困难群众的安 危冷暖挂在心头,积极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有所居问题。自 2007年北京大力发展住房保障,初步形成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棚改安置房“三房并举”的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目前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 近 150万套,发放市场租房补贴 5万余3 70 年巡礼 户、公租房租金补贴 3万余户, 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住有所居的梦想正照进现实,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积极推进街巷更新,大力提升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完成棚户区改造21万户,有 力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累计 7000多万平方米、 90多万户居民受益。推动平房物业管理由街巷逐步向院落延伸,试行“北京业主” APP,打造“物业事,业主定”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 全市备案 物业管理的项目 7000余个,总建筑面积约 6.6亿平方米 ;加强物业管理法制建设,推动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取得实质进展。推动直管公房由整院腾退向申请式退租转变,将疏解与改善高度融合,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70年是建设行业蒸蒸日上、阔步前行的 70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一直走 在改革发展的前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行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装配化、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取得长足发展。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高质发展。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新建保障房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在冬奥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累计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达 1.93 亿平方米。加强超低能耗建筑推广,示范项目应用面积达 47 余万平方米。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年处置能力近 9000 万吨,满足了当前建筑垃圾处理的需求。累计建成城镇节能住宅占全部城镇既有住宅的 90%以上,城镇节能民用建筑占全部城镇既有民用建筑总量的 75%以上,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利用 BIM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精4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 2019) 细化管理,北京中国尊项目成为全国智慧建造的示范,其“空中造楼机”的概念成为引领建筑产业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的 经典 案例。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率先在三地建筑市场监管、计价体系、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政策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从建国初期的施工 过程“自检、互检、交接检”发展到如今的“ 5+3”八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 80 年代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到目前的实行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两场联动”、信用联合奖惩,行业监管治理水平大大提升。新理论开辟新时代,新时代承载新要求。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相继推出电子化招投标、施工许可电子证照、社会投资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等一系列举措,仅电子化招投标一项,每年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约 6.9亿元,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70 年来,建设行业在首都辉煌发展中谱写了动人篇章。建筑业产值规模持续攀升, 2018 年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外埠市场产值占比达 71.6%,居全国首位,对国民经济发挥了支柱产业作用。打造了一支能打善战的建筑队伍,相继涌现出李瑞环、张百发等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一批批精品工程拔地而起,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及詹天佑奖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建设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每一步足迹,都浓缩了首都城市建设发展沧海桑田的恢弘图景。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对 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首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深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