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page 1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报告2019移动支付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page 2 page 3核心数据:2018 年末,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指数(CMPI)为 197.84。移动支付发展指数前十强城市是:上海、杭州、北京、武汉、重庆、天津、深圳、广州、温州、南京。排名 城市 指数 排名 城市 指数1 上海市 200.18 29 长沙市 98.482 杭州市 166.89 30 湖州市 98.123 北京市 161.25 31 青岛市 97.114 武汉市 148.77 32 南宁市 96.745 重庆市 139.30 33 珠海市 95.806 天津市 138.79 34 丽水市 94.727 深圳市 137.94 35 佛山市 92.268 广州市 134.23 36 徐州市 91.299 温州市 131.40 37 石家庄市 91.2410 南京市 129.32 38 南通市 90.5111 苏州市 123.41 39 中山市 88.1012 郑州市 122.17 40 太原市 83.1913 金华市 116.20 41 烟台市 82.8214 成都市 113.53 42 海口市 82.7515 合肥市 113.32 43 大连市 81.1416 厦门市 112.79 44 沈阳市 78.9817 宁波市 112.06 45 贵阳市 77.8218 西安市 111.09 46 昆明市 77.2619 福州市 109.70 47 哈尔滨市 74.4020 南昌市 107.72 48 兰州市 73.2421 东莞市 105.54 49 长春市 72.8522 嘉兴市 104.89 50 三亚市 72.0123 绍兴市 103.19 51 银川市 66.0124 无锡市 102.43 52 乌鲁木齐 64.0125 台州市 102.20 53 呼和浩特 62.0126 常州市 100.75 54 西宁市 61.9427 济南市 99.72 55 拉萨市 58.9928 泉州市 99.682019前言当前,数字经济正深刻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移动支付与数字经济互生共促,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应运而生,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断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形成新的供给,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必不可少的要素。从城市的角度来看,以移动支付为入口,创新商业生态,扶持中小微企业,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扫一扫”不仅让支付更便捷、高效与安全,而且随着支付场景的快速扩容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向经济转型,在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转型过程中,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消费形态与新技术条件的重要结合点,有力推动消费升级,共同形成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面向产业升级,移动支付从消费领域向产业领域的延伸,不仅改造了传统消费形态,而且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面向简政放权,随着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了切实路径;面向信用社会,移动支付与信用大数据关联,为信用社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土壤,为中小微金融、普惠金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规模的可良性循环的金融业务;面向区域发展,移动支付作为信息、交易、产业的纽带,由于不受地域的限制,借力于企业和政府不断合力降低进入门槛,为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提供了反超机会,为弥合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效抓手。基于此,本报告推出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指数(China Mobile Payment Index, 简称 CMPI),从信息化基础、商业消费和政务民生支付三个维度来看移动支付与城市竞争力的互促关系,并得出了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指数 55 强城市的总排名和三个分项排名。从中,既可以看到经济、技术、区位因素的影响,也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用好移动支付,推动数字化治理方面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和巨大的潜力。移动支付,走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前列,正在创造新的城市未来。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生活。习近平(2018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9page 4 page 5Contents 目录第一章 形势篇 第二章 行业篇1、迈向中国式轻现金社会2、因势而生的移动支付3、移动支付不仅是支付1、移动支付的生态体系2、移动支付发展的政策环境3、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风险与应对4、移动支付的全球趋势第三章 城市篇附录一 移动支付发展指数编制方案第四章 展望篇附录二 移动支付改变城市案例1、移动支付提升城市竞争力2、移动支付发展指数与城市分布3、移动支付发展指数的中国城市画像1、移动支付发展指数定位2、移动支付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建3、移动支付发展指数计算方法1、初级阶段:实现便捷支付功能2、中级阶段:支撑综合应用服务体系3、高级阶段:构建智慧城市生态1、福州:数字福州的“一码通行”2、杭州:移动支付之城的魅力3、武汉:移动支付助力智慧城市4、海口:自贸区红利下的海口选择2019page 6 page 7第一章形势篇1、迈向中国式轻现金社会2、因势而生的移动支付3、移动支付不仅是支付一、迈向中国式轻现金社会今日中国,无论是北上广深的都市群落还是西部偏远的乡村阡陌,手机“扫一扫”等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购物、交通、医疗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移动数据接入费用降低、政府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以及人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与相关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多样的移动支付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安全、丰富的消费方式,加速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生活进程。2019page 8 page 9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图 1-2 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占比情况图 1-1 银行业移动支付 2006 年至 2018 年交易金额与交易笔数33%48% 48%73%67%52% 52%27%0%20%40%60%80%1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占比情况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0.04 0.12 0.25 0.67 1.18 2.47 5.3516.7445.24138.37257.1375.52605.310 0.02 0.06 0.28 0.570.992.319.6422.59108.22157.55202.93277.390501001502002503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交易金额(万亿元)交易笔数(亿笔)银行业移动支付2006年至2018年交易金额与交易笔数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什么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工具),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使资金从支付方向受让方转移的一种支付行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第一大市场,在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交易规模、渗透率等方面都处于大幅领先地位。截至 2018 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为 8.9 亿,移动支付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即在过去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高达 92.4%。在交易规模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8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 605.31 亿笔,交易金额 277.39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1.19% 和 36.69%(见图 1-1)同时,根据支付清算协会统计,与第三方支付关联性更高的非银行支付数据显示,2017 年非银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 2392.62 亿笔,金额为 105.1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6.53% 和 106.06%,日均发生业务 6.56 亿笔,金额为0.29 万亿。从网络支付业务中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的比例来看,移动支付在网络支付业务中占比逐年提升(见图1-2)。根据支付清算协会统计,2017 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占网络支付业务金额的比重分别为 26.9% 和 73.1%。移动支付业务的比重大幅提升,说明移动支付业务对互联网支付业务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今天,移动支付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十年前,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与卡支付。2000 至2009 年期间,国内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为探索移动支付进行过不少努力,但是因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移动支付业务及应用范围并未实现数量上的飞跃,市场规模难以大幅扩大。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央行的监管介入,明确了移动支付企业的运营门槛,移动支付也由此从边界属性模糊的行业逐渐进入到金融监管范畴。2011年6月,央行下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联、支付宝和财付通等27家公司获得许可证,成为了国内首批持牌支付机构。2012 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我国移动支付 NFC 标准得以统一,去除了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分歧。同年夏天,随着打车软件的出现,小额高频的应用场景与移动支付产品形成契合,移动支付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打车支付也成为了移动支付较先普及的领域。这一时期,智能手机开始逐渐在市场普及,移动支付技术分歧基本消除,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得以推广,移动支付进入市场发展期。支付技术成熟、用户占有量大的企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通过不断创新应用,不仅适应了市场需要,而且创造了市场需求,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成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3 年及以后,移动支付的发展呈现出了势不可挡的态势。如果把首批持牌的支付机构比喻为移动支付的排头兵,那么这一时期崭露头角的支付企业可谓是冲锋陷阵的猛将。随着智能手机在国内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应用,移动支付场景得以多层次开拓,移动支付用户量呈量级增长。2013 年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项目,开启从移动支付走向普惠理财的先河。余额宝的推出增加了支付宝的用户黏性,也为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扇理财的窗,让很多本来还不认为自己需要理财服务的人群也开始主动理财,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2014 年微信推出微信红包功能,推动微信支付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5 年 12 月,中国银联推出了“云闪付”产品,2016 年 2 月,Apple Pay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年 3 月三星推出 Samsung Pay,8 月小米的 Mi Pay 和华为的 Huawei Pay也正式上线,商业银行与手机供应商纷纷凭借其用户基础加入移动支付阵营。2016 年后,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生态体系的逐渐完善,移动支付行业全面进入高速发展期。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不断创新高,用户数量与用户黏性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与行业融合深度拓展,移动支付逐渐发展成为提升生活体验与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目前中国有数目众多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但与数字场景紧密结合的支付企业发展态势更为良好。阿里巴巴依托支付宝和手机淘宝,以移动电子商务为依托,开辟了移动支付的道路;而腾讯则通过微信即时通信应用,将微信支付迅速代入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 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微信继续占据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绝对份额,达到 92.53%。2019page 10 page 11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相互作用与推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助力。移动支付技术作为供给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唤起了广大民众对新支付方式的需要。巨大的中国支付市场对便捷、安全支付的诉求,更是加速了移动支付技术与市场融合的进程。在供给端技术创新方面,远程支付以及近场支付技术的成熟应用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最主要技术驱动因素,技术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还促进了移动支付手续的简化。远程支付以网络支付为主,主要基于互联网,通过网上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支付功能。目前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的 5G 移动通信技术将对远程支付创新提供更多可能。近场通信交互技术对近场支付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近场支付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条码支付技术、NFC、刷脸支付、声波支付等几种主要解决方案。从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成果来看,条码支付成为主流。基于 Android HCE架构的 NFC 支付技术迅速与国内手机市场融合,并且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2013 年 10 月,国标委发布了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了移动支付射频接口、卡片、设备、多应用管理和安全、测试方法等技术内容。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 年 12 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及2016年7月颁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促进移动支付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移动支付技术各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移动支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为行业内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奠定了良好基础。以上供给端技术的落实敲开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门,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蕴藏着广阔商机,也倒逼移动支付技术不断升级,进而反哺市场(见表 1-1)。移动支付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支付模式,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移动支付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新动能。一是落实国家“互联网 +”战略决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移动支付不仅变革了支付方法,相较于传统支付方式,还缩短了支付流程的时间损耗,减轻了人与人之间“信任”成本,提高了支付服务效率,创新出多种支付业务模式,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流,还有资金背后所吸引的人才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图1-3)。移动支付覆盖到社会各个行业,以定制化形式服务产业链,加深多种先进技术交叉,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等,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加速器。二是高效便捷的移动支付,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国特色移动支付的发展顺应了民生以及社会发展浪潮,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对支付行业的限制,其便携、简易支付的特点满足了人民对轻现金、高效生活的需求,让民众幸福感提升。在改变民众支付生活的同时,移动支付也走进了公共服务领域,帮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群众少跑腿、少排队,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供给端与需求端共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二、因势而生的移动支付图 1-3 移动支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表 1-1 移动支付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移动支付推动经济增长三、移动支付不仅是支付图1-4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移动支付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支付本身,它让消费变得“有据可循”。同时,结合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使移动支付市场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全面,这反过来又会大幅度提升移动支付的价值。支付是促成交易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映射。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以及电子商务都与移动支付的支撑密不可分。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长 20.9%,占 GDP 比重为 34.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 。2017 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改变了实体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通过移动支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更为紧密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互通融合、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发展新局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的拉动作用。其中,移动支付发展极大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边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为 9 万亿元。网络销售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逐年攀升。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 2015 年底的 10.8% 提高到 2018 年底的 18.4%,提高了7.6个百分点(见图1-4)。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由投资和出口主导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阶段,移动支付对于网络销售和线下消费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这种经济转型,叠加移动支付场景的丰富和不断创新,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0.8012.6015.0018.4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2019page 12 page 13移动支付改善就业环境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拉动就业成效显著,而移动支付为电子商务以及共享经济在支付环节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我国,共享经济在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工人再就业以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对去产能和脱贫攻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5 至 2017 年,共享经济拉动就业显著(见图 1-5);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用员工。在移动支付手段的赋能下,中国电商行业就业稳定。中国就业研究所提供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可看出,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就业优良态势领跑全行业,2017 年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行业指数为 10.24,大幅领先于其他行业。(见图 1-6)。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 2019 年发布的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研究报告,2018 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创造就业机会总量达 4082 万个。阿里巴巴零售电商生态,涵盖天猫、淘宝等覆盖5亿多消费者的电商平台,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其中,平台产生了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这是在天猫、淘宝、聚划算等平台上直接从事零售工作的就业者的规模。零售业作为最重要的服务业门类,还进一步带动了上游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快递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在上述零售相关领域产生了 2524 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成为传统就业的有益补充。图 1-5 2015-2017 年共享经济拉动就业统计图 1-6 2017 年就业 CIER 指数10.26.96.16.15.75.35.04.64.13.90.0 2.0 4.0 6.0 8.0 10.0 12.0互联网与电商交通运输保险中介教育培训电子技术房地产建筑工程文娱传媒专业服务基金证券投资2017年就业形势最好十大行业CIER指数800600400500 585 71620002015 2016 201730%20%10%0%17.0%22.4%移动支付助力数字政务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移动支付促进消费升级移动支付为政府服务百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式,开展数字政务服务的城市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促进更多政府向一站式网络服务型政府转型。2018 年 7 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1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排名第65位,世界排名从2003年到2018 年提升了 13 位。我国在线服务指数分值自 2003 年以来(见图1-7),实现了从0.3低水平到0.8较高水平的突破,基本达到领先国家的水平。这得益于政府门户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正逐步向一站式的移动支付服务平台转变。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发展成为与电子政务紧密结合的开放性平台。在政务方面,截至 2018 年 6 月,蚂蚁金服已与全国 31 个省市政府、380 多个城市在数字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提供10大类540项不同类别的服务,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普惠金融强调对贫困人口进行金融赋权,致力于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共享发展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满足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移动支付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机遇。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成本大幅降低,有效提高了农村和偏远欠发达地区资金使用效率。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基本实现了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缩小了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为农村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见图 1-8)。移动支付还有效填补了农村信贷服务空白。由于农企和农户存在贷款额度小、经营分散及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缺失真实经营状况数据和无法评估其信用水平等问题,往往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要求,无法享受金融对“三农”的扶持。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企业,利用其移动支付的流量导入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小额信贷服务,成功填补了大量农村信贷服务的空白。以移动支付技术为基础、融合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应运而生,成为消费升级新引擎。智能化移动支付技术为传统品牌和零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预计到 2025 年,城市智能手机渗透率将增长到 95%,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将为新零售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随着我国移动购物市场发展迅速,“新零售”正从多个维度提升消费者服务和体验,同时,图像识别、传感等技术开始大量应用于新零售,催生出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众多新业态,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升级,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图 1-8 2016 年与 2017 年移动支付接受度变化图 1-7 不同类型电子政务指数变化2019page 14 page 15第二章行业篇1、移动支付的生态体系2、移动支付发展的政策环境3、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风险与应对4、移动支付的全球趋势一、移动支付的生态体系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从超市便利店的二维码支付到话费的即时充值,从火车票机票的手机购买到网约车出行的免密支付等等,移动支付正潜移默化地融入大众的生活,使得日常消费更加方便快捷省心。移动支付的触角遍及各行各业,涉及经济社会的若干环节(见图 2-1)。图 2-1 移动支付主要关联行业2019page 16 page 171、政务民生 2、医疗服务政务民生覆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见图 2-2)。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移动支付对于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良性互动,以移动支付为入口,做到一网通办,完成身份识别,业务办理,资金流转,形成整个业务的闭环。对于市民而言,其价值具体表现为:减少行动负担,利用在线申请、人脸识别、移动转账等技术,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原本需要跑多个政务窗口才能办完的手续。对于政府而言,其价值具体表现为:将所有政务搬到云上,更透明更公开更廉政;破解数据孤岛,将工商、税务、劳保、环境、安监、消防等部门涉及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政务系统内部的数据集成。移动支付与医疗服务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将间接影响医疗行业的改革。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普遍稀缺,传统医疗流程繁杂,挂号难看病难等问题积患已久,医疗服务接入移动支付应用服务,可以大大节约医患两端的就诊时间,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水平。目前,移动支付在医院有两种应用场景,分别是:用户在医院自助终端机打印就医导诊单,通过主动扫二维码完成缴费;用户在医院收费窗口,由收费员通过扫码设备扫二维付款码完成缴费。未来,通过移动支付打造智慧版的医疗大健康服务,可以将挂号诊疗和缴费流程搬到线上。提前预约、在线叫号、先看病后付费等模式,将有效解决以往挂号难、排队久、缴费慢等问题,提升就诊舒适度,缓解医患关系。图 2-2 城市政务民生覆盖范围3、交通出行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最为亮眼的一张名片,具体体现为便捷的公共交通、智能的停车服务和友好的收费体验。过去,公交、停车和出行的收费主要靠现金结算,支付效率低,管理成本高。随着移动支付等智能化设备应用于智能交通场景,这一情况得以改善。当前,移动支付便利交通出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交地铁实现扫码乘车。在许多城市,扫码乘车已经逐渐成为市民乘车支付车费的又一主要方式。这一应用除了为乘客带来便捷高效的出行支付体验外,还能助力公共交通机构的互联网化转型,推动公共交通行业的商业模式升级。二是高速公路缴费业务。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账号与车牌号绑定,车主过高速路口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直接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自动扣款,无需安排人力收款。这一方式既可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又可提升城市的智慧属性。三是停车场收费。通过车牌自动识别和无感支付技术,停车场开通了“停简单”等业务,无须人工计时收费,也无须安装停车场出入口的收费设备。此外,移动支付入口还可以提供预约停车位的服务,甚至打通商场消费与停车费免单之间数据互通,实现以停车促消费的效果。改造环节停车预约在支付宝进行车位预约,提前了解停车场的空位情况。预约或预付费用后可放心前往。提前触达用户,提前完成支付;提高车位管理效率;方便市民,解决“停车难”问题。使用车牌自动识别和无感支付技术,无须人工计时计费,也无须安装出入口的收费设备。降低人工、设备成本;实时到账,提升结算对账效率;便于设计更灵活的差异化收费安排。使用消费小票减免停车费的,可以与商家合作,直接在停车小程序中累计消费额后减免。增强与商家的联接,帮助商家扩展客户渠道;实现广告收益;方便客户获得减免。车费支付消费联接升级方案 产生价值涉及环节交通卡管理 充值、刷卡、退卡减少人工收费成本减少卡面和读卡设备成本资金每日从通卡公司经清算对账后进入公交企业提高清算对账效率,控制出错率降低资金沉淀成本,实现实时到账建立资金监控及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分析通勤数据,优化线路、站点、车次管理优化线路,服务市民出行需求进行成本管理,实现收益最大化资金清算结算公交线路管理业务流程 价值表 2-1 公共交通的智慧解决方案表 2-2 智慧停车升级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